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珊這才舒了口氣,趕緊扶著袁氏躺迴了內室,免得等會寧姐兒抓周之時她撐不住。
安頓好了袁氏,她正要出門,卻見陳嬤嬤跟著一個丫鬟進來了。
周明珊趕緊迎上去,“嬤嬤,可是太夫人落了什麽東西?”
陳嬤嬤搖搖頭,抬眼掃了一圈,才壓低聲音道,“方才人多,太夫人讓我跟四姑娘說一聲,若是不方便的話,她也準備了一套衣裳和銀鎖,讓四姑娘不用客氣……”
周明珊心底頓時升起一股暖流。
外家要為“試周”的小兒準備衣裳鞋帽還有銀鎖等物,這是禮數。
太夫人肯定是擔心袁家沒準備或是出了什麽岔子,可又怕眾人麵前袁氏丟了麵子,所以才讓陳嬤嬤悄悄跟她說一聲。
周明珊很是感念太夫人的這番心意,誠摯地笑道,“真是太謝謝太夫人了,能有太夫人準備東西,也是寧姐兒的福氣,麻煩陳嬤嬤告訴太夫人,就說我娘和我都記在心裏了,改日再親自去拜謝她老人家!”
陳嬤嬤點點頭,話已經帶到了,至於主子們之間的事兒就不是她該管的了。
****
臨煙閣窗門大開,四周角落裏擺著冰盆,一進去便能感覺涼意陣陣,涼風習習。
丫鬟們穿著一水兒的淺青色比甲,在各處穿梭忙碌,遠遠看去一片綠色映照著閣樓外麵湖中碧綠的荷葉,粉白的荷花,仿佛就像是一副風景畫一樣。
林夫人很滿意,笑眯眯地道:“今兒這肯定是四姑娘安排的,我猜得保準沒跑!”
旁邊有不太熟悉的夫人便問,“就是方才那位哄著妹妹的姑娘?”
林夫人點頭,又讚了一聲,“就是那位,人美,心思也巧,還能幹,也不知道要便宜了哪家兒郎?”
寧姐兒的抓周是在臨煙閣前麵的叢綠堂。
正堂中央鋪了錦席,又在上麵放了紙、筆、刀、尺、針、線、算秤、金銀、玩具、印章、經卷、彩緞花朵等物事,圍成一個圈,然後把寧姐兒放在了中央。
這些東西都是周明珊親自準備的,早在前些日子便拿東西逗著寧姐兒玩了。
抓著什麽也不代表往後便是什麽,不過是個意趣罷了!
寧姐兒雖然才一歲,可已經能夠站起來磕磕絆絆走路了。
看到了熟悉的遊戲,她很高興,可是瞪大眼再瞅瞅卻沒發現熟悉的人。
她站在那裏,好奇地看著外麵那一圈人,倒是沒怕生。
大眼睛咕嚕咕嚕轉了一圈,可還是沒找到人,小姑娘便不想玩了,一屁股坐下去,撇撇嘴就要哭。
周明珊本是想著讓她自己玩,以往她也不是一直陪著,有時候便是丫頭們在旁邊看著,寧姐兒自己玩。
今兒也不知怎麽迴事,周明珊一看寧姐兒的樣子就知道是在找自己,可是這麽多人都在等著她抓周,自己也不好上前,隻得忍著沒動。
不想這家夥居然不依不饒了。
周明珊隻得趕緊往前走了幾步,朝寧姐兒招了招手。
看到姐姐,寧姐兒眼睛一亮,小身子在地下滾了滾,然後一撅屁股就站了起來。
然後樂嗬嗬地拿了個布偶兔子朝周明珊跑過去了。
周明珊隻得接了,然後寧姐兒卻像是玩上了癮,把地上的東西一件一件撿起來都跑過來交給了周明珊,而且每次都要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看著她,周明珊隻得像她們之前那樣親親她的小臉蛋。
旁邊的嬤嬤都不知道該怎麽念賀詞了,眼看著小家夥把東西都搬完了,她也隻得跟著把所有的祝詞都說了一遍,口都幹了。
偌大的席子上空蕩蕩的,隻有周明珊姐妹腳下擺滿了東西。
寧姐兒卻玩累了,沒一會兒就窩在周明珊懷裏閉上眼打起了小唿嚕。
周明珊抱著她尷尬地站在那裏和眾人大眼瞪小眼。
在場之人哪還有不明白的,這一看就是平日跟周明珊玩熟悉了,連抓周都不忘姐姐。
眾人都連聲恭喜袁氏,大女兒能幹懂事,小女兒聰慧可愛,直道有福。
袁氏雖然沒有兒子有些遺憾,可兩個女兒確實令她驕傲,直到身體實在撐不住了才在眾人的勸說下迴了聽閑居歇息。
周明珊把母親和妹妹送迴去之後,便一直忙著安排宴席,陪著眾人說話聊天,倒是把方才之事很快就忘了。
此刻聽林夫人提起,在座的夫人們大家不約而同都拿帕子捂嘴笑了起來。
廣元伯府二太太,正是周明珞的婆婆,她和林夫人相熟,聞言便打趣她,“你說這酸話有什麽用,反正你也得不了這福氣!”
