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4時15分,理查蒙德·凱利·特納海軍上將正式宣布,塞班島被占領。
由此,持續3周的塞班島戰役結束。
從時間上看,塞班島戰役發生於1944年6月15日~1944年7月9日,但在15號正式登陸前,盟軍不僅通過製空權爭奪戰毀滅了塞班島的空軍力量,還對塞班島進行足足兩天時間的炮火準備。
共有37艘軍艦向島上發射了180000多不同口徑炮彈,其中15艘戰列艦發射炮彈165000發,7艘新型快速戰列艦發射炮彈2400發。
但為避開近岸雷區,美海軍轟炸是在距離至少9100米的距離上進行的,且由於船員缺乏對岸轟炸經驗,加之日軍防守嚴密,並未對日方造成嚴重打擊。
由於日軍在島上構築了繁複的工事,且反抗態度堅決,采取殲敵於水際灘頭的作戰方針,美軍在登陸的第一天傷亡就超過2000人。
之後,在清剿日軍的過程中,美軍同樣受到日方堡壘、地穴等工事影響,推進艱難。
即使到7月7日日方敗局已定時,日方守將齋藤義次還組織了超過4000人的“玉碎”自殺衝鋒,其中包含大量傷員及平民。
而在前一天,南雲忠一、齋藤義次等高級將領在向東京大發出訣別電後切腹自盡。
日軍塞班島守備部隊中4.1萬人陣亡,其中陸軍2.61萬人,海軍1.5萬人,被俘2000餘人。
此外還有2.2萬日本平民自殺喪生,幾乎占全島居民的三分之二。
塞班島,成為了日本人永遠的痛。
而美軍同樣也付出極大傷亡,累積傷亡人數高達1.65萬之多,這是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之一。
美軍奪取塞班島,為攻占馬裏亞納群島其他島嶼創造了條件,同時大大振奮了盟軍士氣,沉重打擊了日本法西斯的囂張氣焰,還為b-29遠程戰略轟炸機提供了轟炸基地。
塞班島戰役結束後,盟軍很快又將目標鎖定在了提尼安島和關島。
提尼安島位於塞班島西南約五公裏,雖然麵積較小,但距離塞班島太近,對塞班島威脅較大。
而且該島建有設施完備的大型機場,隻要稍加改建,就可成為b—29轟炸機的出發基地,所以在攻取塞班島之後,盟軍決定北部登陸編隊盡早奪取該島。
提尼安島上日軍兵力海軍第56警備隊、第82、第83防空隊,以及第一航空艦隊的空勤、地勤和司令部機關人員,共約4100人,配置有140毫米岸炮10門、75毫米高平兩用炮20門。
陸軍為步兵第29師團第50聯隊、步兵第135聯隊第一大隊和一個坦克大隊,總兵力4000餘人,配屬75毫米山炮24門、88毫米反坦克炮12門、坦克36輛。
第50聯隊原是駐紮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是島上防禦的中堅力量。
島上軍銜最高的是第一航空艦隊司令角田覺治海軍中將,但他所屬的部隊是岸基航空兵,而且已在之前的戰鬥中幾乎損失殆盡,所以實際指揮地麵戰鬥的是50聯隊聯隊長緒方敬誌大佐。
總麵積高達549平方公裏的關島,是馬裏亞納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其戰略地位自然遠比提尼安島重要得多,其防禦力量也就相應強了很多。
最初日軍對關島的防禦並不重視,直到馬紹爾群島失守,日軍才開始加強關島的防禦,日軍對關島的增援比塞班島成功多了,大批援軍和物資運上了關島。
關島日本守軍最高指揮官是第31軍司令小畑英良中將,守軍是陸軍步兵第二十九師團、第四十八獨立混成旅團、第十獨立混成聯隊、第五十二高炮大隊等部隊。
島上總兵力高達兩萬餘人,並配置了大量的高射炮、火炮、坦克、裝甲車等技術裝備,由第29師團長高品彪中將統一指揮。
作為中堅力量的第29師團原是關東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戰鬥力很強。
盡管關島在戰前四十餘年時間裏是美國領土,但美軍直到開始製定進攻關島時才發現,相關資料非常粗略,而且對日軍占領後的情況更是一無所知,所以不斷以飛機進行航空攝影偵察。
鑒於塞班島登陸前隻實施了兩天炮火準備,效果很不理想,使登陸部隊遭到了巨大傷亡的經驗教訓,盟軍大力加強了炮火準備.
