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傍晚從戶部衙門迴來,見琬華正在地毯上做瑜伽呢,已是見怪不怪了。琬華穿著一套自己設計的月白底繡銀色百蝶穿花圖案的緞麵睡衣褲,旁邊的暖炕燒得很熱,練了小半個時辰便感覺身上暖烘烘的。
見她仰臥著深唿吸,胤禛知道這次練習要結束了,便在她身邊盤膝坐下,幫她捏捏腿腳。
“今兒皇阿瑪跟我提了一句咱家的弘曆,看來還挺喜歡那孩子的。又說起咱家那園子,說等春暖花開的時候去逛逛。”
琬華坐起身,笑著道:“這是好事兒啊。過一兩個月圓明園的牡丹就該盛開了,聽說皇阿瑪最喜歡牡丹,正好賞花觀景。到時候讓孩子們也都過去,權當給他們放兩天假了。你喜歡擺弄的那幾畝菜圃也長勢喜人,比去年還好,說不定皇阿瑪看了咱們改良的溫室會讓工部大力推廣出去呢,這樣對老百姓也好啊。”
其實中國從大約漢朝起,就出現了土溫室,可以種植少量反季節蔬菜,隻不過那種土溫室的生產量完全無法與二十一世紀的大棚種植相比,因為古代既沒有塑料也沒有玻璃,更沒有完整的科學種植方法,普遍的方法隻能利用陽畦風障,雖然能保證光照,但無法人工加熱也無法保溫,產量自然不高。漢朝宮中倒是出現過更高級的室內種植,但是因為成本太大,很快被皇帝製止了。
“這溫棚好是好,但是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造價太高了,單是土下麵類似暖炕的結構,不會有誰舍得花這種工夫,更別說溫棚四周都敷得是白色油紙。也就是咱們精心料理這幾畝,當個玩意兒,正經讓農民費這個勁兒,還不如省下錢把自己房子修一修。”
“你說的也是。”琬華露出些微驚訝之色,“沒想到你一個王爺對底層百姓的生活了解不少嘛。”
胤禛拉著她在暖炕上坐下,手指點點她的鼻尖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何況我這個做王爺的,如果連老百姓過什麽日子都不知道,怎麽做的安穩?每次去京畿、或者去塞外的路上、還有從前陪皇阿瑪去過一次江南,遇到有莊戶經常會去看一看。凡事心中有數,下麵的人想為求‘政績’糊弄上差,在我這裏便行不通;而身居高位者因為了解百姓疾苦,才不會稀裏糊塗地頒發一些於民無益的詔令。聖人所言‘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實乃吾輩行為之明燭。”
琬華明眸中漾起溫柔的笑意,看著自己的丈夫——他如往常一樣哪怕是坐在那裏也依然身姿挺直,聲音也一貫的磁性悅耳,舉手投足間沉穩冷靜,隱隱流露出一絲自信與傲然。這樣的形象早已如吉光片羽一般存在她的心底,暖如朝陽,燦若明霞。
“這丫頭,是不是傻了。”胤禛捏捏她的臉蛋,覺得手感不錯又反複捏了捏,嘿嘿笑道,“我臉上有花麽?”
帥不過三秒。
琬華打開他的手,想了想道:“其實溫室這個東西,如果咱們能掌握了製造玻璃的技術,用玻璃代替油紙,就不用在土下打暖炕了,周圍和頂棚全換成透明的玻璃,想不保溫都難。老百姓也都能用得起。”
胤禛聽得直瞪眼:“油紙都用不起,還用得起玻璃?!再說,造玻璃的技術有啊,養心殿造辦處就設有玻璃廠,還有幾個省也設有幾處玻璃廠,每年供給宮裏以及皇親國戚、達官顯貴都不夠數的,老百姓怎麽用得起這個。異想天開。”
琬華正色道:“我可不是異想天開。這些玻璃廠是製造琉璃的,用的原材料都是琉璃石,當然名貴了。我說的是前些時候意呆利傳教士送給皇阿瑪的那幾件玻璃器皿,你們都把它們當成咱們用的那種水晶玻璃,覺得沒什麽不同,其實大大的不同。”
胤禛見她一本正經的樣子,也不由認真起來:“怎麽不同?”
