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迪如今雖然在名義上掌握著天下兵馬,其實能夠實際控製的,也隻有飛虎軍和弗朗機雇傭軍。
有一件事是陳迪沒有料想到的。錦衣衛指揮使陸炳已秘密離開玉泉山,他正在串聯各省總兵帶衛所軍入京勤王。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衛所軍卻都不買陸炳的賬。他們持觀望的態度,飛虎軍威名天下皆知,誰也不敢做出頭鳥。
陳迪要控製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衛所軍,要控製兩京一十三省的政權,就急需大量的人才。
陳迪現在雖然有嚴黨這個龐大的官僚集團做幫手,可他心裏清楚。嚴黨之人,爭權、斂財個個是行家裏手,絕對不能讓嚴黨的人長期把控權利。
求才,這是陳大都督想要掌控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所要走的第一步!
大明的讀書人全都是熟讀四書五經,受的是儒家禮製教育。自己帶兵入京“勤王”,又殺了清流領袖夏言,在天下的讀書人看來,陳迪是個大逆不道的篡權者。這一點,陳迪心中有數。如果有讀書人跑來效忠於他,必然會受到其他人的唾棄!
陳迪苦思冥想,要讓大明的讀書人效忠於他,必須得用一個絕妙的法子。這法子便是用讀書人的方法對付讀書人!
陳迪的法子是,用抄襲的方法寫一本詩集,在兩京一十三省廣為散發。以詩詠誌,以詩言誌,要讓天下的讀書人都知道他陳迪一心為大明著想的苦心!
陳迪攤開筆墨紙硯,先題了《大都督詩集》的書名。
抄襲嘛,自然應該選嘉靖朝之後的詩。要論近代以詩言誌的第一人,當以二十世紀的那位偉人為首。想到此,陳迪揮筆寫下: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陳迪想了想,這首《沁園春?雪》,雖然能寫出自己氣吞山河的大誌向,卻似乎沒有點名自己複興大明的苦心。說白了,就是讓人看不出他到底是要複興大明,還是要自己當個亂世梟雄,取大明而代之。
陳迪又想到了一首詩《祭黃帝陵文》,看來隻需稍加修改,便能言明自己複興大明的誌向,讓那些讀書人對自己心生敬佩。
赫赫始祖,吾華肈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
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事滄桑,中更蹉跎。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撻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逐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明,讓其淪胥?
迪等不才,劍履俱奮。萬裏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曆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大明英才,團結堅固。不論官民,不分貧富。
複我河山,衛我大明。以物此誌,永失勿恍。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踐臨之,皇天後土。”
陳迪又抄襲了五十多首明代之後的古言愛國詩歌,將其中的中華、中國全都替成了大明二字。
陳迪背了一夜的愛國詩詞,也抄襲並修改了一夜的愛國詩詞。一厚本的《大都督詩集》,五十多首愛國詩詞,寫完已經是午夜時分。
陳迪叫來唐順之,將《大都督詩集》交給他過目。
唐順之看了其中三四首詩便發自內心的攢道:“大都督不愧為皇上欽點的二甲頭名!這些詩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陳迪知道唐順之說的是真心話。嘉靖朝之後的古言愛國詩裏的精華,全都在這本詩集之中了,他唐順之怎能不佩服?
陳迪對唐順之說道:“將此詩集立即刊印成冊。第一批嘛,就印五萬冊!然後將這五萬冊的詩集在各省分發。”
唐順之是聰明人,已經猜出了陳迪的八九分意圖:“大都督,你這是要讓天下之人都知道你心中的大誌向,改變世人對你擅權獨武的偏見對麽?”
陳迪點點頭:“老師你說的對。如今世人都認為我陳迪是個擅權獨武的奸臣,我想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為了大明的百姓!”
唐順之道:“大都督,你這本詩集一旦在天下流傳,必將引起轟動。這詩集中的氣勢,讓我這個寒窗苦讀十年的人不甚欽佩。與其說是欽佩。。。。。不如說是震撼!”
陳迪道:“但願天下的讀書人都能了解我的苦心!但願天下的人才,能夠主動來投奔,為我效命!”
唐順之道:“原來如此,大都督的詩集,澄清自己是次要,憑這本詩集招攬人才才是主要!妙哉!妙哉!”
如果說唐順之之前對陳迪是欽佩,現在則是拜服了!有如此文武全才,又有如此手腕的人,遍觀大明百多年史冊,無人出其右!
唐順之走了,陳迪連夜進到嚴嵩府邸。
嚴嵩道:“迪兒,你深夜來訪有何事?”
陳迪道:“義父,兒子有個想法。”
嚴嵩問:“但說無妨。”
陳迪道:“兒子認為應該為大明廣選人才,不如開恩科吧!”
嚴嵩搖頭道:“恩科不能胡亂開啊!人才?要人才做什麽?咱們的人遍及兩京一十三省,用他們治理天下綽綽有餘。”
陳迪突然感覺到,自己在潛移默化中竟然真將嚴嵩當做了自己人!
自己要是真的招募人才,取代嚴黨這個龐大的官僚集團,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就是嚴嵩!
陳迪道:“既然義父反對,那就作罷!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我要與義父商量!”
嚴嵩問:“何事?”
陳迪道:“有人秘密告訴我,陸炳正在各省衛所軍之間遊走,攛掇各省的衛所軍入京勤王!”
