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件並不是我們中心親曆,而是發生在鄰省的一個兄弟單位。
在我們省城往西一千公裏左右,是鄰省的省府所在,這裏是有名的天府之國,從天府之國再往西數百公裏,是一片深山老林。
林子裏麵除了眾多的花鳥蛛蟲、飛禽走獸,自然少不了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裏麵的川西土著,這些川西土著群聚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自給自足優哉遊哉的生活。
他們中有許許多多一生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一直到後來國家投資在川西大規模修路,才讓這些川西人民有了更多走出來的機會。
許多川西人走出來之後,都留在了大城市,隻有逢年過節偶爾迴大山裏看看留守在家中的老人,更多的在城裏置業之後連父母一起接了過來,過起了真正城裏人的生活。
但也有不少走出大山後,又選擇迴去繼續在山裏的生活,將自己的餘生奉獻給大山裏的鄉親們。
我們這次事件的主角,就是走出川西深山後,又返迴山裏奉獻餘生的一個男子,他的名字叫做紮西多吉(化名,以下簡稱紮西)。
紮西是一個川西藏民,自小生活在大山裏,現年三十多歲的他原本應該和許多同齡人一樣,在大山裏娶妻生子,過著雖然清貧但逍遙自在的生活,這一切既定的人生軌跡,因為他父親發生了改變。
紮西自幼母親就去世了,父親雖然沒有文化,但卻是村子裏少有的手藝人,改革開放後機緣巧合之下,紮西父親跟著同是手藝人的叔叔來了一趟城裏,看到了城裏人豐富多彩的生活,父親就再也挪不動腳了,最後無論叔叔如何勸說,他都不願意迴到山裏,憑著自己的手藝,父親也就在城裏生活了下來,將年幼的紮西丟給了爺爺奶奶。
改革開放的春風不但給新中國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了許多山裏人在城裏立足的機會。憑著自己的手藝,紮西的父親在城裏站穩了腳跟,雖然沒有一夜暴富,但最起碼衣食無憂,可以住在城裏享受著遠比大山裏更為豐富多彩的生活。
紮西的父親不是一個忘本的人,在城裏立足穩了,就想起了老家的兒子,幾年後將兒子紮西從山裏接了出來,讓紮西接受遠比老家條件優越的教育。
在他看來,自己雖然在城裏立足了,但日子算不上富足,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沒有文化,兒子紮西不能再吃沒有文化這個虧,所以將紮西帶出大山接受城裏優質的教育是必須要做的。
紮西是一個既聽話又勤奮的好孩子,在父親的督促下努力學習,從班上最後一名一步一步努力往上爬,最終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學,雖然隻是個普通二本,但他卻是村裏的第一位大學生,消息傳迴老家,整個小山村都沸騰了,紮西當年迴老家全村人來迎接的場麵,簡直比過年還熱鬧。
或許是這個場麵給了紮西很大的刺激和震撼,非師範專業的紮西最後選擇考教師證,從事了教師這個行業。
紮西父親很支持紮西的決定,不僅僅是因為教師這個職業受人尊敬,更重要的是這個職業能幫助紮西找一個城裏姑娘,真正在城裏站穩腳跟。
但紮西做出的決定卻讓父親十分憤怒:
他決定迴老家支教!
放棄城裏優厚的待遇迴老家支教,紮西父親覺得兒子讀書把腦子讀壞了!
但紮西無論父親說什麽,堅決要求迴老家,最後父親隻能同意,唯一值得父親慶幸的是,紮西迴老家的時候帶著一個女孩子一起,這個女孩子是紮西的同學,深愛著紮西,對於紮西的決定她堅決支持,自願跟著紮西一同迴山裏。
紮西並沒有迴到村裏,因為村裏當時沒有小學,隻有小鎮上有,所以紮西在小鎮上的小學當了一位支教老師,後來村子修通了路,聚居的人也越來越多,政府就撥款在村裏新建了一所小學,紮西又申請調到村裏的小學。
從鎮上的小學到村裏的小學,紮西為了家鄉的孩子奉獻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一呆就是十幾年。
這十幾年裏,紮西和女友的愛情也成熟了,結婚生子相濡以沫,相對於城裏來說雖然沒有那麽優厚的物質條件,但紮西和女友的精神世界是最富足的,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健康成長,其中有一些還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大學改變人生命運,紮西就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全部都是值得的。
而紮西的父親也一直在默默地支持著紮西,紮西和女友的工資很低,還經常用來資助一些貧苦的孩子,如果沒有老父親在省城打工默默付出,他們的生活不可能始終如此波瀾不驚平淡溫馨。
紮西三十七歲那一年,一個噩耗傳來,在城裏某個工地看守材料的父親去世了,父親去世之前最後一通電話裏還交待紮西,如果自己過不了這一關,一切葬禮從簡,省下錢給孩子們買學習用具。
傷心欲絕的紮西將父親的遺體接迴了老家,村民們按照紮西父親的囑咐,用最隆重的禮節和最簡單的儀式安葬了他。
整個葬禮莊重肅穆,葬禮舉行完畢村民們一個個散去之後,紮西又一個人來到父親的新墳前,準備送父親最後一程,卻驚訝地發現父親的墳前趴著一個熟悉的人影,正嚎啕大哭。
