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整個事件,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明白我為什麽將之取名為“夙怨”。
“夙怨”這個詞,在字典裏的意思是“積累已久的怨恨”,這個悲劇的事件就是因為阿斌和姑姑之間的夙怨所造成的。
事件的男女主角主要是阿斌、汪婷、李群、李母四個,這四個人性格各異,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性格,導致了他們迥異的命運。
講到這裏,我的職業病又犯了,忍不住和大家分析分析這四個人的心理。
首先說說李母:
李母,也是阿斌名義上的姑姑,她是整個悲劇事件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她心胸狹隘,不但不感激養父母收養她的恩義,還處心積慮謀奪養父母留給哥哥的家產,不會導致阿斌淒慘的童年,更不會導致之後由李群和汪婷兩個未滿二十歲的孩子來承受最終的悲劇。
可以說,李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惡人,性格極度自私,不懂得感恩,她這種性格的養成,一部分是自身的原因,另外一部分和她的經曆有關,我遇到過不少自小父母雙亡的孤兒,因為得不到真正的父母之愛,往往導致自卑和自尊這兩個完全相反的性格同時出現在身上,時間一久,有極個別性格內向的就會越來越自私,視恩義如無物。
李母在孤兒院生活了幾年,養成了這樣的性格,雖然後來養父母將之視同幾出,但幼兒時期養成的性格很難改,成長過程中過慣了有錢日子的她,因為自卑會導致強烈的危機感,做出這樣的無恥舉動幾乎是必然。
當然這種情況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還是懂得感恩的。
再來說說阿斌:
阿斌是一個從善良的孩子轉變為惡人的典型。
癡呆的父親,懦弱的母親,惡毒的姑姑、這三個人一同導致他人生的悲劇。有著幸福童年的阿斌,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身心健全的成長,但爺爺奶奶過世之後姑姑在背後玩花樣,就讓他早早體會到人性的險惡,也許在他受到姑姑欺負的時候,他的內心就已經種下了邪惡的種子,隻是沒有一個機會去爆發。
等他遭受了混混的欺負,最終以暴製暴獲得勝利之後,他內心邪惡的種子迅速蔓延長成參天大樹,也讓他失去了最後的良知。
汪婷這樣一個全心全意愛他的女孩,他想的不是好好去珍惜,而是如何利用汪婷達到自己的目的,到了這個時候,他已經和他內心最怨恨的姑姑沒有任何區別,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惡人。
整個事件中,唯一真正無辜的是李群,和前文《收集癖》中男主角郭柱有點類似,李群從小在父母的嗬護中長大,沒有經曆過什麽挫折。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阿斌的姑姑之所以謀奪哥哥嫂嫂的家產,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生活得更幸福。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個事件應該發生在2010年,當時李群的父母給他的生活費是每月固定一千夥食費再加上每周兩百的零用錢,合計每月將近兩千,在汪婷和他戀愛之後,他每個月的生活費上升到三千多四千,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了,可以說在經濟上父母對他是有求必應,但可惜的是,在這種溫室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內心極度脆弱。
這個剛考上大學的少年,還沒有經曆過社會的磨練,對人的感覺隻有好壞兩個觀念,還處在喜歡一個人就什麽都好,沒有任何防範心理的狀態。
如果是一個經曆多的人,應該能發現汪婷不對勁的地方,但可惜李群是一個單純的少年,他這個年紀對於愛情沒有任何辨別能力,阿斌也是抓住了他的心理製定了這個計劃。
對於一個情竇初開的男孩來說,要想把控他的身心,沒有什麽比把控他的愛情更為直接的辦法。
最後來說說汪婷。
汪婷已經過世,按理說死者為大,本不該去說她什麽,但可惜的是,她在這個事件中,扮演了一個既可憐又可悲的不光彩角色。
有一句俗話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零。
女人愛上一個人,往往會義無反顧、全情投入、不計較任何後果,當然許多男人也一樣,隻是相對來說數量少一點。
尤其汪婷從小父親過世,沒有體會過真正的父愛,導致她內心極度渴求一個男人去關心照顧她。
在她爺爺奶奶相繼去世,之後又尋母未果內心極度鬱悶孤獨的時候,阿斌恰到好處地出現了。一個年紀偏大(阿斌比汪婷大七歲)又心理成熟的男人,正是汪婷最喜歡的類型,更何況阿斌身材高大樣貌英俊,汪婷淪陷是必然。
在這種情況下,心智沒成熟的汪婷不但將阿斌視為男友,某種程度上也將阿斌視為父親,對於阿斌的任何要求,她全盤接受沒有任何異議,在她的內心,沒有是非感,隻有男友高不高興,做讓男友高興的事情,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所以她才會答應阿斌這個極惡毒的計劃,隻是在最後阿斌讓她和李群結婚的時候她才意識到不對而拒絕,拒絕的原因也是她害怕和李群結婚之後阿斌不要她了,如果能確定阿斌以後還可以和她在一起,估計她也會忍痛答應。
這個世界上不缺少汪婷這樣的女孩子,明知道對方不愛自己,或者隻是將自己當做備胎,但依舊傻傻地愛著對方。
但凡對方做出一點點關心的主動,就將之無限放大,自我陶醉許久,一邊陶醉一邊在心理安慰自己:
其實他還是愛我的,你看他不就為了我做了xxx事?