嚴嵩道:“這可是大大的不妙?咱們該如何是好?”
有一件事是陳迪沒有料想到的。錦衣衛指揮使陸炳已秘密離開玉泉山,他正在串聯各省總兵帶衛所軍入京勤王。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衛所軍卻都不買陸炳的賬。他們持觀望的態度,飛虎軍威名天下皆知,誰也不敢做出頭鳥。
陳迪要控製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衛所軍,要控製兩京一十三省的政權,就急需大量的人才。
陳迪現在雖然有嚴黨這個龐大的官僚集團做幫手,可他心裏清楚。嚴黨之人,爭權、斂財個個是行家裏手,絕對不能讓嚴黨的人長期把控權利。
求才,這是陳大都督想要掌控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所要走的第一步!
大明的讀書人全都是熟讀四書五經,受的是儒家禮製教育。自己帶兵入京“勤王”,又殺了清流領袖夏言,在天下的讀書人看來,陳迪是個大逆不道的篡權者。這一點,陳迪心中有數。如果有讀書人跑來效忠於他,必然會受到其他人的唾棄!
陳迪苦思冥想,要讓大明的讀書人效忠於他,必須得用一個絕妙的法子。這法子便是用讀書人的方法對付讀書人!
陳迪的法子是,用抄襲的方法寫一本詩集,在兩京一十三省廣為散發。以詩詠誌,以詩言誌,要讓天下的讀書人都知道他陳迪一心為大明著想的苦心!
陳迪攤開筆墨紙硯,先題了《大都督詩集》的書名。
抄襲嘛,自然應該選嘉靖朝之後的詩。要論近代以詩言誌的第一人,當以二十世紀的那位偉人為首。想到此,陳迪揮筆寫下: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陳迪想了想,這首《沁園春?雪》,雖然能寫出自己氣吞山河的大誌向,卻似乎沒有點名自己複興大明的苦心。說白了,就是讓人看不出他到底是要複興大明,還是要自己當個亂世梟雄,取大明而代之。
陳迪又想到了一首詩《祭黃帝陵文》,看來隻需稍加修改,便能言明自己複興大明的誌向,讓那些讀書人對自己心生敬佩。
赫赫始祖,吾華肈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
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事滄桑,中更蹉跎。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撻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逐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明,讓其淪胥?
迪等不才,劍履俱奮。萬裏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曆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大明英才,團結堅固。不論官民,不分貧富。
複我河山,衛我大明。以物此誌,永失勿恍。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踐臨之,皇天後土。”
陳迪又抄襲了五十多首明代之後的古言愛國詩歌,將其中的中華、中國全都替成了大明二字。
陳迪背了一夜的愛國詩詞,也抄襲並修改了一夜的愛國詩詞。一厚本的《大都督詩集》,五十多首愛國詩詞,寫完已經是午夜時分。
陳迪叫來唐順之,將《大都督詩集》交給他過目。
唐順之看了其中三四首詩便發自內心的攢道:“大都督不愧為皇上欽點的二甲頭名!這些詩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陳迪知道唐順之說的是真心話。嘉靖朝之後的古言愛國詩裏的精華,全都在這本詩集之中了,他唐順之怎能不佩服?
陳迪對唐順之說道:“將此詩集立即刊印成冊。第一批嘛,就印五萬冊!然後將這五萬冊的詩集在各省分發。”
唐順之是聰明人,已經猜出了陳迪的八九分意圖:“大都督,你這是要讓天下之人都知道你心中的大誌向,改變世人對你擅權獨武的偏見對麽?”
陳迪點點頭:“老師你說的對。如今世人都認為我陳迪是個擅權獨武的奸臣,我想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為了大明的百姓!”
唐順之道:“大都督,你這本詩集一旦在天下流傳,必將引起轟動。這詩集中的氣勢,讓我這個寒窗苦讀十年的人不甚欽佩。與其說是欽佩。。。。。不如說是震撼!”
陳迪道:“但願天下的讀書人都能了解我的苦心!但願天下的人才,能夠主動來投奔,為我效命!”
唐順之道:“原來如此,大都督的詩集,澄清自己是次要,憑這本詩集招攬人才才是主要!妙哉!妙哉!”
如果說唐順之之前對陳迪是欽佩,現在則是拜服了!有如此文武全才,又有如此手腕的人,遍觀大明百多年史冊,無人出其右!
唐順之走了,陳迪連夜進到嚴嵩府邸。
嚴嵩道:“迪兒,你深夜來訪有何事?”
陳迪道:“義父,兒子有個想法。”
嚴嵩問:“但說無妨。”
陳迪道:“兒子認為應該為大明廣選人才,不如開恩科吧!”
嚴嵩搖頭道:“恩科不能胡亂開啊!人才?要人才做什麽?咱們的人遍及兩京一十三省,用他們治理天下綽綽有餘。”
陳迪突然感覺到,自己在潛移默化中竟然真將嚴嵩當做了自己人!
自己要是真的招募人才,取代嚴黨這個龐大的官僚集團,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就是嚴嵩!
陳迪道:“既然義父反對,那就作罷!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我要與義父商量!”
嚴嵩問:“何事?”
陳迪道:“有人秘密告訴我,陸炳正在各省衛所軍之間遊走,攛掇各省的衛所軍入京勤王!”
嚴嵩道:“這可是大大的不妙?咱們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