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特魯尼這話正說中了塞哥瓦尼所擔心的事情,接下來他在私下裏同關係密切的其他卡烏蒂尼的首領商量時,也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使得他隻能放棄。
但是戰局變化如此之快,快到他還來不及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決納科尼亞軍隊的問題。貝內文圖姆城內的那些謠言就是他讓人放出的,以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雖然看起來效果還不錯,但這隻是權宜之計。讓納科尼亞各部落軍隊分散在軍陣中,同樣也是權宜之計。但如果不派他們出陣作戰,將這2000多名納科尼亞戰士放在哪裏?卡烏蒂姆還是阿貝拉?這隻會讓塞哥瓦尼更不放心,而且他堅信:隻有在這樣的安排下,納科尼亞戰士才會奮勇作戰而不敢亂來。
事實也確實如此,瓦鬆克之所以焦急,就是因為納科尼亞軍隊看似一個整體,其實並沒有一個能夠讓眾人信服、讓他們聽從號令的首領,大家都是臨時推選出來、初次領兵的年輕人,誰都沒有什麽威望,包括瓦鬆克。雖然知道塞哥瓦尼的這個命令對他們不利,但在納科尼亞軍隊人數處於劣勢、在其他部落戰士虎視眈眈的包圍之下,沒有哪個年輕的納科尼亞統領有信心、有勇氣站出來,振臂一唿,然後全部納科尼亞戰士就會聽從命令,發動叛變。
所以,納科尼亞將領們雖然表示了反對,但最終還是心有不甘的聽從了命令,各自帶兵離開。而這一分散,在戰鬥時就不可能再相互聯係,更不可能做到統一的行動。
瓦鬆克見事不可為,隻能在心中咒罵著兇殘狡詐的塞哥瓦尼,隱忍下來等待時機。
塞哥瓦尼采取的是薩莫奈人對戰希臘軍隊的傳統作戰方式,軍陣的橫列拉得很長,足有三裏,其縱列的長度也不小,這是因為薩莫奈的軍陣非常的鬆散,戰士之間的間距很大,便於相互穿插。
黃昏時分,當太陽已經落到西麵大海的上方,天空和海麵都被染成金黃色時,塞哥瓦尼視野裏出現了敵人的身影,他們全身厚實的盔甲被夕陽光斜照,散發出閃爍而不刺眼的光芒。
對麵的這一堵光牆並不讓塞哥瓦尼和戰士們感到畏懼,相反他們感到放心,因為以往他們無數次的戰勝這樣的對手,隻是對手軍陣之長超出了塞哥瓦尼的預料,它向著兩側延伸,使得塞哥瓦尼甚至看不到它的兩端,這跟以往坎帕尼亞軍隊密集厚實的大方陣戰術有些不同。
難道這是戴奧尼亞人的作戰方式?塞哥瓦尼心裏嘀咕著,說起來他和戴奧尼亞人雖然作戰過一次,但那是一場追逐戰,雙方還沒有進行過正式的會戰。
但是他看得出對方士兵之間依舊排列密集,這樣一來對方的縱列必然單薄。當然,塞哥瓦尼能猜到為什麽對方還未到達作戰地就先列好了軍陣的原因,這顯然坎帕尼亞人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因為笨拙的坎帕尼亞軍隊總是在緩慢列陣時遭到行動迅捷的卡烏蒂尼戰士的遠程攻擊。
塞哥瓦尼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先不輕易調整部署,先試探一陣,看看狀況再說。
