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抵達成平後,思齊明顯感覺到了時間的不夠用,就連原本最是正常不過的睡覺吃飯都有了幾分忙裏偷閑的意味。

    這日陳興去了周縣出差,思齊閑了下來後才感覺到已經好幾天不見了劉贇。

    思齊找來了譚鑫一問,才知道父親這幾日一直都在田間忙碌,幾乎都要住在了田間的瓜棚裏。

    在劉贇的認知當中,這個世界上比他有學問的不如他會種田,比他會種田的不如他會讀書。

    為了發揮出文化人種田的獨有長處,將知識應用到農業當中,劉贇這幾日一直都在田間尋訪農戶,和他們交流種植經驗,並且用書麵形式進行總結概括,編製成冊子,把東田成功的經驗帶到西田,西田失敗的教訓帶到東田,以求來年作物能有更好的長勢。

    思齊在府上等著劉贇,一等就到了傍晚,等到劉贇迴來以後,思齊發現,父親身上袍子皺得厲害,滿是泥土,但是精神卻很好,滿麵紅光,比在許都城中狀態要更好了一些。

    劉贇在京郊田間待了一日,迴府後直嚷餓,也不顧昔日裏文人風範,就著醬菜用了整整兩張大餅給一大碗米粥才算完。

    劉贇用完夕食後拉著思齊去院子裏散步消食,兩人走著走著便遇到了陳興和曹植。

    曹植和思齊一樣,見月色正好,溫度也相宜,便披了外衣出來賞月。

    陳興是帶著王府長史和任務來的。

    如今王府已經建好,但府上人手還沒配備齊全,長史便從周縣迴來後便列出了府上所需配備官員的單子,請思齊定奪府中人事。

    思齊自打來了成平之後工作量成倍增長,肉眼可見的消瘦不少,劉贇看了難免心疼,聽了這話對著陳興抱怨道:“陳郡守,你這排得也緊太了些,都說了這會兒子在成平要住到年後,難道這就怕我們跑了不成?

    陳興不好意思的笑笑,沒有肯定也沒有否認。

    畢竟上次王主過來事一個月都沒待夠,留下了太多事情讓他傷腦筋,這會子好不容易才把人逮到,可不就是怕他們跑了嘛!

    長史取出了事先寫好的王府屬官名冊,思齊打開冊子,見裏麵是很長的一串長長的官員名目,想來這是便是編製在她王府名下的官員了。

    思齊也沒想到,要在她王府吃俸祿的官員竟有這麽多人,難怪人家都說漢代是王侯權利的巔峰時代,果然也不是虛話。

    這次需要招錄的人員實在不少,陳興詢問思齊,用不用張貼招賢榜,從全國各地招賢納士。

    畢竟這幾年的成平人才流失嚴重,陳興對自己的人也實在沒什麽信心,生怕選不到好的,委屈了自家王主。

    思齊否定了陳興的提議。

    成平這邊雖然不算發達,但民風淳樸,做事爽直,民眾也對於她這個王主十分認可,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難得的忠心可用之人。

    依著思齊的要求,陳興和長史很快就挑好了半數以上的王府屬官。雖然沒有完成全部的任務,但陳興和長史卻都已經是難得的心滿意足。

    思齊嚴重懷疑陳興有一個專門的待辦事務記錄本,就跟後世網紅打卡冊一樣,每帶著自己這個“頂頭上司”完成一件事情,就會在記錄本上標注一句“已完成”,若是能趕在這次自己迴許昌之前完成所有事務,就能獲得極大得滿足感,所以才會這般積極努力推動思齊完成一項項事務。

    忙完這些瑣事後便到了冬至,天氣一天天冷了下來,思齊有著懶懶的,窩在王府不想出門。

    工作狂陳興自然不允許這類事情的發生,見思齊歇了幾日後有了一點即將要支棱起來的趨勢,又給王主一行安排了周縣一日遊。

    周縣是成平郡西邊的一個小縣城,相比其他幾個縣城而言,近幾年民事糾紛不斷,數量也很超過一個縣城的平均水平。

    周縣縣令年紀大了,一心隻想著要平穩退休,做起事來難免有些和稀泥,百姓不滿情緒日漸高漲,陳興往上打了報告,要求撤換縣令,中央有了新的批複,新的縣令人選將於三日後抵達周縣,陳興便想讓思齊去縣衙坐一個上午,斷幾件案子的同時再安撫一下百姓情緒。