“據我所知,意呆利人製造玻璃,原材料用的並不是琉璃石,主要是石英砂,再加上石灰石、長石、純堿等高溫燒製成的。”她找來紙筆,將製造玻璃的配料寫下來。隻是幾種配料各自所占的比重,她卻記不住了,這一刻她不由得超級佩服有些開金手指的穿越前輩們,人家造個玻璃還不是分分鍾的事?
胤禛拿過紙看了看,疑惑道:“你怎麽知道的?”
琬華眼珠一轉:“上次舜安顏弟弟從英吉利人的教堂得到一本冊子,上麵好多英吉利語他都不認識,就拿給我看——你知道我早以前也多少學過點兒洋文——原來是一本日記,上麵寫了些生活瑣事,其中有一篇寫著玻璃的配方,也是這個英吉利人從意呆利人那裏偷看到的,我就記了下來。”
“那冊子呢?”
“除了那個配方再無價值,我就還給舜安顏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還給失主。”
胤禛半信半疑,但無從考證,也就當相信了,反正也不是壞事。他將寫著玻璃製作配方和工藝流程的紙折起揣進懷裏:“我拿給造辦處的人瞧瞧,沒準兒他們能研究出來。”
琬華點頭:“主要是原材料之間的配比需要大量實踐才能確定,至於步驟以及技術要求並不複雜。實踐出真知,多試試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額娘……”弘曆還沒進屋就在外麵喊,半掀開簾子往裏看了看,見阿瑪也在,笑嘻嘻喚了一聲,拉著弘時進來。
“玩累了吧?瞅你這鞋子,怎麽弄這麽多泥,快脫了去。”琬華將他抱起,讓丫鬟把他的髒鞋子拿出去。
弘曆嘿嘿一笑:“剛在園子裏捉蟈蟈兒,不小心踩花叢下的泥裏了……不過我已經把手洗幹淨了,你聞聞,香胰子的味道真好。”說著還把小爪子放在琬華鼻前,“迴來的時候看到三哥,就拉他一起過來了。額娘,我餓了,有吃的嗎?”
琬華焉能不知這混小子怕受責備在轉移話題呢,在他小屁屁上拍了兩下:“你就淘吧。”
胤禛在一旁翻了個白眼,心道:你好歹下手重點,打這麽輕這小子連疼都不知道下次還不是照舊?這是打給我看的吧,怕我揍他是怎麽的啊?
琬華見弘時請過安後就乖乖站在旁邊,便拉著他的手問了他這兩天的學業,很是滿意,用眼色示意胤禛,胤禛再次暗自翻了個白眼,但仍然很給麵子的誇獎了弘時幾句。看得出來,弘時很高興,甚至有點小激動:阿瑪可是很長時間都沒有誇獎過自己了。
琬華心疼地拉他在跟前坐下,摸了摸他的腦袋,對弘曆道:“弘曆就應該多向你三哥學習,你將來要有你三哥一半溫潤穩重,我該少操多少心。”
“四弟還小著呢,我三四歲的時候比他還淘氣。”弘時笑道。
“就怕他淘得沒邊了,長大了也這樣。不過咱家的男孩子小時候都淘氣頑皮似乎也有某些遺傳因素在裏麵。”琬華不著痕跡地掃了胤禛一眼,滿眼揶揄的笑意。
胤禛隻裝作什麽都沒看見沒聽見的樣子,抬頭45°角望著天花板。過了一會兒,在感覺琬華有繼續討論這個話題的意向時適時地打斷道:“都餓了吧,讓廚房傳宵夜吧。”
琬華暗自一笑,起身拉著倆孩子往外間去:“讓丫鬟打水來,都把手洗幹淨了。”
弘曆:“額娘,我的手剛洗過。”
琬華:“那就再洗一遍。”
弘曆:“……”
晚上,夫妻倆剛準備休息,弘曆穿著睡衣一手抱著畫冊一手拖著泰迪公仔進來,嘴裏說著“要聽額娘給我講十萬個為什麽”就蹬著小短腿爬上了床,還把那隻比自己還高的泰迪公仔也拖了上來。
胤禛無奈地看著琬華:“讓你給他畫的什麽《十萬個為什麽》圖冊,現在好了,覺也不睡了,就陪他鬧騰吧。”
