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渡虛和橫刀頭陀的傷勢,在夏陽看來並不是什麽難事,在二人體內各自打入一道真氣,便重新激發了兩人萎靡的生機,將他們從重傷和瀕死邊緣拉了迴來,之後二人隻需自行運功調息,便可逐漸痊愈。


    見夏陽如此輕易就救迴了二人,眾人震驚的同時也是十分高興,一幹正道中人更是連連向他道謝。


    經過一番致謝,將這些人打發之後,夏陽才帶著祁碧芍向大殿的左壁走去,來到一邊的牆角處。


    就在那碩大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幾個大字之下,隻見有一人盤膝麵牆而坐,背影魁梧,服飾高古,不類近代。而這人旁邊還另有一幅骸骨,骸骨旁有幾樣事物。


    祁碧芍初見那盤膝之人,先是嚇了一跳,隨後才察覺到這是一個沒有生命的軀殼,不由長鬆了口氣。


    凝神望去,隻見那人麵相莊嚴,嘴角猶還帶著安詳的微笑,頭發與衣服已化開大半,但麵上肌膚神情卻與生人無異。


    她不知夏陽帶她過來有什麽目的,亦不知道此人的身份,好奇之下,試著伸手觸碰了一下地上之人。不過祁碧芍剛一碰到對方脊背,她指尖所觸之處衣衫登時盡化飛灰,無疑經曆了非常久遠的年代,但衣服下的肉體卻至堅至硬,似乎整個人轉化為了另一種不知名的堅硬物質。


    此人左手垂地,地上有一行小字,寫書“廣成子證破碎金剛於此”,觸地的中指,剛好嵌在“此”字最後一畫去勢盡處,毫無疑問這幾個宇是他運功在地上寫劃出來的。而無論是能在這樣堅硬的地麵上寫字,還是字中的內容,都是讓祁碧芍重重一驚!


    “大哥,他……他就是那位傳說中的廣成子?”祁碧芍目露駭然之色。


    廣成子是什麽人?在傳聞中,他可是上古時期的道家先賢,更是軒轅黃帝之師,乃是一位超凡入聖的人物。


    而此人究竟是與之同名,還是廣成子本人?如果是同一人的話,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能以指刻堅石,死後身體又能保持不朽的狀態,隻怕此人生前的修為已經到達了神鬼莫測的地步,和她大哥夏陽一樣,都已是非人的層次了。


    “不錯,正是此人。”夏陽點了點頭。


    隻是他帶她過來,並不是來參觀廣成子屍身的,一指廣成子邊上的另外一幅骸骨以及身邊之物,他淡淡道:“妹子,那就是你要找的嶽冊。”


    祁碧芍忙向地上望去,果然見到那幅人骨旁邊還有一部書冊和一個摺疊好的大袋,閃閃發光,也不知是何物所製。


    上前一看,那部書冊以絲織成,厚達數寸,書麵寫有“嶽冊”兩個大字,旁邊有一個鐵盒,正是用來放載嶽冊的。如今這部代表著漢人希望的奇書,就靜靜躺在她麵前,伸手可觸,祁碧芍心中不由驚喜萬分!


    至於旁邊的那個大袋,袋邊擺放著一張紙,上麵密密麻麻地寫道:“本人北勝天,繼承敝門曆代遺誌,窮畢生歲月,勘破其秘,得來此間,雖未能生返人世,亦已無憾。此神殿實藏有天地之秘。鬼神莫測之道。惜本人慧根未結,未能如廣成子仙師般得破至道,超脫凡世。本人嚐以天下第一土木宗師自居,至此始知微不足道。經本人測斷,逃離此處之法,必從東南巽方湖底去水道,順流而出,可抵地麵,特以此地無名樹所生堅絲,製成護袋。若是當世高手,能將護袋充氣,再以真力護身,龜伏於內,隨地下河流衝出,或可重出生天。吾老矣,非不欲也是不能也。字留有緣。”


    原來此位一代土木大師,自己雖不能離去,卻還特意留下了逃生之法,可謂用心良苦。


    “妹子且將嶽冊收起來罷。”夏陽平靜地說了一句,等她將嶽冊裝入鐵盒之後,又道:“你也快去參悟戰神圖錄吧,若能有所領悟,將對你的的武功有著莫大進益。”


