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了嗎?腓拉得福斯他們趕到了?!跟隨著士兵們一起迫不及待上岸的米隆心中一陣興奮。但是過了一會兒之後,部隊停止了前進,然後再被迫一點一點的後退……
“堅持住,士兵們!再加把勁兒,敵人已經快不行了!”不明就裏的米隆還以為是部隊進攻乏力,明知道他的唿喊不會起太大作用,還是忍不住大聲疾唿,想喚起他們的鬥誌。
但是克羅托內軍隊再也沒能前進一步。完成了陣列轉換的戴奧尼亞軍隊最前列是新換上場的原二線的士兵,他們的體力還算充沛,彌補了他們重步兵經驗的不足,而與之對敵的克羅托內士兵在拚殺了三個多小時之後,卻已是疲憊不堪,自保尚且吃力,進攻自然是無能為力。
就在他們苦苦支撐的時候,在他們後方、退到特裏翁托河對岸的克羅托內輕步兵忽然傳來驚慌的唿喊:“敵人!敵人打過來了!!……”
身處方陣中央後部的米隆雖然聽不太清楚他們在喊什麽,但是那驚恐的聲音讓他下意識的扭頭迴望,這一看他驚呆了:隻見後麵河灘上出現幾百名騎兵正如狼似虎的撲向驚慌逃竄的克羅托內輕步兵,而跟在騎兵後麵的是無數的未著甲的士兵,他們迅速的散開陣型,張弓搭箭,手持標槍,目標正是自己這個方向。這麽多敵人從哪兒來的?!腓拉得福斯他的部隊呢?!!……這一瞬間,驚恐的他腦海中閃過無數個念頭,最終停留在心中的隻有一句話:我們敗了!!!
事實上,不光是他看到了後方河岸的景象,不少克羅托內士兵也看到了,站在對岸高處的戴奧尼亞偵騎也看到了,就在米龍驚惶不定、克羅托內士兵軍心浮動之際,戴弗斯則豪情滿懷的下達命令:“全軍進攻!!!”
進攻的軍號吹響,隨即對岸也響起了同樣的號聲。就在戴奧尼亞重步兵開始勇猛進擊時,近六千由自由民組成的戴奧尼亞輕步兵向克羅托內右翼士兵的後側射出了第一輪箭矢、第一輪飛石、第一輪標槍……
前麵是久戰之後依舊生猛的重步兵、腳下是寒冷的河水、後方又不同射來帶走他們生命的箭矢、標槍,已經疲憊不堪的克羅托內士兵再也堅持不住了,先是右翼潰退,接著是中路、然後是左翼,克羅托內長達兩裏多、厚達十幾列的陣線如同雪崩一樣,迅速潰敗,士兵們爭先恐後的往南岸跑,自由民不停歇的遠程火力打擊更是加速了他們的潰退,而戴奧尼亞重步兵趁勢發起的衝鋒則讓這種大規模的潰敗變得越發混亂,將近兩萬人在兩麵夾擊之下,渡河潰退是怎樣的一種慘像?
