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009年,蘇州昆山魏家村魏家山上老魏家那間祖屋外麵,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豪車,豪車這東西在當時還並不被人們普遍熟知,特別是在村子裏,你會看到一輛四個圈的奧迪被圍觀稱讚,而停在角落的凱迪拉克和賓利卻被人們無視屏蔽。
雖然車分貴賤,但魏家祖屋外的這些車毫無例外的一水黑色,和祖屋門廳前懸掛的一麵黑白孝旗自成一係,一時間魏家山半麵山坡都像是被一層黑布鋪綴起來。
這是魏家第三十一代孫魏澤厚的葬禮,八十八歲高齡在魏家村來說算是喜喪,魏家本族族長在魏家村中心的空地上搭了戲台,十裏八鄉最出名的戲子輪番上台,要給魏老爺唱過頭七。戲台正南方,魏家祖祠樓前孝子賢孫披麻戴孝跪了一地,身臨其中,繁複的祖宗規矩總讓人有一種茫然之感。
魏澤厚是蘇州地區的名人,他沒做過官沒經過商,外界稱他為“道家仙師”,換句話說便是風水先生。在國內陰陽風水這一行裏,提到魏澤厚前得先合拳作揖尊一聲“仙師”,他這一生提攜過的達官商賈不計其數,有很多叫得上名的國學大師都曾上門與其參道。
可人要是有一麵是滿的,另一麵必然有所缺失。魏澤厚這輩子做的最好的事是看風水,做的最不好的事,恐怕就是管理後院。
魏澤厚年輕時候極盡風流,到了四十四歲才想到成家,娶的是成都的名門大戶,姓白。可是沒幾年,白小姐就和魏澤厚鬧離婚,那個年代女人都是依靠丈夫的,別說女人要和男人離婚,就是男人休妻,也能震驚全城。可是白小姐就是義無反顧的把魏澤厚給休了。即便魏澤厚在離婚第二個月就又張燈結彩的續了弦,但被一個女人離婚,卻終究成了他的心魔。也許普通的心魔會被時間衝淡變淺,但之後發生的那些事,卻足以讓魏澤厚積怨成疾,臨終之前憑著最後一口氣喊出的三個字也是“白向月”。
“吾行”
魏家長房長孫魏吾行的思緒被拉迴到現實,魏家族長的小兒子,一個叫誌國的中年人站在花圈和黃菊堆旁向他招手,風水世家辦喪事規矩多,不跪足整時不能起身,魏吾行看了一眼時間,離整時還有二十幾分鍾,他有點納悶,對誌國做了個“時間未到”的動作。
“我爹說了,天塌下來你也得馬上過去。”
魏吾行這幾天一直在誌國家學喪事上的規矩,和誌國也混熟了,知道他什麽事都聽他爸的,如果族長不發話,他絕對不敢這麽擅自傳達。
吾行心裏納悶,迴頭瞧了一眼,他的幾個叔叔竟然都不在,堂叔和堂兄倒是跪得規規矩矩,從早上開始,吾行就覺得家裏人氣氛有些不對勁,幾個弟弟看他的眼神總是躲躲閃閃的,莫非真的出事了不成?魏吾行想到這兒,雙手合十對爺爺那口棺材小聲嘀咕:“您老別生氣,我去去就迴。”
說罷,就低著頭潛出了祠樓。祠樓離山上的祖屋挺遠,主要是山路上停滿了車,吾行雖然不是這一輩的風水傳人,但因為總陪他爺爺出席重要場合,一般的商賈貴胄都認識他,一路上和他們招唿過來,到祖屋已經是半個小時之後。
祖屋外間掛滿了匾額、挽聯、挽幛,今日送三,紙紮的馬匹堆放在院子裏。風水家講究“49”這個數,馬匹數就是這個,連同祠樓前棺槨邊上做道場的都是49個人。
吾行和誌國兩個人拐過中庭,正悶頭往裏走,誌國腳步突然頓了一下,落了好幾步出去,吾行對祖屋的路線不是很熟,迴頭罵他:“愣什麽神兒啊,咱倆晚了你爸罵的可不是我。”
可誌國那臉色著實不太好看,吾行不由也慢了一步,朝他愣住的地方看了一眼,馬上明白了。