    “是,大哥。”祁碧芍自然明白機會之難得,答應一聲之後,便徑自往刻畫著《戰神圖錄》的浮雕走去。


    其他人並沒注意到祁碧芍的手中多了一個鐵盒,他們此刻正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戰神圖錄中,心神難以自持,甚至就連傳鷹、蒙赤行、八師巴、厲工、厲靈這樣的無上高手也不例外。


    見所有人都沉浸於戰神圖錄之上,夏陽輕笑一下之後,便往前走了幾步,觀看起麵前最後一幅浮雕來。


    不過浮雕上麵除了“戰神圖錄四十九破碎虛空”十一個大字之外,再無一物,倒是旁邊另外一幅,其上寫書著“戰神圖錄四十八重返九天”,同樣刻著一個天神模樣的戰神,乘坐著一頭似龍非龍的怪物,由右下角向上飛,穿過了九重雲,飛向左上角,和第一幅恰是相反的方向。


    夏陽和其他人不同,以他的境界,自然是能更加看清許多人看不到的一些本質東西,而這些本質,便是戰神圖錄所要闡述的武道至理。


    和風雲世界的無求易訣一樣,戰神圖錄也並不是某種單一的內功心法,或者任何固定的招式,而是一種“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便是它最大的主旨。也就是說,每個人從戰神圖錄中領悟的東西都不見得相同,而那些武學至理可以運用在任何武功或是招式之上,不管用刀用劍甚至是用拳都可以。


    不過戰神圖錄乃是描述武學至理的奇功,無限接近於武道的巔峰,自然不是那麽好領悟,場中之人如能從中領悟一二,已經是受用無窮了,但是能否堪破謎障,踏足破碎虛空那一步,卻要看各人的造化和機緣!


    盡管夏陽如今武學境界極高,但戰神圖錄於他也不是全無參考價值,便如他之前所見的第二幅圖,便是講述了一種“天地太極”的境界,可以利用雷電宇宙的能量迅速複原內力。


    簡單的說,就是修煉者可以吸收天地萬物精華為自身的力量之源,與一股無比龐大的力量相結合,達至陰陽互易、循環不息,內力無邊無際的層次。


    這種方法,乃是以自身的心靈作引,與天人境界溝通天地元氣補充己身雖然有著十分相似的效果,卻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而第三十六幅的浮雕下方寫著:“天地一太極,人身一太極,太極本為一,因小成大小,因意成內外,若能去此心意,豈有內外之分、你我之別,天地既無盡,人身豈有盡,盡去諸般相。”便是風雲位麵所缺失,此世武學獨有的心靈修煉之法。


    要達至這境界的法門,就是要把“心”這堵定內外的圍牆拿走,讓人身重歸於宇宙,達成“太極”的狀態,既無人身,何來困境?


    要把心拿開,先要守心,當守至心的盡極,物窮則變,始能進軍無心的境界。


    拋開一切凡念,將精神貫注靈台之間,不存一念,不作一想,渾渾沌沌,無外無內,無人無我,沒有空間,沒有時間。


    盡去諸般相。


    這樣的修煉之法,比起夏陽以往通過拳術來凝煉心靈,可以說高出不止一籌!


    還有第三十八幅,乃是精神修煉之法,正是教人如何進入致虛極守靜篤的精神領域,與天上星宿共同在這無邊的宇宙一齊運轉,天地之精神,實乃我之精神,天地之能量,乃我之能量。


    戰神圖錄四十九幅浮雕石刻,每一幅都有其驚人的作用,許多至理更是他過去所學不具備的,即便強如夏陽,也是受益匪淺。


    夏陽在參悟著戰神圖錄,補全自身武道之時,心中也越發肯定,這門功法絕非人間所有。這一點,光是從他腳下這座戰神殿便可得知。


    任誰都看得出來,整座驚雁宮絕非人力所能建成,而從那巨大浮雕之上,那頭戴麵具和身穿奇怪甲胄的戰神,也可判斷出,其營建者,幾乎可以肯定是來自於地外文明!


    其中最有力的證據,便是地下迷宮中的那張星圖。據夏陽判斷,那極有可能乃是通往一個未知所在的星空坐標!