    思齊聽完陳興的要求後華麗麗地囧了,腦子裏不斷迴放電視當中百姓帶著冤情來到縣衙,對著縣太爺直唿“青天大老爺”的劇情。

    她這方麵是真的不擅長,聽到有人跪地喊冤都會大腦宕機小腿發軟的那種。

    看著陳興期待的眼神和一旁劉贇和曹植躍躍欲試的神情,思齊隻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第二天天不亮就一早起身更衣前往周縣。

    今天需要宣判的案件也不少,但大多數都是些張家長李家短的鄰裏糾紛,不是什麽大事,如果按著現代量刑,也都是民事糾紛,達不到刑事犯罪的程度。

    劉贇充分發揮了自己這些年來在大佬之間左右逢源練就的和稀泥功底,把原本吵得

    臉紅脖子粗看對方一眼都生氣的原告被告們說得握手言和,成功解決了這些難題。

    臨到正午加餐之前,來了一個不太尋常的案子。

    原告和被告是一對夫妻,男子姓郭,是當地一家富戶之子,女子姓李,家中原也是書香門第,奈何父親亡故後,家中兄長不爭氣,吃酒賭錢,敗了家產,如今也是家道中落。

    兩人感情不和,一直也未得有子嗣,男人在外得了教坊司的歌女做了外室後,十天半月不迴家也是常事,偶爾迴家一次也對著妻子橫眉冷對,諷刺挖苦。

    女子過夠了這樣的日子,意欲同男子離姻,可那男子堅決不從,非說女子成婚這些日子吃他們家的,用他們家的,還未曾誕下子嗣,世間斷然沒有這樣的道理,如果李氏非要同他分開,他隻會選擇休妻而非和離。

    思齊轉頭,對著陳興問道:“該女子可有犯七出之罪?”

    陳興道:“不曾。”

    雖說這對夫妻至今尚未有子,但二人剛剛成婚不過兩年,未達到“七出”當中無子所適用的年限,況且男子家中已有妾侍,是女子主動幫其所納,妾侍膝下也有了孩子,故而這一條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李氏在閨中時候便頗有才名,嫻靜溫良,並非潑辣之人,更是根本犯不上七出當中的其他條目,雖然郭姓男子叫囂著端不肯同李氏和離,執意休妻,但實則在漢代律法當中也是站不住腳的。

    思齊點頭:“你不願離姻,執意要休妻,終歸還是心中不平,覺得李氏吃住在你家中,就這麽白白放走了她,這樁婚事反而成了賠本的買賣,可是如此?”

    鄉裏鄉親們都在這裏看著,男子支支吾吾了兩聲,並未發話。

    那女子卻道,自己平日裏也曾幫人代寫春聯,代寫信箋,代抄詩書,賺取了一些銀錢,如果男子願意,自己願將這些日子的吃住的費用悉數給他,隻求對方放自己一條生路。

    男子不屑道:“我們家中吃得用的都是上等貨,你在我家的這兩年,每月連吃帶用至少要一萬錢!”

    周遭響起了一片竊竊私語,圍觀民眾忍不住都忍不住議論起了男人的吃相難看。

    思齊又問道:“郭通,你娶了李氏以後,家中事務都是誰在打理?”

    李氏道:“是民女。”

    思齊又對著陳興問道:“依著咱們成平郡的行情,雇傭能讀書識字的管事和管賬先生又是怎樣的工錢?”

    陳興給幕僚使了個臉色,幕僚走上前來,對著思齊如數家珍道:“如今城中讀書人難得,想要雇用能讀書識字的管事和管賬先生每月至少八千錢,若是像李家娘子這般自幼熟讀詩書的管事,卻要更添兩成才好。”

    思齊道:“是了,李娘在郭家不光要打理家務,管束下人,還要照顧夫婿,侍奉雙親,原就該在這上頭再添上五成工錢才是。你對她動輒打罵,擾得她心中不寧,心思鬱結,身體也損壞了不少,這些都是你那錢彌補不了的,依著我說,你不如就簽了字,同她離姻罷。”

    那郭姓男子失聲道:“她一介婦人,原就是不能拋頭露麵去外頭賺取工錢的,這說法又是從何得來?這世間諸事,原是如此,男子為重,女子為輕,女子和男子又怎能相提並論?”

