各位看官老爺們,新年快樂。
……
……
事情到此等地步,李權對自己的命運有了估計。
來翰林院也有些時日,總有幾個相熟之人。別人都在為李權會被學生整治而同情,他愁苦的卻不是這些,而是他壓根兒沒教過書,肚子裏那點兒墨水全是上一世遺留下來的,就算在大慶生活了幾年,在環境的耳濡目染下有了些文氣,會點兒打油詩,那也不可能會教這時代的貴族孩子啊。
連最基本的文生該學什麽都不知道,教材用什麽更不曉得,也不知道這時候學生學的是不是四書五經。如果是四書五經還好,至少還能有一點兒自己的見解,如果不是,那如何教人家?
事實很殘酷,正如李權所想,這時代的課本壓根兒沒四書五經的說法,隻有兩本書,一曰《修身》,二曰《治國》。
兩本書都是這時代的先賢所著。
《修身》一書主要講如何培養人儒雅的心性,其中便包括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一係列休生養性的大道理。
《治國》一書便是講軍事政治玄學等一些更實際的知識。
從古至今,《修身》被看作立身之本,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的有所涉獵,科舉考試中是重中之重,故而此書可說之根本,很多書籍都是有此書演變而來。此書也是李權所要教授的重點。
至於《治國》,此書通常是當的有官職在身之後再去學習,加強人的實踐能力。而李權要教授的人之中,女子可不學《治國》,男子當必學。
官家子弟不同別人,很有可能子承父業,所以從小就要有實幹能力。
大暑便是開班的時候,李權前一天才知道這些東西。別看隻有兩本書,但當李權看到這兩本書的厚度時,當真是睜目結舌說不出來話。
《修身》一共三十二卷,疊在一起比四書五經加起來還要厚,《治國》十六卷,字數沒有個幾百上千萬肯定不可能。更要命的是,這些書中的文字全是什麽之乎者也,連個注解都沒有,李權自己都看不懂,這還叫人如何教?
李權前世倒是看過一些詩書,不過那些都是有注解的,前後對照看得都很吃力,更別說那在手上的純古文。
明天就要上課,李權還專程在翰林院留宿,根本沒時間給李權準備,知道無論如何都是坑的時候,李權索性把書丟到一邊,先把覺睡飽再說。
……
……
第二天,時節正值大暑,空氣異常悶熱,可外麵卻嚇著綿綿細雨。
悶熱潮濕的天氣比燥熱更熬人,李權一睜眼便感覺衣裳粘在肉上,很不舒服。正準備換衣服,外麵有人來喊:
“李侍講,快些走了。”
喊話的是翰林院大學士蘇允,年近五旬的中年文人,同樣是留著一撮山羊胡的腐儒,看著比較呆愣,但說起詩學那叫個滔滔不絕。
教授王孫公子的地方在翰林院隔壁,一處專門為王孫公子修建的學堂。說是學堂,倒不如說是一處別致優雅的林園,花香遍地,水渠層疊,拱橋假山環廊秀坊錯落其中,當真是一處少有的養心之所。
王孫公子門這半年都要呆在裏麵,非特殊情況不得離開半步。教書先生名義上可以離開,但為了不出差錯都會主動選擇留守。
學堂是長期開設的,隻有備戰模擬科舉的時候才會進入封閉式管理階段,而長年在裏麵學習的小孩子也都要被禁閉起來,跟年長的哥哥姐姐一起體驗書海無涯苦作舟的生活。而這個蘇允便是教小孩子的先生。
聽了蘇允的聲音,李權才想起今日起自己就是教書先生了。趕緊從床上爬起來,收拾東西,做好在學堂長期戰鬥的準備。
帶上幾身衣裳,再隨便揣了兩本書卷,如此行頭便開了門。
跟李權的輕便的包袱比起來,蘇允的裝備就要沉重許多了。
看他包袱的形狀就知道裏麵全是的書,估計得是講《修身》全套都戴在了身上。
李權看著蘇允奇怪,蘇允看著李權也奇怪。
“李侍講,你為何如此打扮?一本書都不帶?”
李權拍了拍胸口:“兩本夠了。”
“嗯?”蘇允微微一愣,還以為李權是像講完一本再迴來換一本。故而好心提示,“李侍講,勸你還是都捎上比較好。那些學生可不是省油的燈,經常問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有書本在身邊,遇上不知道的還可以臨時翻上一番,如若不然定要被那些後生恥笑,屆時咱們翰林院臉上無光啊!”
