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發,一生功德值!


    主要功德:興建學堂,資助孤寡老人,功德值!


    主要過失:某年某月某日和某年某月某日不按合同執行商業交易,導致買方的損失,過失值!”


    原來是做生意缺了德,生意不好,怪不得要來廟裏求財求事業。


    葉銘當即又手一揮,一道佛光也射向周明發。


    齋堂吃飯前,一般要誦經懺悔。


    “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是未來。


    因身、口、意的造作,被我傷害過的(因緣)眾生。


    或因身、口、意的造作,所招感的諸多不順和苦難,


    不管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我都願意接受因果法則,


    並慚愧的懺悔。


    因為無明,因未聞四種真諦,無量劫來,我們彼此傷害,冤冤相報,枉受諸苦於六道中,無有出期。


    我們都希望解脫。


    願一切被我傷害過的眾生,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願你們保持快樂。


    願一切與我有因緣的鬼道,非人眾生,得聞佛法,投生善道,趨向解脫。


    願一切與我有因緣的人或非人眾生,分享我善業的功德,並迴答;善哉!善哉!善哉!


    願一切眾生分享我的功德。”


    一番懺悔文念下來,周明發竟然流下了眼淚。


    王大山和李釗有些驚奇地看了眼抹眼淚的周明發,心中都在想,原來平日嚴肅善於算計的周總也有如此脆弱的一麵。


    而周明發,不過是迴想起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利用合同漏洞欺詐客戶的行為,心中莫名其妙生起了悔意,怎能為了一些小利益就欺騙客戶,造成今日對自己和公司的不良影響呢?


    “李釗,一生功德值!


    主要功德:修繕廟宇,資助鄉鄰!功德值!


    主要過失:包養二奶,發展婚外情,不忠於婚姻,屢次墮胎,過失值!”


    李釗功德值不小,卻因為包養了二奶,發展婚外情,不忠於婚姻而導致過失值,的功德也被過失扣減得隻剩!


    可見邪淫之罪重大,不僅讓功德大減,更是影響子嗣。


    葉銘手一揮,一道佛光也射向李釗。


    李釗剛念完懺悔文,便感覺渾身一個激靈,似乎被注入了某種清明的意識。


    然後他再迴顧自己以往的所作所為,頓時前所未有的悔意和痛苦湧上心頭,“啪啪啪”幾滴黃豆般大的淚珠落在桌麵。


    王大山和周明發看到李釗也落淚了,心中也都很詫異。


    葉銘因此借鑒摘錄了百年前的《三世因果經》記入地府文冊當中(百年前,鬼物與神佛一起滅絕,就連大部分經文也隨著銷聲匿跡):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誠聽,聽念三世因果經。


    ……”


    葉銘還讓這篇《三世因果經》刻在地府的牆上,但凡有不服判定結果的鬼物,看了此經文,都能知道自己的功過因果。


    而在18層地獄的上空,有陰差手持《三世因果經》經文,騰雲駕霧翱翔於上空,高聲念誦此經文,讓在地獄內受刑的眾生,一邊受刑,一邊耳聞自己的功過因果。、


    晚上天未黑,葉銘就出發來到了風車市,據係統地圖顯示,這裏有十五級厲鬼作祟。


    恐怖複蘇時代,鬼物雖多,但是厲鬼不多,尤其是十五級以上的厲鬼。


    走著走著,隻見路邊有個神壇,神壇邊上有人正在作法。


    葉銘看了一下作法的人,是個白袍和尚。


    番外一段佛教僧袍顏色的小知識:


    佛教的僧衣,特別是三衣,在使用顏色方麵有兩項主要規定:一不許用上色或純色,如純青、黃、赤、白、黑和黃藍、鬱金、落沙、青黛等顏色;二在衣服上,尤其在新製的衣服上,必須點上一塊別的顏色,稱為“壞色”。


    真正的壞色衣,是佛陀教導弟子們用樹皮煮汁,或用汙泥漬汙;且在新衣之上,必定另外加舊衣的“貼淨”,就是用舊衣的舊布,在新衣上加貼一塊,以示壞“式”。


    還有一種壞色的方法,叫做“點淨”,就是在新衣的任一已染的顏色之上,另外用其他顏色將純一染色的新衣,點上一塊色漬。戒律中規定,比丘的衣服,允許有青、黑、木蘭(近似熟桑椹色或咖啡色)的三種顏色,仍非舊色,必須以本色之外的兩種顏色點淨之後,方始算是壞色,如果是青色衣,須以黑與木蘭色點淨;如果是木蘭色衣,須以青與黑點淨。