    根據他的推測,那個坐標的位置,很有可能便如《遮天》位麵中的北鬥星域一樣,也就是那個地外文明的來源之地。而從廣成子進入戰神殿的時間來看,那個地外文明早在比三皇五帝時期還要更早的史前,便來到了這個世界,或許很有可能,還與此世的人類源流有關。


    他們由於某種原因,來到了破碎虛空位麵的地球,甚至有可能被困住,否則未必會耗費那麽大的功夫修築出驚雁宮,乃至令東來破碎之地的十絕關。


    夏陽此前在傷勢痊愈之後,便已前往過當時離他不遠的十絕關,雖然因時機未至沒能入內,但無論是外麵的種種布置,還是從原著中的描寫來看,十絕關都和這座驚雁宮有著極為密切的聯係。


    據他猜測,地外文明在此世修建起驚雁宮和十絕關,大概隻有兩種原因,第一,那些人乃是為傳道而來。第二,則有可能是因為交通工具墜毀,受困於此,不得不想辦法“迴家”。


    如果是第二種假設的話,那麽他們返迴的辦法,無疑便是“破碎虛空”。即以後來人類稱之以武道及精神力的方法,打開“仙門”,迴到或者說爭取到一個返迴家鄉的機會!


    簡單地總結一下,就是史前曾有一批“外星人”來到過破碎虛空位麵的地球,若不是傳道於此,便很有可能是由於“飛船”被毀,不得不另辟蹊徑返家,於是利用自身的肉身條件,創造出來“破碎虛空”的辦法。另外,這批外星人極可能加入了人類的遺傳信息,即他們很有可能是人類的遠祖之一,所以人類中的一些強者,也能效仿此法,達到“破碎虛空”的層次,離開此世。


    夏陽的推斷並非空穴來封,需知破碎虛空,在道家的觀念中謂之為“飛升”。若是能將肉身修煉到足夠強大,如道家所言的“道體”一般,成為一個小型的“飛船”,足以承載宇宙中的壓力,而本身的精氣神則元神化,成為不滅的“道胎”也就是主機,再經過適當的一個“加速”,便可以打開黑洞,利用道體實現空間跳躍,最終擺脫黑洞,達成星際旅行。


    而即便道體在這個階段被傷害,由於他的元神強度足夠,也可以抵禦大部分的能量衝擊和傷害,甚至是通過道家所言的奪舍法或藏密所謂的轉世輪迴,再度組織道體。


    隨著他對驚雁宮的了解越深,也越發肯定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他根據星象和易理去推算得出,驚雁宮是可以根據天上的星位自行移動的,這一點原著之中也有言明,驚雁宮在傳鷹進入之後,百年之間,蒙人都不知其所在,這說明此宮又移動了,它更像是一個地下的移動基地。


    從星象去看,再結合之後的《覆雨翻雲》中對攔江島的描寫,夏陽可以肯定,百年後那座常年迷霧籠罩的攔江島,便是驚雁宮下一次移動之所。


    其地理位置,大約在怒蛟島附近三十裏內,而後世的浪翻雲恰好正是生於斯長於斯之人,最後龐浪二人決戰之所,選在此處也大有深意。


    龐斑在最終一戰中被浪翻雲和鷹緣二人送走,是因為龐斑的道體、道胎都具備,隻欠加速,而浪翻雲比裏赤媚還快半分的速度和覆雨劍,正好可以給他速度甚至破開一個類似燕飛破碎一樣小仙門,給了龐斑飛升而去的經驗。


    根據書中描述,龐、浪二人先是試驗了一場,第一次為了飛升,第二場才算是真正的比武。龐斑在累計了第一場試驗的經驗以及鷹緣的經驗,並在第二場比武中聚集了巨大的能量,其實已經能夠獨立飛升,這也是他為什麽忽隱忽現的原因。


    後來龐斑的飛升,他已具備道體、道胎,飛升經驗以及能量,所以如令東來一樣全身而去,並不話下。


    當然,這一切如今還隻是夏陽的推測,是否真如他想象的那樣,還有待證實。所以他才會讓那麽多人進來,一起參悟戰神圖錄,目的就是為了堪破出“破碎虛空”的奧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漫遊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誦夏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誦夏弦並收藏漫遊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