戴奧尼亞聯軍在行至距離對方不到400米時停止了前進,這個足有3.2裏長、卻僅有三個橫列的軍陣在前進了一段距離之後,已經變得彎彎曲曲,需要在戰鬥之前,重新讓戰線恢複平直。
這個軍陣的中路6000多名重步兵(包括戴奧尼亞的約1500名預備軍團士兵),然後有包括戴奧尼亞輕步兵大隊在內的3000名輕甲和輕步兵混合部隊在兩側連接,兩端是各500名戴奧尼亞輕甲兵,此外在左翼最外側還有200多名坎帕尼亞騎兵,總兵力大約11400名。
而戴奧尼亞的對手卡烏蒂尼軍隊總兵力有九千多人,列陣三裏長,其軍隊中大半為輕裝步兵,這些輕裝步兵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標槍手,另一種是持長盾的輕裝步兵,都能既投標槍,又持矛作戰,他們構成了卡烏蒂尼軍陣主要的組成部分,隻有在中路的後方有近千人的著甲步兵由塞哥瓦尼親自率領。
卡烏蒂尼和坎帕尼亞同盟這兩個幾十年的死敵,在今天、在坎帕尼亞東部平原的邊緣,都各自傾盡了全部兵力,即將進行一場決定各自命運的會戰。
但就在戴奧尼亞聯軍停下來、開始重整陣型的時候,塞哥瓦尼已經先行下達了命令,卡烏蒂尼軍陣中路的輕步兵開始向前行進,中路一動,左、右兩翼也先後隨之移動。
卡烏蒂尼軍陣的移動不同於希臘軍陣的移動厚重而緩慢,其速度非常的迅捷。
埃阿洛斯深知這一點,作為那不勒斯的統軍將領,他站在了陣列的前排,讚提帕裏斯曾經勸他“不要親臨前線,而是在後方指揮全局”,被他婉言拒絕,大多數希臘城邦推選出來的將軍在作戰時往往都身臨前線,以表示和士兵並無身份上的差異,以免在戰後遭到公民們的指責,那不勒斯同樣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這樣重要的時刻。
此刻,他毫不猶豫的摘下了科林斯頭盔,扔在了地上,其他的坎帕尼亞重步兵也紛紛像埃阿洛斯一樣,按照事先的計劃,脫下了科林斯頭盔,個個頓覺視野開闊,渾身輕鬆不少。隻有戴奧尼亞重步兵因為是佩戴的開放式頭盔,而沒有脫下。
埃阿洛斯環視左右,舉起手中的長矛,高聲喊道:“阿波羅保佑!我們要奮勇追擊,絕不停止!”
周圍的士兵和隊官也相繼跟著高喊:“奮勇追擊,絕不停止!!……”
當卡烏蒂尼軍隊快逼近到50米時,所有戴奧尼亞聯軍士兵幾乎都在高喊,鬥誌十分高昂。
身處後方、騎在馬上的讚提帕裏斯聽到這如雷的吼聲,也讓他緊張的心緒變得鎮定了不少。
“進攻!”他大聲說道。
“嗚!……”高亢的軍號聲讓整個漫長的軍列,無論是重步兵、輕步兵、輕甲兵、還是騎兵都開始向前進軍。
戴奧尼亞聯軍突然的向前移動並沒有對卡烏蒂尼軍陣最前列的戰士造成什麽影響,他們就像往常戰鬥一樣,在一個合適的距離停下腳步,投擲出手中的標槍,然後就準備穿過空隙後撤,這樣一來其後麵的戰士就位於了前列,由他們來繼續投擲標槍……如此反複,這樣一來,即使對方在前進,他們也始終與對方拉開了距離,而標槍的投擲持續不斷,給予對方密集的方陣極大的殺傷。
在以往,坎帕尼亞同盟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既沒有能夠與之相抗衡的輕步兵,也沒有專門為獨立的輕步兵設計戰術,臨時征召的平民輕步兵根本不可能對抗幾乎全員都是強悍的卡烏蒂尼標槍手,所以往往三四輪投擲之後,坎帕尼亞軍陣就不得不停止前進。