“這個……知識都在腦子裏。”無奈,李權隻能選擇裝b。
蘇允有些不爽,心想你什麽也別帶好了,隻要揣著一根白綾就成,免得想死的時候不知如何死。
蘇允在學堂做了好多年教書先生,對付官家子弟已有了自己的心得。而李權這種自傲自大的人多也見多了,料想此人命不久矣,故而不再多說。
兩人並行到了隔壁學堂,李權一身輕鬆,蘇允卻累得氣喘籲籲。
兩人是從翰林院鏈接學堂的小門進入的,故而看不到從後門進的學生。
李權詢問蘇允現在該如何,蘇芸喘著粗氣一邊整理自己拖來的書卷一邊指了指旁邊桌上:“拿著名冊,確定所有學生到齊後,便上課吧。”
如今,成年學生才是重點。蘇允教的小孩子隻占用很小一塊地方,成年和小孩之間是看不著的,所以李權跟蘇允教書的地方也不在一處。李權現居位置是學堂中腑,往前是正院,是成人學生的學習之地,往後是後院,是小孩的學習之地,這中腑便是先生休息之時用來交流聊天的場所,李權親切地稱之為辦公室。
正院很大,有好幾處可學習之地,選擇哪兒全屏先生樂意。正院中央是一座人工湖,上麵樓道彎曲相連,造型別致,四周是花叢樹木,靠牆是一圈四四方方的走廊。
此間作為學習之地,足可容納百人講大客,李權的名冊上卻隻有不到十五人。想來貴族學校就是不同。
李權到得正院,站在正院正對的正廳門口,環顧四周。
十多個青年人或三五,或一二,分散在各處,各玩各的。這些人無不身著富貴,男的錦衣玉帛,女的寶釵珍珠。不用想,這些定就是自己的學生了。
“外邊的學生,都來廳中集合。”李權扯著嗓子喊了句。
院子很廣很安靜,不用多大的聲音就能讓所有人聽見。於是乎,李權很快引來了眾人的目光。
做先生就要有先生的樣子,李權像古代教書先生都是很嚴厲的,故而扳起臉,先一步進到正廳。
正廳不似尋常人家的正廳,構造是標準的學堂構造,正對門有香爐,供著一個老人像,不是神仙,應該是類似於孔子老子之類的先賢,上麵的牌匾掛著“心靜思遠”四個字。下方是十幾張長幾課桌。
李權先到先生的位子盤腿坐下,拿出名冊看起來。
名冊上隻有名字並沒有身份,但有些人還是可以看出出處的。
比如南宮晉方,顯然是南宮家的公子,還有古莫,應該是丞相的子嗣。
掃視之下,李權竟還發現了個熟人!
“李芙!”李權大驚,同時咧嘴笑了起來,“我勒個乖乖,這妮子也要學習的啊?”
“咳咳……”
一聲輕咳,一個束發儒衫的姑娘打斷了李權。
儒雅的造型配上歡喜的眼神,李權一眼就認出對方是李芙。
李芙眼神中充滿了驚喜,顯然她也沒想到教書先生會是臭流氓。
真的是太高興了!李芙都想直接撲過來!但她已不是什麽都不顧的小姑娘,她知道這裏人多口雜,有些話還得找機會說才行,故而隻能歡喜地望著,強忍著激動一個勁兒地眨眼睛。
李權也歡喜地朝她使眼色,李芙瞬間就明白了,心下更加開心。
本想著這次來學習要被禁閉好久,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跟臭流氓一起玩,誰想臭流氓搖身一變成了教書先生!
“臭流氓?教書先生?”
李芙眯著眼睛幻想著,覺得兩個身份重疊在一起的時候,心中莫名其妙地升起一陣喜感。
若是沒人,李芙現在一定會笑出聲的。
而此時廳中,已陸陸續續地坐了七八人。跟李芙不同,這些人沒有一個關注李權,有人趴著,有人聚在一起閑聊,還有人傻愣愣地望著外麵。
從李權叫眾人過來已有段時間,可進屋的隻有十人不到。
李權立即意識到,看來這些學生壓根兒沒把自己當先生呐!
這時候,一隻腳突然踹開本來就半開著的房門,房板裝在木架上發出一聲巨響。
“嘭!”
所有人都提起了精神。
“誰是先生?”
叫喊之人是個個頭不高一臉雀斑的少年,在一眾人之中算是年幼的了,但臉上的表情囂張得緊。
聞言,李權上前:“我是。”
“聽好了,老子不在這兒念書,現在就要出去,你最好給我兜著點兒,要是被別人知道,哼哼……”
“你是誰?”