中庭門廊柱下大馬金刀坐在台階上抽煙的男人,就是魏吾行他爸魏不熟。誌國的反應算是好的,中庭之後杵著的那些堂叔兄弟們,瞧見吾行從外麵進來,眼睛就像粘住一樣黏著這對父子看。
魏不熟這名兒聽起來就能讓人笑破肚皮,並不是魏老爺子想給兒子起這名,實在是魏家長子長孫名諱全都出自於一本“陰陽玄譜”,翻到哪一頁哪一個字都是天定的。魏不熟出生百天的時候魏澤厚在一百多位江湖人麵前翻出了這麽個名字,一直到四十年後的今天,道上的人但凡說起這名兒,也不由咧起嘴。
托魏不熟的福,他這一代成了“不”字輩,魏澤厚庶出的三個兒子,名字也沒落了好,叫魏不開、魏不清和魏不順,要不是這幾個兒子中年之後在江湖上有了名氣,肯定也是要被笑話一生的。
說起魏不熟話可就長了,他在風水界算是一朵奇葩,之前說到,成都白家小姐白向月把魏老爺子給休了,那還是前話。魏不熟畢竟是老魏家的長子,魏澤厚下了血本的栽培,一直到魏不熟22歲那年,老魏家發生了一件震驚風水界的大事。
當年休了魏澤厚的白小姐,從成都帶了三個風水大師迴來找魏澤厚鬥法,誰贏兒子跟誰走。據說當時三個風水大師都不是魏澤厚的對手,但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白向月親自上陣,使了一出美人計把魏澤厚給騙了。
魏澤厚自知不能壞了江湖規矩,鬥法輸了賠了兒子他認,但那時候魏吾行已經出生了,雖然是個私生子,但魏澤厚還是死活把孫子給留下了。
據說魏不熟那幾年每個月都往返於成都和昆山,企圖把吾行給偷走,鬧騰了好幾年都沒成功。最厲害的一次竟然雇人把魏吾行給綁了,可是在昆山這地方,還沒誰能在魏澤厚眼皮底下帶走一個人,魏不熟這麽做,徹底把魏澤厚給惹惱了。
一個月後,魏澤厚竟然給魏吾行找了個名正言順的“媽”。風水陰陽世家有過這樣的先例,如果家裏兒子媳婦死了,留下孤苦無依的孫子無人照顧,可以由長輩出麵為孩子找個“望門婦”做母親,一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其次也是給孩子樹立自己的底氣。
但魏不熟可是沒死,魏澤厚這麽做簡直把他的後路都斷了。他是徹徹底底把兒子扔給白向月了。
魏吾行初中之後魏不熟隔段時間就偷著來看他,但也隻敢偷著來,魏澤厚在昆山對魏不熟下了禁令,但凡魏不熟在昆山出現,老爺子那些手下必定會把人捆了扔上去往成都的火車,一來二去魏不熟來的次數也就少了。
吾行上次見到他還是在兩年前,他到昆山來辦事,兩人在kfc剛吃了幾口漢堡,魏老爺子的手下就出現了,把魏不熟塞進麵包車就帶走了。
吾行當時就想,他爸要真想舒舒服服的在蘇州溜達,隻能等他爺爺仙遊了,沒想到這一天竟然這麽快就到了。
魏不熟看吾行在院子中間發愣,叼著煙朝兒子招手。
吾行對魏不熟的出現保持著本能的心悸,好像那些效力於爺爺的手下隨時會衝出來似得。不過他馬上想到,爺爺現在已經躺進棺材了,那些手下如今都歸二叔管,暫時不會出來冒犯他爸,這才走過去叫人:“爸,你什麽時候來的?”
魏不熟其實長了一副好皮囊,四十歲的人了,僅看臉還能稱得上“英俊”,但他一直不修邊幅,發型常年在兩個極端裏轉換,過耳長發或禿頭。這次就頂了一頭蓬鬆的長頭發,頭前的一些長發被順到腦後,用一根橡皮筋綁著,冷一看像個藝術家。他這人特別鍾意深紅色,在吾行的印象裏,他從來沒穿過除深紅色之外的任何色係著裝。就連今天這種場合,吾行也眼尖的發現,他黑色外套裏麵罩著的衣服仍然是紅色。
魏不熟看見吾行並不算太高興,張口問:“你幹什麽去了?”
“守棺啊。”這不明知故問麽?