在南岸目睹了整個經過的讚提帕裏斯在後來向撰寫《大希臘史》的安西塔諾斯談及克羅托內的潰敗時,也不忍迴顧,他迴憶說:“……克羅托內人個個驚恐的高喊著‘快逃命啊!我們戰敗啦!……’那音量甚至蓋過了我們的軍號聲,他們拚命的往南岸跑,相互推攘,甚至落在後麵、被我們的戰士追擊的克羅托內人為了逃命,瘋狂的將前方的人用盾擊倒、用槍刺倒……唉……特裏翁托河水並不深,但是摔倒在河中的人幾乎都沒能再爬起來,因為一旦倒下,不但沒人攙扶,反而因為身上原來厚重的裝備和旁人不斷的擠撞,最終隻會淹死在河中……事實上,無論是重步兵的追殺、還是我們的輕步兵遠程的攻擊所造成的傷亡都補不上那條河對克羅托內人的傷害……那一定是波塞冬的憤怒!讓我忍不住想起了當年遠征軍在肯特裏特河與波斯人大戰時的情景……唉,等戰鬥結束以後,我返迴時看到特裏玟托河上漂滿了克羅托內人的屍體,好像連河水都阻斷了,真讓人頭皮發麻!據說,後來撈起來的屍體大約有3500多具,這還不算漂到海裏的……”
………………………
逃迴到南岸的克羅托內士兵根本沒有喘息的時間。戴奧尼亞重步兵雖然疲憊,但在戴弗斯的催促下,依舊在進攻,繼續給潰兵在心理上施加壓力;而數量龐大的自由民輕步兵沒有厚重盔甲的負累,是追擊的主力,他們從側翼猛撲上去,幾乎將整個克羅托內右翼包了餃子,喪失鬥誌的克羅托內人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絕境下,紛紛投降。
輕步兵們將這些俘虜交由重步兵處理後,繼續向前追擊。
這個時候,騎兵成了追擊的主力,近三百騎兵在萊德斯的帶領下鋪散開來,來迴的碾壓潰兵,克羅托內人不是被奔跑的戰馬撞倒而受傷不起,就是被迫改變逃跑路線,最終被趕上的輕步兵俘虜。
逃跑的克羅托內士兵一路上風聲鶴唳,最終因為筋疲力盡的倒在路上不在少數,或者象特拉圖斯這些已經被俘虜過一次的士兵一樣,眼見逃跑無望,幹脆蹲下來投降……到最後,戴奧尼亞輕步兵全部幹起來押送俘虜的活。
最終,克羅托內人逃入了沼澤區,不少人慌不擇路的闖進危險地帶。戴奧尼亞騎兵也跟隨進入沼澤,卻因為地形不熟,多次有馬匹陷入淤泥,又因為天色漸暗,最終不得不放棄追擊。
這一場決定戴奧尼亞與克羅托內命運的會戰宣告結束。
克羅托內一方投入了約27000人,最終7000人傷亡(因為是戰敗,受傷的士兵幾乎不可能逃脫),約12000人被俘虜,有8000人逃離戰場,真正逃迴克裏米薩的隻有5000人不到,有3000多人迷失在森林和沼澤中,有的幾天之後得以逃出,有的則再也沒能走出來。米隆在護衛們的拚死保護下,幸運的逃迴克裏米薩。
戴奧尼亞一方同樣投入了約24000人,最終僅傷亡4000多人,獲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
…………………
這一天,卡斯特隆城的首席將軍阿密克利斯一直忐忑不安的密切關注著整個戰局的發展,為了保證戴奧尼亞輕步兵的火力充足,戴弗斯曾要求卡斯特隆城提供足夠的箭矢和標槍,因此阿密克利斯還擔負著給戰場組織、輸送軍隊物質的重任。當在下遊步涉的克羅托內部隊被殲滅時,他得到的消息甚至比戴弗斯還要早,當時他就興奮的告訴卡斯特隆議事會的議員們,戴奧尼亞勝局已定。
眾人將信將疑,畢竟克羅托內在大希臘強橫了很多年,各城邦對它的畏懼已深,再加上其主力未損,誰知道它會不會發力扳迴一局。
直到一個小時之後,特裏翁托河上遊漂下無數具屍體,引得全城人在港口圍觀,經衛兵們一一檢查,確定都是克羅托內人。這一消息傳出,卡斯特隆人不安的心終於落下來:確定無疑的,戴奧尼亞聯盟勝利了!我們戴奧尼亞同盟勝利了!!
當歡唿聲響徹全城時,克羅托內的威脅在卡斯特隆人心裏造成的陰影終於被消除。將軍和議事會成員們相互對視,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們忍受著克羅托內人的威脅,冒險選擇支持戴奧尼亞的決定果然是正確的!
