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這一日,尹誌平到了後山的藏經閣樓上,恰好輪班值守的正是趙誌敬。
藏經閣雖然不設門檻,任憑全真弟子隨意翻閱,但是大半人識字其實不多,隻有第三代弟子中出色的幾個或許來看,讓殿中的珍藏空置許多。
尹誌平打量一下趙誌敬,笑道:”趙師兄最近道業可有精進?“
這也是例行的敲打。
趙誌敬心中大罵尹家祖宗十八代,臉上卻賠笑道:“師兄要是有些進步,全靠師弟的教訓。”
全真教除了尹誌平,都有職司。趙誌敬走火入魔,心思不穩,這才和師弟李誌常調換,到了藏經閣清淨清淨,哪裏想到這裏還能碰到尹誌平!
藏經閣中空間極大,典籍滿架,不知道有幾千幾萬。
不過多是儒釋道三教的經書和高人注解,以及曆代道藏,王重陽和七個弟子的著作,以及教中的機密文卷等。
真正武學秘籍的存放,隻有馬鈺幾人知曉。
活死人墓的設計布置圖樣等,也存在這裏的書冊之中。
還好全真教存書自有規則,尹誌平按圖索驥,不過多時就找到一本破舊卷冊。
趙誌敬雖然好奇,卻不敢靠近查看…他一路順風順水,頭一次吃了這麽大的虧,心理上的懼意最是根深蒂固,難以消解。
活死人墓曾經是王重陽儲藏兵器糧草的地方,當年動用數千人力,耗時許久方始建成。
墓內雖然有各種機關,在全真教中卻非機密。
隻是派中有嚴規,任誰也不得入內一步,久而久之,也就無人注意了。
尹誌平看了數遍,將活死人墓的位置和機關布置還有最為關鍵的密道等等熟記在心。
又翻出了西夏的地理圖,其中山川形勢,城鎮分布,都是清楚分明。
這麽詳細的地圖,除了西夏朝廷,也隻有弟子徒眾遍布北方的全真教才能做到。
如今全真教已經在金朝各地立下道觀,各地分道觀派駐弟子經營,根基是相當牢固。
當下這種六國亂世,最合適的可並非這種模式。
要想席卷天下,重立教主威儀,真正統領天下教派,便不能單單走上層路線……
全真教搞了二十多年,依托金人高官貴族,宮中還有虔誠信徒元妃(史實給金主吹耳邊風,到頭來也不過是個稱雄北方。
十年時間太短,一朝一夕,都不能浪費。
尹誌平給自己的路子,則要暴烈激進的多了。全真教勢力薄弱的西夏,就是他最好的選擇……
迴了小院,備好一身幹淨衣服,尹誌平就下了山去。他平時獨居在院中,參悟鑽研武學道秘,每日除了用餐時候,別人根本見不到他一麵。
他現在暫時是派中地位最尊的兩人之一,是以一路上師兄弟們並不多問。
一路上施展金雁功,隻覺山路如同平地一般。
到了卷冊中記載的山洞,都不甚疲憊。
往內行走有半裏,水聲逐漸大了起來,是水底下潛流衝撞的聲音。
尹誌平將衣物放在水潭附近的幹爽處,這才跳入水中,按照卷冊中所言的方向潛遊。
他在主世界有夜潛經曆,大概算了距離,體力是足夠的。
不過多時,就感到一陣潛流,順著水勁猛然一撞,進入石窟。
潛流或急或緩,衝刷著身體。
不過一炷香的功夫,尹誌平就覺有些氣悶,體力的消耗遠比估算的要大。
水中一切不能自主,黑暗中失卻五感,不知盡頭還要多久————若是意誌薄弱者在疲憊至死前就會沉入恐懼深淵。
哪怕是有內力輔助,尹誌平還是清晰地感應到體力的漸漸減少。
“修為太淺了,確實有些勉強。”
到了這個地步,尹誌平意誌仍舊沒有半點波動。
他畢竟有為了求道不惜拋卻天人身份轉生下界的覺悟。
不知道過了多久,水道上方終於有了空隙。
尹誌平不急著換氣,而是繼續往前遊動。
沒多久水就越來越淺,他腳下終於有了實感,真正踏上了陸地。
尹誌平渾身酸軟,癱坐在地上,貪婪地唿吸著新鮮的空氣,彌補著一路上的缺失。
休息片刻,沿著路繼續向上走。腳下又陡又滑,如果不是尹誌平學了金雁功,估計到不了石室就得摔個半死。
東轉西轉,越走越高,腳下也逐漸幹爽。
此時漸漸有了光線,能夠大概看到一路上有許多門戶和岔道。
不過他有地圖指引,感官又敏銳,倒是沒有迷失方向。
秘道的盡頭,是一間石室。室內也無特異之處,尹誌平抬頭仰望,但見室頂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跡符號,最右處寫著四個大字:“九陰真經”。
