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布雷頓時眉頭大展,連連感謝道:“哈哈,若是那樣就實在太好了!實不相瞞,現如今日本鬼子占據了魯西南和徐州地區,李長官要想過來還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哈哈,不用客氣!”
楊帆笑道:“陳主任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再加上李長官跟我又是英雄惜英雄,我自然得盡善盡美!”
“咳咳,實在太感謝楊司令了!我,我這就去給李長官發電!”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楊帆也就隨口一說,陳布雷卻會錯意思了,說話都有點不利索!
“憐兒,我有事先走了!”
陳布雷眼神怪怪的看了自家女兒一眼,然後踏著輕快的步伐走出了套房!
陳璉是陳布雷最小的女兒,於1919年生後不久,母親楊宏農(品仙)就因產褥熱去世。
陳布雷倍加疼愛幼女,為她取乳名“憐兒”。
“好的!爸爸,你慢走!我還得多陪皓皓玩會!”
陳璉很愉快的點了下頭,絲毫沒有感覺到什麽異樣。
1938年6月12日,漢口出版的《大公報》和《申報》等大小報紙,紛紛刊出駭人聽聞的中央社鄭州電訊:
“敵軍於9日猛攻中牟附近我軍陣地時,因我軍左翼依據黃河堅強抵抗,敵遂不斷以飛機大炮猛烈轟炸,將該處黃河堤垣轟毀一段,致成決口。
水勢泛濫,形勢嚴重。
黃河南岸大堤被暴敵決口後,滔滔黃水由中牟、白沙間向東南泛濫,水勢所至,廬舍蕩然,罹難民眾,不知凡幾。
故此種慘無人道之暴舉,既不能消滅我抗戰力量,且更增加我殺敵之決心。”
第二天,中央社又發電訊:
“敵機三十餘架,12日晨飛黃河南岸趙口一帶,大肆轟炸,共投炸彈數十枚,炸毀村莊數座。
更在黃河決口處擴大轟炸,至水勢愈猛,無法挽救。”
花園口決堤如此重大事故和深重災難,自然是瞞不過世人,民國中央通訊社自然得先發製人,把責任推給日本人!
很快日機炸毀黃河堤岸的消息,便通過廣播電台、新聞報紙等各種通訊工具手段飛傳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一時間舉國震蕩,所有華夏民眾無不憤恨日軍的殘暴惡行,仇日抗日情緒再次暴漲,國際社會對此也在嚴重關注,不少國外報紙也在刊登報道。
“八嘎!這是十足的汙蔑!”
日本政府立即做出反響,電台和報紙同一口徑,極力澄清此事並非日本軍方所為,而是中方嫁禍於日本。
6月13日,陳誠在漢口舉行中外記者招持會,通報了日機轟炸花園口河堤經過。
美聯社記者問道:“日本方麵聲稱,花園口河堤決口是華夏政府在栽贓嫁禍!日方也是此次災難的受害者!對此,部長先生有何評論?”
“胡說八道!無恥之尤!”
陳誠義憤填膺,語氣極為嚴厲的說道:
“日寇殘暴不仁侵占我國土、屠戮我百姓,卻經常慣用欺騙宣傳粉飾太平!
這幫賊寇從來不知道悔懺,此番更是血口噴人,把毀堤罪行移解到我們身上,實在人神共憤!
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我相信是絕對不會淆惑世界公正人士視聽的。”
這時法新社記者接著提問:“請問部長先生,華夏政府對已決堤口是否準備堵塞?”
“由於上遊連日大雨,黃河水位暴漲,加上日軍在決堤口擴大轟炸,造成大範圍潰堤,一時間無法挽救。”
陳誠語氣很低沉的說道:“雖然堵口工程異常艱巨,但政府將不惜代價,盡早堵塞決口,以減少戰區居民痛苦!此刻前線將士正著手進行,請大家放心!”
《申報》記者問:“報載鄭州附近已聚集數萬災民,衣食皆無,情況堪憐,政府有否救援措施?”
陳誠肅然答道:“行政院、中央賑災會於施以急救的同時,正在製定更有力之方略,日內即有行動。”
“有一點小小的要求,希望能在花園口現場采訪,以便把日軍暴行進一步公諸世界。”
“是啊!我們也要同樣的要求!”
“沒錯,日寇毀我家園、炸開黃河河堤,給我華夏民族造成深重災難,我們必須到場進行更深刻的揭露和譴責!”
