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天地有仁
當我發現我的新婚妻子是男人之後 作者:首陽八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據後世史書記載,大幹元安二十這一年實乃是風雲莫測,變幻無常,但不管如何紛說,最後的定論卻都是——天地有仁,佑我大幹。
元安二十年四月廿一,清晨,山泉寺。
雖剛至卯時,寺內香客卻委實不少,且愈來愈多,隻因正值一年一度的浴佛之日,又因山泉寺的超脫地位,八方來客皆匯集於此。
日光漸出,眾僧擁一佛像入內,這佛像以金而鑄,高約兩尺,置於金盤之上。眾僧環繞,誦經吟唱,梵音繞梁,外圍香客皆舉香祈福,此時,金盤底部有龍首吐水,待水漫過金盤,吟誦聲止。而後有僧人舉起金勺以水為佛像沐浴,浴佛既罷,觀者以浴佛之水飲漱。
及至禮成,眾僧卻未曾散去,直到香客們疑惑生起,低聲議論,被簇擁在正中央的那個年輕僧人才開口了。
這年輕僧人麵容白淨,正是釋空,他先打了一個佛號,聲音帶著肅穆的禪意:“阿彌陀佛,貧僧法號釋空,師從玄明住持,今日乃是當著佛祖的麵,完了住持生前的遺誌。”
他說著拿起供奉於佛像之前的那卷手書:“住持涅槃前曾有所感,言若不至絕境不可交代於世,但及至此刻,大幹危急,聖上子嗣凋零,貧僧以為,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之時。”
他這話一說出口,驟然議論聲起,今日香客不缺當朝官員,可不論是誰,在眾僧的簇擁之下,都不能靠近釋空一步。
忽地有鍾聲響起,蒼穆清遠,議論聲被壓下,隻釋空展開手書,聲音無悲無喜。
“貧僧玄明,察坐化之日近在咫尺,胸中卻仍懷沉沉巨石,故留下手書一封交予弟子釋空,若至山窮水盡之時才可昭之於世。”釋空的聲音很穩,“十八年前,元安元年臘月初八,一婦人於深夜突至寺內,抱一初生男童,神色驚惶,望寺內予以收留。而後得知,此童竟為皇後之子!加證以皇後手書及懿貴妃換太子之罪狀,貧僧恰巧認得皇後字跡鳳印,又因證據確鑿,不得不信......”
釋空的話還未說完,周圍的驚惶議論之聲便越發大了,直到再也止不住。
“......貧僧有愧,不敢當大師之名,隻願坐化之後佛祖責罰,不敢推拒半分。”釋空像是聽不到四周的雜音,直到讀完,將手書小心合上,才雙手合十,朝眾人打了個佛號。
今日,注定是能記載於後世史書,引得無數評判的一天。
元安二十年浴佛日,念完手書後,在玄明大師關門
大弟子釋空的帶領之下,全院整整三百八十一僧人下了山,一步一誦經,一步一步走至皇城,將手書及證據交由大理寺。
眾目睽睽之下,因山泉寺的超脫地位,大理寺卿不敢將之逮捕,更不敢加以查證,立刻上報。
皇宮之內,景仁帝接到消息,驚怒之後便是困惘,幾乎不能思考,猛得站起卻踉蹌了一下,用力抓緊身旁扶著他的袁公公的衣服,聲音沙啞,用僅剩的清明開口道:“立刻派人控製住懿貴妃和...長公主,傳召大理寺卿和領頭的僧人,快去!”
袁公公渾身一震,而後連忙領命而去。
景仁帝呆坐著,一瞬間竟有天旋地轉之感,腦子裏閃過諸多念頭,卻都是不敢置信。
釋空進殿的時候,景仁帝外表上已經恢複如常,坐於龍椅之上,聲音帶著怒意:“你就是玄明的弟子?”
