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波近來偏愛上蘇東坡的詩詞,自書了《念奴嬌•;;赤壁懷古》懸於案頭,以古人的豪邁和灑脫自緬自慰。不久她個人的小悲哀被另一樁大不幸所衝淡,春節期間,鄧小平同誌與世長辭,舉國同悲,來店裏租借記錄偉人生涯錄像帶的人很多。息波仔細看完這部十二集的帶子,從偉人三伏三起的經曆中吸取到力量,認識到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任何險風巨浪都不可怕,隻要自我意誌不倒,要相信世上有講公理的地方。這時的息波雖然在外人眼裏沒有變化,其實內心已大不相同,她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條幅掛在宿舍,既是示威,也是自勉。
元宵節過後,鄰居張大媽到石家串門,知道石家漂亮的二小姐還沒有婚配,熱心地說:“他大姐,你家息波這樣人才,為什麽不談對象,是不是工作太忙?再忙也不能耽誤了終身大事。我猜呀,是你們條件高,人家攀不上吧?!”
石母想幸虧女兒在單位裏鬧的那些事沒有傳進鄰居耳朵。她含糊其辭地表示適合的人難找,又說自己是民主的母親,不幹涉兒女自由,包辦婚姻老一套早過時了。
張大媽不以為然道:“噯!老姐姐,這話你隻說對一半。包辦是不行,可是把關、參謀的權利是要的。不是我說,現在的年輕人懂什麽,隻知道由著性子胡鬧,我們做父母的得管教他們。”張大媽不過是泛泛而論,並不特指,可石母聽得心虛,忙打岔問手中織的毛衣花樣如何。張大媽果然轉移了注意力,仔細審視石母的女紅。
張大媽前段時間接到表姐一封信,信中提到她的外甥年屆三十,至今未婚,托表妹關心關心、留意留意。張大媽新近剛退休,正閑得發黴,收到委任狀,仿佛下崗職工再就業,因而走東家串西家的四處物色。今日到石家,突然想起石家二小姐正合適,暗中已將她私配給外甥,自然不會懈怠。話題兜個圈子又迴頭,她笑道:“老姐姐,不瞞你說,我今天到你家,是受人之托。想給你家息波提門親事,不知道你們願意不願意?”(第六章持續)
石母正愁女兒嫁不出,頓時來了興致。她細碎打探對方的相貌、人品、家庭、工作諸多情況,張大媽自然誇得外甥百無一錯,說得石母心動,催她早早玉成。隻是有一點不滿意,對方在上海工作,石母擔憂道:“路太遠了點。”張大媽保媒心切,說:“那怕什麽?結婚後調到一處不就完了。”她說這話時的口氣仿佛上海市長是她的本家親戚。張大媽隨身帶著外甥照片,自然留下供石家老少仔細研究了。
客人走後,石母與石父商量,石父真民主地表態說這事由女兒定,石母不悅道:“由她定,由她定,以前由她弄出多少事。不然早嫁給龔家,哪有現在的麻煩。”石父不答話,石母看一眼照片,要像中人放心,同時堅定自己的信心道:“這事就這麽說定了。”她準備在女兒反對的時候,好好行使一次母親的權利。可意外的是女兒聽完介紹,並不反對,看著男方的照片,還說有些麵熟。石母大喜過望,忙到張大媽家報信,順便送上女兒的玉照一張。她現在隻擔心對方不同意,托張大媽在信中多多良言,早傳佳音。
不用說,這事正巧發生在汪精華現形之後。息波心想她剛打算離開清川,就有人來提親,男方還在外地,看來天無絕人之路。不過上海離清川還不夠遠,最好再遠些。如果跟那人談得攏,事情能成,也算找到個歸屬和依靠。如果談不攏,就當多認識個朋友也嚐不可。隻是想到宋正,想到往後祭奠的不便,心裏很有些感傷。但使她感到安慰的是,莉莉病情已有好轉,上海來清川也還方便利。想到此處息波自嘲地一笑,八字沒寫一撇,倒做上海的夢了。不過,她相信總會離開清川,不去上海也會去別的城市,總之不留在這裏。
不多日,張大媽附著息波照片的信寄至表姐家。表姐拿了這照片給兒子看,兒子敷衍地瞥一眼,不耐煩道:“我早說過,我的事你不要管——”突然眼睛發怔,臉露喜色——“媽,這照片哪來的,這人是誰?”母親聽出蹊蹺,手指照片問:“你認識她?”兒子仔細打量像中人,不肯定道:“不,不可能!怎麽會這樣巧?”母親問兒子什麽巧,兒子隻管自說自話道:“照片看不清楚,有點像有點不像。媽,這照片哪來的?”母親不悅道:“不知道!”兒子了解母親的脾性,幹脆和盤托出,先滿足了老母的好奇心。母親聽後新生出對一見鍾情的鄙視,不無嘲諷道:“哦!原來如此。”經不住兒子催促,也把來龍去脈講清楚。兒子聽完肯定道:“不會錯,一定是她。這真是天意。”——喜歡得在房裏來迴走動——“媽,表姨信上問你的態度,你覺得怎麽樣?”母親不無醋意地道:“我的‘態度’算什麽?我看你倒滿意得很。”兒子連說天意也,問母親相不相信緣份,母親敵意地不說話。
