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內”是九一八事變後民族危亡之時國民政府的基本國策,意在應對國內“三足鼎立”、國際“四向分散”的形勢。
蔣委員長的“安內”是以“剿共”為中心,大致包括以下三層意思:首先是以武力鎮壓中共武裝,消弭中共威脅,確立國民黨的**專政;
其次是馴服黨內、國內的反對派,削弱地方實力派,擴展中央統一力量,必要時不惜動用武力;
再次為安定社會,充實國力,增強抵禦外侮的能力。
正式出於這樣的思維邏輯,當正麵戰場上所麵臨的來自日軍的軍事壓力減輕之後,蔣委員長第一反應並不是整肅部隊,更不是整頓史治,而是打壓清除異己,尤其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以及新四軍!
於是,在山西、華北乃至蘇魯戰區都發生了大規模的磨擦事件。
不過,無論是在山西、江蘇還是在河南,主動挑起磨擦的國軍都沒討著便宜,完全處於下風,被八路軍和新四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在原曆史上整個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前後掀起了三次“反攻高潮”。
……
1940年9月2日,德、意、日法西斯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訂。
為了配合不斷升級的侵略戰爭,日本政府極力在國內煽動戰爭狂熱。首相近衛文組織起“大政翼讚運動”,而陸相東條英機則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
1940年9月5日,美日外交談判尚在進行中,日本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富永便以武力強行進駐法屬印度**。
法屬印度**是18-19世紀間法國在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的一塊殖民地,範圍大致相當於今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麵積之和,兼有從大清帝國手中強迫租借的廣州灣,麵積為747,391平方公裏。
早在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要求法屬印度**停止向蔣介石政府提供戰略物資。
等歐洲法國本國投降德國後,日本便以武力威脅,迫使其同意為對華作戰可使用東京州的飛機場,並允許日軍留駐和通過。
現在日本終於將軍事力量延伸到了東南亞,正式邁出了南下進攻的第一步。
感受到戰爭危機不斷迫近的美國政府決心加大警告力度,於9月6日正式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廢舊金屬。
而令外界意外的是,即便日本已經加入軸心國,並且武力進駐法屬印度**北部,但美國卻未在第一時間將石油納入禁運範圍。
因為羅斯福認為,石油禁運雖是美國對付日本的王牌,但卻也直接意味著戰爭。
尋求妥協、保留和解的空間是美國此後一段時期的主要做法。
這體現在另一件事中,當日本強烈要求荷屬東印度油田增加對日本供應時,美國竟作出讓步,同意向日本增加石油出口量。
在1940年9月後長達一年的時間內,美日兩國圍繞石油,進行了一場“拉鋸式暗戰”。
雙方對對方的底線都很明晰,這時一旦其中的一方出現“冒進”,局勢隨時可能有變。
1940年9月10日,羅斯福總統向美國工業界發出每年生產5萬架飛機的號召。
早已退休的亨利·福特深感責無旁貸,立即重新出山開建全球最大的單體工廠:柳溪飛機廠。
l型的柳溪工廠占地33萬平方米,主要幫助統一飛機公司組裝b-24“解放者”轟炸機。
以亨利·福特在美國企業界“神一般”的崇高地位和“教父般”一唿百應的號召力,柳溪飛機廠不到兩年時間便迅速建成。
不僅如此,在此感召下全美數百萬家企業也積極行動起來。
1940年9月14日,歐洲戰場發生了一件曆史性大事!
二戰開始不久,納粹德國的目光就盯上了英倫三島。
在占領整個西歐後,為盡快征服英國,德國元首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
但是,充當“先鋒官”的德軍戰機飛臨英國上空的時候,等待它們的卻是一場以弱勝強的空中“遊擊戰”。
曆時三個月,海獅計劃徹底宣告失敗,元首意識到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通過空襲迫使英國投降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時整個歐洲除了英國之外,都已經匍匐在德意誌戰車之下,除了強大的蘇聯,德國在歐洲已經找不到新的敵人!
但是德國的戰爭機器已經全速開動,不是想停就能停下來的!
德國已經四麵樹敵,刷了太多的仇恨值,如果在這個時候強行摁下戰爭機器的暫停鍵,那麽被卷入到戰場機器、被撕碎的就會是全體日爾曼人!
而剛經曆芬蘇戰爭蘇聯損失巨大,人員損失達百萬之眾,此戰充分暴露了蘇軍在遭到大清洗後,蘇軍戰鬥力非常低下、軍隊組織能力差指揮員素質不高的一麵。
芬蘇戰爭中德國向芬蘭派了大量的軍事觀察員,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蘇軍的作戰能力,他們得出了錯誤的結論,影響了德國統帥部的決策。
元首深知,這場戰爭是早晚要開的,就算德國不去主動攻擊蘇聯,蘇聯遲早也會進攻德國。
德國現在形勢大好,戰場節節勝利,還沒遇到過敗績。
反觀蘇聯國內的大清洗讓他們元氣大傷,這個時候發動對蘇聯的戰爭,既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又可以在戰略上碾壓蘇聯。
元首沒有想到英法這麽快對他宣戰,德國沒有艦艇,又缺少大型軍港,無法渡過海峽。
占領英國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德國隻能掉過頭來先咬掉歐洲國家的其他地盤。
不瘋魔不成活!