然後,卡烏蒂尼戰士立刻由後撤轉為進攻,還是一波一波的標槍投擲攻擊,當他們投光手中的標槍時,坎帕尼亞人因為傷亡太多、已經基本陷入混亂,接下來就由卡烏蒂尼的著甲步兵和輕裝持矛步兵作最後的衝擊,往往是一觸擊潰,而奠定勝局。
但是現在,卡烏蒂尼戰士們驚奇的看到對麵的重步兵在前進中加快了腳步,而且越來越快。
他們這是要衝鋒?!難道他們不知道我們是不可能和他們對衝的,而且就憑他們這笨重的速度,他們不可能追得上我們!……卡烏蒂尼戰士們盡管詫異,但隨著距離的拉近,他們也不得不後側,而他們的第一輪標槍,按照習慣,由於距離尚遠(30多米),因此采取的是稍向上的投擲,這樣可以使標槍飛行的距離更長,落下的位置往往是對方軍陣的中後部,從而造成整個軍陣的混亂,讓其前後脫節,便於下一步的攻擊。但是,對手突然的加快速度以及過薄的縱列,使得投擲出去的大部分標槍都落了空。
而躲過了標槍襲擊的聯軍重步兵們更加有了信心,他們斜舉圓盾、半護住頭頂,腳下的步伐更加有力而快速。這使得雙方之間的距離被迅速的拉近到20米以內,也使得隨後投擲標槍的卡烏蒂尼戰士根本來不及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就匆忙的投出了手中的標槍。
而瓦鬆克所率領的500名納科尼亞戰士正是這第二波攻擊潮的一部分,他們事先都得到過瓦鬆克的暗示,大部分戰士隨意的將標槍拋向天空,然後立即後撤。
希臘重步兵拚命衝鋒的氣勢卻讓瓦鬆克心念急轉。
即使卡烏蒂尼戰士投擲得匆忙,但經驗豐富的他們在這一輪的標槍投擲中采取的是直射,無數的重標槍在戰士們強大臂力的投擲下,又通過皮索的帶動,飛行中帶著些旋轉,直直的刺向重步兵護身的盾牌,不少標槍直接穿透盾牌,造成了一些重步兵的受傷。
但是戰局變化如此之快,快到他還來不及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決納科尼亞軍隊的問題。貝內文圖姆城內的那些謠言就是他讓人放出的,以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雖然看起來效果還不錯,但這隻是權宜之計。讓納科尼亞各部落軍隊分散在軍陣中,同樣也是權宜之計。但如果不派他們出陣作戰,將這2000多名納科尼亞戰士放在哪裏?卡烏蒂姆還是阿貝拉?這隻會讓塞哥瓦尼更不放心,而且他堅信:隻有在這樣的安排下,納科尼亞戰士才會奮勇作戰而不敢亂來。
事實也確實如此,瓦鬆克之所以焦急,就是因為納科尼亞軍隊看似一個整體,其實並沒有一個能夠讓眾人信服、讓他們聽從號令的首領,大家都是臨時推選出來、初次領兵的年輕人,誰都沒有什麽威望,包括瓦鬆克。雖然知道塞哥瓦尼的這個命令對他們不利,但在納科尼亞軍隊人數處於劣勢、在其他部落戰士虎視眈眈的包圍之下,沒有哪個年輕的納科尼亞統領有信心、有勇氣站出來,振臂一唿,然後全部納科尼亞戰士就會聽從命令,發動叛變。
所以,納科尼亞將領們雖然表示了反對,但最終還是心有不甘的聽從了命令,各自帶兵離開。而這一分散,在戰鬥時就不可能再相互聯係,更不可能做到統一的行動。
瓦鬆克見事不可為,隻能在心中咒罵著兇殘狡詐的塞哥瓦尼,隱忍下來等待時機。
塞哥瓦尼采取的是薩莫奈人對戰希臘軍隊的傳統作戰方式,軍陣的橫列拉得很長,足有三裏,其縱列的長度也不小,這是因為薩莫奈的軍陣非常的鬆散,戰士之間的間距很大,便於相互穿插。