    那幕僚對著男子高喝一聲:“大膽狂徒,公堂之上,也敢胡言亂語。此案已水落石出,你卻在這裏滿口不服,強詞奪理,不敬王主,又該當何罪?”

    聽了幕僚這一聲高喝,男子才意識到如今坐在公堂之上的正是黎王劉贇之女,他們的王主。

    而自打他說了這話以後,周圍百姓看他的目光也帶上了怒色,可見這話的的確確是說不得的。

    如果說今天公堂隻是涉及他和李氏之間的事情,還能胡攪蠻纏,蒙混過關,但如今被人扣上了“犯上”的罪名,如果不退上一步,怕是不好善了。

    當初他到李家下聘的錢,後來都被自己以幫著舅家“錢生錢”為名騙了迴來,如今放了李氏迴去,隻是麵子上過不去,咽不下這口氣而已。

    如今自己一時口快犯下大錯,若是王主當真追究起來,絕不是緊緊服軟這麽簡單。

    男人見好就收,表示服從王主的判決,隻得應下了同李氏離姻諸事。

    等這對夫妻離開縣衙後,劉贇對著陳興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好好查查此人,給些教訓。

    阿瑛心軟,即便被人當麵得罪也不會重罰此人,但他這個做父親的絕不是吃素的,把他女兒得罪完了還想全身而退,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

    等這件事情解決之後,思齊也到了該用飯的時間。

    陳興也是有女兒的人,陪同幾位大人物去衙門後麵用餐時,不由在後頭對著幕僚感歎,若是娘家不夠硬氣,女郎嫁人後難免容易吃虧受欺負。

    劉贇在一旁聽得連連點頭。

    這麽一上午下來,思齊覺得有些身心俱疲,比從前陪劉

    贇種地在田裏蹲上一整日還累。也幸好當初沒有聽家裏人的話報考法律院係,她果然不適合幹和公檢法相關的活計。

    曹植並未像劉贇一樣在公堂上列席,而是一直由張然保護,站在人群裏看熱鬧。

    因為早上過來周縣有些匆忙,曹植隻用了半個菜餅和半碗清粥,這麽一個上午站下來,肚子已經餓得不行。等到中午用餐時候,不顧往日世家公子形象,一口氣扒了兩大碗飯,就連劉贇都給看住了。

    相處這些日子以來,思齊覺得曹植身上越來越有了少年人該有的煙火氣,心中替他高興。

    ==

    思齊在成平住了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後,不少世家家主跟她和劉贇也都混熟了,時不時會有請柬送到王府,請大王和王主光臨家中吃席。

    就在這日清晨,思齊受到城中一個王姓世家的邀請,去後山梅林參加雅集。

    雅集也是古代詩會的一種,漢末三國年間已經開始悄然興起,魏晉風流這時候也是初見雛形。

    思齊在作詩一事上天賦一向平平,便將帖子交給曹植,讓他去文人堆裏過過吟詩作賦的癮,自己則由陳平帶著去城北視察礦山的開采情況。

    成平郡地理位置相對還算不錯,南麵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北邊是山脈,也是天然的屏障,可以抵禦北地的那些遊牧民族入侵。

    思齊剛到成平之時就安排了人對礦山進行了小規模的開采,陳興也不知道王主想要開采出什麽東西,但是既然是思齊吩咐了,他也就選了人依著思齊要求照辦。

    從他和王主相處的這幾年時間來看,王主說得話很少有錯誤的時候,如果有什麽事情拿不準主意,那麽照辦總是沒有錯的。

    思齊帶了專業技術工人和工具過來,對幾座礦山上開采出的石頭做了查驗。

    不僅有硝石和石英石,還有相對少見的鐵礦石。

    簡直不得不感歎自己的好運氣。

    這樣一來,火藥和玻璃的研製和生產想來不遠了,武器和生產工具也可以換新了。

    在思齊的迴城途中,遠遠看到以為老者車子壞住,帶著仆從為難地站在了路邊。

    思齊停車一看,正是一直在外遊曆的華佗華先生。

    思齊穿好披風走下車來,對著華佗笑道:“您這遊曆也遊得真夠遠的。”

    竟然都跑到北地的成平來了。

    華佗無

    奈地歎了口氣:“翁主見笑了。昨兒出門之時就看到車車輪有了裂縫,原想著不打緊,進了成平城內再著人整修,卻不想竟壞到了山路之上。看來這馬車同人一樣,身上哪怕隻有一點不對勁,也該提前尋醫問診才是。”

    “先生說得是。”思齊被三句不離本行的華佗給逗笑了:“如今已是十一月底,天氣冷,山上風也大,先生還是上車說話罷。”

    陳興也曾聽劉贇說起過華佗華先生的大名,如今見了真人眼前一亮。

    如今王城內還缺著一位醫令,華佗卻主動送上了門來,這不是天意又是什麽!