“講一會兒他就睡著了。”琬華抿嘴一笑,走過去把公仔放在旁邊椅子上,對弘曆道,“熊太大了,三個人再加上它可擠不下。你乖乖地睡在中間……”
胤禛打斷道:“弘曆睡裏麵,你睡中間,我睡外麵好了。”
琬華嗔了他一眼:“好吧。”弘曆倒是很從善如流,反正對他而言也沒有區別,隻要挨著額娘有故事聽就好。
翌日是二月二龍抬頭,也是春耕節。一家人早早地起來,穿戴齊整用過早膳後,坐上馬車去圓明園,畢竟康熙都去京畿主持春耕儀式去了,留在京裏的晚輩們也不能落後。胤禛府裏的車輛不算多,主要原因是胤禛的姬妾並沒有幾個。他和琬華共乘一輛,年氏和李氏共一輛車,再往後耿氏和鈕祜祿氏共一輛。弘暉和弘昐的福晉同乘一輛車跟在後麵,緊隨其後是奶嬤抱著萌萌,然後是各房的貼身大丫鬟們擠著坐了兩輛車。
至於王府的四個少爺則都騎著馬,包括四歲的弘曆,被他大哥放在身前穩穩地坐著。他還時不時地迴頭望望被小豆子牽著的馬駒小白。
小白看起來很愜意,一邊踱步一邊嚼著草料味兒的窩窩頭,偶爾打個響鼻;苦的是小豆子,他身上背著白大爺的幹糧、手上拎著一陶罐清水,白大爺吃一會兒窩頭就得喝幾口水,一點兒怠慢不得——要讓小主子開心,自己就得把白大爺伺候舒坦了,沒瞧見小主子對著咱點頭嗎?小豆子掰了塊窩頭喂給小白,看著小白吃得香甜,忍不住吧唧了一下嘴,從懷裏掏出一個小油紙包,挑了塊桂花糕丟進嘴裏,在小白耳邊輕聲道:“現在多吃點兒,一會兒到了園子就沒工夫吃了,用小主子的話說就是咱得‘累成狗’了。”
白大爺不屑地打了個響鼻,似乎在腹誹著:“你說的那是你自己,大爺我可閑著呢!”
圓明園裏胤禛照料的這塊田地就在“澹泊寧靜殿”的北麵,與其東麵的一片鬆林接壤。府裏上下人都換了便服,胤禛挽起褲腳,領著兒子們下田進行犁田儀式。雖說隻是儀式,也犁了有四五行,剩下的讓一直負責這片田地的太監丫鬟們完成。
女人們也沒閑著,把曬好的麥種再篩選一遍,畢竟這算是塊試驗田,各方麵都要盡量做到最好。
一天時間就在勞作中過去了,經常鍛煉身體的琬華並不覺得累,年氏和李氏兩個都快直不起腰了。被丫鬟扶著到了不遠處水邊閣樓裏,年氏甫一坐下,就忙讓丫鬟捶腿揉肩,一碗茶很快就見了底。李氏雖然也腰酸背疼,但見琬華跟沒事兒人一樣,自己也不敢如年氏那般張揚,讓丫鬟捏了捏肩,然後慢慢喝著茶。鈕祜祿氏和耿氏比她倆強一些,沒有年氏那麽嬌氣,又比李氏年輕能折騰。
琬華見大家快累成狗,抿嘴一笑道:“這閣樓還挺暖和的,再多燒幾盆炭火,三麵窗掩上隻留一麵,就一起在這兒用宵夜吧,下午用膳時挺潦草的,現在應該都餓了。爺在書院考校阿哥們的學習,爺兒們就在那邊用了。所以,就咱們姐妹在這兒,大家也都不必拘禮了,想歪著就歪著,背上不舒服就墊個靠枕。”
眾女應了一聲,都放鬆下來,當然該有的禮數是不會失的。
宵夜一貫清淡,默默用完,漱口淨手後,琬華抿了一口清茶,悠然道:“這些天並無要事,咱們爺借這春耕時節要在園子裏多歇息些時日,禮一禮佛經。妹妹們想在這兒多呆或者想早點兒迴府都無不可,這裏各自的院子早都收拾妥帖,萬一缺什麽就跟蘇培盛講。”
年氏目光微轉,在耿氏臉上掃過,耿氏不動聲色地放下茶碗,笑著道:“這園子風景正好,今兒剛來時妾還在想若能多住幾天就好了,福晉這話可說到妾心裏去了,況且得知爺要禮佛,咱們哪有先迴府的道理?再說了,迴去心裏也難免空落落的,在這兒每天多看爺一眼也是好的。”
年氏“噗嗤”一笑,眼波流轉,嬌聲道:“福晉您聽聽,茗芳妹妹真會說笑,你多看爺一眼又能怎樣,哪怕你時時刻刻都瞅著爺,爺能看你一眼嗎?”