這壁上文字,極其高妙,是射雕時代人認知的巔峰。
尹誌平登時為這些精妙至極的文字所吸引,這些都是真正技術性的思路,境界不說,實用性是一等一的。
這其中最為尹誌平看重的,就是九陰中的易筋鍛骨篇了。
先天的根骨資質,是娘胎裏帶來,有些人練武練氣都比平常人要快數倍,成就也會高上不少。
然而一代代人智慧積累,終於也解決了資質造成的差異,走通了個人定勝天的路子,能夠用武功洗練自身,以後天努力更易先天資質。
黃裳一身武功都是自創,他的道途反推起點便是這一篇易筋鍛骨篇了。他以一人之力,超越數十代人的努力,才智已經高到一個地步了。
他人到中年,筋骨經脈早就成型,精氣亦是不足。
這時候開始練氣,黃裳的成就卻超越當世所有高手,真正創製道家至高無上的心法。
如果黃裳生在主世界,這等才氣道心,想必還能更上一步。可惜在投影位麵,也就僅限於此了,看不到那登臨絕頂的風景,實在是可惜。
剩下一些,就是王重陽借九陰真經推出的一些法門,專為克製古墓派武功所用。
其中還有一門大伏魔拳是九陰中原有的拳法,威力極大,剛猛淩厲。
“這麽看來,我這個祖師修持《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確實得了要旨,可他卻未能真正勘破爭勝心和情關,大違了心中的道理。結果精神上的修持成就越大,對性命之道的探索越深,就越容易出岔子,難怪早早逝去……”
尹誌平又在腦中過了一遍,確認記憶無誤,這才開始依照重陽遺刻中的閉氣秘訣行氣。
操練兩次,他便按照原路離開。
這次用內功閉氣,體力損失就少上許多,水中路途又走過一次,一口氣輕鬆就到了山洞中。
尹誌平換了衣服,打坐歇息一會。
這次所得不少,尹誌平心中還是相當滿意,不枉他盤算許久,花費不少心力。
除了武功,他真正的收獲就是那五感和時間感官都喪失的兇險體驗。
掃除俗塵,重見天光。
如今真種蠢蠢欲動,吞吐真氣的速度接近以前兩倍。
等到轉化過的真氣積攢到某個極限,就可一舉突破,打通十二正經中的另外一條,讓修為更進一步。
這一日,尹誌平到了後山的藏經閣樓上,恰好輪班值守的正是趙誌敬。
藏經閣雖然不設門檻,任憑全真弟子隨意翻閱,但是大半人識字其實不多,隻有第三代弟子中出色的幾個或許來看,讓殿中的珍藏空置許多。
尹誌平打量一下趙誌敬,笑道:”趙師兄最近道業可有精進?“
這也是例行的敲打。
趙誌敬心中大罵尹家祖宗十八代,臉上卻賠笑道:“師兄要是有些進步,全靠師弟的教訓。”
全真教除了尹誌平,都有職司。趙誌敬走火入魔,心思不穩,這才和師弟李誌常調換,到了藏經閣清淨清淨,哪裏想到這裏還能碰到尹誌平!
藏經閣中空間極大,典籍滿架,不知道有幾千幾萬。
不過多是儒釋道三教的經書和高人注解,以及曆代道藏,王重陽和七個弟子的著作,以及教中的機密文卷等。
真正武學秘籍的存放,隻有馬鈺幾人知曉。
活死人墓的設計布置圖樣等,也存在這裏的書冊之中。
還好全真教存書自有規則,尹誌平按圖索驥,不過多時就找到一本破舊卷冊。
趙誌敬雖然好奇,卻不敢靠近查看…他一路順風順水,頭一次吃了這麽大的虧,心理上的懼意最是根深蒂固,難以消解。
活死人墓曾經是王重陽儲藏兵器糧草的地方,當年動用數千人力,耗時許久方始建成。
墓內雖然有各種機關,在全真教中卻非機密。
隻是派中有嚴規,任誰也不得入內一步,久而久之,也就無人注意了。
尹誌平看了數遍,將活死人墓的位置和機關布置還有最為關鍵的密道等等熟記在心。
又翻出了西夏的地理圖,其中山川形勢,城鎮分布,都是清楚分明。
這麽詳細的地圖,除了西夏朝廷,也隻有弟子徒眾遍布北方的全真教才能做到。
如今全真教已經在金朝各地立下道觀,各地分道觀派駐弟子經營,根基是相當牢固。
當下這種六國亂世,最合適的可並非這種模式。
要想席卷天下,重立教主威儀,真正統領天下教派,便不能單單走上層路線……
全真教搞了二十多年,依托金人高官貴族,宮中還有虔誠信徒元妃(史實給金主吹耳邊風,到頭來也不過是個稱雄北方。
十年時間太短,一朝一夕,都不能浪費。
尹誌平給自己的路子,則要暴烈激進的多了。全真教勢力薄弱的西夏,就是他最好的選擇……
