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落在最後的薩莫奈戰士自然很輕易的被戴奧尼亞輕甲兵追上、刺倒。
看到薩莫奈軍隊全線撤退,原本作為第二道進攻線的戴奧尼亞輕步兵們也主動脫離了重步兵的保護,撒開腳丫子,向前猛跑,很快就追上了輕甲兵們,同時也逐漸將東麵的這張追擊網擴大。
正率領部隊趕到西麵山嶺下的波勒特,聽到東麵傳來進攻的軍號聲,心裏頓感焦急,大聲下達命令:“別列陣了,立刻都給我上山,趕過去,包圍薩莫奈人!”
下達完命令,波勒特才想起身旁的讚提帕裏斯,隨即略帶歉意的問了一句:“讚提帕裏斯將軍,你的意見呢?”
已經60歲的讚提帕裏斯跟隨這一次不停歇的山地行軍,到現在已經累得雙腿發軟,被兩名衛兵攙扶著,在旁邊直喘氣,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波勒特大人……我完全讚成……你的決定!……不過,咱們得快些……可別輸給了他們!”說著,他用手指著前麵。
幾百米外的前方有有一支黑紅色的部隊也正在往山嶺上攀爬。
波勒特立刻臉色一整:“你說的對,咱們不能輸給了薩莫奈人!”
他立刻命令司號兵持續吹響進攻軍號,並讓手下督促士兵們加快攀越山嶺。
波騰提亞人同樣是山地種族,翻山越嶺的本領同樣不弱,士兵們抽出了佩戴的戴奧尼亞短劍(這是他們在接受戴奧尼亞軍訓之後,得到軍務部的允許,找戴奧尼亞的武器商人購買的),當然此刻不是用它來殺敵,而是用它來砍削上山途中各種攔路的枝椏、刺人的荊棘叢。
在士兵們快速爬山的過程中,波勒特也在讚提帕裏斯的提醒下,讓後麵的部隊向北延伸,盡量不與阿貝尼魯姆軍隊之間留下較大的空隙。
盡管兩支部隊像是在競賽一樣,卯足了勁兒往上爬,但也花了20多分鍾,才爬到了半山腰上,這時他們已經能夠聽到山嶺對側傳來的喊叫聲、廝殺聲,而且越來越清晰。
士兵們頓時打起精神,他們知道敵人已經距離他們不遠了。
波勒特也急忙讓傳令兵通知士兵們盡快找到平緩的地方或者停止前進,在原地平整地麵,好讓自己能夠站穩腳跟。
不光波騰提亞人在這麽做,阿貝尼魯姆人也在采取相同的措施。
所有的士兵陸續在半山腰上停止了前進,遠遠的看去,就像是給這幾座連綿的山嶺鑲上了一條彎彎曲曲的腰帶。
十幾分鍾之後,喊叫聲更加清晰,還夾雜著持續的驚唿聲、“嘩啦嘩啦”的枝葉摩擦聲……雖然由於繁茂的樹林遮擋了視線,但盧卡尼亞士兵們知道,敵人已經翻過了山脊,正向著他們衝來。
這幾座山嶺雖然看起來較為平緩,但坡度其實也不小,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但對這些山地種族來說,下山可比上山容易多了,沒過多久,波騰提亞士兵們就看到了敵人的身影。
按道理,在山嶺中作戰,處於地勢低的一方,先天就處於劣勢,但別忘了薩莫奈軍隊是在潰退中,所以這些跑在最前麵的潰兵竟然是躺著滑下來的,他們或許是因為潰逃中相互推攘而滑倒,或許認為這種方法可以跑得更快,可當他們看到前方有敵人時,這些渾身被野草枝椏刮的道道血痕、屁股都快被抖碎了的薩莫奈戰士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隻會驚恐的叫著:“有敵人!有敵人!……”
結果,不是被波騰提亞士兵刺死,就是自動的成了俘虜。
而接下來就是大股的潰兵出現,跑在前麵的薩莫奈潰兵是采取正著身子往下跑的方法,為了克製慣性、防止摔倒,他們要時不時抱住樹木,因此往往手中的武器無法保全,不是丟了盾、就是扔了矛。
而最後這一波潰兵采取的是側著身子往下跑的方式,雖然速度較慢,但是穩健,他們也成了衝擊波騰提亞防線的主力。
在阿貝尼魯姆這一邊,當看到漫山遍野的同胞驚慌失措的從山頂上潰逃下來時,戰士們的心情是複雜的,蓋爾尼同樣如此。但他知道薩莫奈與戴奧尼亞開戰以來,連戰連敗,再加上今天的失敗,整個薩莫奈部族聯盟最終的敗亡不可避免,阿貝尼魯姆隻有緊跟戴奧尼亞,才可能在這場戰爭結束後獲得新生,所以蓋爾尼隻是稍微猶豫了一下,就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戰士們投出的重標槍將下山的薩莫奈潰兵一個個紮倒。
“天啊,是阿貝尼魯姆人!”