“側福晉就愛打趣茗芳。”耿氏受了年氏奚落並不著惱,臉不紅心不跳,“茗芳也就隨便說說,誰不知道爺心心念念都係在福晉身上?”
年氏輕哼了一聲,似喜似嗔看向琬華道:“福晉您給評評理,淑雲可沒有打趣她,更不敢當著福晉的麵兒打趣別人。淑雲這個側福晉雖然是皇阿瑪指的,可在咱們府裏除了福晉,側福晉同庶福晉、侍妾格格也沒什麽區別,不過是每年份例和賞賜比她們多而已,不同樣分不到爺的半點榮寵?是以淑雲哪敢取笑幾位妹妹?除了高高在上的福晉,咱們都是一樣的人兒。”
琬華看著年氏仿佛會隨時滴落春水的盈盈眼眸,心道這兩人的雙簧唱得不錯嘛,年氏看似在示弱實則卻強調了自己被賜婚的側福晉身份而將敵一軍,意思是自己這個禦賜的側福晉居然處境這麽悲慘你這明顯是不把皇阿瑪放在眼裏,而自己得不到爺的寵愛也是因為你太霸道。
一旁的李氏和鈕祜祿氏都不是懵懂的小女孩,發現氣氛不對皆不自覺停了手裏“刮”茶蓋的動作,微微側頭,目光在年氏和琬華身上轉了一轉。
琬華淡淡一笑,平和柔美的嗓音從唇間吐出:“妹妹這話可不妥,府裏該有的規矩該尊的品級誰也不能逾越,就像妹妹禦賜的側福晉身份沒有誰敢不承認一樣,這和是不是被爺寵愛也沒有關係。再者,爺寵愛誰喜歡誰,那是爺的事,我這個做福晉的跟妹妹們一樣隻能被動接受,因為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左右爺的意誌,無論是誰都沒那本事強迫爺做他不喜歡的事兒,咱們爺可不是牽線的木偶,年妹妹,你說對不對?”
幾句話說得年氏半晌訥訥無言,更重要的是琬華並沒有如年氏所料想的大動肝火,甚至連一點火星都沒有,令她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她原本設想的是引出琬華發火而跟琬華鬧將起來,這樣總能傳到德妃耳朵裏,到時候琬華就能坐定了不識大體不尊皇父的妒婦之名,必然會招皇阿瑪和德妃不喜,雙重壓力下胤禛難免不會妥協,何況他的子嗣也確實單薄;相比之下,自己雖然算是以下犯上,但也不會有大懲,畢竟自己也是被皇阿瑪賜婚的。如此,不就到了自己受寵之時?畢竟自己可是福晉之下第一人!
