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公主便帶著和平的使命啟行去了京城,陪同公主一起前往的是梁嬤嬤,王承恩則留在了江南。


    公主去了後,方原令小苑暫代主持後院事務,他交給小苑上任的第一件任務就是,與王承恩配合,將王府遷移到鳳陽。


    王府上上下下有百來號人,大部分府裏男仆女婢都是蘇州本地人,連同護衛王府的五百錦衣衛,五百特戰軍,一共有上千人。


    這些男仆女婢,錦衣衛,軍士裏大部分早在蘇州府安了家,小苑經過方原的首肯,公布了遷府的政策。願意一同遷去鳳陽的,連帶家眷都可以一同遷去,由王府統一安排住宿。若不願遷去的,每人發五兩銀子遣散。


    經過短暫的篩選,願意遷去鳳陽的特戰軍軍士、錦衣衛、男仆女婢有一千人,連帶著家眷至少有三、四千號人,需要在鳳陽安置。


    小苑令王承恩前去鳳陽城先安排這些下人的住處,她本人則留在蘇州王府,指揮宮女、太監,男仆女婢收拾行囊,準備遷府。


    在小苑的指揮下,遷府工作正有條不紊的進行,方原便提前去了鳳陽城。他這麽急著前去鳳陽,是要召開一場軍方、內閣都要一起參加的軍政會議,這是西征李自成後,第一次重大的軍政會議。


    這次軍政會議的主題,就是北伐的問題。


    李自成被打崩潰了,李自成在湖廣、河南的地盤盡數收複,不願投降,還想反抗的流民也幾乎全被趕到四川。


    方原又令施琅安排了一百艘戰艦,駐紮在武昌府,封鎖了夷陵、秭歸一線的水路,斷絕了流民出川之路。四川的張獻忠,劉宗敏等人雖一時沒閑暇去平定,但在西線也構不成任何的威脅。


    西線戰局趨於平緩,北伐,就被提上當下的議程。


    鳳陽皇宮剛剛修葺完成的奉天殿內,按照方原規劃的設計,禦座的位子,前方是一張王椅。在王椅之後,隔著一個簾子,簾子之後就是大明皇帝的龍椅。平日裏坐朝理政之時,由方原、朱慈煥二人共同出席軍政會議。


    方原端端坐在禦座正中的攝政王王椅上,望著下方的文武兩班軍政官員,穿越九年之後,終於坐上了這個位極人臣的寶座。平時隻能在影視劇裏發生的情景,卻身臨其境的發生了,心中是豪情一生,感慨萬千,緩緩的道,“諸位,如今南線早已平定,西線也再無威脅。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次的議題就是是否起兵北伐,一統天下,諸位一同議議吧!”


    景傑出來說道,“攝政王,兵法所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軍當趁著擊敗李自成的百勝餘威,一舉平定京城,統一天下!”


    副帥赤古台平日裏雖與景傑政見不合,但在北伐的問題上,卻是意見出奇的一致,“攝政王,這大半年在山東,我再訓練了一萬玄甲鐵騎,戰士的戰刀早已磨刀霍霍,朝廷那點軟腳蟹的兵力,一戰而定!”


    另一個副帥施琅也出來說道,“攝政王,威海衛的水師艦隊已整軍待發,隻要攝政王一聲令下,水師立刻便能攻陷天津衛,水路兩軍向北京城進發。”


    軍方的一個主帥,兩個副帥全都一致的讚同北伐,其他諸營統領雖然在軍中未曾表態。但三個統帥的態度,就代表著諸營統領的態度。


    軍方是絕對支持出兵北京城,一戰而江山定。


    以王秉鑒為首的內閣、六部等一幹文官卻是麵麵相覷,既不接口,也不讚成。他們的態度很明顯,就是不支持北伐,但也不想出來和軍方作對。


    北伐是一項係統工程,既需要玄甲軍在前方攻城拔寨,浴血沙場,也需要後方的物資後勤支援。軍方一頭熱,後方文官一副事不關己的冷可是不成。


    方原目光落在內閣首輔王秉鑒身上,緩緩的問道,“王閣老,內閣、六部什麽想法,你說一說吧!”


    王秉鑒遲疑了一下,還是勉為其難的出來奏道,“攝政王,關於北伐之事,我的疑慮有三。”


    方原召集所有軍政高官來商談,不是來聽氣勢洶洶的請戰,最想聽的,還是北伐的難處。王秉鑒願意提意見,提困難,那是最好不過,正好集思廣益,互有增補。


    方原麵不動容的說道,“王閣老無須顧忌,快快說來。”


    王秉鑒道,“其一,之前監國太子軟禁了陛下,我軍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自是天下影從。但如今陛下重登大位,我們北伐朝廷,攝政王可想到了出師之名?”


    以臣討伐君主,本就是以下犯上,哪裏來的出師之名?!


    他提出的這個問題倒真是個問題,出師之名,說重要也不重要,有沒有這個名號,雙方軍事實力明擺著的,戰爭的結果毫無懸念。但,要說不重要,其實也重要,如果不學著滿清大搞文字獄,單憑戰刀焉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青史上更不會繞過這一筆,方原就是個犯上作亂的亂臣賊子。


    且不說青史怎麽書寫,至少在這次軍政會議上,方原總不能開口承認,他就是要北伐滅了京城朝廷,就是要當了這個亂臣賊子。


    公道自在人心,所以,所謂可有可無的出師之名其實是必須的。


    方原口氣也軟了下來,沉吟道,“王閣老,其實我也不想與京城開戰,已派了公主前去京城探親,再次勸說陛下和談。公主那方是以禮服人,我們這方是以戰迫和。雙管齊下,軟硬兼施,說服陛下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


    自從投降了方原,從未獻過一策的宋獻策突然從最末端的官員行列站了出來,開口道,“攝政王所言極是,我獻一策假道滅虢之計,便是現成的出師之名。我們隻需向朝廷上書,我們不和朝廷為敵,要出關討伐滿清,希望朝廷能讓一條路出來,我們可以從山海關出關,且看朝廷如何應對。”


    方原聽了是大喜過望,朝廷接到這個消息,必然是進退失據。若應允方原入境,那就是引狼入室,開門緝盜;若不應允,方原便可以站上家國、民族大義的製高點。忠於朝廷,和忠於江山社稷,民族大義之間,方原選擇忠於江山社稷,民族大義強行進入京畿,便是名正言順的出師之名。


    方原是連連鼓掌,連聲叫好,“好,獻策這一計簡直是神來之筆,王閣老,這一下該有了出師之名。”


    王秉鑒默然了一會,又說道,“好,出師之名算是有了!其二,若以討伐滿清的名義出征,會不會將關外的滿清也拉扯進這場戰火之中?若滿清八旗真的入關,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王秉鑒是受了方原的知遇之恩,倒也不是與京城朝廷有什麽深厚感情。出來勸說也是迫於無奈,不能不表態,這個亂臣賊子之名,他也不想背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末玩淘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帝拉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帝拉菲並收藏迴到明末玩淘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