“你們竟敢勾結外人,殘殺自己的同胞,薩沃尼必將懲罰你們!”
“阿貝尼魯姆人,我們都屬於希爾皮尼部族,看在都是同族人的份上,請放我們離開吧!”
……
怒罵、詛咒、哀求聲在潰兵口中傳出,阿貝尼魯姆戰士神情未變,也沒有停止揮動武器,薩莫奈部族聯盟十幾年來對阿貝尼魯姆的封鎖打壓和歧視,在今天結出了惡果,阿貝尼魯姆人與其他薩莫奈人有了很深的恨意,不是僅憑幾句話就能消融這種隔閡。
薩莫奈潰兵最終同攔截他們的阿貝尼魯姆人、波騰提亞人廝殺在了一起,為了逃命、被激發了血勇的他們仗著地勢,一度將對方的陣線壓得連連後退。
但是,波騰提亞——阿貝尼魯姆的陣線沒被攻破,畢竟波勒特這次召集了12000名士兵,而蓋爾尼也帶來了3000名戰士,總兵力是對方的兩倍半。
更何況潰兵們組織混亂,裝備不整,人心不齊,在一陣猛攻未能奏效之後,一些潰兵就打起了退堂鼓,畢竟他們雖然利用擅長爬山的優勢將戴奧尼亞追兵甩在了身後,可現在卻被另一撮敵人攔截在這裏,一旦戴奧尼亞追兵趕到,前後夾擊,他們將逃無可逃,所以一些潰兵放棄了從正麵突圍,轉而從南北兩側逃跑,企圖繞過敵人的堵截。
沒過多久,薩莫奈聯軍的集體撤退行動徹底變成了四散潰逃……
戴奧尼亞、波騰提亞、阿貝尼魯姆三方軍隊同時展開追擊……
最終,薩莫奈聯軍死傷1500多人,被俘3000多人,有1000多人逃離,而戴奧尼亞聯軍死傷不到400人。
在勝利的喜悅氣氛之下,讚提帕裏斯、波勒特、蓋爾尼三人見到了還在山穀中的阿萊克西斯。
“讚提帕裏斯,你來的還不算晚。”阿萊克西斯委婉的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幾分不滿,要知道在漫長的等待之後,他不但對援軍能否趕到產生了懷疑,甚至還對能否將部隊順利帶迴營地產生了畏懼,現在迴想起來還有點後怕。
“在趕來的途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確實來晚了一點,但是並沒有影響我們最終獲得勝利嘛——”讚提帕裏斯打著哈哈。
蓋爾尼主動接過話頭,歉意的說道:“我們之所以晚到,主要是我的原因……”
原來,阿貝尼魯姆倒向戴奧尼亞之後,軍務部原本批準了阿萊克西斯的進攻計劃,拔掉抵在普切蒂和道尼腰間的這根釘子——阿奎隆尼亞,讓阿貝尼魯姆、科普薩、阿奎隆尼亞地區連成一片,這樣就可以讓整個希爾皮尼的南部地區全為戴奧尼亞所有,也就減輕了王國北部邊境的防禦壓力。