至於跟年氏同樣是側福晉的李氏,早就被她打上了年老色衰的標簽,盡管人家李氏並不老。
為什麽德妃會知道府裏的事?誰不曉得府裏管事的常嬤嬤即胤禛的奶嬤是德妃的耳報神,經常能跟著琬華和胤禛去宮裏給德妃請安,這也是雍親王府眾人都心照不宣的事兒。
李氏心下暗笑,放下茶碗對琬華道:“福晉,天色不早了,要不咱們也都散了吧。”
琬華頷首:“嗯,天寒露重的。妹妹們今兒都累得不輕,早點兒迴屋歇息吧,不然明兒爺若還要帶著大夥兒耕田,你哪怕再想讓爺多看你一眼,也得爬得起床來再說,圓明園可大著呢,農田不止一處。”
唇角微微揚起,琬華擺擺手,起身扶著橘香的胳膊出閣樓去了。
見她仰臥著深唿吸,胤禛知道這次練習要結束了,便在她身邊盤膝坐下,幫她捏捏腿腳。
“今兒皇阿瑪跟我提了一句咱家的弘曆,看來還挺喜歡那孩子的。又說起咱家那園子,說等春暖花開的時候去逛逛。”
琬華坐起身,笑著道:“這是好事兒啊。過一兩個月圓明園的牡丹就該盛開了,聽說皇阿瑪最喜歡牡丹,正好賞花觀景。到時候讓孩子們也都過去,權當給他們放兩天假了。你喜歡擺弄的那幾畝菜圃也長勢喜人,比去年還好,說不定皇阿瑪看了咱們改良的溫室會讓工部大力推廣出去呢,這樣對老百姓也好啊。”
其實中國從大約漢朝起,就出現了土溫室,可以種植少量反季節蔬菜,隻不過那種土溫室的生產量完全無法與二十一世紀的大棚種植相比,因為古代既沒有塑料也沒有玻璃,更沒有完整的科學種植方法,普遍的方法隻能利用陽畦風障,雖然能保證光照,但無法人工加熱也無法保溫,產量自然不高。漢朝宮中倒是出現過更高級的室內種植,但是因為成本太大,很快被皇帝製止了。
“這溫棚好是好,但是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造價太高了,單是土下麵類似暖炕的結構,不會有誰舍得花這種工夫,更別說溫棚四周都敷得是白色油紙。也就是咱們精心料理這幾畝,當個玩意兒,正經讓農民費這個勁兒,還不如省下錢把自己房子修一修。”
“你說的也是。”琬華露出些微驚訝之色,“沒想到你一個王爺對底層百姓的生活了解不少嘛。”
胤禛拉著她在暖炕上坐下,手指點點她的鼻尖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何況我這個做王爺的,如果連老百姓過什麽日子都不知道,怎麽做的安穩?每次去京畿、或者去塞外的路上、還有從前陪皇阿瑪去過一次江南,遇到有莊戶經常會去看一看。凡事心中有數,下麵的人想為求‘政績’糊弄上差,在我這裏便行不通;而身居高位者因為了解百姓疾苦,才不會稀裏糊塗地頒發一些於民無益的詔令。聖人所言‘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實乃吾輩行為之明燭。”
琬華明眸中漾起溫柔的笑意,看著自己的丈夫——他如往常一樣哪怕是坐在那裏也依然身姿挺直,聲音也一貫的磁性悅耳,舉手投足間沉穩冷靜,隱隱流露出一絲自信與傲然。這樣的形象早已如吉光片羽一般存在她的心底,暖如朝陽,燦若明霞。
“這丫頭,是不是傻了。”胤禛捏捏她的臉蛋,覺得手感不錯又反複捏了捏,嘿嘿笑道,“我臉上有花麽?”
帥不過三秒。
琬華打開他的手,想了想道:“其實溫室這個東西,如果咱們能掌握了製造玻璃的技術,用玻璃代替油紙,就不用在土下打暖炕了,周圍和頂棚全換成透明的玻璃,想不保溫都難。老百姓也都能用得起。”
胤禛聽得直瞪眼:“油紙都用不起,還用得起玻璃?!再說,造玻璃的技術有啊,養心殿造辦處就設有玻璃廠,還有幾個省也設有幾處玻璃廠,每年供給宮裏以及皇親國戚、達官顯貴都不夠數的,老百姓怎麽用得起這個。異想天開。”
琬華正色道:“我可不是異想天開。這些玻璃廠是製造琉璃的,用的原材料都是琉璃石,當然名貴了。我說的是前些時候意呆利傳教士送給皇阿瑪的那幾件玻璃器皿,你們都把它們當成咱們用的那種水晶玻璃,覺得沒什麽不同,其實大大的不同。”
胤禛見她一本正經的樣子,也不由認真起來:“怎麽不同?”
