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些明白了。”
聽到對方講解得如此淺顯和詳細,葉凡和龐博總算大致聽懂了。
“好,以後慢慢去理解吧。現在,我對你們講一講什麽是苦海,世間法門無數,但莫不從此開啟仙路。”
“老人家這一次您可要說的仔細一些。”雖然還沒有真正走上修行之路,但葉凡與龐博都明白,初期的基礎最為重要。
“世間萬物,皆有年歲增長,有的可永存世間,亙古不朽,而有的不過是朝生夕死,甚至彈指一瞬間,一生便已匆匆而過。”
“老人家您說的太玄了,您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麽?”
吳清風並不怪他打斷話語,指著不遠處的一株古木,道:“你們能知道它活了多少年歲嗎?”
“自然能知道,砍倒,數數年輪就知曉了。”
“不錯,歲月無情,總會在萬物身上刻下痕跡,樹有年輪,而我們身體同樣有生命之輪。”
“我們人類也有這些東西?”葉凡與龐博感覺有些荒謬。
“我所講的修行就是從人體的生命之輪開始……”
“萬物皆有初生發始之地,而我們人體內也有這樣一個地方,是生命活力的根本所在,蘊藏全身之精氣,被稱作生命源輪,亦可以叫做生命之輪。”吳清風老人語氣平緩,慢慢道來。
“這生命之輪在哪裏?”龐博問道。
“在臍下。”吳清風老人用手點指他臍下,道:“它所在的位置恰是身體上身與下身最完美的分割點。生命之輪,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是修士的根本所在。”
聽著對方的講述,並與自己所學相印證,夏陽除了對此世的法則有著更加詳細的理解,也明白了這個世界的苦海,與陽神位麵所理解的苦海有這本質上的不同。
陽神位麵說的苦海,指的是天地,比喻苦難煩惱的世間,生靈受困其中,不得超脫。而遮天界的苦海,指的是身體之中,遮蔽生命之輪的無盡磨難之海。
當修士達到一定的境界後,便能察覺到臍下那看似巴掌大的生命之輪,內裏卻如同一片真正的天地,苦海天生,與它同存。
苦海與生命之輪重合,或者確切的說,苦海淹沒了生命之輪,不僅歲月在磨礪生命之輪,就連苦海也在一點一點的逐步蠶食。
而這個世界的修煉之法,便是要開辟苦海,修成命泉,架設神橋,到達彼岸。
同樣,這裏的彼岸與陽神位麵所說的彼岸也完全不同,陽神中的彼岸,乃是指的超脫,但這個世界的彼岸,卻是直通道宮之意。
道宮裏內蘊神祗,這神祗有點像是人仙開辟穴竅的意思。陽神中的穴竅,代表著打開身體中的神靈,而道宮則是打開身體中的神藏,獲得神力,兩者都是屬於對人體不同方向的開發。
雖然夏陽還未正式接觸遮天界的具體修行之法,但僅憑掌握的這點信息和對人體的了解,他隻是一個刹那,便感應到了生命之輪的存在。
生命之輪,其實就在丹田之中,那裏也是儲存生命精元的地方。在他的感應之中,由於自身的生命精元實在太過雄厚,他能感覺到自身的生命之輪處有滾滾神力在沸騰,如同一輪金色大日在閃耀。
在他的體內,苦海,根本早已開辟!
雖然修煉體係不同,但他對丹田,早已進行過各種不同的修煉,甚至就連內天地也開辟在此。是以盡管法門不同,實則在事實上,他的苦海早就開辟了!
“所以,便有了渡過苦海之說?”
同樣,在終於知道了什麽是生命之輪後,葉凡和龐博都是一臉若有所思之色。
吳清風點了點頭,道:“不錯,修士的一切根本皆在生命之輪,所謂修行的目的之一便是要度盡苦海。凡人一生,生命之輪在不斷幹涸,歲月每年都會在上麵留下一道痕跡,就像是樹之年輪。當人體終老時,生命之輪已經刻滿歲月的傷痕,到了那時,就是生命之輪徹底崩碎的時刻。”
“那您能否指出,此刻我們的生命之輪到底留下了多少道痕跡?”