    和華佗一番交流之後,思齊才知道,原來他是為了書中所記載的北地特有的幾味藥材而來。

    在思齊的認知裏,華佗的醫術進步一小步,人類醫學就會進步一大步。

    對於這種專業的學術型牛人,思齊一向是敬佩有加的,迴城後不僅幫華佗換了車子,還專門撥給了他人手去進行學術研究。

    思齊原以為,她和華佗在成平的糾葛隨著華佗的離開便畫上了句點,卻不想又被陳興開啟了後續故事。

    沒過幾日後,思齊得了陳興的奏報,說是王城還缺一個總醫館令,他已經和華佗談妥,請他兼任成平郡醫令一職。

    華佗可是連漢獻帝劉協都留不住的男人啊!思齊對著陳興好奇道:“你又是怎麽將他留住的?”

    陳興道:“華先生一直有個心願,想把自己畢生所學傳授下去,王主也跟臣提起過,想在官學當中設置各式各樣的學科,不拘什麽形勢和內容,隻要能讓百姓過得更好便是。臣便告訴了華先生,可以在我們城中的官學內加設醫學課,由華先生編纂教本,傳道授業,華先生聽後大喜,隨即應允了我的提議也答應了為我王城醫令之事。”

    思齊不由又一次對陳興刮目相看。

    陳郡守真是這個時代難得的人才啊!

    ==

    一轉眼就進了成平八年的臘月。

    劉贇一早答應了思齊,要陪她在成平過成為王主後的第一個新年,而除此之外,兩人也一早就達成了不能將曹植留在成平過年的一致想法。

    畢竟不管是曆史上還是這個世界裏的曹老板,那腦補功力都不是蓋的。

    臘月初三這日,曹植的箱籠行李和隨行衛隊都準備妥當,思齊和劉贇一同出城,送曹植迴許昌。

    經過這段時間對成平郡的觀察

    ,曹植發現,成平郡的百姓們都是自內心的愛戴思齊,這裏大多數人雖然沒有多麽富餘,但也沒有饑荒,少有流民,人人安居樂業,根本不像他從前在許都城中聽說的那樣窮困潦倒,沒有教化。

    就在前幾日,他還在陳郡守的陪同下去了城中幾處未建成的學校,也從陳郡守口中得知了思齊的興學計劃和官學規劃,不由對這個小阿妹刮目相看。

    這一趟成平之行也給了他許多啟示,倒比素日裏從書中得來的更是多了一些。

    劉贇是文人,對於在文學方麵有著驚人天賦的曹植印象極佳。

    望著曹子建離開的背影,劉贇忍不住對思齊問道:“阿瑛覺得子建這樣的郎君如何?”

    “我覺得他很好。”思齊道。

    幹淨純粹滿腹詩書又有著驚人天賦的少年,當然喜歡。

    “為父也覺得子建極好。”劉贇道,“若是司空有心,同曹家聯姻似乎也不是壞事。”

    思齊微微一笑,否定道:“那不見得。”

    曆史上的曹彰娶了孫家女郎,曆史上的劉協納了曹家三姐妹,演義裏的劉備娶了孫尚香,還有春秋戰國時候各國幾乎都有姻親關係……但沒一個能阻住曆史大勢的步伐。

    真打起來才顧不得誰跟誰是親家。

    劉贇心中早已看好了曹植,聽到思齊這話不死心道:“為什麽?難道你就當真不喜歡他?”