“據我所知,意呆利人製造玻璃,原材料用的並不是琉璃石,主要是石英砂,再加上石灰石、長石、純堿等高溫燒製成的。”她找來紙筆,將製造玻璃的配料寫下來。隻是幾種配料各自所占的比重,她卻記不住了,這一刻她不由得超級佩服有些開金手指的穿越前輩們,人家造個玻璃還不是分分鍾的事?
胤禛拿過紙看了看,疑惑道:“你怎麽知道的?”
琬華眼珠一轉:“上次舜安顏弟弟從英吉利人的教堂得到一本冊子,上麵好多英吉利語他都不認識,就拿給我看——你知道我早以前也多少學過點兒洋文——原來是一本日記,上麵寫了些生活瑣事,其中有一篇寫著玻璃的配方,也是這個英吉利人從意呆利人那裏偷看到的,我就記了下來。”
“那冊子呢?”
“除了那個配方再無價值,我就還給舜安顏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還給失主。”
胤禛半信半疑,但無從考證,也就當相信了,反正也不是壞事。他將寫著玻璃製作配方和工藝流程的紙折起揣進懷裏:“我拿給造辦處的人瞧瞧,沒準兒他們能研究出來。”
琬華點頭:“主要是原材料之間的配比需要大量實踐才能確定,至於步驟以及技術要求並不複雜。實踐出真知,多試試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額娘……”弘曆還沒進屋就在外麵喊,半掀開簾子往裏看了看,見阿瑪也在,笑嘻嘻喚了一聲,拉著弘時進來。
“玩累了吧?瞅你這鞋子,怎麽弄這麽多泥,快脫了去。”琬華將他抱起,讓丫鬟把他的髒鞋子拿出去。
弘曆嘿嘿一笑:“剛在園子裏捉蟈蟈兒,不小心踩花叢下的泥裏了……不過我已經把手洗幹淨了,你聞聞,香胰子的味道真好。”說著還把小爪子放在琬華鼻前,“迴來的時候看到三哥,就拉他一起過來了。額娘,我餓了,有吃的嗎?”
琬華焉能不知這混小子怕受責備在轉移話題呢,在他小屁屁上拍了兩下:“你就淘吧。”
胤禛在一旁翻了個白眼,心道:你好歹下手重點,打這麽輕這小子連疼都不知道下次還不是照舊?這是打給我看的吧,怕我揍他是怎麽的啊?
琬華見弘時請過安後就乖乖站在旁邊,便拉著他的手問了他這兩天的學業,很是滿意,用眼色示意胤禛,胤禛再次暗自翻了個白眼,但仍然很給麵子的誇獎了弘時幾句。看得出來,弘時很高興,甚至有點小激動:阿瑪可是很長時間都沒有誇獎過自己了。
琬華心疼地拉他在跟前坐下,摸了摸他的腦袋,對弘曆道:“弘曆就應該多向你三哥學習,你將來要有你三哥一半溫潤穩重,我該少操多少心。”
“四弟還小著呢,我三四歲的時候比他還淘氣。”弘時笑道。
“就怕他淘得沒邊了,長大了也這樣。不過咱家的男孩子小時候都淘氣頑皮似乎也有某些遺傳因素在裏麵。”琬華不著痕跡地掃了胤禛一眼,滿眼揶揄的笑意。
胤禛隻裝作什麽都沒看見沒聽見的樣子,抬頭45°角望著天花板。過了一會兒,在感覺琬華有繼續討論這個話題的意向時適時地打斷道:“都餓了吧,讓廚房傳宵夜吧。”
琬華暗自一笑,起身拉著倆孩子往外間去:“讓丫鬟打水來,都把手洗幹淨了。”
弘曆:“額娘,我的手剛洗過。”
琬華:“那就再洗一遍。”
弘曆:“……”
晚上,夫妻倆剛準備休息,弘曆穿著睡衣一手抱著畫冊一手拖著泰迪公仔進來,嘴裏說著“要聽額娘給我講十萬個為什麽”就蹬著小短腿爬上了床,還把那隻比自己還高的泰迪公仔也拖了上來。
胤禛無奈地看著琬華:“讓你給他畫的什麽《十萬個為什麽》圖冊,現在好了,覺也不睡了,就陪他鬧騰吧。”