不到五天,張大媽接到表姐的迴信,信中先說了一大通有勞表妹費神的感謝話,又講姑娘的照片已經收到並未遺失,感歎現在的郵局比過去負責多了,不寄掛號信也能收到的。她“文革”時期就丟過一封夾寄糧票的掛號信——那時候半斤糧票可夠一家人吃頓飽飯啊!還勸表妹以後有重要事情還是寄掛號信,以免誤事。張大媽急著要知道表姐、外甥的最新態度,忙在信中找,找到最末才見寫有一行:“這事急不得,再考慮考慮。”此話從正反兩方麵都可以理解,張大媽猜不出表姐的真實意圖。倒是外甥爽快,隔天到的信上明確表示滿意,一再囑咐姨媽快快轉告石家,似乎擔心煮熟的鴨子飛起來。末了,還說不久有到清川出差的機會,屆時請安排與石小姐一會。
息波得知這個消息,並不像母親那樣高興。晚上她又到宋家舊址,意外發現幾天不來,窗玻璃上竟貼出了喜字,暗想這房子不知給誰做新房了,這原是要做自己新房的地方,就有些發呆。房裏這時正放出一首情詩:
這個世界什麽都古老
隻有愛情卻永遠年輕
這個世界充滿了詭譎
隻有愛情卻永遠天真
隻要有愛情
魚在水中遊
鳥在天上飛
黑夜也透明
失去了愛情
斷了弦的琴
沒有油的燈
夏天也寒冷
這個世界什麽都古老
隻有愛情卻永遠年輕
這個世界充滿了詭x
隻有愛情卻永遠天真
聽著這份熟悉的傾訴,想著往事的不可逆轉、將來的縹緲迷茫,息波禁不住心酸。她對冥冥之中的宋正說:“原諒我吧!我要離開這裏了。”
“六一”後,張大媽到石家通知,說外甥出差已到清川,請她們到家吃晚飯。三點剛過,石母就興衝衝趕到張家,進門看見客廳空無一人,就四處探望。張大媽心中會意,解釋說外甥住在賓館,電話裏講馬上會過來。正說著,門鈴唱歌。張大媽笑道:“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門外走進位高大健壯的青年,張大媽介紹畢,青年按清川習俗直唿石母為媽。石母雖然覺得這聲媽來得迅速,不過轉念想倒這種速度對他們未必不利,也就喜笑顏開地答應了。青年進屋見不見女士,掩飾不住的失望。張大媽忙打電話到石家,請息波立刻過來。這時的石家已告別鴿子籠,搬到公房,家裏還裝了電話,也算是光複了一些過去的排場。
飯菜上桌,才聽到叮咚叮咚鈴響。青年丟開報紙,跳起身正要開門,想起什麽又複坐迴沙發,拿起報紙遮住臉,眼睛卻從旁邊掃著門。張大媽連聲應著“來了,來了!”門打開,卻是收電費的。男青年上了一迴當,有些煩躁,徑自點根煙吸起來。這時又有人按鈴,張大媽衝外甥笑道:“這迴肯定是了。”
女主人打開門,一把拖進個人來,笑道:“大小姐,這時候才到,人家可等得急死了。”來人解釋說:“我正要走,家裏來了個同事,陪她說了會話。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
“沒關係,沒關係!來來來,我給你們介紹——”青年跨前一步握住手說:“石息波,我們又見麵了。”息波一愣:“驚唿道:“啊!你?怎麽是你?!”張大媽和石母同時驚詫:“怎麽,你們認識?”青年笑著說明緣故,原來他正是去年息波在火車上邂逅的閻康。
張大媽喜得直拍大腿道:“哎呀!這真是無巧不成書。好,好,千裏姻緣一線牽,看來你們真是有緣。”
息波不好意思道:“張大媽,有什麽要幫忙的?”說著往廚房走。
張大媽攔住道:“不用不用。你們坐,飯馬上就好。”說完拉石母進廚房,留下倆個年輕人在客廳說話。
因有一麵之交墊底,石、閻並不覺得生疏,彼此談些別後的情形。閻康問息波:“你還記得張波嗎?”息波想張波的空前絕後說,不由笑起來。閻康道:“他好幾次向我要你的地址,對你念念不忘嘞。”息波猛然想起假地址的事,問:“你沒告訴他吧?”
閻康別有深意地說:“你想我會嗎?” ——口氣一改為私語——“也許你要怪我自私。”
息波覺得這親密過於快速了,可是她沒有理由攔住他不親密,難道不是她同意相親的?她有些不適應地說:“謝謝。”
閻康眼睛、嘴巴一起問:“真的嗎,你希望我不告訴他?”
息波隻有點頭。閻康舒坦地歎口氣,說自從息波下車後,他無意中撿到身份證,“我好一陣擔心,怕你晚上住旅館碰到麻煩。一下火車,我家也不迴,馬上跑郵局。”
息波再次表示感謝,又將安泰旅社的事笑說一遍。閻康聽得有趣,發表感想道:“現在服務業真成問題。早上我去辦事,迴來一張寫著地址的信箋找不到。問服務員,都說沒看見。不是他們整理房間丟掉的是誰?還是家三星級賓館,噯,服務不過如此。”——話題一轉——“你有空請到賓館坐坐。我這次來清川打算多住幾天,抽空去普陀山走走。你去過普陀山嗎?”
