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脫去了便裝,換了大明官服,在滄浪亭接見了倭國、朝鮮國使者。
他先安排見麵的是朝鮮國使者。
朝鮮國使者向方原恭敬的行禮,他是代表朝鮮國王前來采購最新款的絲綢,共五千匹。
徐華說道,“五千匹,6兩銀子/匹,一共3萬兩銀子。”
朝鮮國使者操著一口並不流利的明朝官話,為難的說,“方總督,敝國國小民貧,銀子也捉衿見肘,這次前來上國隻帶了2萬兩銀子。上國總督能否賣4兩銀子/匹,和貴國國內賣價一樣?”
徐華就是個勢利眼,眼光更是高了不少,對國小民窮的朝鮮國是嗤之以鼻,區區3萬兩銀子的交易總量還不放在他眼裏。
眼下他見朝鮮國事到臨頭還要討價還價,臉色一下沉了下去,“這,這,說好的6兩銀子/匹就6兩銀子/匹,哪有臨簽契約還降價的說法。貴國若銀子不足,就少買點,3500匹吧!”
朝鮮國使者衝方原恭敬的行禮說,“願上國總督寬容寬容。”
方原曾在遼東大戰時,受過朝鮮國的大恩,若非朝鮮國提供了充足的補給,玄甲軍雖不至於餓死在皮島,但也要花費巨資在淘寶上購買壓縮餅幹、罐頭等,才能度過那個皮島的冬天。
他對朝鮮國的資助是感激在心,爽快的應了,“朝鮮國既奉我大明為上國,朝鮮國的子民與我大明子民一般無二。就4兩銀子/匹,代我向貴國國王致以最誠摯的問候,感謝貴國國王之前的相助。”
朝鮮國使者見方原爽快減免了一萬兩銀子,這筆銀子對大明來說或許是九牛一毛,但對貧瘠的朝鮮國來說,卻是一筆天文數字。朝鮮國使者是喜出望外,衝方原連連謝恩去了。
徐華代銷的成本就是4兩銀子/匹,如今隻以成本銷售給了朝鮮國使者,他就是白忙和了一場。但又不敢衝方原發火,隻能苦著臉兒說,“方軍門,對外銷售有行規,若厚此薄彼,他國的商人會起哄的。”
方原斜眼瞧著他說,“徐老板,我是總督,我關心的是對外邦交,而不是商人的利潤,明白了?莫說今次隻是成本價賣出,若需要賠本賺吆喝,有時候還真的就要賠本的賣了,明白了?”
徐華苦笑了一下,連連點頭,“方總督教訓的是,我就是渾身銅臭的商人,唉!之前還接待朝鮮國使團五日五夜,接待的銀子都虧了上千兩。”
方原見他是口服心不服,還在嘀咕著虧本,沒好氣的說道,“徐老板,賣給朝鮮國使者便宜了,找其他使者報賬就行,請倭國使者進來吧!”
徐華令人將等候的倭國使者請了進來。
倭國使者衝方原行了禮,也報明了來意,是九州薩摩藩藩主島津氏派來的使者,需要購買新款絲綢五萬匹。
島津氏乃是九州薩摩的世代貴族,也是靠當明朝與倭國本土的中間販子來盈利。
這對徐華來說可是筆數十萬兩銀子的大買賣,隻要做成了這一筆,之前白白便宜朝鮮國的銀子,也就可以不計較了。
方原悠悠的品了一口碧螺春,淡淡的說,“五萬匹絲綢,可以,8兩銀子/匹,一共40萬兩銀子!”
他一開口就將之前談好的價格抬高了2兩銀子/匹,這麽一來,這一批絲綢,倭國至少要多支付10萬兩銀子。
徐華一下愣在當場,方原擅自抬價,竟然比賣去西洋的價格還高,簡直就是將倭國當成了冤大頭,生意還怎麽做?
倭國使者聽了他突然提高的報價是臉色大變,搖頭說道,“不,不,方總督賣給朝鮮國是4兩銀子/匹,賣給我國卻是8兩銀子/匹,厚此薄彼,是瞧不起我國?”
方原臉上掛上了一抹柔和的笑容,不緊不慢的說,“朝鮮國奉我大明為上國,稱臣進貢,倭國願不願自居屬國,稱臣進貢呢?”
所謂倭國,是明朝對日本國的蔑稱,按照官方交往,應該稱為日本國。方原開口就是倭國,倭國,是拿著日本人三寸丁的身材在取笑,就是對日本國最大的羞辱。
倭國使者聽了這話是大驚失色,怒而起身說,“方總督,你簡直口不擇言,竟敢汙蔑我大日本國為倭國,身為大明總督,信口開河,成何體統?!”
