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終於來到了1944年元旦。


    在過去的一年裏,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局勢發生了根本性扭轉,軸心國節節敗退、直至分崩離析,同盟國陣營則是凱歌高進,在各處戰場上都取得了轉折性的大勝利。


    國外戰場盟軍陣營節節勝利,再加上揚眉吐氣的開羅宣言、常德會戰大勝利,以及虎賁軍取得的一係列軍事勝利,華夏國內今年元旦節顯得格外熱鬧。


    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各院及軍事委員會高級職員,集合於國民政府大禮堂前院,先是遙祭孫中山陵寢,即入大禮堂,舉行武職人員授勳典禮,然後再行隆重無比的開國紀念典禮。


    在典禮上,委員長再次發表了振奮人心的講話,熱情洋溢的歌頌了反法西斯同盟陣營的一係列偉大勝利,鏗鏘有力的向國人、向世人宣布華夏民族將堅決徹底的取得偉大而揮舞的抗戰勝利。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元旦自然與往年元旦大有不同,國統區內所有地區都組織了隆重熱烈的慶祝活動,全體軍民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華夏民族最危險、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雖然盤踞在華夏國內的日寇依然很強大,但勝利的曙光已經照亮了華夏大地,勝利的腳步已經無可阻擋。


    在虎賁軍防區內,楊帆自然也是不餘遺力,不僅組織召開了規模空前的政府工作總結表彰大會、軍隊授勳慶功表彰會。


    另外,楊帆還責令宣傳部門組織了一係列的慶祝活動、慰問活動,以及隆重無比的元旦晚會。


    反正一句話,那就是瘋狂的搞氣氛,大把大把的撒錢,給各行各業的有功人員升職加薪、授銜授勳,送錢送物,發放各種福利大禮包,讓所有軍民都能共享勝利的喜悅和幸福。


    歐洲東線戰場。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在戰場上取得一係列巨大軍事勝利,使得蘇聯的局勢岌岌可危。


    但自從贏下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不但扭轉了戰局,在極短的時間內,蘇軍已經具備了戰略反撲的實力。


    截至1944年初,蘇軍已經完全戰局了戰略優勢,德軍被迫進入戰略防禦和收縮階段。


    不過,蘇軍損失數量極其觸目驚心。


    從蘇德戰爭以來,蘇軍傷亡和失蹤人數已經超過780萬人,而德軍則隻有約200萬人。


    不過,在蘇聯可怖的戰爭潛力瘋狂兌換的情況下,這樣的損失並沒有擊垮蘇聯。


    1944年初,蘇德戰場的東南方出現一個重要的戰略據點,即切爾卡瑟。


    蘇軍烏克蘭第一方麵軍占據基輔以西的大登陸場,烏克蘭第二方麵軍則近至切爾卡瑟登陸場並占據基洛夫格勒,對兩個登陸場間的卡列涅夫突出部德軍形成了夾擊之勢。


    為了取得向南布格河自由行動的權利,蘇軍決心拔除這個突出部。


    為了奪取該地區,蘇軍集結烏克蘭第一、第二兩個方麵軍共計約15萬人,配備坦克370輛,於1944年1月25日突然發動進攻。


    時值冬春,雨雪不斷,道路泥濘翻漿,並不適合大部隊作戰,可蘇聯人偏偏選擇這個時候進攻。


    因為在他們看來,惡劣的氣候恰恰是攻擊突然性的保證。


    事實上也是如此。


    麵對卡列涅夫的危險形勢,德軍方麵無論是陸軍總參謀部還是在南翼作戰的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曼施坦因都有所認識。


    但由於德軍沒有料到蘇軍會在解凍季節動手,因此戰役爆發初期,德軍幾乎沒有采取防禦措施。


    1月25日,烏克蘭第二方麵軍率先發動攻擊,在10分鍾的密集炮火打擊後,坦克部隊開道,步兵緊緊壓上。


    蘇軍很快就在德軍防線上打開一個漏洞,精銳的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立刻突入,直撲茲維尼哥德卡。


    不過,訓練有素的德軍也立刻展開反擊,“維京師”和第3、第11、第14裝甲師分別從東、西兩麵試圖封鎖蘇軍的突破口。


    蘇軍則不斷增援。


    不過,德軍在防線上的坦克數量占據優勢,在“豹式”坦克和88毫米炮的猛轟下,蘇軍坦克部隊損失慘重,不得不暫停進攻。


    25日21時,德軍封鎖突破口,並將蘇軍第20、第29裝甲師合圍。


    不過,這兩個裝甲師畢竟是蘇軍精銳,在被包圍後不但沒有驚慌,反而一路發動猛攻。


    沿途德軍始料未及,一觸即潰。


    另外,在烏克蘭第二方麵軍的增援下,蘇軍不但重新打開突破口,還建立了對德軍的包圍圈,史稱“切爾卡瑟鋼鐵口袋”。


    德軍2個軍部、10個師共計6.8萬人被圍在卡列涅夫突出部一帶,其中唯一的裝甲師是著名的武裝黨衛軍“維京師”。


    從軍事上講,德軍應該放棄這個突出部,拉平戰線較為有利,但是元首卻不答應這麽做,因為他認為這個突出部就好比一個楔子,甚至他還幻想著以此為跳板對蘇軍發起反擊。


    於是,曼因斯坦隻能下令德軍不得後撤,務必死守切爾卡瑟突出部。


    同時,曼因斯坦下定決心集結兵力,在解圍的同時重創蘇軍,但不幸的是,他高估了此時手中握有的實力。


    1944年2月10日,德軍開始大規模集結部隊發動反擊。


    這支龐大的救援部隊陣容豪華,擁有包括著名的黨衛軍第1裝甲師、“貝克爾”重裝甲團等精銳部隊在內的多支德軍精銳,共計坦克超過500輛。


    蘇軍則擁有坦克307輛,相比之下,德軍戰局數量上的優勢。


    1944年2月11日,德軍率先發動空襲,隨後,龐大的裝甲軍團全麵壓上。


    犀利的攻勢下,德軍一度在蘇軍防線上打開一個突破口。


    不過,蘇聯隨後又投入一個集團軍進行增援,經過頑強抵抗,蘇軍最終守住了防線,將德軍阻止在格尼洛伊提基河。


    隨後幾天,10餘萬德軍與更多的蘇軍殊死血戰,解圍的德軍部隊連續突擊,但在各方麵都均占優勢的蘇軍麵前損失慘重,再也不能繼續前進。


    其中最慘烈的莫過於“元首警衛旗隊”師,為了拯救被困的同胞,幾乎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該師奉命後撤休整時,全師隻剩下了3輛坦克和4門突擊炮。


    解圍的德軍部隊雖然不斷嚐試進攻,但均以失敗告終。


    1944年2月15日,曼施坦因不得不給被包圍的部隊發送電報:救援部隊力量已耗盡,你部隻能自行突圍。


    這封電報一下子就宣告了被圍德軍部隊的死刑。


    此時,所有被圍德軍在蘇軍進攻的壓力下已龜縮到1個寬約7、長8公裏的,並處於蘇軍火炮的射程內的狹小地域內。


    蘇軍開始敦促被圍的德軍投降,並保證人身安全給予人道待遇等等,卻遭到德軍拒絕。


    因此,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不再給予這些德國人機會,下令全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淘寶去抗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追夢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追夢人並收藏帶著淘寶去抗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