英國記者的提議,一下子得到所有記者讚同,會場群情激奮。
“這個嘛……可以考慮。”
陳誠沉吟著道:“隻是近日日機常去花園口轟炸掃射,為了保證安全,還請各位等到稍為平靜再去。”
記者招待會結束後,陳誠立即去見蔣委員長!
蔣委員長問道:“你已答應了?”
陳誠點頭道:“我覺得有必要借他們的筆為我們宣傳,日軍如此喪心病狂的戰爭罪行必定可以激發國人共仇敵愾!”
“嗯,我也是這個意思。”
蔣委員長點下了頭,當即指示林蔚:“準備一份日機炸堤的書麵材料,要詳細些,由花園口守軍軍官向記者宣讀。”
中外記者於6月22日午後驅車前往花園口,被領進了蔣在珍師政治處。
團長彭鎮珍把有關日機來去方向、飛機架次、投彈時間和中彈地點的材料念了一遍,記者們耳聽手記,一片“沙沙”聲。
接著,記者們前往決口現場一名記者用樹枝往彈坑裏量了量,有人便問道:“彈坑深不足兩米,而堤岸厚達二十米,能炸毀嗎?”
彭鎮珍迴答道:“這是日機投下的威力最小的一種炸彈。”
羅震接著說道:“決口在河道彎曲部,長年累月水流衝擊之故,堤岸本已塌蝕。”
“這樣子啊!”
“原來如此!”
記者們紛紛點頭。
此時在花園口附近,有大量赤裸著上身的軍士和民工,正在奮力堵塞決口。
隻見上千人在岸上,在船上,把包著石塊的高粱稈捆,推進水中,石頭似雨滴般拋落。
大小木船被拖著、推著,向決口處移動,號子聲高昂而有節奏,景象頗為壯觀。
經過小半天的采訪,記者們滿意而歸,日軍炸毀花園口河堤導致黃河改道就此定論!
花園口決堤後,日軍土肥原師團和中島師團遭受洪水泛濫的威脅,被迫向東撤退。
日軍沿隴海線兩側進犯武漢的計劃受挫,不得不改變部署,從長江進犯武漢日軍奪取武漢的時間推遲了三個月。
“以水代兵”阻敵前進,雖然暫時阻擋了日軍繼續西進,但是給廣大民眾帶來巨大的災難。造成近九十萬人葬身洪流,上千萬人流離失所,並形成了連年災荒的黃泛區。
“哈哈,不用客氣!”
楊帆笑道:“陳主任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再加上李長官跟我又是英雄惜英雄,我自然得盡善盡美!”
“咳咳,實在太感謝楊司令了!我,我這就去給李長官發電!”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楊帆也就隨口一說,陳布雷卻會錯意思了,說話都有點不利索!
“憐兒,我有事先走了!”
陳布雷眼神怪怪的看了自家女兒一眼,然後踏著輕快的步伐走出了套房!
陳璉是陳布雷最小的女兒,於1919年生後不久,母親楊宏農(品仙)就因產褥熱去世。
陳布雷倍加疼愛幼女,為她取乳名“憐兒”。
“好的!爸爸,你慢走!我還得多陪皓皓玩會!”
陳璉很愉快的點了下頭,絲毫沒有感覺到什麽異樣。
1938年6月12日,漢口出版的《大公報》和《申報》等大小報紙,紛紛刊出駭人聽聞的中央社鄭州電訊:
“敵軍於9日猛攻中牟附近我軍陣地時,因我軍左翼依據黃河堅強抵抗,敵遂不斷以飛機大炮猛烈轟炸,將該處黃河堤垣轟毀一段,致成決口。
水勢泛濫,形勢嚴重。
黃河南岸大堤被暴敵決口後,滔滔黃水由中牟、白沙間向東南泛濫,水勢所至,廬舍蕩然,罹難民眾,不知凡幾。
故此種慘無人道之暴舉,既不能消滅我抗戰力量,且更增加我殺敵之決心。”
第二天,中央社又發電訊:
“敵機三十餘架,12日晨飛黃河南岸趙口一帶,大肆轟炸,共投炸彈數十枚,炸毀村莊數座。
更在黃河決口處擴大轟炸,至水勢愈猛,無法挽救。”
花園口決堤如此重大事故和深重災難,自然是瞞不過世人,民國中央通訊社自然得先發製人,把責任推給日本人!
很快日機炸毀黃河堤岸的消息,便通過廣播電台、新聞報紙等各種通訊工具手段飛傳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一時間舉國震蕩,所有華夏民眾無不憤恨日軍的殘暴惡行,仇日抗日情緒再次暴漲,國際社會對此也在嚴重關注,不少國外報紙也在刊登報道。
“八嘎!這是十足的汙蔑!”