葉凡與龐博原本是二十幾歲的青年,現在卻都變成了十一二歲的模樣,身體發生了返老還童這一驚人的變化。
“你的生命之輪上留下了十一道痕跡。”
聽到這個結果龐博頓時咧開大嘴笑了,和那些逝去青春活力的同學相比,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實屬逆天,隨後他指向葉凡,問道:“他呢,應該跟我一樣吧。”
吳清風早已知曉葉凡的體質,不過依然仔細探查了一番,所得出的結論與其他人所講相近,葉凡的生命之輪無比寂靜,苦海堅如神鐵,穩如磐石,牢不可撼動,根本無法開辟。
“他的體質非常特殊,看不透,說不清有幾道刻痕,料想和你差不多。”說到這裏,吳清風老人露出異樣之色,道:“氣血旺盛,簡直堪比蛟象,如果能修行……可惜了。”
他輕歎一聲後,最後總結道:“總之,生命之輪可謂修士的根基,若達到傳說中的境界,保持生命之輪晶瑩,無傷痕,無印記,始終如初生,或許有一線成仙的希望。”
葉凡麵有苦色,但並未會心,反倒是不由自主地問道:“成仙非常艱難嗎?”
吳清風悠悠開口:“塵世間所說的仙,隻是能夠飛天遁地的修士而已。而傳說中真正的仙,是否存在,很難確定。據我說知,浩瀚無垠的東荒,數千年來沒有一人成仙。也許隻有那些聖地,以及自荒古傳承下來的古世家,或者是某些古妖,知道一些真相。”
“老人家,您這是在摧垮我們的信念,剛剛想修行,您卻告訴我們仙不一定存在,這實在打擊人。”龐博忍不住吐槽道。
“春花不過秋,寒蟬不過冬,凡人生命不過百,若是他們存世數千年,也算是打破了天理,未嚐不算是某種意義上的仙。”吳清風細細述說著他所知道的仙之種種。
葉凡與龐博明白了老人所要傳達的意思,修士踏上仙路,自修行那一天開始,便已算是超越了凡人。強者甚至可以活上數千年,打破了天地規則,縱然最終不能成仙,但也不枉這一世的奮爭了,畢竟衝破了天理禁錮,改變了命運。
虛空之中,夏陽自然知道這個世界真正的“仙”,是何等的強大!那並不是傳統意義上所指修真的仙,而是一種無比強大的存在,或許便是如今的他,也未必敢輕言能夠匹敵。
吳清風並沒有直接傳授龐博和葉凡二人真正的修行之法,而是一直在教導他們修行界的常識,傳授他們一切基礎的道理,灌輸種種修行中的經驗與體會。
這些東西,對葉凡與龐博來說自然非常重要,一直到他們感覺完全融匯與理解了,才正式開始修行。
吳清風傳他們的法,乃是一部號稱世間最強的基礎法門——《道經》,但隻是起始篇章而已。
這篇基礎要訣雖然珍貴,但早已不是一家獨有的秘籍,因此吳清風老人沒有避開葉凡,直接傳給了兩人。
當然,在他將《道經》傳授給兩人的同時,也相當於傳給了夏陽。
《道經》確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經,不然也不會名震東荒無盡歲月,僅僅這起始篇章就蘊含了無上真義,不過短短數千字而已,卻被吳清風老人足足講解了半個月。
《道經》每一句都蘊含深意,無盡妙理盡收其中,將修行闡釋的妙到毫巔,縱然是強者拿到這起始篇章後也要感歎,原來基礎修行也可以這般玄妙。
就像許多人站在苦海邊,想要到達彼岸,有的人試圖造筏渡海,也有人選擇坐船,更有的人卻是直接飛過去。
這就是“工具”不同的結果,而《道經》毫無疑問,就是飛越苦海的那一雙“翅膀”!
當然,靈墟洞天不可能掌握有真正的《道經》,憑一個洞天福地根本沒有那樣的底蘊,他們所收錄的不過是道經的起始篇章而已。並且這起始篇章縱然是在燕地都非孤本,不然的話肯定會引來滅派之禍。
毫無疑問,靈墟洞天擁有《道經》的起始篇章,對於天資不凡的弟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福音,可以將他們的基礎打的無比堅實,對以後的修行有巨大的好處。
盡管這隻是基礎,但對於夏陽而言,有著極強的參考價值。
到了夏陽現在的境界,他要的並不是別人的法,照著別人的路走,而是要走自己的路,感悟自己的道。所以這樣的基礎之法,遠比所謂高深的法訣,更加對他有用。
而道經不愧為道經,敢取這樣的名字,足以說明了問題。記載大道之經文,為無上法門,簡直就像是給夏陽開啟了一道全新的大門!