但是在和蓋爾尼的交流過程中,蓋爾尼所吐露的有關薩莫奈部落聯盟的詳細情況,引起了軍務部的注意,根據蓋爾尼提供的情況以及前三次戰鬥中薩莫奈聯軍的人數(包括之前與卡烏蒂尼的戰鬥),參謀人員們經過詳細的演算,推測出現有的薩莫奈聯軍的人數恐怕還不止正在圍攻那不勒斯的那一萬多薩莫奈聯軍士兵,那麽這可能多出來的幾千薩莫奈戰士會在哪裏?薩莫奈人是不是隱藏有什麽陰謀?……軍務大臣希洛斯不得不認真的思考。
於是,他在同阿萊克西斯進行信件溝通之後,一個新的進攻計劃形成了:阿萊克西斯仍然帶領東邊的部隊進入山區,進攻阿奎隆尼亞,如果薩莫奈人確實無力增援,那就直接攻下阿奎隆尼亞;如果薩莫奈人真的隱藏了幾千名戰士,準備引誘戴奧尼亞軍隊在山區裏作戰,那麽戴奧尼亞也準備了後手。
這個後手就是阿爾尼魯姆和波騰提亞。
對於聯合進攻薩莫奈山區,波騰提亞大首領波勒特的反應很積極,他已經召集了12000名士兵。而對蓋爾尼來說,如果是在以前,他恐怕還會猶豫,但是納科尼亞首領奎因都克被誘殺,整個納科尼亞地區被薩莫奈聯軍占領的事已經傳到了阿貝尼魯姆的領地,因為阿貝尼魯姆的北麵就是列司古克統治的貝內文圖姆,西麵與納科尼亞領地部分毗鄰,南麵與戴奧尼亞的領地接壤(尤其是與科普薩緊鄰),所以薩莫奈部族聯盟打破傳統的血腥做法讓他產生了高度的警惕和恐懼,也使他下定決心,緊跟著戴奧尼亞對抗薩莫奈部族聯盟。
看到薩莫奈軍隊全線撤退,原本作為第二道進攻線的戴奧尼亞輕步兵們也主動脫離了重步兵的保護,撒開腳丫子,向前猛跑,很快就追上了輕甲兵們,同時也逐漸將東麵的這張追擊網擴大。
正率領部隊趕到西麵山嶺下的波勒特,聽到東麵傳來進攻的軍號聲,心裏頓感焦急,大聲下達命令:“別列陣了,立刻都給我上山,趕過去,包圍薩莫奈人!”
下達完命令,波勒特才想起身旁的讚提帕裏斯,隨即略帶歉意的問了一句:“讚提帕裏斯將軍,你的意見呢?”
已經60歲的讚提帕裏斯跟隨這一次不停歇的山地行軍,到現在已經累得雙腿發軟,被兩名衛兵攙扶著,在旁邊直喘氣,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波勒特大人……我完全讚成……你的決定!……不過,咱們得快些……可別輸給了他們!”說著,他用手指著前麵。
幾百米外的前方有有一支黑紅色的部隊也正在往山嶺上攀爬。
波勒特立刻臉色一整:“你說的對,咱們不能輸給了薩莫奈人!”
