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眾人依然疑惑不解、充滿疑慮,楊帆隻能繼續解釋道:
“大家說得都沒錯,薩爾溫江貫穿緬甸東部彎彎繞繞主幹流長達1600多公裏,但是由於它深切撣邦高原及南北向縱列山穀,穀深流急,上遊和中遊屬於典型山地河流。
大家請看,從莫契往上薩爾溫江兩岸都是易守難攻的崇山峻嶺,日本陸軍既沒有辦法一路沿著薩爾溫江東岸往北行軍,也很難穿越泰國北部的山區叢林抵達薩爾溫江東岸。
不過需要注意的就是右岸的南登河、邦河等支流,日軍有可能會利用這些河流運兵或運送重裝備,但這也是事倍功半的下下策。
因為這些支流水文地質複雜,兩岸都是崇山峻嶺,而且很多河段河床過淺,需要花費大力氣疏浚才能達到運送人員裝備的使用條件。
由此可以大膽推測,日軍的第一階段進攻,是不會選擇這些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路線。”
“綜上所述,真正適合日本軍艦撒野的江段其實並不多,也就從毛淡棉到藍梅黑克這段江麵,日本鬼子軍艦能派上用場。”
“當然為了安全起見,在關鍵的有可能作為突破口的河段,我們需要設立一個營級的河岸防線,次要地帶設立觀察哨崗警戒。
同時還要每隔200公裏修建一座建立雷達站,以監測日本空軍動向!”
“而毛淡棉就是進入薩爾溫江鑰匙眼,隻要堵住了這個口子,不讓日本鬼子的軍艦從這裏溯江而上,整個薩爾溫江將會變成利於我軍防守的天險。”
“由於我和史迪威將來性子比較急,比大家早到了差不多半個月時間,在這段期間內我們已經詳細勘察過緬甸地形,並針對性製定了防禦草案。”
“第一階段防禦就是以薩爾溫江沿河防線為核心,堅守毛淡棉、朱鄰、末克帕林、仰光、勃固、勃生等等沿海城市,讓日本軍艦無法沿江北上也無法搶灘登陸,利用薩爾溫江防線和海防線與日寇對峙消耗!”
“除了薩爾溫江,仰光以東還有兩條河,分別是錫當河和勃固河。目前這兩條河沿岸正在搶修工事,如果將來薩爾溫江實在守不住被突破後,可以依次退守這兩條沿河防線。
其中勃固河太淺窄,日本工兵很容易就能架起浮橋,防守難度較大,但可用於消耗和阻滯日軍進攻步伐。
錫當河就很重要了,還是我必須堅守的底線,絕不能再輕易放棄。因為這條防線失守,仰光、勃固、勃生等沿海城鎮必將接連淪陷。
若是那的話,我們隻能全軍退縮到同古、莫契、阿蘭謬,甚至更後方的仁安羌、達西、東枝、蘭桑、袞欣防線。”
“那個時候,將會直接麵對日本陸軍重兵的大規模正麵強攻,將迎來最壞最艱難的局麵。
除非我們放棄緬北放棄滇緬公路,否則隻能死守這條最後的防線。”
“所以,第一階段防禦的效果和成敗關係重大,直接決定了我們能不能守住滇緬公路,能不能以最小傷亡代價贏得緬甸保衛戰!”
……
經過幾個小時的討論,最終華夏虎賁遠征軍、第5軍、第31軍三個最有戰鬥力的軍作為第一階段的主力部隊,分別防守緬甸南部海岸線,以及毛淡棉到藍梅黑克之間的薩爾溫江
其它幾個軍則是先負責構築錫當河和勃固河防線,以及駐守後方的重要城鎮。
商討完正事後,楊帆神情一肅,衝著一屋子的將官說道:“諸位,大戰在即,我有幾句心裏話不吐不快。
我也不瞞大家,4萬英緬軍之所以離開緬甸去了埃及戰場,是我和史迪威將軍一起操辦的。
主要原因就是這些英國佬蹲著茅坑不拉屎,日本鬼子已經厲兵秣馬準備架起屠刀了,他們還在幻想著日本人不會來打緬甸,甚至在半個月前他們還在拒絕華夏遠征軍入緬作戰。
除了傲慢和愚蠢外,究根結底還在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英國佬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與日本人真正決戰,就沒有想過要死保緬甸。
緬甸對他們而言隻不過是一塊無關緊要的海外殖民地,所以他們根本不會真正出力抵抗日軍,留他們在隻會起到反作用。
故此,我一不做二不休把他們給弄走了,以緬甸戰區司令部的名義接管了整個緬甸的軍事防務和地方政務!”
