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戰爭電影雙雙破十億,之前一下子沒人碰的戰爭題材,突然好想變得火爆了起來。”


    國慶檔過完,徐客忙完了電影的宣傳,李謙和他聊了聊關於金城戰役的方向,也談起了剛剛過去的國慶檔。


    “哪裏算戰爭片,《智取威虎山》準確地說應該是動作片啊。”徐客搖搖頭,“《湄公河行動》就更不用說了,也是動作片。”


    李謙笑笑,“就算隻有一點點戰鬥場麵,也可以這樣說,況且觀眾對國產戰爭片開始有信心了。”


    “是啊,國慶那段時間裏,到處都是給這兩部電影貼上戰爭片標簽的新聞......”


    徐客深以為然,說著突然感覺有點不對勁,愣了愣神。


    “不會是李導在引導風向吧?”


    “也不全是,不過多少往這方麵宣傳了一點,畢竟馬上就要拍真正的戰爭片了,要讓觀眾對國產戰爭片有信心。”李謙道。


    國產戰爭片,在國內也是荒漠了,也就是《集結號》和《戰狼》這兩部,前者都是八年前的事了,後者又並非大爆,爭議不小。


    《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動》兩部電影叫好又叫座,雙雙破十億,正好是這個類型的標杆。


    “為了《戰狼2》做鋪墊?”徐客好奇道。


    獻禮片還要20年才上映,早的很呢,隻可能是為了賀歲檔上映的《戰狼2》預熱鋪墊。


    “那倒不是,我從來都沒擔心過《戰狼2》的票房。”李謙擺擺手笑道,“這次劇情發生在非洲,放開了拍,足夠的爽,票房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也就是拿二十億還是三十億的問題,頂多就是會引來一定的爭議罷了。”


    “李導這麽有信心?”徐客奇了,還不是二十億就是三十億,這就跟一個演員想著下一部戲是接李謙的還是接周星池的煩惱一樣。


    李謙搖搖頭,“徐導可能不經常上網,不了解什麽事情才能最讓網民們興奮,咱們國家落後了那麽多年,再加上國內各種公知和精美、精日、精韓的群體,一部足夠爽、足夠展現國家強大的戰爭電影,是絕大部分普通觀眾都想要看到的,《戰狼2》的票房上限,恐怕很有可能超過《美人魚》!”


    別看老百姓天天罵政府,可是國家榮譽感那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比不了的,這源自於國家的體質,和幾十年來的落後,國際和國內部分人的貶低。


    戰爭片對其他國家可能隻是大場麵、刺激,可是對國內來說,那簡直就是一劑興奮劑。


    當然,非議肯定少不了的,雖然國家強大了,但是還是有人並沒有接受。


    李謙這麽一說,徐客大概明白了,“難怪《返老還童》上映的時候,對於抗米援朝那段戰爭戲的討論比主線劇情還要多,而且更加激烈。


    其實當時我覺得那段劇情太長了,足足三十分鍾,反而是後來有些劇情又太短了,像恢複高考那一段,雖然短短的兩三分鍾展現出了整個國家煥發了生機的感覺,契合了主角的心性,可是還意猶未盡。”


    “主要是時長問題,除了抗米援朝那段戰爭戲,其他各個年代的大事,戲份最多的還是原子彈那一場,其他的都是帶過,畢竟戰爭的視覺衝擊最強,而且那場戰爭每個人都深受感動。”李謙解釋道。


    徐客反複咀嚼著李謙的話,了然了,“是情緒的調動?”


    “沒錯,尤其是這種片子和片段,場麵大不大、精不精彩、刺不刺激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抵達觀眾的內心,引起觀眾的認可和共鳴,讓他們興奮,才算是成功了。”李謙道。


    “那,那場金城戰役,也要以這方麵為主?”徐客算是明白了,合著還是說正事。


    “《智取威虎山》這種拍法,就不可取了?”