“你怎麽不長心呢?你三個叔叔三個弟弟都去哪兒了你難道不知道?”他壓低聲音咬著字罵。
魏不熟脾氣不好,三句不合就要打人,吾行也習慣了,頂他:“腿長在他們身上,我管不著。”
魏不熟果然劈手就要打人,但院子裏戳著看熱鬧的人實在是太多,最後到底是忍著火沒發。皺著眉頭盯著吾行瞧了一會兒,冷聲:“族長去請你爺爺的遺囑了,宣遺囑要封門,你三叔在祠樓四周安了手下,故意讓你錯過宣遺囑吉時,要不是我逼著族長去找你,你現在就被你三叔給套了。”
“不是送三後宣遺囑嗎?”魏吾行一邊納悶一邊從麻衣裏邊掏出一張便簽,他對於這種臨時抱佛腳的事總是不願意費腦的,好記性不如一個爛筆頭:“你看,族長跟我說的,送三第二日宣遺囑,午時必入門堂,遺囑出,封堂屋,諸人免進免出。”
魏不熟煩躁的把那頁便簽紙給推開,“那是你三叔收買了族長,我要是沒族長的把柄,你以為他這次會倒戈?先別管那麽多,你先去堂屋裏等著,我馬上就去。”
“你?”吾行有點拿不準,揶揄他:“族譜裏不是沒你名兒嗎?”
這次魏不熟沒控製住,一巴掌拍中吾行後腦勺,少年整個人向前來了個大趔趄,差點就被掀到地上。吾行今年雖然才十七,但人長的身長玉立,比幾個叔叔還要高上一頭,而且這些年被他爺爺慣壞了,養尊處優的,別說挨打了,誰膽敢給他個臉色,都得先琢磨琢磨。
不過此情此景吾行倒是沒什麽可委屈的,畢竟他和他爸常年來相處模式就是這樣,魏不熟看得上眼的人才會動手動腳,要是不喜歡的人連看一眼都嫌煩。可是圍觀看熱鬧的人卻不由倒抽一口冷氣,吾行臉上有些掛不住,卻聽他爸小聲在他耳邊嘀咕:“臭小子,你老子我有的是錢,你爺爺遺囑裏邊兒房產存款你都別放在眼裏,咱就拿燈,燈到手,老子我全部家產都給你。”
他這句話說的極快,聲音又極輕,但吾行還是聽的十分明白,特別是那個“燈”。
魏不熟說的“燈”,是一個比小拇指還要小上一圈的掛墜,卻是老魏家世代相傳的寶貝,名曰聚魂燈,於風水世家來說,聚魂燈仿若將軍的兵符帥印,帝王的傳國玉璽。
都知魏澤厚一生富貴順遂,經曆顛沛的年代也能險中求存,卻很少有人知道,魏澤厚能夠躲過千劫萬難全憑這枚燈墜。這小東西極有靈性,遇危險時能示警,遇選擇時能擇路,遇鬼降鬼,遇魂捉魂,隻要它認定了主人,便會對其一生效忠。
更重要的是,聚魂燈共有七盞,傳承者被稱為魂燈七世家,這七個世家雖然處在不同城市,但在風水界盤根錯節,相當於風水界的大商會,以至魂燈七世家的富貴幾代不減,一家有難總能得到其餘六家的庇護幫協。
隻不過,為了避免魂燈一族的良莠不齊,從祖上就有規定,魂燈隻傳一脈,無論此世育有多少兒孫,七世家隻認佩戴魂燈那一脈一人。
所以魂燈的傳承在江湖上是比上位者更值得期待的大事,魏澤厚一生謹慎,在魂燈上更是付諸太多的心力,在他六十歲的時候,更是花費五千萬租來北京古玩巨富張家的祖傳寶貝子孫盒,用以在臨終前封存屬於魏家的聚魂燈。五千萬,從魏澤厚臨終前一夜,一直到遺囑宣布完止,不過也才五天。
魏吾行抬手去撓後腦勺,這是他習慣性動作,一遇到費解的事就十分本能的做出一副慫樣裝愚鈍。吾行的三個叔叔認定他是個扶不上牆的爛泥,估計也因為這個小動作。
魏不熟卻十分了解這個兒子,就算吾行真是個不諳世事的二世祖,他跟他爺爺身邊這麽多年,僅說見識,他那幾個叔叔就沒一個比得過他。魏不熟不過是點了他一下,這小子就已經明白過來,丟給他一句“那我進去等你啊”,就轉身步進堂屋了。
魏不熟盯著兒子的背影,在嘴角斜出一抹擔憂,吾行小聰明是有,但被他爺爺灌輸了一腦子的仁義禮智信,像今天這種撕破臉的場麵,不知道他受得住受不住。