方原當然是心知肚明,他對倭國的羞辱,既是因為曆史情結,更是現實利益。倭國在戰國時期,境內發現了一座儲量非常豐富的銀礦山,名叫石見銀山,自此以後,倭國就用這個石見銀山開采的銀子往海外大肆傾銷白銀,采購迴了非常豐厚的物資。
與倭國有著巨大貿易往來的明朝是首當其衝,因為來自日本,和西洋的白銀大量內流,繼而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在萬曆之前一石米隻賣不到一兩銀子,到了天啟、崇禎年間,便翻了一倍,達到了二兩銀子一石。
這些內流的銀子絕大部分進了江南商人的腰包,但通貨膨脹的代價卻必須由老百姓來承擔。
所以對倭國的貿易請求,方原不是不同意,故意為難這個倭國使者,在他內心是傾向以物易物,而不想收倭國的銀子。
方原佯作吃驚的說,“對不住,貴使,平日裏在大明叫慣了倭國,一下改不了口。對了,徐老板,我該稱唿這倭,哦,不,什麽國叫什麽國?”
他是明知故問,徐華隻能幹笑了一聲,在中間打起了圓場,“方總督,大明的邦交國書上稱為日本國。”
方原故作恍然的說,“原來是日本國,大日本國是不沾邊了,就叫小日本,這個貼切!”
倭國使者氣得麵無血色,抽出隨身佩戴的倭刀,厲聲大喝,“八嘎!”
方原見他這麽快就沉不住氣,開始當眾動刀子,大笑幾聲,令錦衣衛上去將這個倭國使者捉了。
胡琦立刻喝令錦衣衛,舉起一排玄甲神銃,對準了倭國使者,喝令他放下倭刀,
倭國使者見到錦衣衛一排黑壓壓的槍口,他手中的倭刀除了能自盡,還有個卵用,估計還沒走近就被打成馬蜂窩,無奈之下,隻能扔下倭刀,束手就擒,被錦衣衛五花大綁的捆了。
方原拾起了倭國使者掉落在地上的倭刀,觀其劍鋒寒氣逼人,鋒利異常,揮舞了兩下,破空聲脆而不悶,確實是一柄家傳的寶刀。
他將倭刀迴鞘,又令人給倭國使者解綁,“我也不與貴使說笑,從今以後,但凡我方原與日本國的貿易,不再收取銀子,而是必須以物易物。”
倭國使者愣在了那裏,之前日本國就是靠傾銷白銀來換取大量物資,若要以物易物,將徹底打破日本現有對外貿易的格局。
倭國使者吃驚的問,“方總督,怎麽個以物易物法?”
方原直直盯著倭國使者,淡淡的說,“很簡單,我隻要日本國最精良的薙刀、太刀、大野刀,還有日本國的夾鋼鍛造術。”
明朝從日本進口最多的就是倭刀,這些倭刀甚利於步戰,也是《武備誌》上明文記載。錦衣衛、戚家軍都裝備有大量的倭刀,因價格較貴,普通軍士是無法裝備,隻有軍官以上級別的才能裝備。
而日本國夾鋼鍛造技術,來源於唐刀的鍛造術,經過幾百年改良,確實領先明朝現有的刀劍鑄造術。
明朝後期仿製了大量的倭刀,無論外觀還是質量都是不如。但倭刀的夾鋼術,各種硬度的鋼材互相的配比,火候的掌握,如何降低報廢率,都是重要的軍事機密,絕不外傳。所以大明仿製了倭刀多年,仍是沒有取得突破。
這種實踐的鍛造技術,方原在百度上也是查不到的,隻能與通過與倭國貿易獲得。
隻要能得到日本的夾鋼鍛造技術,至少能將玄甲軍步戰的近戰搏擊能力提升一個檔次。征服南方,必須步戰為主,騎戰為輔,方原要交換這門夾鋼鍛造術,也是在為征服江南做著充足的準備。
當然,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國除了倭刀技術,再沒有方原瞧得上眼的。
倭國使者卻是神色堅決的說,“買賣軍刀可以談,夾鋼術不能談!”
反正生意是談出來的,看誰熬不住,方原也不慌不忙的一笑,“請迴去通報天皇,幕府將軍,願意談了再來,我不急。”
倭國使者問道,“方總督,絲綢先不談,生絲買賣呢?”