    壞色在梵文中,音譯為“袈裟”,譯成“不正、壞、濁、染、雜”等等,所以凡是不正的、染壞的、都可以稱為袈裟。


    袈裟本意是一種草,引申為由這種草取汁染色而成的“赤褐色”,再進一步才引申出“不正色”。


    佛陀規定弟子們應該穿壞色衣,不得穿正色或者顯色衣,所以僧衣名為“袈裟”。


    其實,加沙不但可以稱唿僧衣,也可以稱唿其他東西,如食物的五味道之外的雜味或壞味,便可稱為“袈裟”。


    可見,袈裟一詞,不光是佛教的僧衣所專用。


    後來,不同部派便開始穿不同顏色的衣服,如《舍利弗問經》說,薩婆多部著皂色衣,摩訶僧僧著黃色衣,彌沙賽部著青色衣,曇無德部著赤衣,迦葉維部著木蘭衣。


    這是通過三衣的顏色不同,來表示自己的宗派。


    雖然五部的衣著不同,但原來的赤色袈裟在五部中通用。


    言歸正傳,話說葉銘駐足觀望那白袍僧人作法,神壇前擺了張簡單支起來的床板,床板上躺著一個男人,閉著眼睛一動不動。


    邊上站著幾個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焦急又關切地看著躺在床板上的男人。


    葉銘看了眼躺在床板上的男人,原來是被鬼物附身,導致陰氣很重、神經錯亂,現在處於暈厥狀態。


    想來是男人的家人請了法師來為他驅邪。


    隻見那僧人揮動桃木劍,靈符、朱砂都用了,也沒將那附身的鬼物趕走。


    反而引得鬼物大怒,隻見男人驀然睜開了眼睛,但是這眼神卻是邪魅又詭異的,而且眼圈周圍黑黑的,陰氣很重的樣子。


    男人直接從床板上飄飛起來,停留在半空中,詭異陰森的眼神掃視了一下全場。


    白袍和尚抽出了一大條柳枝,從神壇後一躍到神壇前,然後左右揮動柳枝,要打男人。


    “惡鬼,看我柳條打鬼!”


    白袍和尚邊唿喝,邊抽動柳條鞭打鬼物。


    男人在半空懸浮來迴躲避柳條,口中不住地“嗬嗬”詭笑。


    葉銘看那厲鬼,等級起碼在12級以上,所以它已經不畏懼白袍和尚的桃木劍、朱砂、黃符了。


    那男人之所以被惡鬼附身,也是因為自身陽氣不足。


    陽氣不足的人容易見鬼。


    人能活在陽間就是因為你有陽氣,沒有人是先天陽氣不足的,陽氣不足一般是後天形成的。


    如果你遭受了重大疾病,或者說經曆了鬼門關,腦海裏還有對另一個世界的畫麵,這樣的人一般能和上年紀的人交流,也很容易見到那個世界的人。


    很多人很可能是上一世輪迴的時候孟婆湯沒喝夠吧,所以還保留一些陰間的記憶,容易泄露天機,也容易早死。


    陰陽眼的人就更少見了,這樣的人更容易見鬼,知道很多陰間的事情。


    而眼前這男人,似乎就是因為後天重病導致的陽氣不足,而成了容易被鬼上身的體質,還是容易引來厲鬼的體質。


    趕走厲鬼也隻是治標不治本,他現在被纏上的恐怕也不是一般的厲鬼,更不容易趕走。


    白袍和尚打了半天,已經氣喘籲籲,卻沒有傷著厲鬼分毫。


    這時,厲鬼突然發起了反攻,飛到白袍和尚上空,踩了他頭頂一腳,然後又從後背踢了他幾腳。


    白袍和尚狼狽地趴倒在地,屁股又被接連踢了幾下。


    在一旁圍觀的幾個男女老少見狀,都偷偷往後退讓。


    厲鬼也發現了那幾個人的動靜,轉頭看過去,然後露出瘮人的笑容,整張嘴的牙縫都是黑黑的。


    那幾個人看到被厲鬼附身的男人漸漸走了進來,都嚇得趕緊轉頭就跑。


    厲鬼飄飛起來追了上去。


    突然,一根禪杖攔住了厲鬼的去路。


    厲鬼看向舉禪杖的人,愣了一下,說:“我在地府見過你。”


    “你在地府見過我,那就應該知道我是誰?還不快快束手就擒,免得我出手時就不會輕饒你了。”


    葉銘將禪杖輕立著,說話不怒自威。


    “去地府又出來的多了去了,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是從外形來看,你應該就是傳說中重建地府的地藏王。”


    “快說是你自己出來,還是我逼你出來。”


    葉銘不想跟它磨嘰。


    “我倒想跟傳說中重建了四座幽冥殿、18層地獄的地藏王交個手,看看我們誰厲害。


    要是我打贏了,你就把地府讓給我吧!”


    豈有此理,這擺明是挑恤!而且還口出狂言!不打到你認不出爹媽,還真以為我葉銘是浪得虛名!


    葉銘心中微怒,翻掌就往厲鬼麵門拍去。


    因為厲鬼附身於活人人體,投鼠忌器,葉銘怕傷了人,也不敢用狠招,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厲鬼逼出體外,再下狠招。


    但是在逼出厲鬼之前,葉銘都隻能用鎮服厲鬼的方式來處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魔複蘇:從地藏王石像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州之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州之光並收藏神魔複蘇:從地藏王石像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