當戴弗斯率軍返迴卡斯特隆時,整座城已經被燭火照得通明。阿密克利斯帶領議事會成員以及民眾出城迎接,聲勢之大,有些出乎戴弗斯的意料,他慌忙下馬步行。
“萬勝,戴奧尼亞同盟!!!”人群中爆發出山崩海嘯般的歡唿聲,震耳欲聾。
“恭喜你,戴弗斯大人!真是難以置信,你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阿密克利斯由衷的向戴弗斯表示祝賀。
“這全靠哈迪斯的保佑!還有你們——卡斯特隆人的全力幫助!”戴弗斯謙虛的迴了一句。
“克羅托內經過這一場戰鬥的失敗,恐怕再也無力進攻了吧。”阿密克利斯婉轉的想知道戴弗斯下一步的打算。
戴弗斯當然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微微一笑:“受傷的獅子如果不趁機獵殺,難道等它恢複後再來報仇嗎!明天我們就進攻克裏米薩,拿下它,然後直逼克羅托內!”
阿密克利斯心裏鬆了口氣,嘴裏提醒道:“我想克羅托內可能會象上次一樣,要求和談,以求釋放這些俘虜。”
“和談?”戴弗斯冷笑了幾聲,望著被押送從眼前經過的這一萬兩千名俘虜,他最初是想明天逼迫這些俘虜作為先鋒,進攻克裏米薩,甚至進攻克羅托內,想來克羅托內人麵對自己同胞的進攻,必然會縮手縮腳,使戴奧尼亞能夠輕鬆奪取這兩座城市,這可是蒙古人、女真人奪取天下的常用戰術之一。
但是,已經在這個時代生活了一年半的戴弗斯轉念一想,選擇了放棄。因為他知道這時代的希臘人還保留著古風時代的一些特點,尊重英雄、崇尚力量、喜歡正麵的廝殺。在戰鬥中殺死敵人,這無可厚非,但是利用俘虜來攻城、來獲取勝利,這無疑會令人齒冷,招人鄙夷。所以在以往的城邦戰爭中,從未有人做過。
“堅持住,士兵們!再加把勁兒,敵人已經快不行了!”不明就裏的米隆還以為是部隊進攻乏力,明知道他的唿喊不會起太大作用,還是忍不住大聲疾唿,想喚起他們的鬥誌。
但是克羅托內軍隊再也沒能前進一步。完成了陣列轉換的戴奧尼亞軍隊最前列是新換上場的原二線的士兵,他們的體力還算充沛,彌補了他們重步兵經驗的不足,而與之對敵的克羅托內士兵在拚殺了三個多小時之後,卻已是疲憊不堪,自保尚且吃力,進攻自然是無能為力。
就在他們苦苦支撐的時候,在他們後方、退到特裏翁托河對岸的克羅托內輕步兵忽然傳來驚慌的唿喊:“敵人!敵人打過來了!!……”
身處方陣中央後部的米隆雖然聽不太清楚他們在喊什麽,但是那驚恐的聲音讓他下意識的扭頭迴望,這一看他驚呆了:隻見後麵河灘上出現幾百名騎兵正如狼似虎的撲向驚慌逃竄的克羅托內輕步兵,而跟在騎兵後麵的是無數的未著甲的士兵,他們迅速的散開陣型,張弓搭箭,手持標槍,目標正是自己這個方向。這麽多敵人從哪兒來的?!腓拉得福斯他的部隊呢?!!……這一瞬間,驚恐的他腦海中閃過無數個念頭,最終停留在心中的隻有一句話:我們敗了!!!
事實上,不光是他看到了後方河岸的景象,不少克羅托內士兵也看到了,站在對岸高處的戴奧尼亞偵騎也看到了,就在米龍驚惶不定、克羅托內士兵軍心浮動之際,戴弗斯則豪情滿懷的下達命令:“全軍進攻!!!”
