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賣鷹者的麵前走過,和他打招唿,他居然完全忘記我了,就如同白天的貓頭鷹,眼睛茫然失神,他隻是說:“先生,要不要買一隻貓頭鷹,山上剛捉來的。”
這使我在後來的散步裏,想起了三千年前瑜珈行者的一部經典《聖博伽瓦譚》中所記載,巴拉達國國王的故事。
巴拉達國王盛年的時候,棄絕了他的王後、家族,和廣袤的王國,到森林裏去,那是他相信古印度的經典,認為人應該把中年以後的歲月用於自覺。
他在森林中過著苦行生活,僅僅食用果子和根菜植物,每日專注地冥想,經過一段時間,他的自我從身中覺醒了過來。有一天他正在冥想,忽然看到一隻母鹿到河邊飲水,隨著又聽到不遠處獅子的大吼,母鹿大吃一驚,正要逃跑的時候,一隻小鹿從它的子宮墮下,跌入河中的急流裏,母鹿害怕得全身顫抖,在流產之後死去了。
巴拉達眼看鹿被沖向下遊,動了惻隱之心,便從河裏救起小鹿,把小鹿帶到自己身邊。他從此和小鹿一起睡覺、一起走路、一起洗澡、一起進食、他對待小鹿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心念完全係在小鹿身上。
有一天,小鹿不見了。巴拉達陷入了非常焦躁的意念裏,擔心著小鹿的安危就像失去了兒子一樣,他完全無法冥思,因為想的都是小鹿,最後他忍不住啟程去尋找小鹿,在黑暗森林裏,他如癡如狂唿喚小鹿的名字,他終於不小心跌倒了,受了重傷,就在他臨終的時候,小鹿突然出現在他的身邊,就像愛子看著父親一樣看著他,就這樣,巴拉達的心念和精神全部集中在小鹿身上,他下次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成為一頭鹿,這已經是他的下一世了。
這是瑜珈對於意念的看法,意念不僅對容貌有著影響,巴拉達因疼愛小鹿,都因而沉進了輪迴的轉動,那麽,捕捉販售貓頭鷹的人,長相晶益變成貓頭鷹又有什麽可怪呢?
和朋友談起貓頭鷹人長相變異的故事,朋友說:“其實,變的不隻是賣鷹的人,你對人的觀照也改變了。賣鷹者的長相本來就是那樣子,隻是習氣與生活的濡染改變了他的神色和氣質罷了。我們從前沒有透過內省,不能見到他的真麵目,當我們的內心清明如鏡,就能從他的外貌進而進入他的神色和氣質了。”
難道,我也改變了嗎?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意念都如在森林中的小鹿,迷亂地跳躍與奔跑,這紛亂的念頭固然值得擔憂,總還不偏離人的道路。一旦我們的意念順著軌道往偏邪的道路如火車開去,出發的時候好像沒有什麽,走遠了,就難以迴頭了。所以,向前走的時候每天反顧一下,看看自我意念的軌道是多麽重要呀!
我們不止要常常擦拭自己的心靈之鏡,來照見世間的真相;也要常常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長相與昨日的不同;更要照心靈之鏡,才不會走向偏邪的道路。賣貓頭鷹的人每天麵對貓頭鷹,就像在照鏡子,我們麵對自己俗惡的習氣,何嚐不是在照鏡子呢?