日本政府立即做出反響,電台和報紙同一口徑,極力澄清此事並非日本軍方所為,而是中方嫁禍於日本。
6月13日,陳誠在漢口舉行中外記者招持會,通報了日機轟炸花園口河堤經過。
美聯社記者問道:“日本方麵聲稱,花園口河堤決口是華夏政府在栽贓嫁禍!日方也是此次災難的受害者!對此,部長先生有何評論?”
“胡說八道!無恥之尤!”
陳誠義憤填膺,語氣極為嚴厲的說道:
“日寇殘暴不仁侵占我國土、屠戮我百姓,卻經常慣用欺騙宣傳粉飾太平!
這幫賊寇從來不知道悔懺,此番更是血口噴人,把毀堤罪行移解到我們身上,實在人神共憤!
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我相信是絕對不會淆惑世界公正人士視聽的。”
這時法新社記者接著提問:“請問部長先生,華夏政府對已決堤口是否準備堵塞?”
“由於上遊連日大雨,黃河水位暴漲,加上日軍在決堤口擴大轟炸,造成大範圍潰堤,一時間無法挽救。”
陳誠語氣很低沉的說道:“雖然堵口工程異常艱巨,但政府將不惜代價,盡早堵塞決口,以減少戰區居民痛苦!此刻前線將士正著手進行,請大家放心!”
《申報》記者問:“報載鄭州附近已聚集數萬災民,衣食皆無,情況堪憐,政府有否救援措施?”
陳誠肅然答道:“行政院、中央賑災會於施以急救的同時,正在製定更有力之方略,日內即有行動。”
“有一點小小的要求,希望能在花園口現場采訪,以便把日軍暴行進一步公諸世界。”
“是啊!我們也要同樣的要求!”
“沒錯,日寇毀我家園、炸開黃河河堤,給我華夏民族造成深重災難,我們必須到場進行更深刻的揭露和譴責!”
英國記者的提議,一下子得到所有記者讚同,會場群情激奮。
“這個嘛……可以考慮。”
陳誠沉吟著道:“隻是近日日機常去花園口轟炸掃射,為了保證安全,還請各位等到稍為平靜再去。”
記者招待會結束後,陳誠立即去見蔣委員長!
蔣委員長問道:“你已答應了?”
陳誠點頭道:“我覺得有必要借他們的筆為我們宣傳,日軍如此喪心病狂的戰爭罪行必定可以激發國人共仇敵愾!”
“嗯,我也是這個意思。”
蔣委員長點下了頭,當即指示林蔚:“準備一份日機炸堤的書麵材料,要詳細些,由花園口守軍軍官向記者宣讀。”
中外記者於6月22日午後驅車前往花園口,被領進了蔣在珍師政治處。
團長彭鎮珍把有關日機來去方向、飛機架次、投彈時間和中彈地點的材料念了一遍,記者們耳聽手記,一片“沙沙”聲。
接著,記者們前往決口現場一名記者用樹枝往彈坑裏量了量,有人便問道:“彈坑深不足兩米,而堤岸厚達二十米,能炸毀嗎?”
彭鎮珍迴答道:“這是日機投下的威力最小的一種炸彈。”
羅震接著說道:“決口在河道彎曲部,長年累月水流衝擊之故,堤岸本已塌蝕。”
“這樣子啊!”
“原來如此!”
記者們紛紛點頭。
此時在花園口附近,有大量赤裸著上身的軍士和民工,正在奮力堵塞決口。
隻見上千人在岸上,在船上,把包著石塊的高粱稈捆,推進水中,石頭似雨滴般拋落。
大小木船被拖著、推著,向決口處移動,號子聲高昂而有節奏,景象頗為壯觀。
經過小半天的采訪,記者們滿意而歸,日軍炸毀花園口河堤導致黃河改道就此定論!
花園口決堤後,日軍土肥原師團和中島師團遭受洪水泛濫的威脅,被迫向東撤退。
日軍沿隴海線兩側進犯武漢的計劃受挫,不得不改變部署,從長江進犯武漢日軍奪取武漢的時間推遲了三個月。
“以水代兵”阻敵前進,雖然暫時阻擋了日軍繼續西進,但是給廣大民眾帶來巨大的災難。造成近九十萬人葬身洪流,上千萬人流離失所,並形成了連年災荒的黃泛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