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安撫了所有官員、士紳、富商、百姓後,在應天府府衙留駐了下來。
五日間,秦展所率的錦衣衛效率非常的高,審查呂大器勾結錢謙益一案已有了實據,從呂大器的府裏搜出了大量和錢謙益的通信。在三封通信上,確實有涉及南京城聯係尼德蘭人購買火炮、火器的消息。還有一封信的內容更為火爆,就在之前鬆平信綱率倭兵入侵時,錢謙益曾遞交書信給呂大器,要求南京城配合倭兵入侵的行動,出兵攻打常州、鎮江二府。
這幾封私人書信一出來,本還以清流自居的呂大器通紅毛子、通倭的罪行是證據確鑿,根本無需再令呂大器畫押,便可以定罪。
秦展令錦衣衛書寫好罪狀,直接呈到了方原的麵前。因呂大器隻有通倭的書信,並沒有付諸實施,而且此人素無大惡,曆史上也沒有投降滿清的劣跡。
方原也就酌情留了他一命,判了呂大器全族三百口人全流放至福建。既然呂大器和錢謙益交好,那就帶著家人去福建和錢謙益團聚吧!
懲處了勾結錢謙益的呂大器,端正了南京衙門的官風後,方原又將信訪製度引入了南京城,像南京城這種百萬人口以上的江南第一重鎮,直接派駐了三百錦衣衛進程進行監控。
經過半個月的全麵接管工作,南京城無論軍政事務,還是商業活動,百姓的民生都已徹底恢複了正常,大街上也再見不到半點戰爭後的痕跡。
方原在順利的接管了南京城後,就將目光對準了南京城唯一的軍事力量威脅-南京城南一百裏采石磯駐紮的六、七萬馬、劉聯軍。這支聯軍數量不少,離南京城太近,隻需要兩日就能殺到南京城下,乃是心腹之患,不能不定點剿滅。
之前方原令趙全忠埋伏了五千騎兵在南京城到采石磯的要道上,以待馬士英、劉良佐趁機攻打南京城。但他卻高估了馬、劉二人的勇氣,趙全忠的五千玄甲鐵騎等了三日三夜,也沒見到一個北上的明軍,隻能無奈的退迴了南京城複命。
對付這支不同歸屬的聯軍,方原決定采用分化為主,軍事施壓為輔的策略。馬士英是個典型的死硬頑固派,不指望他會迴心轉意,公關的主要目標就放在無論是之前,還是曆史上,都在搖擺不定的軍閥劉良佐身上。
方原先是派出了趙全忠的五千玄甲鐵騎,還有馮廷的五千步戰營軍士,行軍至離采石磯二十裏處紮營,駐軍不前。
然後派人向駐紮在采石磯的劉良佐發去了勸降書,責令劉良佐的軍隊十日內接受改編,否則與馬士英同罪。
南京城失陷的消息,還有方原的勸降書傳到采石磯後,馬士英、劉良佐這對盟友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馬士英嚴令劉良佐一同出兵,趁著玄甲軍在南京城立足未穩,還要分兵駐守龍江碼頭、龍江造船廠,趁機收複南京城。
而劉良佐卻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之前他對馬士英言聽計從,那是因為馬士英掌握著三府的明軍,還被任命為南京城的總督,跟著馬士英,便能保住自己在池州、徽州的獨立地位。
但馬士英如今已是喪家之犬,在采石磯的明軍不過兩萬,隻有劉良佐一半的兵力,要對抗方原,甚至收複南京城,必須由劉軍來當主力,馬士英就是拿他的軍隊來當槍使了。
對於劉良佐這種半割據的軍閥來說,因本身的基本盤太小,根本不可能有太遠大,不切實際的理想。唯一的想法就是能當幾日土霸王算幾日,若當不了土霸王,就盡快擇主而降,以交換個體麵的結局。
劉良佐麾下的四萬軍隊就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賴以生存,談判的籌碼。若再與方原對抗拚了個幹幹淨淨,劉良佐連體麵投降的機會也沒了。