林夫人遺憾地歎了口氣,“是呀,你我怎麽就不能把小二再早生兩年呢?”
雖然俗語都說“女大三抱金磚”,可一般男女結親,大都是男方年齡大過女方,或者是雙方同齡,或是女方大幾個月,便是女方大兩歲的都少,更不用說三歲了,何況林夫人家的二兒子今年才十一,足足比周明珊小了四歲,顯見是不可能了。
旁邊的夫人們見她二人都如此稱讚周四姑娘,不知道的紛紛向熟悉的人打聽,知道的也忙著和身邊親近之人小聲議論。
本來還有人覺得周明珊身份低了些,名聲也不太好,可今兒卻見顯國公府女眷都來慶賀,徐太夫人席上又對周明珊頗多關照,顯見是關係不淺。
不少本就觀望的人便有些動搖了,那徐太夫人都認可的人能差到哪裏去,估計之前的流言也不可信。
客人離去之時,袁氏又撐著出來相送。
感受到眾人的熱情,還有一些人露出來的口風,她既是高興又是心酸。
女兒懂事能幹,把寧姐兒的抓周宴辦得很好,把妹妹照顧得也很好,倒是她這個娘無用的很,非但幫不上忙還要拖後腿。
不過好在福兒的親事又有了些眉目,今兒有好幾位太太露出了話頭,她之前打聽過,有幾個哥兒確實很不錯。
袁氏存了心事,待到隔日便跟三爺周澤說了。
正好,周澤這幾日在翰林院也頗覺順暢,連同僚對他的態度都好了許多。
他琢磨了一日後,便猜測是那日抓周宴的功勞。
他心裏高興,便連著幾日都宿在了正房。
安頓好了袁氏,她正要出門,卻見陳嬤嬤跟著一個丫鬟進來了。
周明珊趕緊迎上去,“嬤嬤,可是太夫人落了什麽東西?”
陳嬤嬤搖搖頭,抬眼掃了一圈,才壓低聲音道,“方才人多,太夫人讓我跟四姑娘說一聲,若是不方便的話,她也準備了一套衣裳和銀鎖,讓四姑娘不用客氣……”
周明珊心底頓時升起一股暖流。
外家要為“試周”的小兒準備衣裳鞋帽還有銀鎖等物,這是禮數。
太夫人肯定是擔心袁家沒準備或是出了什麽岔子,可又怕眾人麵前袁氏丟了麵子,所以才讓陳嬤嬤悄悄跟她說一聲。
周明珊很是感念太夫人的這番心意,誠摯地笑道,“真是太謝謝太夫人了,能有太夫人準備東西,也是寧姐兒的福氣,麻煩陳嬤嬤告訴太夫人,就說我娘和我都記在心裏了,改日再親自去拜謝她老人家!”
陳嬤嬤點點頭,話已經帶到了,至於主子們之間的事兒就不是她該管的了。
****
臨煙閣窗門大開,四周角落裏擺著冰盆,一進去便能感覺涼意陣陣,涼風習習。
丫鬟們穿著一水兒的淺青色比甲,在各處穿梭忙碌,遠遠看去一片綠色映照著閣樓外麵湖中碧綠的荷葉,粉白的荷花,仿佛就像是一副風景畫一樣。
林夫人很滿意,笑眯眯地道:“今兒這肯定是四姑娘安排的,我猜得保準沒跑!”
旁邊有不太熟悉的夫人便問,“就是方才那位哄著妹妹的姑娘?”
林夫人點頭,又讚了一聲,“就是那位,人美,心思也巧,還能幹,也不知道要便宜了哪家兒郎?”
寧姐兒的抓周是在臨煙閣前麵的叢綠堂。
正堂中央鋪了錦席,又在上麵放了紙、筆、刀、尺、針、線、算秤、金銀、玩具、印章、經卷、彩緞花朵等物事,圍成一個圈,然後把寧姐兒放在了中央。
這些東西都是周明珊親自準備的,早在前些日子便拿東西逗著寧姐兒玩了。
抓著什麽也不代表往後便是什麽,不過是個意趣罷了!