石母端著涼拌黃瓜進來,聽到這句話,替女兒作了迴答。張大媽說:“你們都沒去過,那正好一起去。息波,阿康好不容易來趟清川,你陪他走走。
息波心想閻康從小長在上海,滬、清兩地相隔不遠,他又有表姨在清川,這裏肯定不是頭一迴來,普陀、沈家門保不準都十分熟悉的。閻康像是長在她肚皮裏的蛆蟲,迴答她的猜疑道:“我雖然是上海人,普陀山還真一次沒去過,說起來人家都不相信。”
石母笑道:“相信相信。工作忙,沒時間,我到清川——”差點說漏嘴,掩飾的地夾筷黃瓜塞嘴裏,連聲說:“張大媽,你做的黃瓜好吃,迴頭教教我。”張大媽滿口允諾,又說:“去普陀的事就這麽說定了,明天我給你們訂船票。”石母忙說:“這事你別管,我去辦。”
閻康表示不用長輩勞神,買船票的事他在船運公司有熟人,托熟人辦了就行。又征求息波的意見訂哪一天,息波尚未表態,張大媽大包大攬道:“後天!”——查看牆上的掛曆,上麵寫著幾月幾日結婚、簽訂合同不利,幾月幾日出門遊玩大吉大利等字樣——“後天是個好日子,出門大吉。”石母也說好,息波也就默認了。
第二天上午船票買來,大家高高興興地打點行裝。石父悄悄對夫人說:“你又沒去過普陀,為什麽不一同去?”石母道:“我插在他們中間幹什麽。以後有機會我和你去。”石父這才講出擔心,說普陀遠天遠地,孤男寡女兩個人出遊,萬一出點事怎麽辦。他埋怨老太婆糊塗。石母振振有辭道:“能出什麽事?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看閻康這小夥子蠻忠厚的,難道會騙了你女兒?不會有事的,放心好了。”石父說:“就算這樣,你也不該去買票,”石母誤會他心痛錢,解釋道:“票是閻康買的。”石父說“錢是小事。別讓人家誤會我們隨便,看輕了波兒。”石母方有些悔意,但嘴上仍說:“他敢!那——老頭子,幹脆不讓他們去?”石父說:“這樣更不好,票都買了。我看你抽空給波波提個醒,讓她仔細些。”
這天天氣格外晴朗。閻康經過一夜充足睡眠,精神十分抖擻,大清早他就來到石家,跑進跑出地媽媽、爸爸不離口,叫得老倆口眉開眼笑,反為剛才“算計”了準女婿而羞愧。早飯吃過,石母拉了女兒一旁說話,囁囁嚅嚅不便捅破窗戶紙,息波是個姑娘,哪會想到那頭上去,還以為母親囑咐她一路注意安全嘞。
九點多鍾輪船離開碼頭,石母佇立岸邊,心頭空落落竟像送女兒遠嫁了一般。兩個年輕人渾然不知,到艙裏安排妥行李,就跑到甲板上來看海。船剛剛離港,兩岸仍是城市的樓房、街道,緩緩地後移,半天都是同樣的風景。息波就說:“沒意思,不看了。” 閻康笑道:“怎麽又說沒意思了?”
“天天看,天天見,有什麽意思?”
“好好!你說沒意思就沒意思,我們下去?”
倆人迴艙,閻康拉開石母準備的包,問:“你想吃什麽?”息波搖頭表示沒有食欲。 閻康說:“來一隻葡萄?”息波有心無腸地剝皮,閻康道:“我猜你不愛吃葡萄。”息波隨口問:“你說我愛吃什麽?” 閻康瞎猜一氣,先說香蕉,息波搖頭,又猜蘋果、梨頭、荔枝,把袋裏的東西猜個遍竟沒猜中。息波心想畢竟是個局外人,自己的嗜好一概不知,豈止他不知她,自己又知他多少。
閻康搔頭說:“奇怪,你這不喜歡那不喜歡,難道就沒喜歡的東西了?”
息波懶懶道:“別猜了。” 閻康調皮地眨眼說:“不行,你得告訴我。不然——”他叉開十指,作瘙癢狀。息波生來怕人胳肢,指頭沒靠攏來,她先笑倒在一旁。閻康猛添了興致,伸著手嘴裏“哈哈”有聲。息波笑岔了氣,討饒道:“我告訴你,告訴你。”
說出來也沒什麽稀奇的,不過是草莓。閻康在口袋裏亂翻一通,艙悶易發汗,眼看他的襯衣跟肉連在一起,息波說:“別找了,沒有草莓。我現在也不想吃。” 閻康突然跳起身跑出去,好一會臉上掛著失望迴來,攤手說:“唉!我看錯了,以為剛才那裏賣草莓。”
息波看他臉上、頭上全是汗,過意不去道:“就吃香蕉吧。” 閻康早摘下一根,說:“這隻頂大,”三下兩下剝掉皮,遞她口邊,柔聲吩咐說:“吃!”息波不習慣,連連搖頭。 閻康不依,她勉強咬一口,偷眼看看旁邊的乘客,幸虧沒人注意,才自然些。這根沒吃完,閻康又遞上一根,她直搖手說:“吃不下了。”——閻康卻低聲命令:“喂我!”她才知道誤會了,不習慣道:“你自己吃嘛。” 閻康固執地堅持,她推不過,僵硬著身子遞給他。他張大嘴“啊姆!”咬下大半根,一語雙關道:“真甜!”她沒聽清,問說什麽。他不解釋,猛地在她頰上親了一口。
息波臉發了臊,扭過頭不說話。她聯想起同繁凡的吻,也是這樣不動感情的。到跟宋正戀愛,才知道吻是怎麽迴事。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會,像發高燒。她至今仍清楚地記得跟宋正的頭一次吻,盡管隻是那麽輕輕地一觸碰,時間不過半秒鍾,可她卻像被烙鐵烙了一下似的,渾身滾燙,尤其臉部火燒火燎的,好半天都不敢抬頭,她想自己的臉那時一定像塊紅布。晚上入睡前,她亦不肯用毛巾擦拭那方被宋正觸碰過的小小的甜蜜的地方,連接幾天對鏡理妝中,都會羞澀地用手蒙住臉。可是現在,她隻感覺窘,怕被人瞧見了難看。
閻康小心地問:“怎麽,生氣了?”