想到這裏,有一個人與我錯身而過,我聞到栗子的芳香從他身上溢出,抬頭一看,果然是天天在街角賣糖炒栗子的小販。
養水母的秋天
從南部的貝殼海岸迴來,帶迴來兩個巨大的純白珊瑚礁石。
由於長久埋在海邊,那白色珊瑚礁放了許多天都依然潤澤,隻是緩慢地褪去水分,逐漸露出外表規則而美麗的紋理。但同時我也發現,失去水分的珊瑚礁仿佛逐漸失去生命的機能,連色澤也沒有那樣精燦光亮了。當然,我手裏的珊瑚礁不知道在多久以前已經死亡,因於長期濡染海浪的關係,使它好像容蘊了海的生命,不曾死去。
為了讓珊瑚礁能不失去色澤與生機,我把它們放進一個巨大的玻璃箱裏,那玻璃箱原是孩子養水族的工具,在魚類死亡後已經空了許久。我把箱子注滿水,並在上麵點了一隻明亮的燈。
在水的圍繞與燈的照耀下,珊瑚礁重新醒覺了似的,恢復了我在海邊初見時那不可正視的逼人的白色,雖然沒有海浪和潮聲,它的飽滿圓潤也如同在海邊一樣。
我時常坐在玻璃箱旁,靜靜地看著這兩塊在海邊極平凡的礁石,它雖然平凡,但是要找到純白不含一絲雜質,圓得沒有半點欠缺的珊瑚礁也不容易。這種白色的珊瑚礁原是來自深海的生物,在它死亡後被強勁的海浪衝激到岸上來,剛上岸的時候它是不規則的,要經過千百年一再的沖刷,才使它的外表完全被磨平,呈現出白玉一般的質地。
圓潤的白色珊瑚礁形成的過程,本身就帶著一些不可思議的神秘氣息,宜於時空的聯想。在深海裏許多許多年,在海浪裏被推送許多許多年,站在沙岸上許多許多年,然後才被我撿拾。如果我們從不會見,再過許多許多年,它就粉碎成為海岸上鋪滿的白色細砂了。麵對海的事物,時空是不能計算的,一粒貝殼砂的形成,有時都要萬年以上的時間。因此,我們看待海的事物---包括海的本身、海流、海浪、礁石、貝殼、珊瑚,乃至海邊的一粒砂---重要的不是知道它歷經多少時間,而是能否在其中聽到一些海的消息。海的消息?是的,就像我坐在珊瑚礁的前麵,止息了一切心靈的紛擾,就聽到從最細微處湧動的海潮音,像是我在海岸旅行時所聽見的一般。海的消息是不論我們離開海邊多久,都那樣親近而又遼遠、細微而又巨大、深刻而又永久。
</br>
這使我在後來的散步裏,想起了三千年前瑜珈行者的一部經典《聖博伽瓦譚》中所記載,巴拉達國國王的故事。
巴拉達國王盛年的時候,棄絕了他的王後、家族,和廣袤的王國,到森林裏去,那是他相信古印度的經典,認為人應該把中年以後的歲月用於自覺。
他在森林中過著苦行生活,僅僅食用果子和根菜植物,每日專注地冥想,經過一段時間,他的自我從身中覺醒了過來。有一天他正在冥想,忽然看到一隻母鹿到河邊飲水,隨著又聽到不遠處獅子的大吼,母鹿大吃一驚,正要逃跑的時候,一隻小鹿從它的子宮墮下,跌入河中的急流裏,母鹿害怕得全身顫抖,在流產之後死去了。
巴拉達眼看鹿被沖向下遊,動了惻隱之心,便從河裏救起小鹿,把小鹿帶到自己身邊。他從此和小鹿一起睡覺、一起走路、一起洗澡、一起進食、他對待小鹿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心念完全係在小鹿身上。
有一天,小鹿不見了。巴拉達陷入了非常焦躁的意念裏,擔心著小鹿的安危就像失去了兒子一樣,他完全無法冥思,因為想的都是小鹿,最後他忍不住啟程去尋找小鹿,在黑暗森林裏,他如癡如狂唿喚小鹿的名字,他終於不小心跌倒了,受了重傷,就在他臨終的時候,小鹿突然出現在他的身邊,就像愛子看著父親一樣看著他,就這樣,巴拉達的心念和精神全部集中在小鹿身上,他下次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成為一頭鹿,這已經是他的下一世了。
這是瑜珈對於意念的看法,意念不僅對容貌有著影響,巴拉達因疼愛小鹿,都因而沉進了輪迴的轉動,那麽,捕捉販售貓頭鷹的人,長相晶益變成貓頭鷹又有什麽可怪呢?