頓了頓,楊帆接著又道:“我之所以說這些,其目的在於告訴諸位,我們跟英國人不一樣,除了勠力同心死保緬甸外別無選擇,因為能否保得住滇緬公路事關國家民族存亡。
醜話說在前麵,誰要是在關鍵時刻臨陣退縮、一觸即潰,必然是軍法無情,不管是誰、不管以前有多大功勞,該抓的抓該殺的就要殺!”
楊帆話音剛落,孫震便頭一個表態道:“楊司令說得好,我們第22集團軍5萬將士堅決服從命令,絕不拉稀拐帶。
隻要沒有撤退命令,我們第22集團軍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流盡最後一滴血也絕不後退半步。”
楊帆當即點頭笑道:“我完全相信川軍兄弟們個個都是好樣的,你們出川征戰三年有餘,走南闖北經過了無數場血戰惡戰,你們的犧牲和貢獻全國人民都是有目共睹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了國家和民族,我們川軍再多的流血犧牲都是值得的!”
孫震迴點了下頭,雙眼裏閃出惺惺相惜的異彩。
第31軍軍長韋雲淞也點頭道:“我們桂軍打仗也從來不含糊,此番入緬作戰我們第31軍5萬將士已經抱定必死必勝之決心,堅決服從長官司令部的命令,哪怕刀山火海也絕不皺一下眉頭!”
李宗仁上任華夏遠征軍司令長官,自然得帶一支如臂使指的桂係部隊入緬作戰,否則的話不僅少了排場,還會少了底氣。
“我們第5軍乃是黨國之最強精銳,身負黨國使命和國人厚望,全軍將士必將奮勇殺敵,揚我國威,為國家和民族流盡最後一滴血!”
“我們第6軍堅決服從長官司令部的命令!”
“我們第66軍誓與陣地共存亡!”
“……”
在一波波節奏帶動下,第5軍軍長杜聿明、第6軍軍長甘麗初、第66軍軍長張軫、第71軍軍長鍾彬紛紛表態要服從指揮英勇殺敵。
“大家說得都沒錯,薩爾溫江貫穿緬甸東部彎彎繞繞主幹流長達1600多公裏,但是由於它深切撣邦高原及南北向縱列山穀,穀深流急,上遊和中遊屬於典型山地河流。
大家請看,從莫契往上薩爾溫江兩岸都是易守難攻的崇山峻嶺,日本陸軍既沒有辦法一路沿著薩爾溫江東岸往北行軍,也很難穿越泰國北部的山區叢林抵達薩爾溫江東岸。
不過需要注意的就是右岸的南登河、邦河等支流,日軍有可能會利用這些河流運兵或運送重裝備,但這也是事倍功半的下下策。
因為這些支流水文地質複雜,兩岸都是崇山峻嶺,而且很多河段河床過淺,需要花費大力氣疏浚才能達到運送人員裝備的使用條件。
由此可以大膽推測,日軍的第一階段進攻,是不會選擇這些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路線。”
“綜上所述,真正適合日本軍艦撒野的江段其實並不多,也就從毛淡棉到藍梅黑克這段江麵,日本鬼子軍艦能派上用場。”
“當然為了安全起見,在關鍵的有可能作為突破口的河段,我們需要設立一個營級的河岸防線,次要地帶設立觀察哨崗警戒。
同時還要每隔200公裏修建一座建立雷達站,以監測日本空軍動向!”
“而毛淡棉就是進入薩爾溫江鑰匙眼,隻要堵住了這個口子,不讓日本鬼子的軍艦從這裏溯江而上,整個薩爾溫江將會變成利於我軍防守的天險。”
“由於我和史迪威將來性子比較急,比大家早到了差不多半個月時間,在這段期間內我們已經詳細勘察過緬甸地形,並針對性製定了防禦草案。”
“第一階段防禦就是以薩爾溫江沿河防線為核心,堅守毛淡棉、朱鄰、末克帕林、仰光、勃固、勃生等等沿海城市,讓日本軍艦無法沿江北上也無法搶灘登陸,利用薩爾溫江防線和海防線與日寇對峙消耗!”