首先出動的是來自航空母艦及東麵馬紹爾群島的岸基飛機,當獲得製空權後,再由戰列艦進行近岸炮轟。
7月10日起,美軍就將第二十四野戰炮兵軍的近200門155毫米火炮部署在塞班島西南海岸,對提尼安島北部地區進行炮擊.
在十五天中,發射的炮彈多達24536發,平均每分鍾就落彈一發。
與此同時,美軍對關島也大力加強了炮火準備,從1944年7月8日起,進行了持續十三天的猛烈炮擊。
累積發射406毫米炮彈和356毫米炮彈6258發、203毫米炮彈3862發、152毫米炮彈2430發、127毫米炮彈16214發。
雖然日軍利用美軍推遲登陸的時間在美軍可能登陸的灘頭設置大量的障礙和水雷,並在島上搶修了一些永備火力點和防禦工事。
但美軍這次長時間的炮擊嚴重破壞了日軍的防禦工事,幾乎摧毀了日軍暴露的全部火力點,效果比較顯著。
至1944年8月3日提尼安島近萬日軍大部被殲,第一航空戰隊司令長官角田覺治中將在天寧島戰敗自殺。
當晚史密斯將軍宣布全部占領了提尼安島,但在此後的數天時間裏,還有小股日軍殘部進行自殺性的衝鋒,已經無力迴天。
在此次登陸戰中,美軍陣亡389人、傷1816人,付出極小的傷亡,僅用九天時間就攻下了提尼安島,堪稱島嶼登陸戰的經典,被史密斯將軍譽為“太平洋戰爭中最成功的兩棲登陸戰。”
美軍攻占提尼安島,基本全殲了守備部隊,導致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戰略防禦態勢嚴重惡化。
美軍獲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繼續進軍的前進基地,日本將遭到從馬裏亞納群島起飛的美軍b—29轟炸機的直接空襲。
反過來,日本大本營規定的“絕對國防圈”,由於核心地區的喪失而麵臨崩潰。
由此,持續3周的塞班島戰役結束。
從時間上看,塞班島戰役發生於1944年6月15日~1944年7月9日,但在15號正式登陸前,盟軍不僅通過製空權爭奪戰毀滅了塞班島的空軍力量,還對塞班島進行足足兩天時間的炮火準備。
共有37艘軍艦向島上發射了180000多不同口徑炮彈,其中15艘戰列艦發射炮彈165000發,7艘新型快速戰列艦發射炮彈2400發。
但為避開近岸雷區,美海軍轟炸是在距離至少9100米的距離上進行的,且由於船員缺乏對岸轟炸經驗,加之日軍防守嚴密,並未對日方造成嚴重打擊。
由於日軍在島上構築了繁複的工事,且反抗態度堅決,采取殲敵於水際灘頭的作戰方針,美軍在登陸的第一天傷亡就超過2000人。
之後,在清剿日軍的過程中,美軍同樣受到日方堡壘、地穴等工事影響,推進艱難。
即使到7月7日日方敗局已定時,日方守將齋藤義次還組織了超過4000人的“玉碎”自殺衝鋒,其中包含大量傷員及平民。
而在前一天,南雲忠一、齋藤義次等高級將領在向東京大發出訣別電後切腹自盡。
日軍塞班島守備部隊中4.1萬人陣亡,其中陸軍2.61萬人,海軍1.5萬人,被俘2000餘人。
此外還有2.2萬日本平民自殺喪生,幾乎占全島居民的三分之二。
塞班島,成為了日本人永遠的痛。
而美軍同樣也付出極大傷亡,累積傷亡人數高達1.65萬之多,這是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之一。
美軍奪取塞班島,為攻占馬裏亞納群島其他島嶼創造了條件,同時大大振奮了盟軍士氣,沉重打擊了日本法西斯的囂張氣焰,還為b-29遠程戰略轟炸機提供了轟炸基地。
塞班島戰役結束後,盟軍很快又將目標鎖定在了提尼安島和關島。
提尼安島位於塞班島西南約五公裏,雖然麵積較小,但距離塞班島太近,對塞班島威脅較大。
而且該島建有設施完備的大型機場,隻要稍加改建,就可成為b—29轟炸機的出發基地,所以在攻取塞班島之後,盟軍決定北部登陸編隊盡早奪取該島。