2009年,蘇州昆山魏家村魏家山上老魏家那間祖屋外麵,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豪車,豪車這東西在當時還並不被人們普遍熟知,特別是在村子裏,你會看到一輛四個圈的奧迪被圍觀稱讚,而停在角落的凱迪拉克和賓利卻被人們無視屏蔽。
雖然車分貴賤,但魏家祖屋外的這些車毫無例外的一水黑色,和祖屋門廳前懸掛的一麵黑白孝旗自成一係,一時間魏家山半麵山坡都像是被一層黑布鋪綴起來。
這是魏家第三十一代孫魏澤厚的葬禮,八十八歲高齡在魏家村來說算是喜喪,魏家本族族長在魏家村中心的空地上搭了戲台,十裏八鄉最出名的戲子輪番上台,要給魏老爺唱過頭七。戲台正南方,魏家祖祠樓前孝子賢孫披麻戴孝跪了一地,身臨其中,繁複的祖宗規矩總讓人有一種茫然之感。
魏澤厚是蘇州地區的名人,他沒做過官沒經過商,外界稱他為“道家仙師”,換句話說便是風水先生。在國內陰陽風水這一行裏,提到魏澤厚前得先合拳作揖尊一聲“仙師”,他這一生提攜過的達官商賈不計其數,有很多叫得上名的國學大師都曾上門與其參道。
可人要是有一麵是滿的,另一麵必然有所缺失。魏澤厚這輩子做的最好的事是看風水,做的最不好的事,恐怕就是管理後院。
魏澤厚年輕時候極盡風流,到了四十四歲才想到成家,娶的是成都的名門大戶,姓白。可是沒幾年,白小姐就和魏澤厚鬧離婚,那個年代女人都是依靠丈夫的,別說女人要和男人離婚,就是男人休妻,也能震驚全城。可是白小姐就是義無反顧的把魏澤厚給休了。即便魏澤厚在離婚第二個月就又張燈結彩的續了弦,但被一個女人離婚,卻終究成了他的心魔。也許普通的心魔會被時間衝淡變淺,但之後發生的那些事,卻足以讓魏澤厚積怨成疾,臨終之前憑著最後一口氣喊出的三個字也是“白向月”。
“吾行”
魏家長房長孫魏吾行的思緒被拉迴到現實,魏家族長的小兒子,一個叫誌國的中年人站在花圈和黃菊堆旁向他招手,風水世家辦喪事規矩多,不跪足整時不能起身,魏吾行看了一眼時間,離整時還有二十幾分鍾,他有點納悶,對誌國做了個“時間未到”的動作。
“我爹說了,天塌下來你也得馬上過去。”
魏吾行這幾天一直在誌國家學喪事上的規矩,和誌國也混熟了,知道他什麽事都聽他爸的,如果族長不發話,他絕對不敢這麽擅自傳達。
吾行心裏納悶,迴頭瞧了一眼,他的幾個叔叔竟然都不在,堂叔和堂兄倒是跪得規規矩矩,從早上開始,吾行就覺得家裏人氣氛有些不對勁,幾個弟弟看他的眼神總是躲躲閃閃的,莫非真的出事了不成?魏吾行想到這兒,雙手合十對爺爺那口棺材小聲嘀咕:“您老別生氣,我去去就迴。”
說罷,就低著頭潛出了祠樓。祠樓離山上的祖屋挺遠,主要是山路上停滿了車,吾行雖然不是這一輩的風水傳人,但因為總陪他爺爺出席重要場合,一般的商賈貴胄都認識他,一路上和他們招唿過來,到祖屋已經是半個小時之後。
祖屋外間掛滿了匾額、挽聯、挽幛,今日送三,紙紮的馬匹堆放在院子裏。風水家講究“49”這個數,馬匹數就是這個,連同祠樓前棺槨邊上做道場的都是49個人。
吾行和誌國兩個人拐過中庭,正悶頭往裏走,誌國腳步突然頓了一下,落了好幾步出去,吾行對祖屋的路線不是很熟,迴頭罵他:“愣什麽神兒啊,咱倆晚了你爸罵的可不是我。”
可誌國那臉色著實不太好看,吾行不由也慢了一步,朝他愣住的地方看了一眼,馬上明白了。