她不知道的是,這個男人同時也在關心別人,但隻有她在內心中將男人的舉動無限放大,原因就是因為她愛他。
更多的女孩子為了愛情傻傻地付出,希望能感動對方。
但可惜的是愛情不是交易,他如果愛你,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能讓他感動,但如果他不愛你,你無論做什麽最終都隻是感動了自己。
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人去愛,可以讓感情生活中少經曆許多悲劇。
至於本事件最後的結局,我挑知道的講講,隻能說有很多的無奈。
汪婷死因確定是自殺,而且阿斌後來也將騙李群的十幾萬退迴,所以本事件裏麵惡毒的人隻是受到了相應的懲處,但並沒有受到應有的報應,更可悲的是汪婷的母親自始至終沒有出現,電話也不接,猶如消失了一般,最終還是由警方出現將汪婷的遺體火化,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儀式送走了汪婷。
阿斌和李母的恩怨最終如何解決,財產是否重新分配,我也沒有去過問當然也沒有過問的權力,後來接到過幾次李母諮詢的電話,提供了一些疏導抑鬱症的建議。
李母向我詢問過香港專業心理諮詢機構的情況,可能之後會帶著李群去香港求醫吧,香港相對來說心理諮詢服務確實比內地完善,不過那邊收費非常高,但李母想必是不缺錢的。
《深淵三部曲第一部夙怨》到此結束,春季期間不休息,每天走親戚之餘還是會抽幾個小時更新,我已經習慣了每天和大家講講故事的生活,這個春節,也希望能和大家一同度過!謝謝大家!
“夙怨”這個詞,在字典裏的意思是“積累已久的怨恨”,這個悲劇的事件就是因為阿斌和姑姑之間的夙怨所造成的。
事件的男女主角主要是阿斌、汪婷、李群、李母四個,這四個人性格各異,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性格,導致了他們迥異的命運。
講到這裏,我的職業病又犯了,忍不住和大家分析分析這四個人的心理。
首先說說李母:
李母,也是阿斌名義上的姑姑,她是整個悲劇事件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她心胸狹隘,不但不感激養父母收養她的恩義,還處心積慮謀奪養父母留給哥哥的家產,不會導致阿斌淒慘的童年,更不會導致之後由李群和汪婷兩個未滿二十歲的孩子來承受最終的悲劇。
可以說,李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惡人,性格極度自私,不懂得感恩,她這種性格的養成,一部分是自身的原因,另外一部分和她的經曆有關,我遇到過不少自小父母雙亡的孤兒,因為得不到真正的父母之愛,往往導致自卑和自尊這兩個完全相反的性格同時出現在身上,時間一久,有極個別性格內向的就會越來越自私,視恩義如無物。
李母在孤兒院生活了幾年,養成了這樣的性格,雖然後來養父母將之視同幾出,但幼兒時期養成的性格很難改,成長過程中過慣了有錢日子的她,因為自卑會導致強烈的危機感,做出這樣的無恥舉動幾乎是必然。
當然這種情況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還是懂得感恩的。
再來說說阿斌:
阿斌是一個從善良的孩子轉變為惡人的典型。
癡呆的父親,懦弱的母親,惡毒的姑姑、這三個人一同導致他人生的悲劇。有著幸福童年的阿斌,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身心健全的成長,但爺爺奶奶過世之後姑姑在背後玩花樣,就讓他早早體會到人性的險惡,也許在他受到姑姑欺負的時候,他的內心就已經種下了邪惡的種子,隻是沒有一個機會去爆發。
等他遭受了混混的欺負,最終以暴製暴獲得勝利之後,他內心邪惡的種子迅速蔓延長成參天大樹,也讓他失去了最後的良知。
汪婷這樣一個全心全意愛他的女孩,他想的不是好好去珍惜,而是如何利用汪婷達到自己的目的,到了這個時候,他已經和他內心最怨恨的姑姑沒有任何區別,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惡人。