傳說中,《道經》乃是一部仙典,在浩瀚無垠的東荒地區,隻有幾部古經可與它並列,而無完全超越者。
隨著對道經的參悟,遮天世界的種種基礎法則清晰地在他元神之中流淌,讓他喜不自勝。
聽到對方講解得如此淺顯和詳細,葉凡和龐博總算大致聽懂了。
“好,以後慢慢去理解吧。現在,我對你們講一講什麽是苦海,世間法門無數,但莫不從此開啟仙路。”
“老人家這一次您可要說的仔細一些。”雖然還沒有真正走上修行之路,但葉凡與龐博都明白,初期的基礎最為重要。
“世間萬物,皆有年歲增長,有的可永存世間,亙古不朽,而有的不過是朝生夕死,甚至彈指一瞬間,一生便已匆匆而過。”
“老人家您說的太玄了,您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麽?”
吳清風並不怪他打斷話語,指著不遠處的一株古木,道:“你們能知道它活了多少年歲嗎?”
“自然能知道,砍倒,數數年輪就知曉了。”
“不錯,歲月無情,總會在萬物身上刻下痕跡,樹有年輪,而我們身體同樣有生命之輪。”
“我們人類也有這些東西?”葉凡與龐博感覺有些荒謬。
“我所講的修行就是從人體的生命之輪開始……”
“萬物皆有初生發始之地,而我們人體內也有這樣一個地方,是生命活力的根本所在,蘊藏全身之精氣,被稱作生命源輪,亦可以叫做生命之輪。”吳清風老人語氣平緩,慢慢道來。
“這生命之輪在哪裏?”龐博問道。
“在臍下。”吳清風老人用手點指他臍下,道:“它所在的位置恰是身體上身與下身最完美的分割點。生命之輪,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是修士的根本所在。”
聽著對方的講述,並與自己所學相印證,夏陽除了對此世的法則有著更加詳細的理解,也明白了這個世界的苦海,與陽神位麵所理解的苦海有這本質上的不同。
陽神位麵說的苦海,指的是天地,比喻苦難煩惱的世間,生靈受困其中,不得超脫。而遮天界的苦海,指的是身體之中,遮蔽生命之輪的無盡磨難之海。
當修士達到一定的境界後,便能察覺到臍下那看似巴掌大的生命之輪,內裏卻如同一片真正的天地,苦海天生,與它同存。
苦海與生命之輪重合,或者確切的說,苦海淹沒了生命之輪,不僅歲月在磨礪生命之輪,就連苦海也在一點一點的逐步蠶食。
而這個世界的修煉之法,便是要開辟苦海,修成命泉,架設神橋,到達彼岸。
同樣,這裏的彼岸與陽神位麵所說的彼岸也完全不同,陽神中的彼岸,乃是指的超脫,但這個世界的彼岸,卻是直通道宮之意。
道宮裏內蘊神祗,這神祗有點像是人仙開辟穴竅的意思。陽神中的穴竅,代表著打開身體中的神靈,而道宮則是打開身體中的神藏,獲得神力,兩者都是屬於對人體不同方向的開發。
雖然夏陽還未正式接觸遮天界的具體修行之法,但僅憑掌握的這點信息和對人體的了解,他隻是一個刹那,便感應到了生命之輪的存在。
生命之輪,其實就在丹田之中,那裏也是儲存生命精元的地方。在他的感應之中,由於自身的生命精元實在太過雄厚,他能感覺到自身的生命之輪處有滾滾神力在沸騰,如同一輪金色大日在閃耀。
在他的體內,苦海,根本早已開辟!
雖然修煉體係不同,但他對丹田,早已進行過各種不同的修煉,甚至就連內天地也開辟在此。是以盡管法門不同,實則在事實上,他的苦海早就開辟了!
“所以,便有了渡過苦海之說?”
同樣,在終於知道了什麽是生命之輪後,葉凡和龐博都是一臉若有所思之色。
吳清風點了點頭,道:“不錯,修士的一切根本皆在生命之輪,所謂修行的目的之一便是要度盡苦海。凡人一生,生命之輪在不斷幹涸,歲月每年都會在上麵留下一道痕跡,就像是樹之年輪。當人體終老時,生命之輪已經刻滿歲月的傷痕,到了那時,就是生命之輪徹底崩碎的時刻。”
“那您能否指出,此刻我們的生命之輪到底留下了多少道痕跡?”