寧姐兒雖然才一歲,可已經能夠站起來磕磕絆絆走路了。
看到了熟悉的遊戲,她很高興,可是瞪大眼再瞅瞅卻沒發現熟悉的人。
她站在那裏,好奇地看著外麵那一圈人,倒是沒怕生。
大眼睛咕嚕咕嚕轉了一圈,可還是沒找到人,小姑娘便不想玩了,一屁股坐下去,撇撇嘴就要哭。
周明珊本是想著讓她自己玩,以往她也不是一直陪著,有時候便是丫頭們在旁邊看著,寧姐兒自己玩。
今兒也不知怎麽迴事,周明珊一看寧姐兒的樣子就知道是在找自己,可是這麽多人都在等著她抓周,自己也不好上前,隻得忍著沒動。
不想這家夥居然不依不饒了。
周明珊隻得趕緊往前走了幾步,朝寧姐兒招了招手。
看到姐姐,寧姐兒眼睛一亮,小身子在地下滾了滾,然後一撅屁股就站了起來。
然後樂嗬嗬地拿了個布偶兔子朝周明珊跑過去了。
周明珊隻得接了,然後寧姐兒卻像是玩上了癮,把地上的東西一件一件撿起來都跑過來交給了周明珊,而且每次都要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看著她,周明珊隻得像她們之前那樣親親她的小臉蛋。
旁邊的嬤嬤都不知道該怎麽念賀詞了,眼看著小家夥把東西都搬完了,她也隻得跟著把所有的祝詞都說了一遍,口都幹了。
偌大的席子上空蕩蕩的,隻有周明珊姐妹腳下擺滿了東西。
寧姐兒卻玩累了,沒一會兒就窩在周明珊懷裏閉上眼打起了小唿嚕。
周明珊抱著她尷尬地站在那裏和眾人大眼瞪小眼。
在場之人哪還有不明白的,這一看就是平日跟周明珊玩熟悉了,連抓周都不忘姐姐。
眾人都連聲恭喜袁氏,大女兒能幹懂事,小女兒聰慧可愛,直道有福。
袁氏雖然沒有兒子有些遺憾,可兩個女兒確實令她驕傲,直到身體實在撐不住了才在眾人的勸說下迴了聽閑居歇息。
周明珊把母親和妹妹送迴去之後,便一直忙著安排宴席,陪著眾人說話聊天,倒是把方才之事很快就忘了。
此刻聽林夫人提起,在座的夫人們大家不約而同都拿帕子捂嘴笑了起來。
廣元伯府二太太,正是周明珞的婆婆,她和林夫人相熟,聞言便打趣她,“你說這酸話有什麽用,反正你也得不了這福氣!”
林夫人遺憾地歎了口氣,“是呀,你我怎麽就不能把小二再早生兩年呢?”
雖然俗語都說“女大三抱金磚”,可一般男女結親,大都是男方年齡大過女方,或者是雙方同齡,或是女方大幾個月,便是女方大兩歲的都少,更不用說三歲了,何況林夫人家的二兒子今年才十一,足足比周明珊小了四歲,顯見是不可能了。
旁邊的夫人們見她二人都如此稱讚周四姑娘,不知道的紛紛向熟悉的人打聽,知道的也忙著和身邊親近之人小聲議論。
本來還有人覺得周明珊身份低了些,名聲也不太好,可今兒卻見顯國公府女眷都來慶賀,徐太夫人席上又對周明珊頗多關照,顯見是關係不淺。
不少本就觀望的人便有些動搖了,那徐太夫人都認可的人能差到哪裏去,估計之前的流言也不可信。
客人離去之時,袁氏又撐著出來相送。
感受到眾人的熱情,還有一些人露出來的口風,她既是高興又是心酸。
女兒懂事能幹,把寧姐兒的抓周宴辦得很好,把妹妹照顧得也很好,倒是她這個娘無用的很,非但幫不上忙還要拖後腿。
不過好在福兒的親事又有了些眉目,今兒有好幾位太太露出了話頭,她之前打聽過,有幾個哥兒確實很不錯。
袁氏存了心事,待到隔日便跟三爺周澤說了。
正好,周澤這幾日在翰林院也頗覺順暢,連同僚對他的態度都好了許多。
他琢磨了一日後,便猜測是那日抓周宴的功勞。
他心裏高興,便連著幾日都宿在了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