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哈根的嘴臉,唐起真想不通這麽一個問題:


    為什麽混合國這樣的大國,在全球標榜第一的大國,竟然可以做到這麽不要臉,並且還能堂皇冠冕地繼續站在國際舞台上,繼續不要臉!


    難道他們不覺得羞愧嗎?


    更離譜的是,國際社會竟然依然還有國家,追隨其後,唯混合國馬首是瞻,真是太讓人難以理喻了——大家明明都看到他的這副嘴臉了,竟然還趨之若鶩,以及明明看到唐國那樣正義、善良的國家,大家竟然還是那樣抹黑他、汙蔑他、排濟他,真是太讓人理解不透了。


    唐起在沒進入國際聯合機構之前,就一直想不明白這些問題,直到有幸成為這個機構裏的成員,目睹了這樣一場又一場的“角色表演”大會,才總算有了一點的了解。


    “隻能說明,整個國際社會,是一個亂糟糟的大環境,壓根沒有建立起一個是非觀、道德觀。真同情我們唐國那些外交人員,整天還要跟這些厚臉無恥、反複無常的小人國家打交道。”


    這讓唐起有些憂慮起來。


    “如果不能肅清這個國際大環境,建立起一個有是非觀、道德觀的國際次序,那麽地球人類永遠也團結不到一起,也很難發展到一級文明去。”


    在不少代表團成員的漫罵聲中,哈根表現得很自信:


    “是的,你們沒有聽錯,我代表混合國答應李盟的要求,會公開承認外星人的存在。至於外星人資料的公開,我可以明確給出結果:不會公開,因為那資料就是一張廢紙,即對‘人類文明遷棲計劃’無益,也幫助不了人類去攻打打外星人。”


    李盟搖搖頭,無語地坐了迴去。


    還能拿哈根有什麽辦法?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啊!


    那外星人資料,有用,沒用,全憑混合國說了算,誰也拿他沒有辦法。


    唐起也無語地搖搖頭,心想以混合國的嘴臉,哪怕以後那份外星人資料公布出來,得出是對“人類文明遷棲計劃”有幫助的,也能提升人類的作戰能力去對付外星人,到那時候,混合國依然不覺得那是在啪啪打臉,依然會繼續堂皇冠冕地坐在第一把椅上,頤指氣使,毫無羞愧之心。


    “好吧,既然哈根答應了李盟的條件,會公開承認外星人的存在,那麽現在進行投票表決。同意混合國重新加入地球聯盟,就給哈根代表團投上一票。不同意,就投一張反對票。”


    大會主持人宣布道。


    李盟投了一張讚同票。


    這倒是出乎唐起的意料之外。


    不過,仔細一想,放眼國際社會諸多國家,又有多少個國家,能像唐國這樣做到深明大義,以大局為重,在大局麵前克忍私心,摒棄成見,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地麵對國際事務?


    最終結果出來了。


    全票通過。


    唐起若有所思地看了李盟一眼,李盟無奈地聳聳肩膀。


    沒辦法,混合國的科技水平,以及綜合國力,還是很有用處的。各國代表團心裏都明白得很,涉及到“人類文明遷棲計劃”這樣的大工程,還是需要混合國這樣的大國來參與。


    這也是混合國得以在國際社會上,恃才放曠的資本。


    ……


    重新加入地球聯盟,混合國的股票終於止跌。


    接下來,混合國的舉動,引發全球轟動。


    他們在各大媒體、電台上公開承認:


    “發生在70年前的飛碟墜落事件,是真的。飛碟裏麵有一名外星人,它受傷昏迷了過去。當時的軍方救醒那名外星人後,把它關押了起來,並成立了一個研究室,專門用來研究這名外星人。這名外星人如今已經死了,屍體還保留在那所地下研究室裏。”


    披露這起絕密檔案的負責人表示,至於其他傳聞中的外星人事件,是真是假,不作表態。這次公開承認外星人存在的事實,隻對70年前的這起小飛人事件負責。


    ……


    “人類文明遷棲計劃”,拍板啟動後,智囊團向決策層提出一個建議:


    “建立太空學校,培養適應太空生活的船員,以及具備太空求生技能、應付各種太空危險的能力,為四大方案提供船員支持。”