“阿彌陀佛,貧僧參見皇上,”釋空麵容沉靜,不見絲毫驚慌之意,“當日那名宮婦已在殿外等候,住持、皇後手書,懿貴妃書信皆在於此,還請聖上過目。”
景仁帝看著呈上的手書書信,額上青筋暴起。
這證據環環相扣,從懿貴妃意圖買通穩婆“狸貓換太子”的親筆書信,到皇後察出不對留下手書托付遺孤,人證、物證樣樣俱全,滴水不漏,論誰看了都會信了去。
——若他不是那真正的幕後黑手,想必也會深信不疑。
可景仁帝卻就是那幕後真兇,此時氣得幾乎要生生嘔出一口鮮血來,卻硬是說不得半分。
隻因浴佛之日眾目睽睽之下此事曝出,太子被廢,皇嗣凋零,隻留下一個四皇子還殘了腿,三百僧人入城請命,又證據確鑿,全天下人還有朝臣都在看著,哪怕是他,也不能隨意糊弄了去。
釋空垂目,麵上仍舊是無悲無喜的僧人模樣,聲音卻含著隱諱的諷意:“聖上遭人隱瞞,錯認親子一十九年,實乃憾事。”
景仁帝隻覺得心中像是有塊巨石壓著,直讓他喘不過氣來,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連忙開口道:“傳長公主和懿貴妃——”
他話還未說完,袁公公驚慌跑入殿內,重重跪在地上,嗓音高昂地近乎破碎:“皇上!皇上!武安侯府傳來消息,長公主一尺白綾——自縊了!隻留下書信一封,交由陛下。”
景仁帝終於跌坐在座,眼前發黑,難以喘息,事到如今,他還有什麽不明白?
這種時候以白綾自縊,
幾乎要將“畏罪自殺”四個字彰顯得淋漓盡致,當然也知道那書信上寫著的必然是些認罪的話,他隻覺得雙耳轟鳴,不知過了多久,才找迴了自己的聲音。
“那個孩子現在在哪兒?”
釋空垂首:“阿彌陀佛,皇子正在山泉寺內等候召見。”
景仁帝盯著他,像是想從中看出些什麽,卻終是一無所獲,最後隻能道:“傳。”
已經到了正午,太陽越發明亮,直直地照亮人間,像是要穿透這世間的一切邪穢。
山泉寺禪房之內,賀搖清一身僧袍,束著尋常男子的發冠,身姿挺拔俊逸。
他看著鏡內的自己,半晌勾了勾唇。
而武安侯府淩安苑內,把自己關在房內的謝淩與終於打開了房門,在謝夫人擔憂的目光及通紅的眼眶之下,抱著懷裏自縊死去的亡妻,輕柔地放入了棺柩之中。
元安二十年四月廿一,清晨,山泉寺。
雖剛至卯時,寺內香客卻委實不少,且愈來愈多,隻因正值一年一度的浴佛之日,又因山泉寺的超脫地位,八方來客皆匯集於此。
日光漸出,眾僧擁一佛像入內,這佛像以金而鑄,高約兩尺,置於金盤之上。眾僧環繞,誦經吟唱,梵音繞梁,外圍香客皆舉香祈福,此時,金盤底部有龍首吐水,待水漫過金盤,吟誦聲止。而後有僧人舉起金勺以水為佛像沐浴,浴佛既罷,觀者以浴佛之水飲漱。
及至禮成,眾僧卻未曾散去,直到香客們疑惑生起,低聲議論,被簇擁在正中央的那個年輕僧人才開口了。
這年輕僧人麵容白淨,正是釋空,他先打了一個佛號,聲音帶著肅穆的禪意:“阿彌陀佛,貧僧法號釋空,師從玄明住持,今日乃是當著佛祖的麵,完了住持生前的遺誌。”
他說著拿起供奉於佛像之前的那卷手書:“住持涅槃前曾有所感,言若不至絕境不可交代於世,但及至此刻,大幹危急,聖上子嗣凋零,貧僧以為,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之時。”
他這話一說出口,驟然議論聲起,今日香客不缺當朝官員,可不論是誰,在眾僧的簇擁之下,都不能靠近釋空一步。
忽地有鍾聲響起,蒼穆清遠,議論聲被壓下,隻釋空展開手書,聲音無悲無喜。
“貧僧玄明,察坐化之日近在咫尺,胸中卻仍懷沉沉巨石,故留下手書一封交予弟子釋空,若至山窮水盡之時才可昭之於世。”釋空的聲音很穩,“十八年前,元安元年臘月初八,一婦人於深夜突至寺內,抱一初生男童,神色驚惶,望寺內予以收留。而後得知,此童竟為皇後之子!加證以皇後手書及懿貴妃換太子之罪狀,貧僧恰巧認得皇後字跡鳳印,又因證據確鑿,不得不信......”