她沒有迴答,亦沒有動作。她想自己無所謂生氣,也無所謂高興,反正像是沒感覺。
中午船到普陀。烈日當空,曬得人流油。閻康讓息波空手上岸,他背了兩隻旅行袋。照息波的意思,今晚在碼頭附近旅社落腳,馬上辦好手續還來得及午休。閻康卻提議直接到百步沙,說碼頭附近沒好風景,住在這裏是浪費,總共兩天時間,不能虛度。
從碼頭到百步沙長長一截山道,蜿蜒曲折,強光下像伏著一條白色的巨蟒。公共汽車不開通,遊人隻好步行。月明風清倒也罷了,盛夏季節如何消受得起。所以走不出一裏,息波已經氣喘籲籲,香汗如注。閻康也口幹舌燥,大汗淋漓。正在進退兩難之際,迎麵走來個挑夫,碰頭時問:“要擔子嗎?”閻康喜出望外,可是他擔心農夫抬價砍人,臉上故作平淡。雙方講定價錢,正是閻康理想中的價位。行李都交給農夫,大家樂滋滋地上路。輕裝上陣後的閻康又恢複了先前的倜儻,為息波撐著陽傘,一路殷勤照料。
來到陸軍招待所,農夫拿了酬金自去,倆人登記入店,略作梳洗,按計劃來到百步沙海濱浴場。浴場門外排著長隊,好半天,石、閻才領到浴衣、救生圈和顏色各異的兩塊牌子。
息波不解牌子的用處,問明服務員才知道是浴牌。原來普陀山海水鹽分濃,遊泳後必須用淡水衝洗,這牌子就是供沐浴的票證。普陀這地方缺少淡水,此處又是著名的佛教聖地,遊客眾多,所以這浴費竟比城裏貴出五倍。
海水涼爽如玉,溫度隻在攝食十五度上下,汗津津的人朝水裏一浸,有說不出的舒服。息波念書時最愛的運動就是遊泳,曾經在校運會上拿過名次,那時她身穿浴衣往池邊一站,苗條、白晰、曲線流暢,不知吸引住多少異性的目光。
今天她領到的浴衣是三點式,這種式樣的衣服一般女子不敢穿,因為穿不好會給人肥胖難看的印象。息波身材修長,穿上正合適,但是當著閻康的麵,她嫌這套泳衣暴露,不肯穿。
去向管理員交涉,管理員翻白眼道:“這衣服你穿著不是正好,換什麽換?”閻康也在一旁慫恿,息波隻得作罷。
大多數人都隻在岸邊逐浪嬉戲,白色的浪花翻滾著,一堵堵牆似地往人身上撞。被撞的人卻不氣惱,發出陣陣歡笑。息波因穿得裸露,被男人盯得不自在,隻在岸邊略站了站,就朝深海區遊去。
閻康遊術平平,不敢貿然向前,隻在身後喊:“石息波,別遊過去,那邊水深。”息波揮手讓他不必擔心。她徑自朝前遊去,遠離了人群,她感到自如多了。她一直遊到警戒線才停住,雙手抓住白色的浮球,朝遠處望去。
海的對岸有輪船行駛,船尾追著幾隻多情的海鷗,嗷嗷地唱著情歌,汽笛聲不時悠然響起,海天一色,海天一情,全浸浴著這閑適悠揚的節拍。她的心突然開朗了許多,大半年來的苦惱都在此刻淡化了。
閻康自認有護花重責,這時租了隻救生圈套著追過來,喘氣問她累不累,要不要救生圈,一麵從身上解皮扣。息波打個手勢製止,閻康笑道:“我看你真用不著。你水性怎麽那麽好——迴去吧。”
倆人上岸,坐在太陽傘下休息。息波裹著大浴巾,在自己的身體與別人的眼睛間豎起屏障。閻康問:“你以前來過普陀嗎?”息波不說話,伸出兩根指頭。閻康道:“來過兩次了?”息波笑著搖頭,閻康沉吟道:“不止兩次?”——心中同時泛酸——“和誰啊?”息波糾正道:“這個問題你問第二遍了。” 閻康釋然道:“哦!是嗎,我怎麽不記得?”息波笑而不答。
這時走來一個七、八歲的男孩,伸手向鄰座討錢。鄰座一位大胖子男人道:“去去去,小討飯的。”男孩丟開男人,轉向息波道:“阿姨,行行好。”
息波心軟,轉身掏錢。閻康拿出一角紙幣,想快快打發男孩走。息波見男孩瘦弱,有些又加上一塊錢。男孩正伸手要接,鄰座的男人突然說:“唉!你們真傻。”——倆人同時疑惑地看他——“這些人多半是騙子。不要看他們現在裝得可憐,晚上住賓館、吃飯店,比我們還闊嘞——哼!別想騙我,去去去!
息波暗想這準是個心硬的主兒,不知當不當官,他如果當官保不準有人要倒黴。便不悅地說:“你怎麽知道他騙人!”轉身又問男孩,“小朋友,你幾歲了,是一個人到普陀嗎?”男孩不說話,男人說:“看看!現在問他不講了,剛才要錢的時候不是很會說嗎?”——男孩露出敵視的表情——“喲,還厲害得很。你們不想想,他怎麽可能一個人來普陀,肯定是跟人來的。既然有錢坐船,還會沒錢吃飯?”
