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碩在為後續生產鋪路的時候,vlvc、cppc和米家下屬的三家半導體設計公司的第一版芯片設計方案幾乎同時出爐了。


    實驗產線上,一個完整的試製流程正在進行,康碩帶著卷耳智能科技的工程師們全程參與其中。


    “原本這一步不應該直接流片,”康碩說著:


    “你們也都知道,流片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們一般都在做過很多次仿真,確保幾乎萬無一失之後才會進行這一步。


    “今天之所以直接上,就是想讓你們看看,模擬、仿真與實際生產的過程差別究竟在哪裏,我們的仿真工具究竟該如何設計才能更好的替代流片。”


    “你們可要觀察仔細了,”康碩正色道:“這產線一開,幾千萬就沒了,就為了讓你們有一個更直觀的印象和認知。”


    不用康碩多說,工程師們心裏也都是有數的,這幾天他們一直待在產線,楊曉更是把康碩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了:要做絕對仿真。


    康碩剛剛也說仿真工具究竟該如何設計才能更好的替代流片,就是要做到仿真結果和實際生產環境結果的完全一致。


    在原本他們的思維裏,這是絕對不可能能做到的事情。


    第一次聽到這個目標的時候,即便對混沌科技有信心,他們內心也是犯嘀咕的——因為這已經顛覆認知了!


    eda三巨頭對他們的威懾力不是那麽容易就被抹去的——最強大的三巨頭都幹不成的事兒,混沌科技就真的能幹成?


    不過,現在他們內心經曆了從嘲諷到沉默,從沉默到震驚,從震驚再到習以為常的好多次心裏轉變。


    直到今天,他們都已經有些麻木了——以往的經驗在這裏完全不好使——他們經常跟一群實習生露出同樣震驚的表情就很說明問題了。


    ……


    “你們可以試著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趁著間歇,康碩問道:“在傳統的半導體設計中,對於‘不知道’或‘不關心’是怎麽理解的。”


    一眾人腦子瞬間活絡起來,這個問題簡單啊:“不知道”或“不關心”意味著可以取任何邏輯值,在分析中,一般都是取值“否”。


    “你們腦子裏一定已經有答案了,”康碩接著說道:“再對比對比你們這些天看到的東西,想一想在‘混沌邏輯’中,這個問題又是怎麽處理的。”


    “三進製?”立即就有人迴應,其他人竟然還附和著點頭。


    “哎。”這讓康碩非常無語,無奈的要了搖頭,這群人的思想真的就已經固化了,不是二進製就是三進製,有什麽區別嗎?


    曆史上不是沒有人嚐試去做三進製計算機,老俄國的科學家就搞過這玩意事兒,你說相比二進製有優勢吧,可能也有,但卻真的不足以推翻已經成為主流的二進製體係。


    幾十年前就不能,現在二進製的體係更加龐大,幾乎覆蓋到所有電子產品,顛覆那就更不可能了。


    “蘇宇浩,有什麽話直接說,不用舉手。”康碩正無語呢,看到角落裏的一個實習生舉著手,仿佛有什麽問題。


    這個叫蘇宇浩的男孩有點靦腆,不愛說話,有時候半天都沒有一句話,看起來也比較不合群,康碩也注意過他。


    果然,隻是聽康碩竟然記得他的名字,他就有些激動了,險些沒有哭出來——也是一個極度渴求認可的孩子。


    “我覺得,不關心的東西是這樣的,就是我們無論取何種值都不會影響我們最終想要的結果。而不知道的東西不一樣,這個還需要進一步的確定。”


    康碩記得他的名字,讓蘇宇浩信心倍增,他接著說道:


    “事實上,在二進製的芯片設計體係中無論是不關心還不知道,都是按照指令和約定來取值,通過保證約定的一致性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但,通過這幾天的觀察我也發現,咱們產線上的工具處理這個問題有一個特點,不關心的邏輯直接就丟掉了,而不知道的處理邏輯像是‘留觀’?


    “但我想了好久也沒想明白,這怎麽做到的?這不是二進製,也不是其他任何一種進製。或者說,他有時候是二進製的,有時候又會變。”


    “哈哈!”康碩笑了:“不可以嗎?你數數怎麽數的?”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雖然不知道康碩在搞什麽,蘇宇浩還是配合的數著數,模樣極為認真。


    “那你再數數星期數,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七是吧,那你大腦處理問題是幾進製的?”


    康碩接著說道:“人類曆史上使用的進製可非常多,就現在還在用的,就有十進製、七進製、六十進製、二十四進製。


    “我們為什麽能清晰的知道什麽時候該進位了?這是我們常識賦予我們大腦的能力。


    “我一直都不認為基於大數據統計與分析的智能是真的智能,真的智能是必須要具備判斷進位標識的能力的。


    “混沌進製或者叫不定進製的核心處理邏輯就是基於判斷進位標識。當然,它沒有我們的大腦那麽智能。


    “半導體混沌符合芯片中混沌控製節點的邏輯其實也是類似於這樣一個過程,輔助判斷可以減少關鍵節點上90%的運算量,從而提高效率,進而提高半導體芯片的整體性能。


    “具體的實現你們可以不用管,那是製造過程的事情。但設計的時候這個思維要有,沒有這個思維,是做不出真正智能的產品的,‘模仿式學習’的根基就在於此。”


    具體的實現當然是依靠輕反應的特性來實現的,也就是光刻之後注程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說是整個流程最核心的機密。


    這就是一個黑箱,設計者隻需要知道有這麽一個東西能夠實現,直接拿去用就行了,並不需要關心具體是如何實現的,康碩也不可能在現階段跟他們透露這些。


    成立卷耳智能科技,力圖發展國產超級智能化的eda,康碩肯定要培養精尖人才,這個時候,康碩就是在給他們灌輸必要的基礎原理和設計理念。


    不過情況並不理想,也隻有蘇宇浩好像有點兒天賦,進入了康碩的視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技手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靠譜的程序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靠譜的程序員並收藏科技手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