進攻的軍號吹響,隨即對岸也響起了同樣的號聲。就在戴奧尼亞重步兵開始勇猛進擊時,近六千由自由民組成的戴奧尼亞輕步兵向克羅托內右翼士兵的後側射出了第一輪箭矢、第一輪飛石、第一輪標槍……
前麵是久戰之後依舊生猛的重步兵、腳下是寒冷的河水、後方又不同射來帶走他們生命的箭矢、標槍,已經疲憊不堪的克羅托內士兵再也堅持不住了,先是右翼潰退,接著是中路、然後是左翼,克羅托內長達兩裏多、厚達十幾列的陣線如同雪崩一樣,迅速潰敗,士兵們爭先恐後的往南岸跑,自由民不停歇的遠程火力打擊更是加速了他們的潰退,而戴奧尼亞重步兵趁勢發起的衝鋒則讓這種大規模的潰敗變得越發混亂,將近兩萬人在兩麵夾擊之下,渡河潰退是怎樣的一種慘像?
在南岸目睹了整個經過的讚提帕裏斯在後來向撰寫《大希臘史》的安西塔諾斯談及克羅托內的潰敗時,也不忍迴顧,他迴憶說:“……克羅托內人個個驚恐的高喊著‘快逃命啊!我們戰敗啦!……’那音量甚至蓋過了我們的軍號聲,他們拚命的往南岸跑,相互推攘,甚至落在後麵、被我們的戰士追擊的克羅托內人為了逃命,瘋狂的將前方的人用盾擊倒、用槍刺倒……唉……特裏翁托河水並不深,但是摔倒在河中的人幾乎都沒能再爬起來,因為一旦倒下,不但沒人攙扶,反而因為身上原來厚重的裝備和旁人不斷的擠撞,最終隻會淹死在河中……事實上,無論是重步兵的追殺、還是我們的輕步兵遠程的攻擊所造成的傷亡都補不上那條河對克羅托內人的傷害……那一定是波塞冬的憤怒!讓我忍不住想起了當年遠征軍在肯特裏特河與波斯人大戰時的情景……唉,等戰鬥結束以後,我返迴時看到特裏玟托河上漂滿了克羅托內人的屍體,好像連河水都阻斷了,真讓人頭皮發麻!據說,後來撈起來的屍體大約有3500多具,這還不算漂到海裏的……”
………………………
逃迴到南岸的克羅托內士兵根本沒有喘息的時間。戴奧尼亞重步兵雖然疲憊,但在戴弗斯的催促下,依舊在進攻,繼續給潰兵在心理上施加壓力;而數量龐大的自由民輕步兵沒有厚重盔甲的負累,是追擊的主力,他們從側翼猛撲上去,幾乎將整個克羅托內右翼包了餃子,喪失鬥誌的克羅托內人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絕境下,紛紛投降。
輕步兵們將這些俘虜交由重步兵處理後,繼續向前追擊。
這個時候,騎兵成了追擊的主力,近三百騎兵在萊德斯的帶領下鋪散開來,來迴的碾壓潰兵,克羅托內人不是被奔跑的戰馬撞倒而受傷不起,就是被迫改變逃跑路線,最終被趕上的輕步兵俘虜。
逃跑的克羅托內士兵一路上風聲鶴唳,最終因為筋疲力盡的倒在路上不在少數,或者象特拉圖斯這些已經被俘虜過一次的士兵一樣,眼見逃跑無望,幹脆蹲下來投降……到最後,戴奧尼亞輕步兵全部幹起來押送俘虜的活。
最終,克羅托內人逃入了沼澤區,不少人慌不擇路的闖進危險地帶。戴奧尼亞騎兵也跟隨進入沼澤,卻因為地形不熟,多次有馬匹陷入淤泥,又因為天色漸暗,最終不得不放棄追擊。
這一場決定戴奧尼亞與克羅托內命運的會戰宣告結束。
克羅托內一方投入了約27000人,最終7000人傷亡(因為是戰敗,受傷的士兵幾乎不可能逃脫),約12000人被俘虜,有8000人逃離戰場,真正逃迴克裏米薩的隻有5000人不到,有3000多人迷失在森林和沼澤中,有的幾天之後得以逃出,有的則再也沒能走出來。米隆在護衛們的拚死保護下,幸運的逃迴克裏米薩。