日本的生絲自產不足,至少有五成需要從大明購買。生絲買賣關係到日本國內的穿衣取暖問題,遠比購買新款絲綢更為要緊。
方原仍是不緊不慢的給日本國施壓,“要談一起談,在談妥之前,我會斷絕轄內十府與日本國的絲綢、生絲買賣。”
方原轄內的十府就是最重要的生絲產地,若方原斷絕了生絲買賣,日本也找不到其他州府可以進口生絲。
倭國使者一聽,再無話可說,臉色陰沉的夾怒而去。
他先安排見麵的是朝鮮國使者。
朝鮮國使者向方原恭敬的行禮,他是代表朝鮮國王前來采購最新款的絲綢,共五千匹。
徐華說道,“五千匹,6兩銀子/匹,一共3萬兩銀子。”
朝鮮國使者操著一口並不流利的明朝官話,為難的說,“方總督,敝國國小民貧,銀子也捉衿見肘,這次前來上國隻帶了2萬兩銀子。上國總督能否賣4兩銀子/匹,和貴國國內賣價一樣?”
徐華就是個勢利眼,眼光更是高了不少,對國小民窮的朝鮮國是嗤之以鼻,區區3萬兩銀子的交易總量還不放在他眼裏。
眼下他見朝鮮國事到臨頭還要討價還價,臉色一下沉了下去,“這,這,說好的6兩銀子/匹就6兩銀子/匹,哪有臨簽契約還降價的說法。貴國若銀子不足,就少買點,3500匹吧!”
朝鮮國使者衝方原恭敬的行禮說,“願上國總督寬容寬容。”
方原曾在遼東大戰時,受過朝鮮國的大恩,若非朝鮮國提供了充足的補給,玄甲軍雖不至於餓死在皮島,但也要花費巨資在淘寶上購買壓縮餅幹、罐頭等,才能度過那個皮島的冬天。
他對朝鮮國的資助是感激在心,爽快的應了,“朝鮮國既奉我大明為上國,朝鮮國的子民與我大明子民一般無二。就4兩銀子/匹,代我向貴國國王致以最誠摯的問候,感謝貴國國王之前的相助。”
朝鮮國使者見方原爽快減免了一萬兩銀子,這筆銀子對大明來說或許是九牛一毛,但對貧瘠的朝鮮國來說,卻是一筆天文數字。朝鮮國使者是喜出望外,衝方原連連謝恩去了。
徐華代銷的成本就是4兩銀子/匹,如今隻以成本銷售給了朝鮮國使者,他就是白忙和了一場。但又不敢衝方原發火,隻能苦著臉兒說,“方軍門,對外銷售有行規,若厚此薄彼,他國的商人會起哄的。”
方原斜眼瞧著他說,“徐老板,我是總督,我關心的是對外邦交,而不是商人的利潤,明白了?莫說今次隻是成本價賣出,若需要賠本賺吆喝,有時候還真的就要賠本的賣了,明白了?”
徐華苦笑了一下,連連點頭,“方總督教訓的是,我就是渾身銅臭的商人,唉!之前還接待朝鮮國使團五日五夜,接待的銀子都虧了上千兩。”
方原見他是口服心不服,還在嘀咕著虧本,沒好氣的說道,“徐老板,賣給朝鮮國使者便宜了,找其他使者報賬就行,請倭國使者進來吧!”
徐華令人將等候的倭國使者請了進來。
倭國使者衝方原行了禮,也報明了來意,是九州薩摩藩藩主島津氏派來的使者,需要購買新款絲綢五萬匹。
島津氏乃是九州薩摩的世代貴族,也是靠當明朝與倭國本土的中間販子來盈利。
這對徐華來說可是筆數十萬兩銀子的大買賣,隻要做成了這一筆,之前白白便宜朝鮮國的銀子,也就可以不計較了。
方原悠悠的品了一口碧螺春,淡淡的說,“五萬匹絲綢,可以,8兩銀子/匹,一共40萬兩銀子!”
他一開口就將之前談好的價格抬高了2兩銀子/匹,這麽一來,這一批絲綢,倭國至少要多支付10萬兩銀子。
徐華一下愣在當場,方原擅自抬價,竟然比賣去西洋的價格還高,簡直就是將倭國當成了冤大頭,生意還怎麽做?
倭國使者聽了他突然提高的報價是臉色大變,搖頭說道,“不,不,方總督賣給朝鮮國是4兩銀子/匹,賣給我國卻是8兩銀子/匹,厚此薄彼,是瞧不起我國?”
方原臉上掛上了一抹柔和的笑容,不緊不慢的說,“朝鮮國奉我大明為上國,稱臣進貢,倭國願不願自居屬國,稱臣進貢呢?”
所謂倭國,是明朝對日本國的蔑稱,按照官方交往,應該稱為日本國。方原開口就是倭國,倭國,是拿著日本人三寸丁的身材在取笑,就是對日本國最大的羞辱。
倭國使者聽了這話是大驚失色,怒而起身說,“方總督,你簡直口不擇言,竟敢汙蔑我大日本國為倭國,身為大明總督,信口開河,成何體統?!”