“除了薩爾溫江,仰光以東還有兩條河,分別是錫當河和勃固河。目前這兩條河沿岸正在搶修工事,如果將來薩爾溫江實在守不住被突破後,可以依次退守這兩條沿河防線。
其中勃固河太淺窄,日本工兵很容易就能架起浮橋,防守難度較大,但可用於消耗和阻滯日軍進攻步伐。
錫當河就很重要了,還是我必須堅守的底線,絕不能再輕易放棄。因為這條防線失守,仰光、勃固、勃生等沿海城鎮必將接連淪陷。
若是那的話,我們隻能全軍退縮到同古、莫契、阿蘭謬,甚至更後方的仁安羌、達西、東枝、蘭桑、袞欣防線。”
“那個時候,將會直接麵對日本陸軍重兵的大規模正麵強攻,將迎來最壞最艱難的局麵。
除非我們放棄緬北放棄滇緬公路,否則隻能死守這條最後的防線。”
“所以,第一階段防禦的效果和成敗關係重大,直接決定了我們能不能守住滇緬公路,能不能以最小傷亡代價贏得緬甸保衛戰!”
……
經過幾個小時的討論,最終華夏虎賁遠征軍、第5軍、第31軍三個最有戰鬥力的軍作為第一階段的主力部隊,分別防守緬甸南部海岸線,以及毛淡棉到藍梅黑克之間的薩爾溫江
其它幾個軍則是先負責構築錫當河和勃固河防線,以及駐守後方的重要城鎮。
商討完正事後,楊帆神情一肅,衝著一屋子的將官說道:“諸位,大戰在即,我有幾句心裏話不吐不快。
我也不瞞大家,4萬英緬軍之所以離開緬甸去了埃及戰場,是我和史迪威將軍一起操辦的。
主要原因就是這些英國佬蹲著茅坑不拉屎,日本鬼子已經厲兵秣馬準備架起屠刀了,他們還在幻想著日本人不會來打緬甸,甚至在半個月前他們還在拒絕華夏遠征軍入緬作戰。
除了傲慢和愚蠢外,究根結底還在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英國佬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與日本人真正決戰,就沒有想過要死保緬甸。
緬甸對他們而言隻不過是一塊無關緊要的海外殖民地,所以他們根本不會真正出力抵抗日軍,留他們在隻會起到反作用。
故此,我一不做二不休把他們給弄走了,以緬甸戰區司令部的名義接管了整個緬甸的軍事防務和地方政務!”
頓了頓,楊帆接著又道:“我之所以說這些,其目的在於告訴諸位,我們跟英國人不一樣,除了勠力同心死保緬甸外別無選擇,因為能否保得住滇緬公路事關國家民族存亡。
醜話說在前麵,誰要是在關鍵時刻臨陣退縮、一觸即潰,必然是軍法無情,不管是誰、不管以前有多大功勞,該抓的抓該殺的就要殺!”
楊帆話音剛落,孫震便頭一個表態道:“楊司令說得好,我們第22集團軍5萬將士堅決服從命令,絕不拉稀拐帶。
隻要沒有撤退命令,我們第22集團軍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流盡最後一滴血也絕不後退半步。”
楊帆當即點頭笑道:“我完全相信川軍兄弟們個個都是好樣的,你們出川征戰三年有餘,走南闖北經過了無數場血戰惡戰,你們的犧牲和貢獻全國人民都是有目共睹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了國家和民族,我們川軍再多的流血犧牲都是值得的!”
孫震迴點了下頭,雙眼裏閃出惺惺相惜的異彩。
第31軍軍長韋雲淞也點頭道:“我們桂軍打仗也從來不含糊,此番入緬作戰我們第31軍5萬將士已經抱定必死必勝之決心,堅決服從長官司令部的命令,哪怕刀山火海也絕不皺一下眉頭!”
李宗仁上任華夏遠征軍司令長官,自然得帶一支如臂使指的桂係部隊入緬作戰,否則的話不僅少了排場,還會少了底氣。
“我們第5軍乃是黨國之最強精銳,身負黨國使命和國人厚望,全軍將士必將奮勇殺敵,揚我國威,為國家和民族流盡最後一滴血!”
“我們第6軍堅決服從長官司令部的命令!”
“我們第66軍誓與陣地共存亡!”
“……”
在一波波節奏帶動下,第5軍軍長杜聿明、第6軍軍長甘麗初、第66軍軍長張軫、第71軍軍長鍾彬紛紛表態要服從指揮英勇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