    思齊歎氣道:“不是不喜歡,隻是不是那種喜歡。”

    總之就是做朋友還不錯,但做戀人絕對不會合拍的那種。

    兩人要想合拍,不是說性格經曆都一樣那麽簡單,更多的是一種磁場的相和,即便是完全不同閱曆不同性格的兩個人,也可能是合拍的。

    但她和曹植不是。

    如果真的硬要強把她跟曹植綁在一起,總覺得像是缺了點什麽。

    ==

    在衛隊的護送之下,曹植趕在小年之前平安地抵達了許昌。

    曹操見到曹植十分歡喜,接連兩天拋開公務隻將他帶在身旁同吃同住,親近夠了以後才讓他會自己院子整理這次出行的考察報告。

    曹彰聽說父親將曹植放迴來後,忙將他請來了自己院子,交流一下此去北地的心得。

    重點是那邊的瓜甜不甜,姑娘美不美,羊肉和牛乳是否入傳聞一般香醇可口。

    在成平的這段時間

    ,曹植也沒閑著,除了寫了幾篇北地風光的詩賦作為作業交給曹操外,還跟當地農民親手學做了果脯果條並帶了好一些迴來。

    兩人正說話之間,曹丕也來找曹彰說話,看到曹植也在曹彰這邊,不由愣了一下,似是對曹植的到來感到有些意外。

    曹植想起之前思齊說過的話,覺得這位二哥跟著父親南征北戰做弟妹們的表率實屬不易,便將自己帶的瓜條分給曹彰的同時也給了曹丕兩大盒。

    曹丕臉上露出了平日當中不見的柔和神情,再看曹植時候也覺得親近了不少。

    府中關心思齊的人的確不少。

    一直以思齊兄長自居的曹彰是一個,和章太夫人交好的卞夫人是一個,雖然隻見過思齊幾麵,但是對成平翁主其人十分感興趣的何晏也是一個。

    又過了兩日,何晏在水榭旁邊遇上了曹植,簡單地打過招唿後,便對著他問起了成平郡和思齊的事。

    麵對何晏意有所指的詢問,曹植瞬間警惕了起來。

    思齊是他見過最博學最優秀的女郎,而從兩位阿兄口中得知,何晏絕不是什麽靠譜之人,卻又膽大妄為,仗著自己的一副好皮囊四處招搖,難保不會對思齊起什麽壞心思。

    曹植大義凜然地看了何晏一眼:“我此去北地倒也不是為著去遊玩,而是奉了父親的安排跟著黎王去的成平。即便平叔問得隻是北地人情風光這樣的小事,但這些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都隻能對著父親一人迴稟,對於阿弟,我無可奉告。”

    何晏一直覺得曹植是曹家幾個年長的公子當中最好說話的一個,卻不想今天自己隻是問了幾句思齊的事,對方便這般防著自己,不透露任何消息。

    曹丕厭惡自己,何晏是知道的。

    對於曹丕的不喜,何晏認為是對方覺得自己同曹家沒有血緣關係,卻得了曹公寵愛,一直賴在府上,什麽吃的用的都不曾落下自己。

    可思齊明明也不是曹家的骨肉,曹操和卞夫人對她的好比起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不論是冷心冷麵的曹丕,還是一向粗心大意不拘小節的曹彰,還有那個看起來在人情世故方麵一向不通的曹植竟然都這般維護於她。

    想想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

    建安九年是思齊在成平過得第一個新年,陳興對於請王主和大家一起慶祝節慶一事十分執著,一早就找到了思齊,問她要不要“與民同樂”。

    新年的確是很重要節日,有個這個辭舊迎新的節日,將兩個年頭一分為二,一年的忙忙碌碌也有個盼頭。

    思齊想了想,道了聲“好”。

    進了臘月以後,思齊就找了工人加班加點做出了焰火和鞭炮。

    元月初一當晚,思齊為成平的百姓準備了一場屬於城內專屬定製的煙花秀。

    雖然這些煙花相比於後世的焰火相對簡單,可觀性不強,但在這個時代裏,對於成平百姓而言也是難得的震撼場景。

    後來,成平郡中有了另一種說法,她們的王主前世是天上神女,所以才能把連天上的星星都召喚出來,給大家慶祝新年。

    對著夜空當中燦爛的星火,劉贇心中感慨,沒想到自己竟然真的有一天會在女兒封地裏迎接迎接新年的到來。

    這雖然是在他在成平過得第一個新年,但絕對不會是在這裏過得最後一個新年。

    看如今許都城中的形勢,說不定哪天全家就真的要靠著女兒和她的封地過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三國貴女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珊瑚與夏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珊瑚與夏天並收藏[曆史]三國貴女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