迴了小院,備好一身幹淨衣服,尹誌平就下了山去。他平時獨居在院中,參悟鑽研武學道秘,每日除了用餐時候,別人根本見不到他一麵。
他現在暫時是派中地位最尊的兩人之一,是以一路上師兄弟們並不多問。
一路上施展金雁功,隻覺山路如同平地一般。
到了卷冊中記載的山洞,都不甚疲憊。
往內行走有半裏,水聲逐漸大了起來,是水底下潛流衝撞的聲音。
尹誌平將衣物放在水潭附近的幹爽處,這才跳入水中,按照卷冊中所言的方向潛遊。
他在主世界有夜潛經曆,大概算了距離,體力是足夠的。
不過多時,就感到一陣潛流,順著水勁猛然一撞,進入石窟。
潛流或急或緩,衝刷著身體。
不過一炷香的功夫,尹誌平就覺有些氣悶,體力的消耗遠比估算的要大。
水中一切不能自主,黑暗中失卻五感,不知盡頭還要多久————若是意誌薄弱者在疲憊至死前就會沉入恐懼深淵。
哪怕是有內力輔助,尹誌平還是清晰地感應到體力的漸漸減少。
“修為太淺了,確實有些勉強。”
到了這個地步,尹誌平意誌仍舊沒有半點波動。
他畢竟有為了求道不惜拋卻天人身份轉生下界的覺悟。
不知道過了多久,水道上方終於有了空隙。
尹誌平不急著換氣,而是繼續往前遊動。
沒多久水就越來越淺,他腳下終於有了實感,真正踏上了陸地。
尹誌平渾身酸軟,癱坐在地上,貪婪地唿吸著新鮮的空氣,彌補著一路上的缺失。
休息片刻,沿著路繼續向上走。腳下又陡又滑,如果不是尹誌平學了金雁功,估計到不了石室就得摔個半死。
東轉西轉,越走越高,腳下也逐漸幹爽。
此時漸漸有了光線,能夠大概看到一路上有許多門戶和岔道。
不過他有地圖指引,感官又敏銳,倒是沒有迷失方向。
秘道的盡頭,是一間石室。室內也無特異之處,尹誌平抬頭仰望,但見室頂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跡符號,最右處寫著四個大字:“九陰真經”。
這壁上文字,極其高妙,是射雕時代人認知的巔峰。
尹誌平登時為這些精妙至極的文字所吸引,這些都是真正技術性的思路,境界不說,實用性是一等一的。
這其中最為尹誌平看重的,就是九陰中的易筋鍛骨篇了。
先天的根骨資質,是娘胎裏帶來,有些人練武練氣都比平常人要快數倍,成就也會高上不少。
然而一代代人智慧積累,終於也解決了資質造成的差異,走通了個人定勝天的路子,能夠用武功洗練自身,以後天努力更易先天資質。
黃裳一身武功都是自創,他的道途反推起點便是這一篇易筋鍛骨篇了。他以一人之力,超越數十代人的努力,才智已經高到一個地步了。
他人到中年,筋骨經脈早就成型,精氣亦是不足。
這時候開始練氣,黃裳的成就卻超越當世所有高手,真正創製道家至高無上的心法。
如果黃裳生在主世界,這等才氣道心,想必還能更上一步。可惜在投影位麵,也就僅限於此了,看不到那登臨絕頂的風景,實在是可惜。
剩下一些,就是王重陽借九陰真經推出的一些法門,專為克製古墓派武功所用。
其中還有一門大伏魔拳是九陰中原有的拳法,威力極大,剛猛淩厲。
“這麽看來,我這個祖師修持《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確實得了要旨,可他卻未能真正勘破爭勝心和情關,大違了心中的道理。結果精神上的修持成就越大,對性命之道的探索越深,就越容易出岔子,難怪早早逝去……”
尹誌平又在腦中過了一遍,確認記憶無誤,這才開始依照重陽遺刻中的閉氣秘訣行氣。
操練兩次,他便按照原路離開。
這次用內功閉氣,體力損失就少上許多,水中路途又走過一次,一口氣輕鬆就到了山洞中。
尹誌平換了衣服,打坐歇息一會。
這次所得不少,尹誌平心中還是相當滿意,不枉他盤算許久,花費不少心力。
除了武功,他真正的收獲就是那五感和時間感官都喪失的兇險體驗。
掃除俗塵,重見天光。
如今真種蠢蠢欲動,吞吐真氣的速度接近以前兩倍。
等到轉化過的真氣積攢到某個極限,就可一舉突破,打通十二正經中的另外一條,讓修為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