中庭門廊柱下大馬金刀坐在台階上抽煙的男人,就是魏吾行他爸魏不熟。誌國的反應算是好的,中庭之後杵著的那些堂叔兄弟們,瞧見吾行從外麵進來,眼睛就像粘住一樣黏著這對父子看。
魏不熟這名兒聽起來就能讓人笑破肚皮,並不是魏老爺子想給兒子起這名,實在是魏家長子長孫名諱全都出自於一本“陰陽玄譜”,翻到哪一頁哪一個字都是天定的。魏不熟出生百天的時候魏澤厚在一百多位江湖人麵前翻出了這麽個名字,一直到四十年後的今天,道上的人但凡說起這名兒,也不由咧起嘴。
托魏不熟的福,他這一代成了“不”字輩,魏澤厚庶出的三個兒子,名字也沒落了好,叫魏不開、魏不清和魏不順,要不是這幾個兒子中年之後在江湖上有了名氣,肯定也是要被笑話一生的。
說起魏不熟話可就長了,他在風水界算是一朵奇葩,之前說到,成都白家小姐白向月把魏老爺子給休了,那還是前話。魏不熟畢竟是老魏家的長子,魏澤厚下了血本的栽培,一直到魏不熟22歲那年,老魏家發生了一件震驚風水界的大事。
當年休了魏澤厚的白小姐,從成都帶了三個風水大師迴來找魏澤厚鬥法,誰贏兒子跟誰走。據說當時三個風水大師都不是魏澤厚的對手,但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白向月親自上陣,使了一出美人計把魏澤厚給騙了。
魏澤厚自知不能壞了江湖規矩,鬥法輸了賠了兒子他認,但那時候魏吾行已經出生了,雖然是個私生子,但魏澤厚還是死活把孫子給留下了。
據說魏不熟那幾年每個月都往返於成都和昆山,企圖把吾行給偷走,鬧騰了好幾年都沒成功。最厲害的一次竟然雇人把魏吾行給綁了,可是在昆山這地方,還沒誰能在魏澤厚眼皮底下帶走一個人,魏不熟這麽做,徹底把魏澤厚給惹惱了。
一個月後,魏澤厚竟然給魏吾行找了個名正言順的“媽”。風水陰陽世家有過這樣的先例,如果家裏兒子媳婦死了,留下孤苦無依的孫子無人照顧,可以由長輩出麵為孩子找個“望門婦”做母親,一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其次也是給孩子樹立自己的底氣。
但魏不熟可是沒死,魏澤厚這麽做簡直把他的後路都斷了。他是徹徹底底把兒子扔給白向月了。
魏吾行初中之後魏不熟隔段時間就偷著來看他,但也隻敢偷著來,魏澤厚在昆山對魏不熟下了禁令,但凡魏不熟在昆山出現,老爺子那些手下必定會把人捆了扔上去往成都的火車,一來二去魏不熟來的次數也就少了。
吾行上次見到他還是在兩年前,他到昆山來辦事,兩人在kfc剛吃了幾口漢堡,魏老爺子的手下就出現了,把魏不熟塞進麵包車就帶走了。
吾行當時就想,他爸要真想舒舒服服的在蘇州溜達,隻能等他爺爺仙遊了,沒想到這一天竟然這麽快就到了。
魏不熟看吾行在院子中間發愣,叼著煙朝兒子招手。
吾行對魏不熟的出現保持著本能的心悸,好像那些效力於爺爺的手下隨時會衝出來似得。不過他馬上想到,爺爺現在已經躺進棺材了,那些手下如今都歸二叔管,暫時不會出來冒犯他爸,這才走過去叫人:“爸,你什麽時候來的?”
魏不熟其實長了一副好皮囊,四十歲的人了,僅看臉還能稱得上“英俊”,但他一直不修邊幅,發型常年在兩個極端裏轉換,過耳長發或禿頭。這次就頂了一頭蓬鬆的長頭發,頭前的一些長發被順到腦後,用一根橡皮筋綁著,冷一看像個藝術家。他這人特別鍾意深紅色,在吾行的印象裏,他從來沒穿過除深紅色之外的任何色係著裝。就連今天這種場合,吾行也眼尖的發現,他黑色外套裏麵罩著的衣服仍然是紅色。
魏不熟看見吾行並不算太高興,張口問:“你幹什麽去了?”
“守棺啊。”這不明知故問麽?