    這個建議得到地球聯盟讚同。


    太空學校,開始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麵向所有人種開放。


    太空學校的出現,標誌著地球人類正式踏入文明遷棲的旅程。


    而應急期方案的那十個初始船員,也開始向全球公開征招:五名男性,五名女性。


    鑒於飛船完成周期是在8年之後,根據智囊團給出的安排,這時候就要開始招收18歲至40歲的成年人了。


    這十名船員在年齡上分為三個階段:


    一、18至25歲之間,屬於後備船員,要開始培養太空技能。


    二、26到35歲之間,屬於中堅砥柱,本身就具備飛船操作能力,以及適應過太空生活。


    三、36至40歲之間,屬於領導層,不僅有過太空生活經曆,有過硬的太能技能,更有過主宰與決策的飛船經驗。


    這個公開征招,公布之後,壓根沒人前來報名。


    原因很簡單——沒人覺得“地球會完蛋”。


    就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也就僅僅是東林國被外星人掌控住了。


    東林國又沒有向其他國家發動侵略戰爭,至少現在看來:隻要地球聯盟不去招惹東林國,似乎地球就相安無事。


    所以,沒人覺得“地球有危險”,到了“非離開地球不可”的地步。


    不過,太空學校倒是有很多人報名。


    能不能上船,且不去管,好歹先學會一套太空求生技能,為以後留一條活路——哪天真到了人類末日,這些太空技能就用上了啊!


    ……


    應急期方案的十名船員,還是毫無著落。


    公布征招信息快一年了,仍然沒有人前來報名。


    這無疑是白白浪費了寶貴的一年時間。


    負責這個征招的工作人員,真是愁死了。


    最後,他們決定主動出擊,物色好人員後,登門拜訪,動用各種說辭,企圖說服對方。


    可惜,物色好的人員,都不是三歲小孩子,心裏都清楚得很:一登上那樣的一艘飛船,等同被判了無期徒期,隻能在飛船裏等死。


    所以,無論怎麽勸說,都沒人願意參加。


    工作人員隻好把這難處,向地球聯盟的決策層反映。


    決策層決定附加一項巨額報酬,這才勉勉強強招到了三個人員。


    ……


    在這一年來,地球聯盟向東林國伸出了橄欖枝,卻遭受了拒絕。


    還好,在這一年來,起碼沒看到東林國發動向外的戰爭。


    兩年後,應急期方案征招組,招到了第四、第五名人員。


    而應急期方案涉及的所有任務,已經順利分攤,並開始如火如荼地在執行。


    東林國開始出現鬆動,對地球聯盟伸出的橄欖枝,沒有拒絕,但也沒有答應。


    三年後,應急期方案征招組,終於招滿了十名船員。


    “終於有不怕死的人,願意登上這艘有去無迴的飛船了。”


    知道這個結果的唐起,發出既感慨又無奈的心聲。


    而唐起負責的唐國“文明備留”部門,也已經成立,並開始在製定“文明備留”方案。


    劉幫、陳衝、陳虹、宋昌、秦燦,都是這個部門的成員。


    “鑒於地球聯盟的‘人類文明遷棲計劃’,四大方案製定得很周全,所以我們唐國的‘文明備留’計劃,就不搞飛船遠航之類的方案。”


    唐起對這個部門成員道:


    “你們有什麽好的方案?”


    “那我們隻能走地球聯盟,沒有用上的方案了。”


    秦燦道:


    “比如光速、反物質、曲率?”


    “那些太不實際了。”


    陳虹道:


    “還不如研究怎麽改造基因,以適應人類末日下的核化地球,甚至是適應水下生活。”


    “這個也不太現實啊!”


    宋昌道:


    “我認為比較可靠的,是在我們唐國境界,挖幾個應急發射井,隨時可以發射運載火箭,把人員與緊急物資送上咱們的空間站。”


    “這個靠譜一點。”


    劉幫讚同道:


    “還可以改造空間站,讓空間站具備遠航的能力。”


    唐起同意了宋昌這個提議:


    “我決定把這個提議,向領導們匯報下,要是他們同意,就照這個方案執行。”


    ……


    (鍋)防部七個領導聽到這個提議後,沒有反對,也沒有讚同,而是表態道:


    “小唐啊,你是這方麵的專家,怎麽能跑來問我們這些,隻知道保家衛國、隻知道打仗的粗人呢?隻要能保證我們唐國的火種,在末日下還能留下一點,不管是什麽方案,隻要你們這些專家覺得可行,就去執行。我們不會在方案上指手劃腳,隻能給你們做後勤支持。放心去幹吧!”