    “也不是不行,有些地方需要變一變。”


    李謙給徐客分析了一下。


    《智取威虎山》一部紅色樣板戲主旋律電影,讓徐客拍出了特工的感覺,而且還是充滿江湖、黑幫味道的特工。


    有點古典007的樣子,1962年到2002年這段時間的007電影,有一套非常穩固的故事套路,無論編劇怎麽換,出來都是流水線,看似常有新意,其實全是複製品。


    看多幾部就知道,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則,比如開頭一定先聲奪人,中途會有一兩個同僚殞命,打入內部後會遭遇身份危機,敵人總愛手下留情,結尾一定大炸一通,摧毀敵人老巢。


    甚至具體到具體到何時打,何時調情,何時來個懸疑段子,各自是個什麽樣式什麽程度,觀眾都能心中有數。


    《智取威虎山》整個劇情架構,角色定位,氛圍基調,動作風格,所有的起承轉合,所有娛樂要素的安插,很多是按照古典007的模式構造。


    就像高潮時刻,***身份暴露,身陷重圍,扭轉局麵、死裏逃生,靠的是什麽?


    靠的是小道具,跟007的子彈香煙、爆炸鋼筆如出一轍的小道具。


    接著,大戰全麵爆發,我軍殺到,兩軍血戰,***隻身追殺魁首,營救邦女郎去了。


    不過,卻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雖然套路別人用過了,但是對於這部樣板戲的改編,卻非常成功。


    尤其是讓***這個人物,不再是那麽一板一眼,更具魅力,兼有傳統北方硬漢的粗獷糙勁,以及古典紳士的貴族氣派。


    當然,這裏的紳士不是那一類西裝革履談吐得體的上流人士,而是不分國界民族的一種人性氣質。


    他們心地和善,嫉惡如仇,他們關懷弱者,恪守道義,既有威虎山崩於前不改色的膽氣,也有命在旦夕間幽上一默的情調。


    也隻有張翰宇,才能演出這麽一個***,一個氣場、智謀、身手和應變能力,對敵人完全呈碾壓式的超級英雄。


    男人的魅力,大概於此了。


    “***這個角色的塑造,放在金城戰役裏,類似的角色也可以,畢竟金城戰役我軍大勝,這種無敵的戲份和角色,徐導最擅長了。”


    ***、黃飛鴻,充分證明了,怎麽拍一個無敵的人的故事,徐客的策劃案也是和所有人都不一樣。


    其他導演的方案,無非是誌遠軍多麽艱苦、困難,然後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其實,光電一開始也是這個想法,還停留在以往的主旋律電影套路裏,還是李謙堅持不能這麽拍。


    隻有徐客,真正給出了一場完完全全大勝,摧枯拉朽的戰爭片的構思。


    徐客點點頭,“大勝,這個我知道,你之前也說了,無論如何這兩個字不能動,不光是這場金城反擊戰的大勝,也象征著著整個抗米援朝的勝利,對米國人、對整個西方世界的勝利,意義非凡。”


    “主要就是一點,像《智取威虎山》裏那股子黑幫和江湖氣息,就萬萬不能有了,必須要符合誌遠軍的氣質。”李謙特別叮囑道。


    一部戰爭片,如果拍出來不點名身份,觀眾連什麽性質的軍隊都看不明白,那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


    日苯****、果軍老派軍閥、米粒堅大兵都是有本質區別的。


    一場戰爭戲,尤其是抗米援朝這種戰爭戲,如果裏麵的軍隊換身果軍軍服,看起來也不違和的話,那就完了,那李謙得向全國人民謝罪了。


    《金剛川》就是這樣,把片名一換,米軍轟炸機換成鬼子轟炸機所有戰士穿上果軍軍裝,估計不會有什麽違和的。


    《拯救大兵瑞恩》,老湯一行人要是換上英吉利軍隊的軍服,看起來就會很別扭,因為氣質不像。


    每個國家的軍隊,都有獨特的氣質,不過也有一個國家有不同氣質軍隊的。


    每年閱兵都要被網友嘲諷一波的三歌摩托化部隊,其實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了,認為三哥的兵都是歪瓜裂棗。


    三哥那是不同種姓、宗教、民族的軍隊,以某某族命名的軍團,那就全是同一族的人,就跟民國各種派係一樣,還要更甚。


    有歪瓜裂棗,也有精銳,人家的精兵廓爾喀雇傭兵19世紀初1萬人能正麵剛英吉利三萬人,浴血奮戰打了兩年。


    還有一個什麽宗教的教徒,據傳一次21人駐守的哨所麵對10000人襲擊,竟然硬抗了下來,雖然全部戰死,可是這比四行倉庫保衛戰更加誇張。


    哪怕傳聞誇大了,可能傳到這個地步,本身就不簡單。


    “軍隊代表著國家,必須要有自己國家的人明顯能看得出來,這是自己國家的軍隊,這一點,徐導還是要仔細斟酌,多多了解一下啊,要不然到時候可能會麵對很多非議。”李謙再三叮囑。