麵對方原、左夢庚的兩路進攻,劉良佐也知道南直隸是徹底保不住了,留在采石磯,隨時可能遭到玄甲軍的猛烈打擊,不如趁早迴池州,保存實力,再與方麵周旋投降之事。
他借口馬士英在南京城荼毒百姓,受了馬士英蒙騙為由,發表了一通冠冕堂皇、義正言辭的演說後,立刻率四萬軍隊迴了池州府,甚至還派兵封閉了池州、應天府的邊境,以示和馬士英劃清界限,絕不會和方原為敵的態度。
至於和方原談判投降的事宜,劉良佐先心存僥幸的提出可以投降,甚至應允按照池州、徽州的土地數量,如實的向方原繳納田賦。唯一的要求就是保留軍隊編製,不接受方原的任何改編。
方原所過之處,有兩個硬性條件,才會準予投降。
一是軍隊必須經由玄甲軍的挑選後,改編進衛所;二是必須引進信訪製度,接受錦衣衛的監控。
劉良佐的這種投降條件,就是想在池州、徽州當個土霸王,方原想都不想便迴絕了,再次令山陝商幫帶去了消息,答應可以令劉良佐繼續擔任池州、徽州二州的總兵,但必須交出政務,軍隊接受改編。
劉良佐一時也不願輕易的交出兵權,還想再觀望觀望,至少要等朝廷表明了對南京城失陷的態度,再決定是不是接受方原的改編。
他也就和方原玩起了重病在床的那一套把戲,直接令夫人出麵向方原的使者迴複,突然中了風,昏迷不醒,以拖延時間。
方原也不去揭穿、催促他,隻要他能保持中立,老老實實的呆在池州、徽州,也是方原眼下能接受的局麵。
劉良佐的大軍撤退之後,馬士英在采石磯是獨立難支。
進不敢進,長江北岸是十萬左軍駐紮的和州、滁州;采石磯前就是一萬玄甲軍封路,出城野戰就是去送菜;
退又無處可退,南京城丟了,池州、徽州被劉良佐封了路,實在是無路可退;
駐守采石磯又無軍糧供應,兩、三萬明軍的軍糧至少三百石,當時從南京城出征時,並未攜帶多少軍糧,軍中的軍糧隻夠半月的用度,再撐不料多久。
眼下的馬士英可說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江南是不能再呆了,他能想到唯一的去處,就是率明軍從長江北上,抵達鳳陽府,去和黃得功的明軍匯合,再圖後進。
馬士英花了三天時間,征收了沿岸五百艘漁船,準備趁夜帶著采石磯的明軍北上,往鳳陽府行進。
方原留守在龍江碼頭的水師統領施福早就派出哨船,得到了采石磯明軍異動的消息,立刻報知方原,要不要沿江狙擊,全殲準備北上的兩、三萬明軍。
方原沉思了一會,便令施福不要派出戰艦狙擊,放馬士英的明軍迴鳳陽府。隻要鳳陽府還在,左良玉就不敢覬覦江南,方原才能騰出手南下征服鄭家。若左良玉攻占了鳳陽府,下一步就是向江南用兵,到時就不能不兩線作戰。
還是由得馬士英、黃得功去和左良玉互咬,終於輪到方原來坐山觀虎鬥。
五日間,秦展所率的錦衣衛效率非常的高,審查呂大器勾結錢謙益一案已有了實據,從呂大器的府裏搜出了大量和錢謙益的通信。在三封通信上,確實有涉及南京城聯係尼德蘭人購買火炮、火器的消息。還有一封信的內容更為火爆,就在之前鬆平信綱率倭兵入侵時,錢謙益曾遞交書信給呂大器,要求南京城配合倭兵入侵的行動,出兵攻打常州、鎮江二府。
這幾封私人書信一出來,本還以清流自居的呂大器通紅毛子、通倭的罪行是證據確鑿,根本無需再令呂大器畫押,便可以定罪。
秦展令錦衣衛書寫好罪狀,直接呈到了方原的麵前。因呂大器隻有通倭的書信,並沒有付諸實施,而且此人素無大惡,曆史上也沒有投降滿清的劣跡。
方原也就酌情留了他一命,判了呂大器全族三百口人全流放至福建。既然呂大器和錢謙益交好,那就帶著家人去福建和錢謙益團聚吧!