這種情況下,除了對蘇聯發動滅國戰爭,元首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項。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使德國這架已經燒得通紅的戰爭機器將所有潛力都發揮出來。
因為隻有發動對蘇聯的滅國戰爭,吞並了整個蘇聯,才能夠彌補德國的消耗。
因為也隻有吞並蘇聯,德國才有機會恢複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於是,巴巴羅薩計劃新鮮出爐。
蔣委員長的“安內”是以“剿共”為中心,大致包括以下三層意思:首先是以武力鎮壓中共武裝,消弭中共威脅,確立國民黨的**專政;
其次是馴服黨內、國內的反對派,削弱地方實力派,擴展中央統一力量,必要時不惜動用武力;
再次為安定社會,充實國力,增強抵禦外侮的能力。
正式出於這樣的思維邏輯,當正麵戰場上所麵臨的來自日軍的軍事壓力減輕之後,蔣委員長第一反應並不是整肅部隊,更不是整頓史治,而是打壓清除異己,尤其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以及新四軍!
於是,在山西、華北乃至蘇魯戰區都發生了大規模的磨擦事件。
不過,無論是在山西、江蘇還是在河南,主動挑起磨擦的國軍都沒討著便宜,完全處於下風,被八路軍和新四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在原曆史上整個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前後掀起了三次“反攻高潮”。
……
1940年9月2日,德、意、日法西斯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訂。
為了配合不斷升級的侵略戰爭,日本政府極力在國內煽動戰爭狂熱。首相近衛文組織起“大政翼讚運動”,而陸相東條英機則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
1940年9月5日,美日外交談判尚在進行中,日本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富永便以武力強行進駐法屬印度**。
法屬印度**是18-19世紀間法國在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的一塊殖民地,範圍大致相當於今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麵積之和,兼有從大清帝國手中強迫租借的廣州灣,麵積為747,391平方公裏。
早在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要求法屬印度**停止向蔣介石政府提供戰略物資。
等歐洲法國本國投降德國後,日本便以武力威脅,迫使其同意為對華作戰可使用東京州的飛機場,並允許日軍留駐和通過。
現在日本終於將軍事力量延伸到了東南亞,正式邁出了南下進攻的第一步。
感受到戰爭危機不斷迫近的美國政府決心加大警告力度,於9月6日正式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廢舊金屬。
而令外界意外的是,即便日本已經加入軸心國,並且武力進駐法屬印度**北部,但美國卻未在第一時間將石油納入禁運範圍。
因為羅斯福認為,石油禁運雖是美國對付日本的王牌,但卻也直接意味著戰爭。
尋求妥協、保留和解的空間是美國此後一段時期的主要做法。
這體現在另一件事中,當日本強烈要求荷屬東印度油田增加對日本供應時,美國竟作出讓步,同意向日本增加石油出口量。
在1940年9月後長達一年的時間內,美日兩國圍繞石油,進行了一場“拉鋸式暗戰”。
雙方對對方的底線都很明晰,這時一旦其中的一方出現“冒進”,局勢隨時可能有變。
1940年9月10日,羅斯福總統向美國工業界發出每年生產5萬架飛機的號召。
早已退休的亨利·福特深感責無旁貸,立即重新出山開建全球最大的單體工廠:柳溪飛機廠。
l型的柳溪工廠占地33萬平方米,主要幫助統一飛機公司組裝b-24“解放者”轟炸機。
以亨利·福特在美國企業界“神一般”的崇高地位和“教父般”一唿百應的號召力,柳溪飛機廠不到兩年時間便迅速建成。
不僅如此,在此感召下全美數百萬家企業也積極行動起來。
1940年9月14日,歐洲戰場發生了一件曆史性大事!
二戰開始不久,納粹德國的目光就盯上了英倫三島。
在占領整個西歐後,為盡快征服英國,德國元首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
但是,充當“先鋒官”的德軍戰機飛臨英國上空的時候,等待它們的卻是一場以弱勝強的空中“遊擊戰”。
曆時三個月,海獅計劃徹底宣告失敗,元首意識到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通過空襲迫使英國投降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時整個歐洲除了英國之外,都已經匍匐在德意誌戰車之下,除了強大的蘇聯,德國在歐洲已經找不到新的敵人!
但是德國的戰爭機器已經全速開動,不是想停就能停下來的!
德國已經四麵樹敵,刷了太多的仇恨值,如果在這個時候強行摁下戰爭機器的暫停鍵,那麽被卷入到戰場機器、被撕碎的就會是全體日爾曼人!
而剛經曆芬蘇戰爭蘇聯損失巨大,人員損失達百萬之眾,此戰充分暴露了蘇軍在遭到大清洗後,蘇軍戰鬥力非常低下、軍隊組織能力差指揮員素質不高的一麵。
芬蘇戰爭中德國向芬蘭派了大量的軍事觀察員,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蘇軍的作戰能力,他們得出了錯誤的結論,影響了德國統帥部的決策。
元首深知,這場戰爭是早晚要開的,就算德國不去主動攻擊蘇聯,蘇聯遲早也會進攻德國。
德國現在形勢大好,戰場節節勝利,還沒遇到過敗績。
反觀蘇聯國內的大清洗讓他們元氣大傷,這個時候發動對蘇聯的戰爭,既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又可以在戰略上碾壓蘇聯。
元首沒有想到英法這麽快對他宣戰,德國沒有艦艇,又缺少大型軍港,無法渡過海峽。
占領英國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德國隻能掉過頭來先咬掉歐洲國家的其他地盤。
不瘋魔不成活!
這種情況下,除了對蘇聯發動滅國戰爭,元首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項。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使德國這架已經燒得通紅的戰爭機器將所有潛力都發揮出來。
因為隻有發動對蘇聯的滅國戰爭,吞並了整個蘇聯,才能夠彌補德國的消耗。
因為也隻有吞並蘇聯,德國才有機會恢複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於是,巴巴羅薩計劃新鮮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