黃昏時分,當太陽已經落到西麵大海的上方,天空和海麵都被染成金黃色時,塞哥瓦尼視野裏出現了敵人的身影,他們全身厚實的盔甲被夕陽光斜照,散發出閃爍而不刺眼的光芒。
對麵的這一堵光牆並不讓塞哥瓦尼和戰士們感到畏懼,相反他們感到放心,因為以往他們無數次的戰勝這樣的對手,隻是對手軍陣之長超出了塞哥瓦尼的預料,它向著兩側延伸,使得塞哥瓦尼甚至看不到它的兩端,這跟以往坎帕尼亞軍隊密集厚實的大方陣戰術有些不同。
難道這是戴奧尼亞人的作戰方式?塞哥瓦尼心裏嘀咕著,說起來他和戴奧尼亞人雖然作戰過一次,但那是一場追逐戰,雙方還沒有進行過正式的會戰。
但是他看得出對方士兵之間依舊排列密集,這樣一來對方的縱列必然單薄。當然,塞哥瓦尼能猜到為什麽對方還未到達作戰地就先列好了軍陣的原因,這顯然坎帕尼亞人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因為笨拙的坎帕尼亞軍隊總是在緩慢列陣時遭到行動迅捷的卡烏蒂尼戰士的遠程攻擊。
塞哥瓦尼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先不輕易調整部署,先試探一陣,看看狀況再說。
戴奧尼亞聯軍在行至距離對方不到400米時停止了前進,這個足有3.2裏長、卻僅有三個橫列的軍陣在前進了一段距離之後,已經變得彎彎曲曲,需要在戰鬥之前,重新讓戰線恢複平直。
這個軍陣的中路6000多名重步兵(包括戴奧尼亞的約1500名預備軍團士兵),然後有包括戴奧尼亞輕步兵大隊在內的3000名輕甲和輕步兵混合部隊在兩側連接,兩端是各500名戴奧尼亞輕甲兵,此外在左翼最外側還有200多名坎帕尼亞騎兵,總兵力大約11400名。
而戴奧尼亞的對手卡烏蒂尼軍隊總兵力有九千多人,列陣三裏長,其軍隊中大半為輕裝步兵,這些輕裝步兵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標槍手,另一種是持長盾的輕裝步兵,都能既投標槍,又持矛作戰,他們構成了卡烏蒂尼軍陣主要的組成部分,隻有在中路的後方有近千人的著甲步兵由塞哥瓦尼親自率領。
卡烏蒂尼和坎帕尼亞同盟這兩個幾十年的死敵,在今天、在坎帕尼亞東部平原的邊緣,都各自傾盡了全部兵力,即將進行一場決定各自命運的會戰。
但就在戴奧尼亞聯軍停下來、開始重整陣型的時候,塞哥瓦尼已經先行下達了命令,卡烏蒂尼軍陣中路的輕步兵開始向前行進,中路一動,左、右兩翼也先後隨之移動。
卡烏蒂尼軍陣的移動不同於希臘軍陣的移動厚重而緩慢,其速度非常的迅捷。
埃阿洛斯深知這一點,作為那不勒斯的統軍將領,他站在了陣列的前排,讚提帕裏斯曾經勸他“不要親臨前線,而是在後方指揮全局”,被他婉言拒絕,大多數希臘城邦推選出來的將軍在作戰時往往都身臨前線,以表示和士兵並無身份上的差異,以免在戰後遭到公民們的指責,那不勒斯同樣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這樣重要的時刻。
此刻,他毫不猶豫的摘下了科林斯頭盔,扔在了地上,其他的坎帕尼亞重步兵也紛紛像埃阿洛斯一樣,按照事先的計劃,脫下了科林斯頭盔,個個頓覺視野開闊,渾身輕鬆不少。隻有戴奧尼亞重步兵因為是佩戴的開放式頭盔,而沒有脫下。
埃阿洛斯環視左右,舉起手中的長矛,高聲喊道:“阿波羅保佑!我們要奮勇追擊,絕不停止!”