懲處了勾結錢謙益的呂大器,端正了南京衙門的官風後,方原又將信訪製度引入了南京城,像南京城這種百萬人口以上的江南第一重鎮,直接派駐了三百錦衣衛進程進行監控。
經過半個月的全麵接管工作,南京城無論軍政事務,還是商業活動,百姓的民生都已徹底恢複了正常,大街上也再見不到半點戰爭後的痕跡。
方原在順利的接管了南京城後,就將目光對準了南京城唯一的軍事力量威脅-南京城南一百裏采石磯駐紮的六、七萬馬、劉聯軍。這支聯軍數量不少,離南京城太近,隻需要兩日就能殺到南京城下,乃是心腹之患,不能不定點剿滅。
之前方原令趙全忠埋伏了五千騎兵在南京城到采石磯的要道上,以待馬士英、劉良佐趁機攻打南京城。但他卻高估了馬、劉二人的勇氣,趙全忠的五千玄甲鐵騎等了三日三夜,也沒見到一個北上的明軍,隻能無奈的退迴了南京城複命。
對付這支不同歸屬的聯軍,方原決定采用分化為主,軍事施壓為輔的策略。馬士英是個典型的死硬頑固派,不指望他會迴心轉意,公關的主要目標就放在無論是之前,還是曆史上,都在搖擺不定的軍閥劉良佐身上。
方原先是派出了趙全忠的五千玄甲鐵騎,還有馮廷的五千步戰營軍士,行軍至離采石磯二十裏處紮營,駐軍不前。
然後派人向駐紮在采石磯的劉良佐發去了勸降書,責令劉良佐的軍隊十日內接受改編,否則與馬士英同罪。
南京城失陷的消息,還有方原的勸降書傳到采石磯後,馬士英、劉良佐這對盟友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馬士英嚴令劉良佐一同出兵,趁著玄甲軍在南京城立足未穩,還要分兵駐守龍江碼頭、龍江造船廠,趁機收複南京城。
而劉良佐卻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之前他對馬士英言聽計從,那是因為馬士英掌握著三府的明軍,還被任命為南京城的總督,跟著馬士英,便能保住自己在池州、徽州的獨立地位。
但馬士英如今已是喪家之犬,在采石磯的明軍不過兩萬,隻有劉良佐一半的兵力,要對抗方原,甚至收複南京城,必須由劉軍來當主力,馬士英就是拿他的軍隊來當槍使了。
對於劉良佐這種半割據的軍閥來說,因本身的基本盤太小,根本不可能有太遠大,不切實際的理想。唯一的想法就是能當幾日土霸王算幾日,若當不了土霸王,就盡快擇主而降,以交換個體麵的結局。
劉良佐麾下的四萬軍隊就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賴以生存,談判的籌碼。若再與方原對抗拚了個幹幹淨淨,劉良佐連體麵投降的機會也沒了。
麵對方原、左夢庚的兩路進攻,劉良佐也知道南直隸是徹底保不住了,留在采石磯,隨時可能遭到玄甲軍的猛烈打擊,不如趁早迴池州,保存實力,再與方麵周旋投降之事。
他借口馬士英在南京城荼毒百姓,受了馬士英蒙騙為由,發表了一通冠冕堂皇、義正言辭的演說後,立刻率四萬軍隊迴了池州府,甚至還派兵封閉了池州、應天府的邊境,以示和馬士英劃清界限,絕不會和方原為敵的態度。
至於和方原談判投降的事宜,劉良佐先心存僥幸的提出可以投降,甚至應允按照池州、徽州的土地數量,如實的向方原繳納田賦。唯一的要求就是保留軍隊編製,不接受方原的任何改編。
方原所過之處,有兩個硬性條件,才會準予投降。
一是軍隊必須經由玄甲軍的挑選後,改編進衛所;二是必須引進信訪製度,接受錦衣衛的監控。
劉良佐的這種投降條件,就是想在池州、徽州當個土霸王,方原想都不想便迴絕了,再次令山陝商幫帶去了消息,答應可以令劉良佐繼續擔任池州、徽州二州的總兵,但必須交出政務,軍隊接受改編。
劉良佐一時也不願輕易的交出兵權,還想再觀望觀望,至少要等朝廷表明了對南京城失陷的態度,再決定是不是接受方原的改編。
他也就和方原玩起了重病在床的那一套把戲,直接令夫人出麵向方原的使者迴複,突然中了風,昏迷不醒,以拖延時間。
方原也不去揭穿、催促他,隻要他能保持中立,老老實實的呆在池州、徽州,也是方原眼下能接受的局麵。
劉良佐的大軍撤退之後,馬士英在采石磯是獨立難支。
進不敢進,長江北岸是十萬左軍駐紮的和州、滁州;采石磯前就是一萬玄甲軍封路,出城野戰就是去送菜;
退又無處可退,南京城丟了,池州、徽州被劉良佐封了路,實在是無路可退;
駐守采石磯又無軍糧供應,兩、三萬明軍的軍糧至少三百石,當時從南京城出征時,並未攜帶多少軍糧,軍中的軍糧隻夠半月的用度,再撐不料多久。
眼下的馬士英可說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江南是不能再呆了,他能想到唯一的去處,就是率明軍從長江北上,抵達鳳陽府,去和黃得功的明軍匯合,再圖後進。
馬士英花了三天時間,征收了沿岸五百艘漁船,準備趁夜帶著采石磯的明軍北上,往鳳陽府行進。
方原留守在龍江碼頭的水師統領施福早就派出哨船,得到了采石磯明軍異動的消息,立刻報知方原,要不要沿江狙擊,全殲準備北上的兩、三萬明軍。
方原沉思了一會,便令施福不要派出戰艦狙擊,放馬士英的明軍迴鳳陽府。隻要鳳陽府還在,左良玉就不敢覬覦江南,方原才能騰出手南下征服鄭家。若左良玉攻占了鳳陽府,下一步就是向江南用兵,到時就不能不兩線作戰。
還是由得馬士英、黃得功去和左良玉互咬,終於輪到方原來坐山觀虎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