    ……


    唐起迴來後,就把宋昌的這個“發射井計劃”開啟。


    說句心裏話,唐起並不怎麽認可這項計劃。


    即使後期,把唐國的空間站,改造成具備遠航能力的飛船,也無疑是地球聯盟“應急期方案”的翻版。


    唯一的區別,隻是唐國這個,保存的是唐國的民族火種而已。


    ……


    第四年。


    集合了全球的資源,動用了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全球各行各業,尤其是尖端科技行業,應急期方案的飛船框架,終於趕造出來了。


    除了飛船的框架,其他諸如通訊係統、資源循環係統、安保係統、生命維持係統,以及各種附加功能的裝備等等,都已經完成,就差裝配到船體上了。


    隻有動力係統,涉及到引擎研發、製造,調試,屬於核心項目,重中之重,進度有些緩慢,隻進行到了一半。


    但不管怎樣,整體進度還是可以預見的,是在計劃掌控之中的。


    大概是感覺到不久之後,就要登船的壓力,那十名船員中,竟然有一個寧願賠上三倍違約金,也要選擇了退出。


    與此同時,東林國的外星人,大概終於意識到本土資源的貧瘠,或者是感覺到在這地球上生存,必須與地球人類互通信息,交換資源,互為合作,才能更好地發展——它們終於接受了地球聯盟伸來的橄欖枝,答應與人類進行外交。


    “它們沒有走侵略、掠奪的路線,極可能是內部沒有消化完,東林人的遺留問題。”


    有社會學家分析道。


    “它們答應的這個外交,看上去,更像是物品交換窗口。”


    國際聯合機構的管理人員,看到東林國提出來的外交正策,下評語道。


    東林國願意與地球人類進行外交,但並不開放這個國家,拒絕地球人類踏上它們的國土。


    它們啟動了東林國原先的互聯網根服務器——在它們進行閉關鎖國的時候,根服務器被它們關閉掉了。


    通過這個根服務器,它們新建了一個向地球人類展現產品,和公布、交流信息的窗口。


    地球人類隻能通過這個窗口,跟它們進行物品的互動。


    除此之外,什麽都不能做,更不能從中了解到東林國內部,變成了什麽樣子,以及它們實行了什麽樣的製度,呈現出怎樣的社會形態。


    “看樣子,它們開放的這個外交窗口,僅僅是為了解決它們內部的資源貧瘠問題,而並非是出於要與地球人類長期共存的發展。”


    社會學家看出了點端倪。


    “我們是不是應該防範它們啊,比如它們通過這個窗口,獲取了需要的物資,積累了發動侵略戰爭的資本,打牢了國內根基後,就會向我們地球人類宣戰?”


    有正治家提出異議道。


    “不排除這個可能。”


    社會學家道:


    “但不管怎麽做,我們地球人類肯定要防範它們的。一刻也不能放鬆。”


    “既然如此,不如斷絕這個外交。”


    正治家果斷地道:


    “不然,我們這是在養虎為患啊!喂飽它,讓它來咬我們啊!”


    “恐怕不行啊,這不等於把它們逼上絕路嗎?”


    社會學家道:


    “要是它們不能通過這個外交窗口,獲得需要的資源,那麽它們一定會發動侵略戰爭,用戰爭的方式來掠奪它們需要的資源。反正它能打敗我們地球人類,它們應該對此有信心的。”


    “我覺得,它們沒有第一時間選擇戰爭,一定是了解清楚了它們的實力,以及我們地球人類的概況,權衡利弊後做出的選擇。”


    正治家道:


    “它們肯定摸清了我們地球人類的底細,而我們卻對它們一點也不了解,這樣跟它們開展外交,這會讓我們蒙在鼓裏,自已幫它們挖好了我們的墓地都不知道。”


    “我們可以先跟它們外交一段時間,讓它們嚐到外交甜頭後,再提出附加條件。”


    另外一個正治家建議道:


    “比如,讓它們開放一個港口碼頭,供我們投放和攝取交換的物資,方便我們窺探它們的世界。”


    這個建議得到大多數成員讚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工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裏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裏其並收藏科工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