“記好了,南宮晉方。”
……
……
事情到此等地步,李權對自己的命運有了估計。
來翰林院也有些時日,總有幾個相熟之人。別人都在為李權會被學生整治而同情,他愁苦的卻不是這些,而是他壓根兒沒教過書,肚子裏那點兒墨水全是上一世遺留下來的,就算在大慶生活了幾年,在環境的耳濡目染下有了些文氣,會點兒打油詩,那也不可能會教這時代的貴族孩子啊。
連最基本的文生該學什麽都不知道,教材用什麽更不曉得,也不知道這時候學生學的是不是四書五經。如果是四書五經還好,至少還能有一點兒自己的見解,如果不是,那如何教人家?
事實很殘酷,正如李權所想,這時代的課本壓根兒沒四書五經的說法,隻有兩本書,一曰《修身》,二曰《治國》。
兩本書都是這時代的先賢所著。
《修身》一書主要講如何培養人儒雅的心性,其中便包括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一係列休生養性的大道理。
《治國》一書便是講軍事政治玄學等一些更實際的知識。
從古至今,《修身》被看作立身之本,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的有所涉獵,科舉考試中是重中之重,故而此書可說之根本,很多書籍都是有此書演變而來。此書也是李權所要教授的重點。
至於《治國》,此書通常是當的有官職在身之後再去學習,加強人的實踐能力。而李權要教授的人之中,女子可不學《治國》,男子當必學。
官家子弟不同別人,很有可能子承父業,所以從小就要有實幹能力。
大暑便是開班的時候,李權前一天才知道這些東西。別看隻有兩本書,但當李權看到這兩本書的厚度時,當真是睜目結舌說不出來話。
《修身》一共三十二卷,疊在一起比四書五經加起來還要厚,《治國》十六卷,字數沒有個幾百上千萬肯定不可能。更要命的是,這些書中的文字全是什麽之乎者也,連個注解都沒有,李權自己都看不懂,這還叫人如何教?
李權前世倒是看過一些詩書,不過那些都是有注解的,前後對照看得都很吃力,更別說那在手上的純古文。
明天就要上課,李權還專程在翰林院留宿,根本沒時間給李權準備,知道無論如何都是坑的時候,李權索性把書丟到一邊,先把覺睡飽再說。
……
……
第二天,時節正值大暑,空氣異常悶熱,可外麵卻嚇著綿綿細雨。
悶熱潮濕的天氣比燥熱更熬人,李權一睜眼便感覺衣裳粘在肉上,很不舒服。正準備換衣服,外麵有人來喊:
“李侍講,快些走了。”
喊話的是翰林院大學士蘇允,年近五旬的中年文人,同樣是留著一撮山羊胡的腐儒,看著比較呆愣,但說起詩學那叫個滔滔不絕。
教授王孫公子的地方在翰林院隔壁,一處專門為王孫公子修建的學堂。說是學堂,倒不如說是一處別致優雅的林園,花香遍地,水渠層疊,拱橋假山環廊秀坊錯落其中,當真是一處少有的養心之所。
王孫公子門這半年都要呆在裏麵,非特殊情況不得離開半步。教書先生名義上可以離開,但為了不出差錯都會主動選擇留守。
學堂是長期開設的,隻有備戰模擬科舉的時候才會進入封閉式管理階段,而長年在裏麵學習的小孩子也都要被禁閉起來,跟年長的哥哥姐姐一起體驗書海無涯苦作舟的生活。而這個蘇允便是教小孩子的先生。
聽了蘇允的聲音,李權才想起今日起自己就是教書先生了。趕緊從床上爬起來,收拾東西,做好在學堂長期戰鬥的準備。
帶上幾身衣裳,再隨便揣了兩本書卷,如此行頭便開了門。
跟李權的輕便的包袱比起來,蘇允的裝備就要沉重許多了。
看他包袱的形狀就知道裏麵全是的書,估計得是講《修身》全套都戴在了身上。
李權看著蘇允奇怪,蘇允看著李權也奇怪。
“李侍講,你為何如此打扮?一本書都不帶?”
李權拍了拍胸口:“兩本夠了。”
“嗯?”蘇允微微一愣,還以為李權是像講完一本再迴來換一本。故而好心提示,“李侍講,勸你還是都捎上比較好。那些學生可不是省油的燈,經常問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有書本在身邊,遇上不知道的還可以臨時翻上一番,如若不然定要被那些後生恥笑,屆時咱們翰林院臉上無光啊!”