他立刻命令司號兵持續吹響進攻軍號,並讓手下督促士兵們加快攀越山嶺。
波騰提亞人同樣是山地種族,翻山越嶺的本領同樣不弱,士兵們抽出了佩戴的戴奧尼亞短劍(這是他們在接受戴奧尼亞軍訓之後,得到軍務部的允許,找戴奧尼亞的武器商人購買的),當然此刻不是用它來殺敵,而是用它來砍削上山途中各種攔路的枝椏、刺人的荊棘叢。
在士兵們快速爬山的過程中,波勒特也在讚提帕裏斯的提醒下,讓後麵的部隊向北延伸,盡量不與阿貝尼魯姆軍隊之間留下較大的空隙。
盡管兩支部隊像是在競賽一樣,卯足了勁兒往上爬,但也花了20多分鍾,才爬到了半山腰上,這時他們已經能夠聽到山嶺對側傳來的喊叫聲、廝殺聲,而且越來越清晰。
士兵們頓時打起精神,他們知道敵人已經距離他們不遠了。
波勒特也急忙讓傳令兵通知士兵們盡快找到平緩的地方或者停止前進,在原地平整地麵,好讓自己能夠站穩腳跟。
不光波騰提亞人在這麽做,阿貝尼魯姆人也在采取相同的措施。
所有的士兵陸續在半山腰上停止了前進,遠遠的看去,就像是給這幾座連綿的山嶺鑲上了一條彎彎曲曲的腰帶。
十幾分鍾之後,喊叫聲更加清晰,還夾雜著持續的驚唿聲、“嘩啦嘩啦”的枝葉摩擦聲……雖然由於繁茂的樹林遮擋了視線,但盧卡尼亞士兵們知道,敵人已經翻過了山脊,正向著他們衝來。
這幾座山嶺雖然看起來較為平緩,但坡度其實也不小,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但對這些山地種族來說,下山可比上山容易多了,沒過多久,波騰提亞士兵們就看到了敵人的身影。
按道理,在山嶺中作戰,處於地勢低的一方,先天就處於劣勢,但別忘了薩莫奈軍隊是在潰退中,所以這些跑在最前麵的潰兵竟然是躺著滑下來的,他們或許是因為潰逃中相互推攘而滑倒,或許認為這種方法可以跑得更快,可當他們看到前方有敵人時,這些渾身被野草枝椏刮的道道血痕、屁股都快被抖碎了的薩莫奈戰士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隻會驚恐的叫著:“有敵人!有敵人!……”
結果,不是被波騰提亞士兵刺死,就是自動的成了俘虜。
而接下來就是大股的潰兵出現,跑在前麵的薩莫奈潰兵是采取正著身子往下跑的方法,為了克製慣性、防止摔倒,他們要時不時抱住樹木,因此往往手中的武器無法保全,不是丟了盾、就是扔了矛。
而最後這一波潰兵采取的是側著身子往下跑的方式,雖然速度較慢,但是穩健,他們也成了衝擊波騰提亞防線的主力。
在阿貝尼魯姆這一邊,當看到漫山遍野的同胞驚慌失措的從山頂上潰逃下來時,戰士們的心情是複雜的,蓋爾尼同樣如此。但他知道薩莫奈與戴奧尼亞開戰以來,連戰連敗,再加上今天的失敗,整個薩莫奈部族聯盟最終的敗亡不可避免,阿貝尼魯姆隻有緊跟戴奧尼亞,才可能在這場戰爭結束後獲得新生,所以蓋爾尼隻是稍微猶豫了一下,就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戰士們投出的重標槍將下山的薩莫奈潰兵一個個紮倒。
“天啊,是阿貝尼魯姆人!”
“你們竟敢勾結外人,殘殺自己的同胞,薩沃尼必將懲罰你們!”
“阿貝尼魯姆人,我們都屬於希爾皮尼部族,看在都是同族人的份上,請放我們離開吧!”