石、閻倆人不搭理。在息波是反感,在閻康是不便讚同。男人仍不知趣,又說:“你們以為在做好事,恰恰相反。依我看,你們是在助長不正之風——”大罪名扣得他們詫異——“沒聽報上說,多少人靠乞討當上萬元戶,甚至百萬元戶,比我們還闊嘞。”男人口氣中無不嫉妒。
息波揶揄道:“你也去討個萬元戶好了。”不等男人迴答,扭頭叫閻康走。那男人噎得半天說不出話。
閻康收好臥具跟上來道:“何必跟那種人計較,好好地攪了我們的興致。”息波說:“我最看不慣這種人。” 閻康頑皮地說:“隻要不是看不慣我就行。”息波道:“我看你也夠討厭。” 閻康不依不饒,拉住了要胳肢。東西撒了一地,息波隻得討饒,閻康這才罷手,倆人各自去衝淋。
元宵節過後,鄰居張大媽到石家串門,知道石家漂亮的二小姐還沒有婚配,熱心地說:“他大姐,你家息波這樣人才,為什麽不談對象,是不是工作太忙?再忙也不能耽誤了終身大事。我猜呀,是你們條件高,人家攀不上吧?!”
石母想幸虧女兒在單位裏鬧的那些事沒有傳進鄰居耳朵。她含糊其辭地表示適合的人難找,又說自己是民主的母親,不幹涉兒女自由,包辦婚姻老一套早過時了。
張大媽不以為然道:“噯!老姐姐,這話你隻說對一半。包辦是不行,可是把關、參謀的權利是要的。不是我說,現在的年輕人懂什麽,隻知道由著性子胡鬧,我們做父母的得管教他們。”張大媽不過是泛泛而論,並不特指,可石母聽得心虛,忙打岔問手中織的毛衣花樣如何。張大媽果然轉移了注意力,仔細審視石母的女紅。
張大媽前段時間接到表姐一封信,信中提到她的外甥年屆三十,至今未婚,托表妹關心關心、留意留意。張大媽新近剛退休,正閑得發黴,收到委任狀,仿佛下崗職工再就業,因而走東家串西家的四處物色。今日到石家,突然想起石家二小姐正合適,暗中已將她私配給外甥,自然不會懈怠。話題兜個圈子又迴頭,她笑道:“老姐姐,不瞞你說,我今天到你家,是受人之托。想給你家息波提門親事,不知道你們願意不願意?”(第六章持續)
石母正愁女兒嫁不出,頓時來了興致。她細碎打探對方的相貌、人品、家庭、工作諸多情況,張大媽自然誇得外甥百無一錯,說得石母心動,催她早早玉成。隻是有一點不滿意,對方在上海工作,石母擔憂道:“路太遠了點。”張大媽保媒心切,說:“那怕什麽?結婚後調到一處不就完了。”她說這話時的口氣仿佛上海市長是她的本家親戚。張大媽隨身帶著外甥照片,自然留下供石家老少仔細研究了。
客人走後,石母與石父商量,石父真民主地表態說這事由女兒定,石母不悅道:“由她定,由她定,以前由她弄出多少事。不然早嫁給龔家,哪有現在的麻煩。”石父不答話,石母看一眼照片,要像中人放心,同時堅定自己的信心道:“這事就這麽說定了。”她準備在女兒反對的時候,好好行使一次母親的權利。可意外的是女兒聽完介紹,並不反對,看著男方的照片,還說有些麵熟。石母大喜過望,忙到張大媽家報信,順便送上女兒的玉照一張。她現在隻擔心對方不同意,托張大媽在信中多多良言,早傳佳音。
不用說,這事正巧發生在汪精華現形之後。息波心想她剛打算離開清川,就有人來提親,男方還在外地,看來天無絕人之路。不過上海離清川還不夠遠,最好再遠些。如果跟那人談得攏,事情能成,也算找到個歸屬和依靠。如果談不攏,就當多認識個朋友也嚐不可。隻是想到宋正,想到往後祭奠的不便,心裏很有些感傷。但使她感到安慰的是,莉莉病情已有好轉,上海來清川也還方便利。想到此處息波自嘲地一笑,八字沒寫一撇,倒做上海的夢了。不過,她相信總會離開清川,不去上海也會去別的城市,總之不留在這裏。
不多日,張大媽附著息波照片的信寄至表姐家。表姐拿了這照片給兒子看,兒子敷衍地瞥一眼,不耐煩道:“我早說過,我的事你不要管——”突然眼睛發怔,臉露喜色——“媽,這照片哪來的,這人是誰?”母親聽出蹊蹺,手指照片問:“你認識她?”兒子仔細打量像中人,不肯定道:“不,不可能!怎麽會這樣巧?”母親問兒子什麽巧,兒子隻管自說自話道:“照片看不清楚,有點像有點不像。媽,這照片哪來的?”母親不悅道:“不知道!”兒子了解母親的脾性,幹脆和盤托出,先滿足了老母的好奇心。母親聽後新生出對一見鍾情的鄙視,不無嘲諷道:“哦!原來如此。”經不住兒子催促,也把來龍去脈講清楚。兒子聽完肯定道:“不會錯,一定是她。這真是天意。”——喜歡得在房裏來迴走動——“媽,表姨信上問你的態度,你覺得怎麽樣?”母親不無醋意地道:“我的‘態度’算什麽?我看你倒滿意得很。”兒子連說天意也,問母親相不相信緣份,母親敵意地不說話。