釋空的話還未說完,周圍的驚惶議論之聲便越發大了,直到再也止不住。
“......貧僧有愧,不敢當大師之名,隻願坐化之後佛祖責罰,不敢推拒半分。”釋空像是聽不到四周的雜音,直到讀完,將手書小心合上,才雙手合十,朝眾人打了個佛號。
今日,注定是能記載於後世史書,引得無數評判的一天。
元安二十年浴佛日,念完手書後,在玄明大師關門
大弟子釋空的帶領之下,全院整整三百八十一僧人下了山,一步一誦經,一步一步走至皇城,將手書及證據交由大理寺。
眾目睽睽之下,因山泉寺的超脫地位,大理寺卿不敢將之逮捕,更不敢加以查證,立刻上報。
皇宮之內,景仁帝接到消息,驚怒之後便是困惘,幾乎不能思考,猛得站起卻踉蹌了一下,用力抓緊身旁扶著他的袁公公的衣服,聲音沙啞,用僅剩的清明開口道:“立刻派人控製住懿貴妃和...長公主,傳召大理寺卿和領頭的僧人,快去!”
袁公公渾身一震,而後連忙領命而去。
景仁帝呆坐著,一瞬間竟有天旋地轉之感,腦子裏閃過諸多念頭,卻都是不敢置信。
釋空進殿的時候,景仁帝外表上已經恢複如常,坐於龍椅之上,聲音帶著怒意:“你就是玄明的弟子?”
“阿彌陀佛,貧僧參見皇上,”釋空麵容沉靜,不見絲毫驚慌之意,“當日那名宮婦已在殿外等候,住持、皇後手書,懿貴妃書信皆在於此,還請聖上過目。”
景仁帝看著呈上的手書書信,額上青筋暴起。
這證據環環相扣,從懿貴妃意圖買通穩婆“狸貓換太子”的親筆書信,到皇後察出不對留下手書托付遺孤,人證、物證樣樣俱全,滴水不漏,論誰看了都會信了去。
——若他不是那真正的幕後黑手,想必也會深信不疑。
可景仁帝卻就是那幕後真兇,此時氣得幾乎要生生嘔出一口鮮血來,卻硬是說不得半分。
隻因浴佛之日眾目睽睽之下此事曝出,太子被廢,皇嗣凋零,隻留下一個四皇子還殘了腿,三百僧人入城請命,又證據確鑿,全天下人還有朝臣都在看著,哪怕是他,也不能隨意糊弄了去。
釋空垂目,麵上仍舊是無悲無喜的僧人模樣,聲音卻含著隱諱的諷意:“聖上遭人隱瞞,錯認親子一十九年,實乃憾事。”
景仁帝隻覺得心中像是有塊巨石壓著,直讓他喘不過氣來,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連忙開口道:“傳長公主和懿貴妃——”
他話還未說完,袁公公驚慌跑入殿內,重重跪在地上,嗓音高昂地近乎破碎:“皇上!皇上!武安侯府傳來消息,長公主一尺白綾——自縊了!隻留下書信一封,交由陛下。”
景仁帝終於跌坐在座,眼前發黑,難以喘息,事到如今,他還有什麽不明白?
這種時候以白綾自縊,
幾乎要將“畏罪自殺”四個字彰顯得淋漓盡致,當然也知道那書信上寫著的必然是些認罪的話,他隻覺得雙耳轟鳴,不知過了多久,才找迴了自己的聲音。
“那個孩子現在在哪兒?”
釋空垂首:“阿彌陀佛,皇子正在山泉寺內等候召見。”
景仁帝盯著他,像是想從中看出些什麽,卻終是一無所獲,最後隻能道:“傳。”
已經到了正午,太陽越發明亮,直直地照亮人間,像是要穿透這世間的一切邪穢。
山泉寺禪房之內,賀搖清一身僧袍,束著尋常男子的發冠,身姿挺拔俊逸。
他看著鏡內的自己,半晌勾了勾唇。
而武安侯府淩安苑內,把自己關在房內的謝淩與終於打開了房門,在謝夫人擔憂的目光及通紅的眼眶之下,抱著懷裏自縊死去的亡妻,輕柔地放入了棺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