    這種東西,都是刻在內地導演骨子裏的,不用想就知道該怎麽拍,就像抗戰劇,哪怕是神劇,那也是特點鮮明的。


    可是徐客畢竟是香江來的,要是拍出來的軍隊換一身皮像香江警察,像黑幫,像果軍,那就不妙了。


    “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那我該怎麽辦呢?”徐客也犯難了,這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不是技術上的問題。


    要是普通的商業片也罷了,可這是任務。


    “徐導也不用那麽擔心,我建議你多看看關於抗米援朝的主旋律影視劇,像《上甘嶺》這種老片子也行,”


    李謙提了個建議,倒不是讓他去看怎麽拍的,主要是看人物的精神麵貌和氣質,這些早年的電影在這方麵做的絕對無可挑剔。


    “那行,我迴頭就看個幾十遍。”徐客點點頭,也沒其他的辦法了。


    看幾十遍,差不多夠了,也不是要全部照著二三十年前那種主旋律人物去拍,稍微有那麽點意思,放在娛樂化的今天,也夠明顯了。


    反而要是太像了,在這個時代,可能不是很合適。


    金城戰役這部片子,李謙唯一擔心的就是徐客拍出來的不像誌遠軍。


    《智取威虎山》的黑幫氣、江湖氣沒問題,是因為那隻是一小支隊伍,而且主要是集中在張翰宇身上,麵對的敵人也是土匪,所以這樣塑造***沒毛病。


    可抗米援朝,就不行了。


    至於其他的,劇情之類的,李謙就沒什麽擔心的,摧枯拉朽的大勝,國內沒有比徐客拍的更好的了,他是國內最擅長無敵流的導演。


    ......


    其實,國慶檔還有一部重量級電影《爵跡》。


    郭金明在《小時代》係列飽受罵名之後,拍了這部魔幻大片,並且號稱要打造華語版《指環王》。


    咳咳...


    其實電影還是有優點的,畫麵很精致,郭金明好像特別擅長這一塊,已經有粉絲把他這個長處拿來和張一謀、程凱哥對比了。


    畢竟,張一謀和程凱哥,也很擅長這一塊。


    至於電影本身,這麽說吧,在《爵跡》的襯托下,《小時代》都成了業界良心。


    不過粉絲依然支持,大賣近四億,和之前幾部《小時代》差不多。


    連著幾部爛片都是3-5億的票房,看起來郭金明挨罵歸挨罵,還真是有鐵杆的,這個年代能有四五億的基本盤,那都了不得了。


    這都是巨星、名導才具備的。


    也難怪郭金明這麽有底氣了,天天嚷嚷不愛別傷害。


    .....


    國慶一過,賀歲檔就接踵而來了。


    十一月照例是打頭陣,不過今年十一月壓根沒有像樣的電影上映。


    有個蹭熱度的《白蛇傳之囧蛇出洞》,一看就知道是什麽鬼玩意了。


    還有謝聽風、吳晏祖等人也輪番上陣,不過壓根沒點浪花。


    放在十年前,這都是能讓媒體大肆報道的演員,可是如今的電影市場已經徹底沒有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中生代全麵接管20-40歲的男性角色,新生代裏各種小鮮肉冒出來,像李一峰、陸函、吳一凡這些人,在網上可是比謝聽風、吳晏祖這些人受歡迎多了。


    而且論資本香江那些公司也不行了,華陽傳媒都五百億市值,英黃、環亞都不算什麽,而且局限於香江一地。


    甚至這些11月賀歲檔先頭部隊的聲勢還不如《戰狼2》、《我不是潘金蓮》、《鐵道飛虎》等即將上映的電影大。


    各路電影開始了激烈地宣傳,11月30號《戰狼2》率先首映,也拉開了2016年賀歲檔大戰序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導演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飯打怪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飯打怪獸並收藏我的導演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