“這個……知識都在腦子裏。”無奈,李權隻能選擇裝b。
蘇允有些不爽,心想你什麽也別帶好了,隻要揣著一根白綾就成,免得想死的時候不知如何死。
蘇允在學堂做了好多年教書先生,對付官家子弟已有了自己的心得。而李權這種自傲自大的人多也見多了,料想此人命不久矣,故而不再多說。
兩人並行到了隔壁學堂,李權一身輕鬆,蘇允卻累得氣喘籲籲。
兩人是從翰林院鏈接學堂的小門進入的,故而看不到從後門進的學生。
李權詢問蘇允現在該如何,蘇芸喘著粗氣一邊整理自己拖來的書卷一邊指了指旁邊桌上:“拿著名冊,確定所有學生到齊後,便上課吧。”
如今,成年學生才是重點。蘇允教的小孩子隻占用很小一塊地方,成年和小孩之間是看不著的,所以李權跟蘇允教書的地方也不在一處。李權現居位置是學堂中腑,往前是正院,是成人學生的學習之地,往後是後院,是小孩的學習之地,這中腑便是先生休息之時用來交流聊天的場所,李權親切地稱之為辦公室。
正院很大,有好幾處可學習之地,選擇哪兒全屏先生樂意。正院中央是一座人工湖,上麵樓道彎曲相連,造型別致,四周是花叢樹木,靠牆是一圈四四方方的走廊。
此間作為學習之地,足可容納百人講大客,李權的名冊上卻隻有不到十五人。想來貴族學校就是不同。
李權到得正院,站在正院正對的正廳門口,環顧四周。
十多個青年人或三五,或一二,分散在各處,各玩各的。這些人無不身著富貴,男的錦衣玉帛,女的寶釵珍珠。不用想,這些定就是自己的學生了。
“外邊的學生,都來廳中集合。”李權扯著嗓子喊了句。
院子很廣很安靜,不用多大的聲音就能讓所有人聽見。於是乎,李權很快引來了眾人的目光。
做先生就要有先生的樣子,李權像古代教書先生都是很嚴厲的,故而扳起臉,先一步進到正廳。
正廳不似尋常人家的正廳,構造是標準的學堂構造,正對門有香爐,供著一個老人像,不是神仙,應該是類似於孔子老子之類的先賢,上麵的牌匾掛著“心靜思遠”四個字。下方是十幾張長幾課桌。
李權先到先生的位子盤腿坐下,拿出名冊看起來。
名冊上隻有名字並沒有身份,但有些人還是可以看出出處的。
比如南宮晉方,顯然是南宮家的公子,還有古莫,應該是丞相的子嗣。
掃視之下,李權竟還發現了個熟人!
“李芙!”李權大驚,同時咧嘴笑了起來,“我勒個乖乖,這妮子也要學習的啊?”
“咳咳……”
一聲輕咳,一個束發儒衫的姑娘打斷了李權。
儒雅的造型配上歡喜的眼神,李權一眼就認出對方是李芙。
李芙眼神中充滿了驚喜,顯然她也沒想到教書先生會是臭流氓。
真的是太高興了!李芙都想直接撲過來!但她已不是什麽都不顧的小姑娘,她知道這裏人多口雜,有些話還得找機會說才行,故而隻能歡喜地望著,強忍著激動一個勁兒地眨眼睛。
李權也歡喜地朝她使眼色,李芙瞬間就明白了,心下更加開心。
本想著這次來學習要被禁閉好久,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跟臭流氓一起玩,誰想臭流氓搖身一變成了教書先生!
“臭流氓?教書先生?”
李芙眯著眼睛幻想著,覺得兩個身份重疊在一起的時候,心中莫名其妙地升起一陣喜感。
若是沒人,李芙現在一定會笑出聲的。
而此時廳中,已陸陸續續地坐了七八人。跟李芙不同,這些人沒有一個關注李權,有人趴著,有人聚在一起閑聊,還有人傻愣愣地望著外麵。
從李權叫眾人過來已有段時間,可進屋的隻有十人不到。
李權立即意識到,看來這些學生壓根兒沒把自己當先生呐!
這時候,一隻腳突然踹開本來就半開著的房門,房板裝在木架上發出一聲巨響。
“嘭!”
所有人都提起了精神。
“誰是先生?”
叫喊之人是個個頭不高一臉雀斑的少年,在一眾人之中算是年幼的了,但臉上的表情囂張得緊。
聞言,李權上前:“我是。”
“聽好了,老子不在這兒念書,現在就要出去,你最好給我兜著點兒,要是被別人知道,哼哼……”
“你是誰?”
“記好了,南宮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