……
怒罵、詛咒、哀求聲在潰兵口中傳出,阿貝尼魯姆戰士神情未變,也沒有停止揮動武器,薩莫奈部族聯盟十幾年來對阿貝尼魯姆的封鎖打壓和歧視,在今天結出了惡果,阿貝尼魯姆人與其他薩莫奈人有了很深的恨意,不是僅憑幾句話就能消融這種隔閡。
薩莫奈潰兵最終同攔截他們的阿貝尼魯姆人、波騰提亞人廝殺在了一起,為了逃命、被激發了血勇的他們仗著地勢,一度將對方的陣線壓得連連後退。
但是,波騰提亞——阿貝尼魯姆的陣線沒被攻破,畢竟波勒特這次召集了12000名士兵,而蓋爾尼也帶來了3000名戰士,總兵力是對方的兩倍半。
更何況潰兵們組織混亂,裝備不整,人心不齊,在一陣猛攻未能奏效之後,一些潰兵就打起了退堂鼓,畢竟他們雖然利用擅長爬山的優勢將戴奧尼亞追兵甩在了身後,可現在卻被另一撮敵人攔截在這裏,一旦戴奧尼亞追兵趕到,前後夾擊,他們將逃無可逃,所以一些潰兵放棄了從正麵突圍,轉而從南北兩側逃跑,企圖繞過敵人的堵截。
沒過多久,薩莫奈聯軍的集體撤退行動徹底變成了四散潰逃……
戴奧尼亞、波騰提亞、阿貝尼魯姆三方軍隊同時展開追擊……
最終,薩莫奈聯軍死傷1500多人,被俘3000多人,有1000多人逃離,而戴奧尼亞聯軍死傷不到400人。
在勝利的喜悅氣氛之下,讚提帕裏斯、波勒特、蓋爾尼三人見到了還在山穀中的阿萊克西斯。
“讚提帕裏斯,你來的還不算晚。”阿萊克西斯委婉的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幾分不滿,要知道在漫長的等待之後,他不但對援軍能否趕到產生了懷疑,甚至還對能否將部隊順利帶迴營地產生了畏懼,現在迴想起來還有點後怕。
“在趕來的途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確實來晚了一點,但是並沒有影響我們最終獲得勝利嘛——”讚提帕裏斯打著哈哈。
蓋爾尼主動接過話頭,歉意的說道:“我們之所以晚到,主要是我的原因……”
原來,阿貝尼魯姆倒向戴奧尼亞之後,軍務部原本批準了阿萊克西斯的進攻計劃,拔掉抵在普切蒂和道尼腰間的這根釘子——阿奎隆尼亞,讓阿貝尼魯姆、科普薩、阿奎隆尼亞地區連成一片,這樣就可以讓整個希爾皮尼的南部地區全為戴奧尼亞所有,也就減輕了王國北部邊境的防禦壓力。
但是在和蓋爾尼的交流過程中,蓋爾尼所吐露的有關薩莫奈部落聯盟的詳細情況,引起了軍務部的注意,根據蓋爾尼提供的情況以及前三次戰鬥中薩莫奈聯軍的人數(包括之前與卡烏蒂尼的戰鬥),參謀人員們經過詳細的演算,推測出現有的薩莫奈聯軍的人數恐怕還不止正在圍攻那不勒斯的那一萬多薩莫奈聯軍士兵,那麽這可能多出來的幾千薩莫奈戰士會在哪裏?薩莫奈人是不是隱藏有什麽陰謀?……軍務大臣希洛斯不得不認真的思考。
於是,他在同阿萊克西斯進行信件溝通之後,一個新的進攻計劃形成了:阿萊克西斯仍然帶領東邊的部隊進入山區,進攻阿奎隆尼亞,如果薩莫奈人確實無力增援,那就直接攻下阿奎隆尼亞;如果薩莫奈人真的隱藏了幾千名戰士,準備引誘戴奧尼亞軍隊在山區裏作戰,那麽戴奧尼亞也準備了後手。
這個後手就是阿爾尼魯姆和波騰提亞。
對於聯合進攻薩莫奈山區,波騰提亞大首領波勒特的反應很積極,他已經召集了12000名士兵。而對蓋爾尼來說,如果是在以前,他恐怕還會猶豫,但是納科尼亞首領奎因都克被誘殺,整個納科尼亞地區被薩莫奈聯軍占領的事已經傳到了阿貝尼魯姆的領地,因為阿貝尼魯姆的北麵就是列司古克統治的貝內文圖姆,西麵與納科尼亞領地部分毗鄰,南麵與戴奧尼亞的領地接壤(尤其是與科普薩緊鄰),所以薩莫奈部族聯盟打破傳統的血腥做法讓他產生了高度的警惕和恐懼,也使他下定決心,緊跟著戴奧尼亞對抗薩莫奈部族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