葉凡與龐博原本是二十幾歲的青年,現在卻都變成了十一二歲的模樣,身體發生了返老還童這一驚人的變化。
“你的生命之輪上留下了十一道痕跡。”
聽到這個結果龐博頓時咧開大嘴笑了,和那些逝去青春活力的同學相比,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實屬逆天,隨後他指向葉凡,問道:“他呢,應該跟我一樣吧。”
吳清風早已知曉葉凡的體質,不過依然仔細探查了一番,所得出的結論與其他人所講相近,葉凡的生命之輪無比寂靜,苦海堅如神鐵,穩如磐石,牢不可撼動,根本無法開辟。
“他的體質非常特殊,看不透,說不清有幾道刻痕,料想和你差不多。”說到這裏,吳清風老人露出異樣之色,道:“氣血旺盛,簡直堪比蛟象,如果能修行……可惜了。”
他輕歎一聲後,最後總結道:“總之,生命之輪可謂修士的根基,若達到傳說中的境界,保持生命之輪晶瑩,無傷痕,無印記,始終如初生,或許有一線成仙的希望。”
葉凡麵有苦色,但並未會心,反倒是不由自主地問道:“成仙非常艱難嗎?”
吳清風悠悠開口:“塵世間所說的仙,隻是能夠飛天遁地的修士而已。而傳說中真正的仙,是否存在,很難確定。據我說知,浩瀚無垠的東荒,數千年來沒有一人成仙。也許隻有那些聖地,以及自荒古傳承下來的古世家,或者是某些古妖,知道一些真相。”
“老人家,您這是在摧垮我們的信念,剛剛想修行,您卻告訴我們仙不一定存在,這實在打擊人。”龐博忍不住吐槽道。
“春花不過秋,寒蟬不過冬,凡人生命不過百,若是他們存世數千年,也算是打破了天理,未嚐不算是某種意義上的仙。”吳清風細細述說著他所知道的仙之種種。
葉凡與龐博明白了老人所要傳達的意思,修士踏上仙路,自修行那一天開始,便已算是超越了凡人。強者甚至可以活上數千年,打破了天地規則,縱然最終不能成仙,但也不枉這一世的奮爭了,畢竟衝破了天理禁錮,改變了命運。
虛空之中,夏陽自然知道這個世界真正的“仙”,是何等的強大!那並不是傳統意義上所指修真的仙,而是一種無比強大的存在,或許便是如今的他,也未必敢輕言能夠匹敵。
吳清風並沒有直接傳授龐博和葉凡二人真正的修行之法,而是一直在教導他們修行界的常識,傳授他們一切基礎的道理,灌輸種種修行中的經驗與體會。
這些東西,對葉凡與龐博來說自然非常重要,一直到他們感覺完全融匯與理解了,才正式開始修行。
吳清風傳他們的法,乃是一部號稱世間最強的基礎法門——《道經》,但隻是起始篇章而已。
這篇基礎要訣雖然珍貴,但早已不是一家獨有的秘籍,因此吳清風老人沒有避開葉凡,直接傳給了兩人。
當然,在他將《道經》傳授給兩人的同時,也相當於傳給了夏陽。
《道經》確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經,不然也不會名震東荒無盡歲月,僅僅這起始篇章就蘊含了無上真義,不過短短數千字而已,卻被吳清風老人足足講解了半個月。
《道經》每一句都蘊含深意,無盡妙理盡收其中,將修行闡釋的妙到毫巔,縱然是強者拿到這起始篇章後也要感歎,原來基礎修行也可以這般玄妙。
就像許多人站在苦海邊,想要到達彼岸,有的人試圖造筏渡海,也有人選擇坐船,更有的人卻是直接飛過去。
這就是“工具”不同的結果,而《道經》毫無疑問,就是飛越苦海的那一雙“翅膀”!
當然,靈墟洞天不可能掌握有真正的《道經》,憑一個洞天福地根本沒有那樣的底蘊,他們所收錄的不過是道經的起始篇章而已。並且這起始篇章縱然是在燕地都非孤本,不然的話肯定會引來滅派之禍。
毫無疑問,靈墟洞天擁有《道經》的起始篇章,對於天資不凡的弟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福音,可以將他們的基礎打的無比堅實,對以後的修行有巨大的好處。
盡管這隻是基礎,但對於夏陽而言,有著極強的參考價值。
到了夏陽現在的境界,他要的並不是別人的法,照著別人的路走,而是要走自己的路,感悟自己的道。所以這樣的基礎之法,遠比所謂高深的法訣,更加對他有用。
而道經不愧為道經,敢取這樣的名字,足以說明了問題。記載大道之經文,為無上法門,簡直就像是給夏陽開啟了一道全新的大門!
傳說中,《道經》乃是一部仙典,在浩瀚無垠的東荒地區,隻有幾部古經可與它並列,而無完全超越者。
隨著對道經的參悟,遮天世界的種種基礎法則清晰地在他元神之中流淌,讓他喜不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