在我們省城往西一千公裏左右,是鄰省的省府所在,這裏是有名的天府之國,從天府之國再往西數百公裏,是一片深山老林。
林子裏麵除了眾多的花鳥蛛蟲、飛禽走獸,自然少不了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裏麵的川西土著,這些川西土著群聚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自給自足優哉遊哉的生活。
他們中有許許多多一生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一直到後來國家投資在川西大規模修路,才讓這些川西人民有了更多走出來的機會。
許多川西人走出來之後,都留在了大城市,隻有逢年過節偶爾迴大山裏看看留守在家中的老人,更多的在城裏置業之後連父母一起接了過來,過起了真正城裏人的生活。
但也有不少走出大山後,又選擇迴去繼續在山裏的生活,將自己的餘生奉獻給大山裏的鄉親們。
我們這次事件的主角,就是走出川西深山後,又返迴山裏奉獻餘生的一個男子,他的名字叫做紮西多吉(化名,以下簡稱紮西)。
紮西是一個川西藏民,自小生活在大山裏,現年三十多歲的他原本應該和許多同齡人一樣,在大山裏娶妻生子,過著雖然清貧但逍遙自在的生活,這一切既定的人生軌跡,因為他父親發生了改變。
紮西自幼母親就去世了,父親雖然沒有文化,但卻是村子裏少有的手藝人,改革開放後機緣巧合之下,紮西父親跟著同是手藝人的叔叔來了一趟城裏,看到了城裏人豐富多彩的生活,父親就再也挪不動腳了,最後無論叔叔如何勸說,他都不願意迴到山裏,憑著自己的手藝,父親也就在城裏生活了下來,將年幼的紮西丟給了爺爺奶奶。
改革開放的春風不但給新中國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了許多山裏人在城裏立足的機會。憑著自己的手藝,紮西的父親在城裏站穩了腳跟,雖然沒有一夜暴富,但最起碼衣食無憂,可以住在城裏享受著遠比大山裏更為豐富多彩的生活。
紮西的父親不是一個忘本的人,在城裏立足穩了,就想起了老家的兒子,幾年後將兒子紮西從山裏接了出來,讓紮西接受遠比老家條件優越的教育。
在他看來,自己雖然在城裏立足了,但日子算不上富足,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沒有文化,兒子紮西不能再吃沒有文化這個虧,所以將紮西帶出大山接受城裏優質的教育是必須要做的。
紮西是一個既聽話又勤奮的好孩子,在父親的督促下努力學習,從班上最後一名一步一步努力往上爬,最終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學,雖然隻是個普通二本,但他卻是村裏的第一位大學生,消息傳迴老家,整個小山村都沸騰了,紮西當年迴老家全村人來迎接的場麵,簡直比過年還熱鬧。
或許是這個場麵給了紮西很大的刺激和震撼,非師範專業的紮西最後選擇考教師證,從事了教師這個行業。
紮西父親很支持紮西的決定,不僅僅是因為教師這個職業受人尊敬,更重要的是這個職業能幫助紮西找一個城裏姑娘,真正在城裏站穩腳跟。
但紮西做出的決定卻讓父親十分憤怒:
他決定迴老家支教!
放棄城裏優厚的待遇迴老家支教,紮西父親覺得兒子讀書把腦子讀壞了!
但紮西無論父親說什麽,堅決要求迴老家,最後父親隻能同意,唯一值得父親慶幸的是,紮西迴老家的時候帶著一個女孩子一起,這個女孩子是紮西的同學,深愛著紮西,對於紮西的決定她堅決支持,自願跟著紮西一同迴山裏。
紮西並沒有迴到村裏,因為村裏當時沒有小學,隻有小鎮上有,所以紮西在小鎮上的小學當了一位支教老師,後來村子修通了路,聚居的人也越來越多,政府就撥款在村裏新建了一所小學,紮西又申請調到村裏的小學。
從鎮上的小學到村裏的小學,紮西為了家鄉的孩子奉獻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一呆就是十幾年。
這十幾年裏,紮西和女友的愛情也成熟了,結婚生子相濡以沫,相對於城裏來說雖然沒有那麽優厚的物質條件,但紮西和女友的精神世界是最富足的,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健康成長,其中有一些還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大學改變人生命運,紮西就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全部都是值得的。
而紮西的父親也一直在默默地支持著紮西,紮西和女友的工資很低,還經常用來資助一些貧苦的孩子,如果沒有老父親在省城打工默默付出,他們的生活不可能始終如此波瀾不驚平淡溫馨。
紮西三十七歲那一年,一個噩耗傳來,在城裏某個工地看守材料的父親去世了,父親去世之前最後一通電話裏還交待紮西,如果自己過不了這一關,一切葬禮從簡,省下錢給孩子們買學習用具。
傷心欲絕的紮西將父親的遺體接迴了老家,村民們按照紮西父親的囑咐,用最隆重的禮節和最簡單的儀式安葬了他。
整個葬禮莊重肅穆,葬禮舉行完畢村民們一個個散去之後,紮西又一個人來到父親的新墳前,準備送父親最後一程,卻驚訝地發現父親的墳前趴著一個熟悉的人影,正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