不到五天,張大媽接到表姐的迴信,信中先說了一大通有勞表妹費神的感謝話,又講姑娘的照片已經收到並未遺失,感歎現在的郵局比過去負責多了,不寄掛號信也能收到的。她“文革”時期就丟過一封夾寄糧票的掛號信——那時候半斤糧票可夠一家人吃頓飽飯啊!還勸表妹以後有重要事情還是寄掛號信,以免誤事。張大媽急著要知道表姐、外甥的最新態度,忙在信中找,找到最末才見寫有一行:“這事急不得,再考慮考慮。”此話從正反兩方麵都可以理解,張大媽猜不出表姐的真實意圖。倒是外甥爽快,隔天到的信上明確表示滿意,一再囑咐姨媽快快轉告石家,似乎擔心煮熟的鴨子飛起來。末了,還說不久有到清川出差的機會,屆時請安排與石小姐一會。
息波得知這個消息,並不像母親那樣高興。晚上她又到宋家舊址,意外發現幾天不來,窗玻璃上竟貼出了喜字,暗想這房子不知給誰做新房了,這原是要做自己新房的地方,就有些發呆。房裏這時正放出一首情詩:
這個世界什麽都古老
隻有愛情卻永遠年輕
這個世界充滿了詭譎
隻有愛情卻永遠天真
隻要有愛情
魚在水中遊
鳥在天上飛
黑夜也透明
失去了愛情
斷了弦的琴
沒有油的燈
夏天也寒冷
這個世界什麽都古老
隻有愛情卻永遠年輕
這個世界充滿了詭x
隻有愛情卻永遠天真
聽著這份熟悉的傾訴,想著往事的不可逆轉、將來的縹緲迷茫,息波禁不住心酸。她對冥冥之中的宋正說:“原諒我吧!我要離開這裏了。”
“六一”後,張大媽到石家通知,說外甥出差已到清川,請她們到家吃晚飯。三點剛過,石母就興衝衝趕到張家,進門看見客廳空無一人,就四處探望。張大媽心中會意,解釋說外甥住在賓館,電話裏講馬上會過來。正說著,門鈴唱歌。張大媽笑道:“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門外走進位高大健壯的青年,張大媽介紹畢,青年按清川習俗直唿石母為媽。石母雖然覺得這聲媽來得迅速,不過轉念想倒這種速度對他們未必不利,也就喜笑顏開地答應了。青年進屋見不見女士,掩飾不住的失望。張大媽忙打電話到石家,請息波立刻過來。這時的石家已告別鴿子籠,搬到公房,家裏還裝了電話,也算是光複了一些過去的排場。
飯菜上桌,才聽到叮咚叮咚鈴響。青年丟開報紙,跳起身正要開門,想起什麽又複坐迴沙發,拿起報紙遮住臉,眼睛卻從旁邊掃著門。張大媽連聲應著“來了,來了!”門打開,卻是收電費的。男青年上了一迴當,有些煩躁,徑自點根煙吸起來。這時又有人按鈴,張大媽衝外甥笑道:“這迴肯定是了。”
女主人打開門,一把拖進個人來,笑道:“大小姐,這時候才到,人家可等得急死了。”來人解釋說:“我正要走,家裏來了個同事,陪她說了會話。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
“沒關係,沒關係!來來來,我給你們介紹——”青年跨前一步握住手說:“石息波,我們又見麵了。”息波一愣:“驚唿道:“啊!你?怎麽是你?!”張大媽和石母同時驚詫:“怎麽,你們認識?”青年笑著說明緣故,原來他正是去年息波在火車上邂逅的閻康。
張大媽喜得直拍大腿道:“哎呀!這真是無巧不成書。好,好,千裏姻緣一線牽,看來你們真是有緣。”
息波不好意思道:“張大媽,有什麽要幫忙的?”說著往廚房走。
張大媽攔住道:“不用不用。你們坐,飯馬上就好。”說完拉石母進廚房,留下倆個年輕人在客廳說話。
因有一麵之交墊底,石、閻並不覺得生疏,彼此談些別後的情形。閻康問息波:“你還記得張波嗎?”息波想張波的空前絕後說,不由笑起來。閻康道:“他好幾次向我要你的地址,對你念念不忘嘞。”息波猛然想起假地址的事,問:“你沒告訴他吧?”
閻康別有深意地說:“你想我會嗎?” ——口氣一改為私語——“也許你要怪我自私。”
息波覺得這親密過於快速了,可是她沒有理由攔住他不親密,難道不是她同意相親的?她有些不適應地說:“謝謝。”
閻康眼睛、嘴巴一起問:“真的嗎,你希望我不告訴他?”
息波隻有點頭。閻康舒坦地歎口氣,說自從息波下車後,他無意中撿到身份證,“我好一陣擔心,怕你晚上住旅館碰到麻煩。一下火車,我家也不迴,馬上跑郵局。”
息波再次表示感謝,又將安泰旅社的事笑說一遍。閻康聽得有趣,發表感想道:“現在服務業真成問題。早上我去辦事,迴來一張寫著地址的信箋找不到。問服務員,都說沒看見。不是他們整理房間丟掉的是誰?還是家三星級賓館,噯,服務不過如此。”——話題一轉——“你有空請到賓館坐坐。我這次來清川打算多住幾天,抽空去普陀山走走。你去過普陀山嗎?”