整個事件中,唯一真正無辜的是李群,和前文《收集癖》中男主角郭柱有點類似,李群從小在父母的嗬護中長大,沒有經曆過什麽挫折。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阿斌的姑姑之所以謀奪哥哥嫂嫂的家產,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生活得更幸福。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個事件應該發生在2010年,當時李群的父母給他的生活費是每月固定一千夥食費再加上每周兩百的零用錢,合計每月將近兩千,在汪婷和他戀愛之後,他每個月的生活費上升到三千多四千,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了,可以說在經濟上父母對他是有求必應,但可惜的是,在這種溫室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內心極度脆弱。
這個剛考上大學的少年,還沒有經曆過社會的磨練,對人的感覺隻有好壞兩個觀念,還處在喜歡一個人就什麽都好,沒有任何防範心理的狀態。
如果是一個經曆多的人,應該能發現汪婷不對勁的地方,但可惜李群是一個單純的少年,他這個年紀對於愛情沒有任何辨別能力,阿斌也是抓住了他的心理製定了這個計劃。
對於一個情竇初開的男孩來說,要想把控他的身心,沒有什麽比把控他的愛情更為直接的辦法。
最後來說說汪婷。
汪婷已經過世,按理說死者為大,本不該去說她什麽,但可惜的是,她在這個事件中,扮演了一個既可憐又可悲的不光彩角色。
有一句俗話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零。
女人愛上一個人,往往會義無反顧、全情投入、不計較任何後果,當然許多男人也一樣,隻是相對來說數量少一點。
尤其汪婷從小父親過世,沒有體會過真正的父愛,導致她內心極度渴求一個男人去關心照顧她。
在她爺爺奶奶相繼去世,之後又尋母未果內心極度鬱悶孤獨的時候,阿斌恰到好處地出現了。一個年紀偏大(阿斌比汪婷大七歲)又心理成熟的男人,正是汪婷最喜歡的類型,更何況阿斌身材高大樣貌英俊,汪婷淪陷是必然。
在這種情況下,心智沒成熟的汪婷不但將阿斌視為男友,某種程度上也將阿斌視為父親,對於阿斌的任何要求,她全盤接受沒有任何異議,在她的內心,沒有是非感,隻有男友高不高興,做讓男友高興的事情,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所以她才會答應阿斌這個極惡毒的計劃,隻是在最後阿斌讓她和李群結婚的時候她才意識到不對而拒絕,拒絕的原因也是她害怕和李群結婚之後阿斌不要她了,如果能確定阿斌以後還可以和她在一起,估計她也會忍痛答應。
這個世界上不缺少汪婷這樣的女孩子,明知道對方不愛自己,或者隻是將自己當做備胎,但依舊傻傻地愛著對方。
但凡對方做出一點點關心的主動,就將之無限放大,自我陶醉許久,一邊陶醉一邊在心理安慰自己:
其實他還是愛我的,你看他不就為了我做了xxx事?
她不知道的是,這個男人同時也在關心別人,但隻有她在內心中將男人的舉動無限放大,原因就是因為她愛他。
更多的女孩子為了愛情傻傻地付出,希望能感動對方。
但可惜的是愛情不是交易,他如果愛你,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能讓他感動,但如果他不愛你,你無論做什麽最終都隻是感動了自己。
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人去愛,可以讓感情生活中少經曆許多悲劇。
至於本事件最後的結局,我挑知道的講講,隻能說有很多的無奈。
汪婷死因確定是自殺,而且阿斌後來也將騙李群的十幾萬退迴,所以本事件裏麵惡毒的人隻是受到了相應的懲處,但並沒有受到應有的報應,更可悲的是汪婷的母親自始至終沒有出現,電話也不接,猶如消失了一般,最終還是由警方出現將汪婷的遺體火化,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儀式送走了汪婷。
阿斌和李母的恩怨最終如何解決,財產是否重新分配,我也沒有去過問當然也沒有過問的權力,後來接到過幾次李母諮詢的電話,提供了一些疏導抑鬱症的建議。
李母向我詢問過香港專業心理諮詢機構的情況,可能之後會帶著李群去香港求醫吧,香港相對來說心理諮詢服務確實比內地完善,不過那邊收費非常高,但李母想必是不缺錢的。
《深淵三部曲第一部夙怨》到此結束,春季期間不休息,每天走親戚之餘還是會抽幾個小時更新,我已經習慣了每天和大家講講故事的生活,這個春節,也希望能和大家一同度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