和朋友談起貓頭鷹人長相變異的故事,朋友說:“其實,變的不隻是賣鷹的人,你對人的觀照也改變了。賣鷹者的長相本來就是那樣子,隻是習氣與生活的濡染改變了他的神色和氣質罷了。我們從前沒有透過內省,不能見到他的真麵目,當我們的內心清明如鏡,就能從他的外貌進而進入他的神色和氣質了。”
難道,我也改變了嗎?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意念都如在森林中的小鹿,迷亂地跳躍與奔跑,這紛亂的念頭固然值得擔憂,總還不偏離人的道路。一旦我們的意念順著軌道往偏邪的道路如火車開去,出發的時候好像沒有什麽,走遠了,就難以迴頭了。所以,向前走的時候每天反顧一下,看看自我意念的軌道是多麽重要呀!
我們不止要常常擦拭自己的心靈之鏡,來照見世間的真相;也要常常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長相與昨日的不同;更要照心靈之鏡,才不會走向偏邪的道路。賣貓頭鷹的人每天麵對貓頭鷹,就像在照鏡子,我們麵對自己俗惡的習氣,何嚐不是在照鏡子呢?
想到這裏,有一個人與我錯身而過,我聞到栗子的芳香從他身上溢出,抬頭一看,果然是天天在街角賣糖炒栗子的小販。
養水母的秋天
從南部的貝殼海岸迴來,帶迴來兩個巨大的純白珊瑚礁石。
由於長久埋在海邊,那白色珊瑚礁放了許多天都依然潤澤,隻是緩慢地褪去水分,逐漸露出外表規則而美麗的紋理。但同時我也發現,失去水分的珊瑚礁仿佛逐漸失去生命的機能,連色澤也沒有那樣精燦光亮了。當然,我手裏的珊瑚礁不知道在多久以前已經死亡,因於長期濡染海浪的關係,使它好像容蘊了海的生命,不曾死去。
為了讓珊瑚礁能不失去色澤與生機,我把它們放進一個巨大的玻璃箱裏,那玻璃箱原是孩子養水族的工具,在魚類死亡後已經空了許久。我把箱子注滿水,並在上麵點了一隻明亮的燈。
在水的圍繞與燈的照耀下,珊瑚礁重新醒覺了似的,恢復了我在海邊初見時那不可正視的逼人的白色,雖然沒有海浪和潮聲,它的飽滿圓潤也如同在海邊一樣。
我時常坐在玻璃箱旁,靜靜地看著這兩塊在海邊極平凡的礁石,它雖然平凡,但是要找到純白不含一絲雜質,圓得沒有半點欠缺的珊瑚礁也不容易。這種白色的珊瑚礁原是來自深海的生物,在它死亡後被強勁的海浪衝激到岸上來,剛上岸的時候它是不規則的,要經過千百年一再的沖刷,才使它的外表完全被磨平,呈現出白玉一般的質地。
圓潤的白色珊瑚礁形成的過程,本身就帶著一些不可思議的神秘氣息,宜於時空的聯想。在深海裏許多許多年,在海浪裏被推送許多許多年,站在沙岸上許多許多年,然後才被我撿拾。如果我們從不會見,再過許多許多年,它就粉碎成為海岸上鋪滿的白色細砂了。麵對海的事物,時空是不能計算的,一粒貝殼砂的形成,有時都要萬年以上的時間。因此,我們看待海的事物---包括海的本身、海流、海浪、礁石、貝殼、珊瑚,乃至海邊的一粒砂---重要的不是知道它歷經多少時間,而是能否在其中聽到一些海的消息。海的消息?是的,就像我坐在珊瑚礁的前麵,止息了一切心靈的紛擾,就聽到從最細微處湧動的海潮音,像是我在海岸旅行時所聽見的一般。海的消息是不論我們離開海邊多久,都那樣親近而又遼遠、細微而又巨大、深刻而又永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