石母端著涼拌黃瓜進來,聽到這句話,替女兒作了迴答。張大媽說:“你們都沒去過,那正好一起去。息波,阿康好不容易來趟清川,你陪他走走。
息波心想閻康從小長在上海,滬、清兩地相隔不遠,他又有表姨在清川,這裏肯定不是頭一迴來,普陀、沈家門保不準都十分熟悉的。閻康像是長在她肚皮裏的蛆蟲,迴答她的猜疑道:“我雖然是上海人,普陀山還真一次沒去過,說起來人家都不相信。”
石母笑道:“相信相信。工作忙,沒時間,我到清川——”差點說漏嘴,掩飾的地夾筷黃瓜塞嘴裏,連聲說:“張大媽,你做的黃瓜好吃,迴頭教教我。”張大媽滿口允諾,又說:“去普陀的事就這麽說定了,明天我給你們訂船票。”石母忙說:“這事你別管,我去辦。”
閻康表示不用長輩勞神,買船票的事他在船運公司有熟人,托熟人辦了就行。又征求息波的意見訂哪一天,息波尚未表態,張大媽大包大攬道:“後天!”——查看牆上的掛曆,上麵寫著幾月幾日結婚、簽訂合同不利,幾月幾日出門遊玩大吉大利等字樣——“後天是個好日子,出門大吉。”石母也說好,息波也就默認了。
第二天上午船票買來,大家高高興興地打點行裝。石父悄悄對夫人說:“你又沒去過普陀,為什麽不一同去?”石母道:“我插在他們中間幹什麽。以後有機會我和你去。”石父這才講出擔心,說普陀遠天遠地,孤男寡女兩個人出遊,萬一出點事怎麽辦。他埋怨老太婆糊塗。石母振振有辭道:“能出什麽事?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看閻康這小夥子蠻忠厚的,難道會騙了你女兒?不會有事的,放心好了。”石父說:“就算這樣,你也不該去買票,”石母誤會他心痛錢,解釋道:“票是閻康買的。”石父說“錢是小事。別讓人家誤會我們隨便,看輕了波兒。”石母方有些悔意,但嘴上仍說:“他敢!那——老頭子,幹脆不讓他們去?”石父說:“這樣更不好,票都買了。我看你抽空給波波提個醒,讓她仔細些。”
這天天氣格外晴朗。閻康經過一夜充足睡眠,精神十分抖擻,大清早他就來到石家,跑進跑出地媽媽、爸爸不離口,叫得老倆口眉開眼笑,反為剛才“算計”了準女婿而羞愧。早飯吃過,石母拉了女兒一旁說話,囁囁嚅嚅不便捅破窗戶紙,息波是個姑娘,哪會想到那頭上去,還以為母親囑咐她一路注意安全嘞。
九點多鍾輪船離開碼頭,石母佇立岸邊,心頭空落落竟像送女兒遠嫁了一般。兩個年輕人渾然不知,到艙裏安排妥行李,就跑到甲板上來看海。船剛剛離港,兩岸仍是城市的樓房、街道,緩緩地後移,半天都是同樣的風景。息波就說:“沒意思,不看了。” 閻康笑道:“怎麽又說沒意思了?”
“天天看,天天見,有什麽意思?”
“好好!你說沒意思就沒意思,我們下去?”
倆人迴艙,閻康拉開石母準備的包,問:“你想吃什麽?”息波搖頭表示沒有食欲。 閻康說:“來一隻葡萄?”息波有心無腸地剝皮,閻康道:“我猜你不愛吃葡萄。”息波隨口問:“你說我愛吃什麽?” 閻康瞎猜一氣,先說香蕉,息波搖頭,又猜蘋果、梨頭、荔枝,把袋裏的東西猜個遍竟沒猜中。息波心想畢竟是個局外人,自己的嗜好一概不知,豈止他不知她,自己又知他多少。
閻康搔頭說:“奇怪,你這不喜歡那不喜歡,難道就沒喜歡的東西了?”
息波懶懶道:“別猜了。” 閻康調皮地眨眼說:“不行,你得告訴我。不然——”他叉開十指,作瘙癢狀。息波生來怕人胳肢,指頭沒靠攏來,她先笑倒在一旁。閻康猛添了興致,伸著手嘴裏“哈哈”有聲。息波笑岔了氣,討饒道:“我告訴你,告訴你。”
說出來也沒什麽稀奇的,不過是草莓。閻康在口袋裏亂翻一通,艙悶易發汗,眼看他的襯衣跟肉連在一起,息波說:“別找了,沒有草莓。我現在也不想吃。” 閻康突然跳起身跑出去,好一會臉上掛著失望迴來,攤手說:“唉!我看錯了,以為剛才那裏賣草莓。”
息波看他臉上、頭上全是汗,過意不去道:“就吃香蕉吧。” 閻康早摘下一根,說:“這隻頂大,”三下兩下剝掉皮,遞她口邊,柔聲吩咐說:“吃!”息波不習慣,連連搖頭。 閻康不依,她勉強咬一口,偷眼看看旁邊的乘客,幸虧沒人注意,才自然些。這根沒吃完,閻康又遞上一根,她直搖手說:“吃不下了。”——閻康卻低聲命令:“喂我!”她才知道誤會了,不習慣道:“你自己吃嘛。” 閻康固執地堅持,她推不過,僵硬著身子遞給他。他張大嘴“啊姆!”咬下大半根,一語雙關道:“真甜!”她沒聽清,問說什麽。他不解釋,猛地在她頰上親了一口。
息波臉發了臊,扭過頭不說話。她聯想起同繁凡的吻,也是這樣不動感情的。到跟宋正戀愛,才知道吻是怎麽迴事。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會,像發高燒。她至今仍清楚地記得跟宋正的頭一次吻,盡管隻是那麽輕輕地一觸碰,時間不過半秒鍾,可她卻像被烙鐵烙了一下似的,渾身滾燙,尤其臉部火燒火燎的,好半天都不敢抬頭,她想自己的臉那時一定像塊紅布。晚上入睡前,她亦不肯用毛巾擦拭那方被宋正觸碰過的小小的甜蜜的地方,連接幾天對鏡理妝中,都會羞澀地用手蒙住臉。可是現在,她隻感覺窘,怕被人瞧見了難看。
閻康小心地問:“怎麽,生氣了?”