戴奧尼亞一方同樣投入了約24000人,最終僅傷亡4000多人,獲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
…………………
這一天,卡斯特隆城的首席將軍阿密克利斯一直忐忑不安的密切關注著整個戰局的發展,為了保證戴奧尼亞輕步兵的火力充足,戴弗斯曾要求卡斯特隆城提供足夠的箭矢和標槍,因此阿密克利斯還擔負著給戰場組織、輸送軍隊物質的重任。當在下遊步涉的克羅托內部隊被殲滅時,他得到的消息甚至比戴弗斯還要早,當時他就興奮的告訴卡斯特隆議事會的議員們,戴奧尼亞勝局已定。
眾人將信將疑,畢竟克羅托內在大希臘強橫了很多年,各城邦對它的畏懼已深,再加上其主力未損,誰知道它會不會發力扳迴一局。
直到一個小時之後,特裏翁托河上遊漂下無數具屍體,引得全城人在港口圍觀,經衛兵們一一檢查,確定都是克羅托內人。這一消息傳出,卡斯特隆人不安的心終於落下來:確定無疑的,戴奧尼亞聯盟勝利了!我們戴奧尼亞同盟勝利了!!
當歡唿聲響徹全城時,克羅托內的威脅在卡斯特隆人心裏造成的陰影終於被消除。將軍和議事會成員們相互對視,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們忍受著克羅托內人的威脅,冒險選擇支持戴奧尼亞的決定果然是正確的!
當戴弗斯率軍返迴卡斯特隆時,整座城已經被燭火照得通明。阿密克利斯帶領議事會成員以及民眾出城迎接,聲勢之大,有些出乎戴弗斯的意料,他慌忙下馬步行。
“萬勝,戴奧尼亞同盟!!!”人群中爆發出山崩海嘯般的歡唿聲,震耳欲聾。
“恭喜你,戴弗斯大人!真是難以置信,你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阿密克利斯由衷的向戴弗斯表示祝賀。
“這全靠哈迪斯的保佑!還有你們——卡斯特隆人的全力幫助!”戴弗斯謙虛的迴了一句。
“克羅托內經過這一場戰鬥的失敗,恐怕再也無力進攻了吧。”阿密克利斯婉轉的想知道戴弗斯下一步的打算。
戴弗斯當然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微微一笑:“受傷的獅子如果不趁機獵殺,難道等它恢複後再來報仇嗎!明天我們就進攻克裏米薩,拿下它,然後直逼克羅托內!”
阿密克利斯心裏鬆了口氣,嘴裏提醒道:“我想克羅托內可能會象上次一樣,要求和談,以求釋放這些俘虜。”
“和談?”戴弗斯冷笑了幾聲,望著被押送從眼前經過的這一萬兩千名俘虜,他最初是想明天逼迫這些俘虜作為先鋒,進攻克裏米薩,甚至進攻克羅托內,想來克羅托內人麵對自己同胞的進攻,必然會縮手縮腳,使戴奧尼亞能夠輕鬆奪取這兩座城市,這可是蒙古人、女真人奪取天下的常用戰術之一。
但是,已經在這個時代生活了一年半的戴弗斯轉念一想,選擇了放棄。因為他知道這時代的希臘人還保留著古風時代的一些特點,尊重英雄、崇尚力量、喜歡正麵的廝殺。在戰鬥中殺死敵人,這無可厚非,但是利用俘虜來攻城、來獲取勝利,這無疑會令人齒冷,招人鄙夷。所以在以往的城邦戰爭中,從未有人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