“你怎麽不長心呢?你三個叔叔三個弟弟都去哪兒了你難道不知道?”他壓低聲音咬著字罵。
魏不熟脾氣不好,三句不合就要打人,吾行也習慣了,頂他:“腿長在他們身上,我管不著。”
魏不熟果然劈手就要打人,但院子裏戳著看熱鬧的人實在是太多,最後到底是忍著火沒發。皺著眉頭盯著吾行瞧了一會兒,冷聲:“族長去請你爺爺的遺囑了,宣遺囑要封門,你三叔在祠樓四周安了手下,故意讓你錯過宣遺囑吉時,要不是我逼著族長去找你,你現在就被你三叔給套了。”
“不是送三後宣遺囑嗎?”魏吾行一邊納悶一邊從麻衣裏邊掏出一張便簽,他對於這種臨時抱佛腳的事總是不願意費腦的,好記性不如一個爛筆頭:“你看,族長跟我說的,送三第二日宣遺囑,午時必入門堂,遺囑出,封堂屋,諸人免進免出。”
魏不熟煩躁的把那頁便簽紙給推開,“那是你三叔收買了族長,我要是沒族長的把柄,你以為他這次會倒戈?先別管那麽多,你先去堂屋裏等著,我馬上就去。”
“你?”吾行有點拿不準,揶揄他:“族譜裏不是沒你名兒嗎?”
這次魏不熟沒控製住,一巴掌拍中吾行後腦勺,少年整個人向前來了個大趔趄,差點就被掀到地上。吾行今年雖然才十七,但人長的身長玉立,比幾個叔叔還要高上一頭,而且這些年被他爺爺慣壞了,養尊處優的,別說挨打了,誰膽敢給他個臉色,都得先琢磨琢磨。
不過此情此景吾行倒是沒什麽可委屈的,畢竟他和他爸常年來相處模式就是這樣,魏不熟看得上眼的人才會動手動腳,要是不喜歡的人連看一眼都嫌煩。可是圍觀看熱鬧的人卻不由倒抽一口冷氣,吾行臉上有些掛不住,卻聽他爸小聲在他耳邊嘀咕:“臭小子,你老子我有的是錢,你爺爺遺囑裏邊兒房產存款你都別放在眼裏,咱就拿燈,燈到手,老子我全部家產都給你。”
他這句話說的極快,聲音又極輕,但吾行還是聽的十分明白,特別是那個“燈”。
魏不熟說的“燈”,是一個比小拇指還要小上一圈的掛墜,卻是老魏家世代相傳的寶貝,名曰聚魂燈,於風水世家來說,聚魂燈仿若將軍的兵符帥印,帝王的傳國玉璽。
都知魏澤厚一生富貴順遂,經曆顛沛的年代也能險中求存,卻很少有人知道,魏澤厚能夠躲過千劫萬難全憑這枚燈墜。這小東西極有靈性,遇危險時能示警,遇選擇時能擇路,遇鬼降鬼,遇魂捉魂,隻要它認定了主人,便會對其一生效忠。
更重要的是,聚魂燈共有七盞,傳承者被稱為魂燈七世家,這七個世家雖然處在不同城市,但在風水界盤根錯節,相當於風水界的大商會,以至魂燈七世家的富貴幾代不減,一家有難總能得到其餘六家的庇護幫協。
隻不過,為了避免魂燈一族的良莠不齊,從祖上就有規定,魂燈隻傳一脈,無論此世育有多少兒孫,七世家隻認佩戴魂燈那一脈一人。
所以魂燈的傳承在江湖上是比上位者更值得期待的大事,魏澤厚一生謹慎,在魂燈上更是付諸太多的心力,在他六十歲的時候,更是花費五千萬租來北京古玩巨富張家的祖傳寶貝子孫盒,用以在臨終前封存屬於魏家的聚魂燈。五千萬,從魏澤厚臨終前一夜,一直到遺囑宣布完止,不過也才五天。
魏吾行抬手去撓後腦勺,這是他習慣性動作,一遇到費解的事就十分本能的做出一副慫樣裝愚鈍。吾行的三個叔叔認定他是個扶不上牆的爛泥,估計也因為這個小動作。
魏不熟卻十分了解這個兒子,就算吾行真是個不諳世事的二世祖,他跟他爺爺身邊這麽多年,僅說見識,他那幾個叔叔就沒一個比得過他。魏不熟不過是點了他一下,這小子就已經明白過來,丟給他一句“那我進去等你啊”,就轉身步進堂屋了。
魏不熟盯著兒子的背影,在嘴角斜出一抹擔憂,吾行小聰明是有,但被他爺爺灌輸了一腦子的仁義禮智信,像今天這種撕破臉的場麵,不知道他受得住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