“講一會兒他就睡著了。”琬華抿嘴一笑,走過去把公仔放在旁邊椅子上,對弘曆道,“熊太大了,三個人再加上它可擠不下。你乖乖地睡在中間……”
胤禛打斷道:“弘曆睡裏麵,你睡中間,我睡外麵好了。”
琬華嗔了他一眼:“好吧。”弘曆倒是很從善如流,反正對他而言也沒有區別,隻要挨著額娘有故事聽就好。
翌日是二月二龍抬頭,也是春耕節。一家人早早地起來,穿戴齊整用過早膳後,坐上馬車去圓明園,畢竟康熙都去京畿主持春耕儀式去了,留在京裏的晚輩們也不能落後。胤禛府裏的車輛不算多,主要原因是胤禛的姬妾並沒有幾個。他和琬華共乘一輛,年氏和李氏共一輛車,再往後耿氏和鈕祜祿氏共一輛。弘暉和弘昐的福晉同乘一輛車跟在後麵,緊隨其後是奶嬤抱著萌萌,然後是各房的貼身大丫鬟們擠著坐了兩輛車。
至於王府的四個少爺則都騎著馬,包括四歲的弘曆,被他大哥放在身前穩穩地坐著。他還時不時地迴頭望望被小豆子牽著的馬駒小白。
小白看起來很愜意,一邊踱步一邊嚼著草料味兒的窩窩頭,偶爾打個響鼻;苦的是小豆子,他身上背著白大爺的幹糧、手上拎著一陶罐清水,白大爺吃一會兒窩頭就得喝幾口水,一點兒怠慢不得——要讓小主子開心,自己就得把白大爺伺候舒坦了,沒瞧見小主子對著咱點頭嗎?小豆子掰了塊窩頭喂給小白,看著小白吃得香甜,忍不住吧唧了一下嘴,從懷裏掏出一個小油紙包,挑了塊桂花糕丟進嘴裏,在小白耳邊輕聲道:“現在多吃點兒,一會兒到了園子就沒工夫吃了,用小主子的話說就是咱得‘累成狗’了。”
白大爺不屑地打了個響鼻,似乎在腹誹著:“你說的那是你自己,大爺我可閑著呢!”
圓明園裏胤禛照料的這塊田地就在“澹泊寧靜殿”的北麵,與其東麵的一片鬆林接壤。府裏上下人都換了便服,胤禛挽起褲腳,領著兒子們下田進行犁田儀式。雖說隻是儀式,也犁了有四五行,剩下的讓一直負責這片田地的太監丫鬟們完成。
女人們也沒閑著,把曬好的麥種再篩選一遍,畢竟這算是塊試驗田,各方麵都要盡量做到最好。
一天時間就在勞作中過去了,經常鍛煉身體的琬華並不覺得累,年氏和李氏兩個都快直不起腰了。被丫鬟扶著到了不遠處水邊閣樓裏,年氏甫一坐下,就忙讓丫鬟捶腿揉肩,一碗茶很快就見了底。李氏雖然也腰酸背疼,但見琬華跟沒事兒人一樣,自己也不敢如年氏那般張揚,讓丫鬟捏了捏肩,然後慢慢喝著茶。鈕祜祿氏和耿氏比她倆強一些,沒有年氏那麽嬌氣,又比李氏年輕能折騰。
琬華見大家快累成狗,抿嘴一笑道:“這閣樓還挺暖和的,再多燒幾盆炭火,三麵窗掩上隻留一麵,就一起在這兒用宵夜吧,下午用膳時挺潦草的,現在應該都餓了。爺在書院考校阿哥們的學習,爺兒們就在那邊用了。所以,就咱們姐妹在這兒,大家也都不必拘禮了,想歪著就歪著,背上不舒服就墊個靠枕。”
眾女應了一聲,都放鬆下來,當然該有的禮數是不會失的。
宵夜一貫清淡,默默用完,漱口淨手後,琬華抿了一口清茶,悠然道:“這些天並無要事,咱們爺借這春耕時節要在園子裏多歇息些時日,禮一禮佛經。妹妹們想在這兒多呆或者想早點兒迴府都無不可,這裏各自的院子早都收拾妥帖,萬一缺什麽就跟蘇培盛講。”
年氏目光微轉,在耿氏臉上掃過,耿氏不動聲色地放下茶碗,笑著道:“這園子風景正好,今兒剛來時妾還在想若能多住幾天就好了,福晉這話可說到妾心裏去了,況且得知爺要禮佛,咱們哪有先迴府的道理?再說了,迴去心裏也難免空落落的,在這兒每天多看爺一眼也是好的。”
年氏“噗嗤”一笑,眼波流轉,嬌聲道:“福晉您聽聽,茗芳妹妹真會說笑,你多看爺一眼又能怎樣,哪怕你時時刻刻都瞅著爺,爺能看你一眼嗎?”