她沒有迴答,亦沒有動作。她想自己無所謂生氣,也無所謂高興,反正像是沒感覺。
中午船到普陀。烈日當空,曬得人流油。閻康讓息波空手上岸,他背了兩隻旅行袋。照息波的意思,今晚在碼頭附近旅社落腳,馬上辦好手續還來得及午休。閻康卻提議直接到百步沙,說碼頭附近沒好風景,住在這裏是浪費,總共兩天時間,不能虛度。
從碼頭到百步沙長長一截山道,蜿蜒曲折,強光下像伏著一條白色的巨蟒。公共汽車不開通,遊人隻好步行。月明風清倒也罷了,盛夏季節如何消受得起。所以走不出一裏,息波已經氣喘籲籲,香汗如注。閻康也口幹舌燥,大汗淋漓。正在進退兩難之際,迎麵走來個挑夫,碰頭時問:“要擔子嗎?”閻康喜出望外,可是他擔心農夫抬價砍人,臉上故作平淡。雙方講定價錢,正是閻康理想中的價位。行李都交給農夫,大家樂滋滋地上路。輕裝上陣後的閻康又恢複了先前的倜儻,為息波撐著陽傘,一路殷勤照料。
來到陸軍招待所,農夫拿了酬金自去,倆人登記入店,略作梳洗,按計劃來到百步沙海濱浴場。浴場門外排著長隊,好半天,石、閻才領到浴衣、救生圈和顏色各異的兩塊牌子。
息波不解牌子的用處,問明服務員才知道是浴牌。原來普陀山海水鹽分濃,遊泳後必須用淡水衝洗,這牌子就是供沐浴的票證。普陀這地方缺少淡水,此處又是著名的佛教聖地,遊客眾多,所以這浴費竟比城裏貴出五倍。
海水涼爽如玉,溫度隻在攝食十五度上下,汗津津的人朝水裏一浸,有說不出的舒服。息波念書時最愛的運動就是遊泳,曾經在校運會上拿過名次,那時她身穿浴衣往池邊一站,苗條、白晰、曲線流暢,不知吸引住多少異性的目光。
今天她領到的浴衣是三點式,這種式樣的衣服一般女子不敢穿,因為穿不好會給人肥胖難看的印象。息波身材修長,穿上正合適,但是當著閻康的麵,她嫌這套泳衣暴露,不肯穿。
去向管理員交涉,管理員翻白眼道:“這衣服你穿著不是正好,換什麽換?”閻康也在一旁慫恿,息波隻得作罷。
大多數人都隻在岸邊逐浪嬉戲,白色的浪花翻滾著,一堵堵牆似地往人身上撞。被撞的人卻不氣惱,發出陣陣歡笑。息波因穿得裸露,被男人盯得不自在,隻在岸邊略站了站,就朝深海區遊去。
閻康遊術平平,不敢貿然向前,隻在身後喊:“石息波,別遊過去,那邊水深。”息波揮手讓他不必擔心。她徑自朝前遊去,遠離了人群,她感到自如多了。她一直遊到警戒線才停住,雙手抓住白色的浮球,朝遠處望去。
海的對岸有輪船行駛,船尾追著幾隻多情的海鷗,嗷嗷地唱著情歌,汽笛聲不時悠然響起,海天一色,海天一情,全浸浴著這閑適悠揚的節拍。她的心突然開朗了許多,大半年來的苦惱都在此刻淡化了。
閻康自認有護花重責,這時租了隻救生圈套著追過來,喘氣問她累不累,要不要救生圈,一麵從身上解皮扣。息波打個手勢製止,閻康笑道:“我看你真用不著。你水性怎麽那麽好——迴去吧。”
倆人上岸,坐在太陽傘下休息。息波裹著大浴巾,在自己的身體與別人的眼睛間豎起屏障。閻康問:“你以前來過普陀嗎?”息波不說話,伸出兩根指頭。閻康道:“來過兩次了?”息波笑著搖頭,閻康沉吟道:“不止兩次?”——心中同時泛酸——“和誰啊?”息波糾正道:“這個問題你問第二遍了。” 閻康釋然道:“哦!是嗎,我怎麽不記得?”息波笑而不答。
這時走來一個七、八歲的男孩,伸手向鄰座討錢。鄰座一位大胖子男人道:“去去去,小討飯的。”男孩丟開男人,轉向息波道:“阿姨,行行好。”
息波心軟,轉身掏錢。閻康拿出一角紙幣,想快快打發男孩走。息波見男孩瘦弱,有些又加上一塊錢。男孩正伸手要接,鄰座的男人突然說:“唉!你們真傻。”——倆人同時疑惑地看他——“這些人多半是騙子。不要看他們現在裝得可憐,晚上住賓館、吃飯店,比我們還闊嘞——哼!別想騙我,去去去!
息波暗想這準是個心硬的主兒,不知當不當官,他如果當官保不準有人要倒黴。便不悅地說:“你怎麽知道他騙人!”轉身又問男孩,“小朋友,你幾歲了,是一個人到普陀嗎?”男孩不說話,男人說:“看看!現在問他不講了,剛才要錢的時候不是很會說嗎?”——男孩露出敵視的表情——“喲,還厲害得很。你們不想想,他怎麽可能一個人來普陀,肯定是跟人來的。既然有錢坐船,還會沒錢吃飯?”
石、閻倆人不搭理。在息波是反感,在閻康是不便讚同。男人仍不知趣,又說:“你們以為在做好事,恰恰相反。依我看,你們是在助長不正之風——”大罪名扣得他們詫異——“沒聽報上說,多少人靠乞討當上萬元戶,甚至百萬元戶,比我們還闊嘞。”男人口氣中無不嫉妒。
息波揶揄道:“你也去討個萬元戶好了。”不等男人迴答,扭頭叫閻康走。那男人噎得半天說不出話。
閻康收好臥具跟上來道:“何必跟那種人計較,好好地攪了我們的興致。”息波說:“我最看不慣這種人。” 閻康頑皮地說:“隻要不是看不慣我就行。”息波道:“我看你也夠討厭。” 閻康不依不饒,拉住了要胳肢。東西撒了一地,息波隻得討饒,閻康這才罷手,倆人各自去衝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