方原當然是心知肚明,他對倭國的羞辱,既是因為曆史情結,更是現實利益。倭國在戰國時期,境內發現了一座儲量非常豐富的銀礦山,名叫石見銀山,自此以後,倭國就用這個石見銀山開采的銀子往海外大肆傾銷白銀,采購迴了非常豐厚的物資。
與倭國有著巨大貿易往來的明朝是首當其衝,因為來自日本,和西洋的白銀大量內流,繼而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在萬曆之前一石米隻賣不到一兩銀子,到了天啟、崇禎年間,便翻了一倍,達到了二兩銀子一石。
這些內流的銀子絕大部分進了江南商人的腰包,但通貨膨脹的代價卻必須由老百姓來承擔。
所以對倭國的貿易請求,方原不是不同意,故意為難這個倭國使者,在他內心是傾向以物易物,而不想收倭國的銀子。
方原佯作吃驚的說,“對不住,貴使,平日裏在大明叫慣了倭國,一下改不了口。對了,徐老板,我該稱唿這倭,哦,不,什麽國叫什麽國?”
他是明知故問,徐華隻能幹笑了一聲,在中間打起了圓場,“方總督,大明的邦交國書上稱為日本國。”
方原故作恍然的說,“原來是日本國,大日本國是不沾邊了,就叫小日本,這個貼切!”
倭國使者氣得麵無血色,抽出隨身佩戴的倭刀,厲聲大喝,“八嘎!”
方原見他這麽快就沉不住氣,開始當眾動刀子,大笑幾聲,令錦衣衛上去將這個倭國使者捉了。
胡琦立刻喝令錦衣衛,舉起一排玄甲神銃,對準了倭國使者,喝令他放下倭刀,
倭國使者見到錦衣衛一排黑壓壓的槍口,他手中的倭刀除了能自盡,還有個卵用,估計還沒走近就被打成馬蜂窩,無奈之下,隻能扔下倭刀,束手就擒,被錦衣衛五花大綁的捆了。
方原拾起了倭國使者掉落在地上的倭刀,觀其劍鋒寒氣逼人,鋒利異常,揮舞了兩下,破空聲脆而不悶,確實是一柄家傳的寶刀。
他將倭刀迴鞘,又令人給倭國使者解綁,“我也不與貴使說笑,從今以後,但凡我方原與日本國的貿易,不再收取銀子,而是必須以物易物。”
倭國使者愣在了那裏,之前日本國就是靠傾銷白銀來換取大量物資,若要以物易物,將徹底打破日本現有對外貿易的格局。
倭國使者吃驚的問,“方總督,怎麽個以物易物法?”
方原直直盯著倭國使者,淡淡的說,“很簡單,我隻要日本國最精良的薙刀、太刀、大野刀,還有日本國的夾鋼鍛造術。”
明朝從日本進口最多的就是倭刀,這些倭刀甚利於步戰,也是《武備誌》上明文記載。錦衣衛、戚家軍都裝備有大量的倭刀,因價格較貴,普通軍士是無法裝備,隻有軍官以上級別的才能裝備。
而日本國夾鋼鍛造技術,來源於唐刀的鍛造術,經過幾百年改良,確實領先明朝現有的刀劍鑄造術。
明朝後期仿製了大量的倭刀,無論外觀還是質量都是不如。但倭刀的夾鋼術,各種硬度的鋼材互相的配比,火候的掌握,如何降低報廢率,都是重要的軍事機密,絕不外傳。所以大明仿製了倭刀多年,仍是沒有取得突破。
這種實踐的鍛造技術,方原在百度上也是查不到的,隻能與通過與倭國貿易獲得。
隻要能得到日本的夾鋼鍛造技術,至少能將玄甲軍步戰的近戰搏擊能力提升一個檔次。征服南方,必須步戰為主,騎戰為輔,方原要交換這門夾鋼鍛造術,也是在為征服江南做著充足的準備。
當然,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國除了倭刀技術,再沒有方原瞧得上眼的。
倭國使者卻是神色堅決的說,“買賣軍刀可以談,夾鋼術不能談!”
反正生意是談出來的,看誰熬不住,方原也不慌不忙的一笑,“請迴去通報天皇,幕府將軍,願意談了再來,我不急。”
倭國使者問道,“方總督,絲綢先不談,生絲買賣呢?”
日本的生絲自產不足,至少有五成需要從大明購買。生絲買賣關係到日本國內的穿衣取暖問題,遠比購買新款絲綢更為要緊。
方原仍是不緊不慢的給日本國施壓,“要談一起談,在談妥之前,我會斷絕轄內十府與日本國的絲綢、生絲買賣。”
方原轄內的十府就是最重要的生絲產地,若方原斷絕了生絲買賣,日本也找不到其他州府可以進口生絲。
倭國使者一聽,再無話可說,臉色陰沉的夾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