提尼安島上日軍兵力海軍第56警備隊、第82、第83防空隊,以及第一航空艦隊的空勤、地勤和司令部機關人員,共約4100人,配置有140毫米岸炮10門、75毫米高平兩用炮20門。
陸軍為步兵第29師團第50聯隊、步兵第135聯隊第一大隊和一個坦克大隊,總兵力4000餘人,配屬75毫米山炮24門、88毫米反坦克炮12門、坦克36輛。
第50聯隊原是駐紮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是島上防禦的中堅力量。
島上軍銜最高的是第一航空艦隊司令角田覺治海軍中將,但他所屬的部隊是岸基航空兵,而且已在之前的戰鬥中幾乎損失殆盡,所以實際指揮地麵戰鬥的是50聯隊聯隊長緒方敬誌大佐。
總麵積高達549平方公裏的關島,是馬裏亞納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其戰略地位自然遠比提尼安島重要得多,其防禦力量也就相應強了很多。
最初日軍對關島的防禦並不重視,直到馬紹爾群島失守,日軍才開始加強關島的防禦,日軍對關島的增援比塞班島成功多了,大批援軍和物資運上了關島。
關島日本守軍最高指揮官是第31軍司令小畑英良中將,守軍是陸軍步兵第二十九師團、第四十八獨立混成旅團、第十獨立混成聯隊、第五十二高炮大隊等部隊。
島上總兵力高達兩萬餘人,並配置了大量的高射炮、火炮、坦克、裝甲車等技術裝備,由第29師團長高品彪中將統一指揮。
作為中堅力量的第29師團原是關東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戰鬥力很強。
盡管關島在戰前四十餘年時間裏是美國領土,但美軍直到開始製定進攻關島時才發現,相關資料非常粗略,而且對日軍占領後的情況更是一無所知,所以不斷以飛機進行航空攝影偵察。
鑒於塞班島登陸前隻實施了兩天炮火準備,效果很不理想,使登陸部隊遭到了巨大傷亡的經驗教訓,盟軍大力加強了炮火準備.
首先出動的是來自航空母艦及東麵馬紹爾群島的岸基飛機,當獲得製空權後,再由戰列艦進行近岸炮轟。
7月10日起,美軍就將第二十四野戰炮兵軍的近200門155毫米火炮部署在塞班島西南海岸,對提尼安島北部地區進行炮擊.
在十五天中,發射的炮彈多達24536發,平均每分鍾就落彈一發。
與此同時,美軍對關島也大力加強了炮火準備,從1944年7月8日起,進行了持續十三天的猛烈炮擊。
累積發射406毫米炮彈和356毫米炮彈6258發、203毫米炮彈3862發、152毫米炮彈2430發、127毫米炮彈16214發。
雖然日軍利用美軍推遲登陸的時間在美軍可能登陸的灘頭設置大量的障礙和水雷,並在島上搶修了一些永備火力點和防禦工事。
但美軍這次長時間的炮擊嚴重破壞了日軍的防禦工事,幾乎摧毀了日軍暴露的全部火力點,效果比較顯著。
至1944年8月3日提尼安島近萬日軍大部被殲,第一航空戰隊司令長官角田覺治中將在天寧島戰敗自殺。
當晚史密斯將軍宣布全部占領了提尼安島,但在此後的數天時間裏,還有小股日軍殘部進行自殺性的衝鋒,已經無力迴天。
在此次登陸戰中,美軍陣亡389人、傷1816人,付出極小的傷亡,僅用九天時間就攻下了提尼安島,堪稱島嶼登陸戰的經典,被史密斯將軍譽為“太平洋戰爭中最成功的兩棲登陸戰。”
美軍攻占提尼安島,基本全殲了守備部隊,導致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戰略防禦態勢嚴重惡化。
美軍獲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繼續進軍的前進基地,日本將遭到從馬裏亞納群島起飛的美軍b—29轟炸機的直接空襲。
反過來,日本大本營規定的“絕對國防圈”,由於核心地區的喪失而麵臨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