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軍的招兵告示一貼出,立即遍吸引了數萬京畿青壯報名。


    飛虎軍已經打出了名聲,天下人盡知飛虎軍是如今大明的第一精銳之師。更何況,飛虎軍的月餉是普通明軍的近十倍。京畿的青壯們怎能不踴躍報名?


    唐順之嚴格按照陳迪當初所定“三招七不招”的原則篩選兵員。


    擴軍、訓練新軍的事情,陳迪已經委托給了唐順之和俞大猷去辦。現在他發愁的是如何挑選一批有才能的文官幫自己。


    嚴嵩那老狐狸,隻要是涉及擴軍的事情,事事給辦。可一說到開恩科,或者選拔優秀官吏充實六部,嚴嵩的腦袋就搖的如撥浪鼓一般。


    這也是人之常情。你陳迪要給別人一批官帽,就要先摘掉一批人的官帽。現在京城百官,帶著官帽的基本都是嚴黨的官員,你要摘一批人的官帽,就影響到了嚴黨的根本利益。


    無奈,陳迪隻能退而求其次。既然嚴嵩不讓他動嚴黨的官帽,嚴黨黨羽眾多,總有幾個人才吧?那就在嚴黨裏挑一批人才加以培植就是!


    陳迪找到嚴嵩。


    嚴嵩問:“擴充新軍的事情辦的怎麽樣了?迪兒啊,為了你們飛虎軍的軍餉,我可是連皇上的內承運庫都動了!”


    陳迪道:“一切順利。這次找義父,是有個想法想跟義父說一下。”


    嚴嵩道:“哦?什麽想法?”


    陳迪說道:“咱們的‘自己人’,如今到底有多少?”


    嚴嵩迴答道:“咱們的人,在京的京官如今總有上百,外任官亦不下兩三百。”


    陳迪說:“義父,咱們為何不在數百自己人中挑選一批有才幹的,充實六部?”


    嚴嵩道:“這為父倒是沒想到。”


    陳迪說:“說實話義父,咱們的自己人是良莠不齊!那些能力一般者,做個閑職便是。正經有才幹的,一定要破格委以重任。”


    嚴嵩來了興趣:“你倒說說,如何破格委以重任?”


    陳迪道:“例如那些個舉人出身的老州縣,一輩子隻能做到正七品。其中不乏有才幹者。為何不能讓他們做知府甚至封疆大吏?”


    嚴嵩道:“這似乎有違大明的官製。”


    陳迪笑道:“義父啊,若說有違大明官製,我這個大都督兩年前還隻是個正七品的縣令,這算不算有違大明官製?製度不應該成為束縛人才晉升的桎梏!”


    嚴嵩心中思忖,既是從嚴黨之中選拔人才破格提拔,那這也算是肥水複流外人田!讓陳迪放手去做就是!


    嚴嵩對陳迪說:“既是如此,這事情就交給你去辦!”


    陳迪點點頭:“多謝義父信任!名頭嘛,我都想好了,就以吏部大考的名義,召部分外任官和京官參加吏部大考!由兒子親自出題!”


    陳迪所說的“部分官員”,指著自然是嚴黨的官員。


    嚴嵩點頭道:“既如此,我立即整理一份咱們自己人的名單。”


    陳迪點頭道:“如此甚好。”


    兩日後,內閣發出了調部分京官及外任官到吏部大考的命令。


    陳迪親自做這場大考的考官。這場選拔優秀官吏的考試被官場中人戲稱為“陳選”。


    大考的考題是陳迪親自出的。第一場的題目是《論大明財政製度良弊》。第二場的題目是《論大明軍製之優劣》。第三場的題目則是《如何發展大明商業》。


    三個題目不同於科舉的八股考題,每一個題目都是大白話。


    考試舉行了三天,三四百名嚴黨官員交了卷,陳迪親自閱卷。


    嚴黨官員們給出的答卷良莠不齊。有四六駢文的通篇廢話,亦有字字珠璣的良言。


    陳迪翻閱到其中一份考卷時,一連說了三個“好”。


    答卷人是河南懷慶知府龍子興。要說起來,龍子興還是陳迪的老上司。當初陳迪做沁陽縣令時,正是在懷慶府治下。陳迪之所以被提拔為知府,還多虧了這位龍知府和河南按察使高文澤聯名保舉他的折子。


    這龍子興當初中過榜眼,本來是要留在翰林院做庶吉士的,奈何得罪了當時的首輔翟鸞,被明升暗降到懷慶府那個災荒重地做知府。兩年時間裏,陳迪從正七品縣令做到了大都督,龍子興卻依舊是個知府。


    龍子興為官數載,漸漸想明白了。為官之道,光有清高無用!總要背靠一棵大樹才好乘涼。於是乎,龍子興拜在河南按察使高文澤門下。高文澤是嚴黨,他的學生龍子興自然也成了嚴黨。


    陳迪翻閱著龍子興的考卷:“若論大明財政製度之弊,首弊為皇親、官吏、士紳、舉人、秀才不當差不納糧!皇室宗親、宮中宦官、各級官吏、有功名在身的士紳兼並天下田莊之半,


    皆可不納稅,小民百姓田產不及天下之半,卻要納天下之稅!此乃大弊也。。。。。。若皇室宗親、官吏、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則民負減而國庫盈。。。。。。”


    陳迪暗道,這龍子興的看法倒是與張居正當初所言不謀而合。日後可以讓龍子興充作張居正的副手,改革大明的稅製。不過改革稅製會牽扯一大批人的利益,此時自己剛剛和嚴嵩控製住朝局,樹敵不宜過多,隻能暫緩。


    陳迪打算將龍子興升為戶部右侍郎。他在考卷上寫下“戶部右侍郎”五個字,然後將考卷收起,繼續閱卷。


    又一篇考卷引起了陳迪的注意:“衛所軍製,本為太祖所創,本為效仿隋唐府兵製。然大明立國百年,衛所軍戶,多以種田、行商為養家之本,軍備廢弛。。。。。應裁撤天下衛所軍,將所餘軍餉集中歸一,創建新軍。新軍不事農商,專司武事。。。。。”


    這考卷可和陳迪想到一起去了。


    陳迪看了一眼答卷者的名字,喜不自勝!


    “南京禮部員外郎,譚綸”!


    譚綸!竟然是譚綸!那位和俞大猷、戚繼光、李成梁並稱為嘉靖朝四大名將的譚綸譚子理!如果陳迪沒有記錯,這譚綸在嘉靖朝後期是裕王黨的成員,與嚴嵩是對頭。難道是自己穿越帶來的蝴蝶效應讓他成了嚴黨?


    陳迪立即在卷首處寫上了“兵部職方司主事”七個字。


    讓譚綸去兵部,幫唐順之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高於一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叫劉可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叫劉可樂並收藏大明高於一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