“側福晉就愛打趣茗芳。”耿氏受了年氏奚落並不著惱,臉不紅心不跳,“茗芳也就隨便說說,誰不知道爺心心念念都係在福晉身上?”
年氏輕哼了一聲,似喜似嗔看向琬華道:“福晉您給評評理,淑雲可沒有打趣她,更不敢當著福晉的麵兒打趣別人。淑雲這個側福晉雖然是皇阿瑪指的,可在咱們府裏除了福晉,側福晉同庶福晉、侍妾格格也沒什麽區別,不過是每年份例和賞賜比她們多而已,不同樣分不到爺的半點榮寵?是以淑雲哪敢取笑幾位妹妹?除了高高在上的福晉,咱們都是一樣的人兒。”
琬華看著年氏仿佛會隨時滴落春水的盈盈眼眸,心道這兩人的雙簧唱得不錯嘛,年氏看似在示弱實則卻強調了自己被賜婚的側福晉身份而將敵一軍,意思是自己這個禦賜的側福晉居然處境這麽悲慘你這明顯是不把皇阿瑪放在眼裏,而自己得不到爺的寵愛也是因為你太霸道。
一旁的李氏和鈕祜祿氏都不是懵懂的小女孩,發現氣氛不對皆不自覺停了手裏“刮”茶蓋的動作,微微側頭,目光在年氏和琬華身上轉了一轉。
琬華淡淡一笑,平和柔美的嗓音從唇間吐出:“妹妹這話可不妥,府裏該有的規矩該尊的品級誰也不能逾越,就像妹妹禦賜的側福晉身份沒有誰敢不承認一樣,這和是不是被爺寵愛也沒有關係。再者,爺寵愛誰喜歡誰,那是爺的事,我這個做福晉的跟妹妹們一樣隻能被動接受,因為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左右爺的意誌,無論是誰都沒那本事強迫爺做他不喜歡的事兒,咱們爺可不是牽線的木偶,年妹妹,你說對不對?”
幾句話說得年氏半晌訥訥無言,更重要的是琬華並沒有如年氏所料想的大動肝火,甚至連一點火星都沒有,令她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她原本設想的是引出琬華發火而跟琬華鬧將起來,這樣總能傳到德妃耳朵裏,到時候琬華就能坐定了不識大體不尊皇父的妒婦之名,必然會招皇阿瑪和德妃不喜,雙重壓力下胤禛難免不會妥協,何況他的子嗣也確實單薄;相比之下,自己雖然算是以下犯上,但也不會有大懲,畢竟自己也是被皇阿瑪賜婚的。如此,不就到了自己受寵之時?畢竟自己可是福晉之下第一人!
至於跟年氏同樣是側福晉的李氏,早就被她打上了年老色衰的標簽,盡管人家李氏並不老。
為什麽德妃會知道府裏的事?誰不曉得府裏管事的常嬤嬤即胤禛的奶嬤是德妃的耳報神,經常能跟著琬華和胤禛去宮裏給德妃請安,這也是雍親王府眾人都心照不宣的事兒。
李氏心下暗笑,放下茶碗對琬華道:“福晉,天色不早了,要不咱們也都散了吧。”
琬華頷首:“嗯,天寒露重的。妹妹們今兒都累得不輕,早點兒迴屋歇息吧,不然明兒爺若還要帶著大夥兒耕田,你哪怕再想讓爺多看你一眼,也得爬得起床來再說,圓明園可大著呢,農田不止一處。”
唇角微微揚起,琬華擺擺手,起身扶著橘香的胳膊出閣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