周圍的士兵和隊官也相繼跟著高喊:“奮勇追擊,絕不停止!!……”
當卡烏蒂尼軍隊快逼近到50米時,所有戴奧尼亞聯軍士兵幾乎都在高喊,鬥誌十分高昂。
身處後方、騎在馬上的讚提帕裏斯聽到這如雷的吼聲,也讓他緊張的心緒變得鎮定了不少。
“進攻!”他大聲說道。
“嗚!……”高亢的軍號聲讓整個漫長的軍列,無論是重步兵、輕步兵、輕甲兵、還是騎兵都開始向前進軍。
戴奧尼亞聯軍突然的向前移動並沒有對卡烏蒂尼軍陣最前列的戰士造成什麽影響,他們就像往常戰鬥一樣,在一個合適的距離停下腳步,投擲出手中的標槍,然後就準備穿過空隙後撤,這樣一來其後麵的戰士就位於了前列,由他們來繼續投擲標槍……如此反複,這樣一來,即使對方在前進,他們也始終與對方拉開了距離,而標槍的投擲持續不斷,給予對方密集的方陣極大的殺傷。
在以往,坎帕尼亞同盟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既沒有能夠與之相抗衡的輕步兵,也沒有專門為獨立的輕步兵設計戰術,臨時征召的平民輕步兵根本不可能對抗幾乎全員都是強悍的卡烏蒂尼標槍手,所以往往三四輪投擲之後,坎帕尼亞軍陣就不得不停止前進。
然後,卡烏蒂尼戰士立刻由後撤轉為進攻,還是一波一波的標槍投擲攻擊,當他們投光手中的標槍時,坎帕尼亞人因為傷亡太多、已經基本陷入混亂,接下來就由卡烏蒂尼的著甲步兵和輕裝持矛步兵作最後的衝擊,往往是一觸擊潰,而奠定勝局。
但是現在,卡烏蒂尼戰士們驚奇的看到對麵的重步兵在前進中加快了腳步,而且越來越快。
他們這是要衝鋒?!難道他們不知道我們是不可能和他們對衝的,而且就憑他們這笨重的速度,他們不可能追得上我們!……卡烏蒂尼戰士們盡管詫異,但隨著距離的拉近,他們也不得不後側,而他們的第一輪標槍,按照習慣,由於距離尚遠(30多米),因此采取的是稍向上的投擲,這樣可以使標槍飛行的距離更長,落下的位置往往是對方軍陣的中後部,從而造成整個軍陣的混亂,讓其前後脫節,便於下一步的攻擊。但是,對手突然的加快速度以及過薄的縱列,使得投擲出去的大部分標槍都落了空。
而躲過了標槍襲擊的聯軍重步兵們更加有了信心,他們斜舉圓盾、半護住頭頂,腳下的步伐更加有力而快速。這使得雙方之間的距離被迅速的拉近到20米以內,也使得隨後投擲標槍的卡烏蒂尼戰士根本來不及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就匆忙的投出了手中的標槍。
而瓦鬆克所率領的500名納科尼亞戰士正是這第二波攻擊潮的一部分,他們事先都得到過瓦鬆克的暗示,大部分戰士隨意的將標槍拋向天空,然後立即後撤。
希臘重步兵拚命衝鋒的氣勢卻讓瓦鬆克心念急轉。
即使卡烏蒂尼戰士投擲得匆忙,但經驗豐富的他們在這一輪的標槍投擲中采取的是直射,無數的重標槍在戰士們強大臂力的投擲下,又通過皮索的帶動,飛行中帶著些旋轉,直直的刺向重步兵護身的盾牌,不少標槍直接穿透盾牌,造成了一些重步兵的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