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學] 《星月菩提》作者:林清玄【完結】
在這匆忙混亂的時代,要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月已經不易,要開啟心中的星月就更難了。
天上星月在黑夜中照耀我們,心上星月則讓我們在人世的幽暗裏有恆久的光明。
《林清玄經典散文"菩提十書"之星月菩提》是林清玄菩提係列的第三部,處處流露自性芬芳,在微細的愛裏觀照動人的智慧;
時時體現星月光明,在微塵與毫端,探觸無量的有情世界。
《林清玄經典散文"菩提十書"之星月菩提》是林清玄寫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風格形成的代表作,寫作時間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長達十幾年時間。
目 錄
自由人 在微細的愛裏 雲在天,水在瓶
雲散 行走水上的人 天馬的故鄉
十斛芝麻樹上攤 射鹿 人生叢林
平常心不足道 南國 看著世間的眼睛
洪爐一點雪 飛翔的木棉子 戴勳章逛街的人
百年與十分鍾 心 的 影 子 小
求 好 轉 動 幸福終結者
流浪水 不封凍的井 素 質
飛越冰山 世 緣 生命的化妝
月到天心 貓頭鷹人 養水母的秋天
自由人
日本近代的禪學大師山田靈林,把世界上的人都歸為三種類型;第一型是純樸未開,不受任何知識上的苦惱,像豬一樣能和平生活的人,叫做“自然人”。
第二型是頭腦明晰,知能發達,卻反而受盡“知”的煩惱,導致神精過敏,始終無法與他人相處,過著並不愉快的生活的人,叫做“知識人”。
第三型是超越了“知”的苦惱和“情意”的苦惱,能任運無礙過活的人,叫做“自由人”。
為了說明這三種人的不同,他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說明:
某家五人居室的前廊上,一雙拖鞋沒有排好且翻過來了,這家的下女雖好幾次出入主人的房間,辦好了主人的幾件差遣,她對翻過來的拖鞋一點也沒有注意到。她正如在深山裏純樸未開的少女,她隻把每次被吩咐的事在能力範圍內辦好了,其餘的一概不管,所以她每天十分快樂,能吃就吃,能睡就睡,除了衣食住行,對人間的一切事物與知識都不管,沒有任何心事。―――這就是“自然人”的典型。
這家的少奶奶拿信件要進屋時,看見了翻過來的拖鞋,但因男主人吩咐要處理一件緊急事務,來不及翻那雙拖鞋。一會兒她端紅茶要進屋,又看見那雙拖鞋,心想一邊拿飲料一邊翻拖鞋有礙衛生,還是沒有改正它。要離開房間時,突然聽到了孩子的啼哭而跑向嬰兒室,這一次根本沒有想到拖鞋的事。就這樣,她一整天都掛慮那雙拖鞋,導致在房間、在廚房、在嬰兒室時都不能平靜,不能專心,而苦惱萬分。少奶奶出身名門閨秀,讀過大學,因此她想把學來的知識全部應用在現實生活上,卻往往不能照自己的期望,反而帶來日日夜夜的焦急不安,最後變得神經質,甚至連看到貓兒換個位置曬太陽,也會使她不安而煩惱―――這就是“知識人”的典型。
這家的老太太,有事找她的兒子,她看到翻過來的拖鞋,馬上隨手翻正,然後欣然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老太太是很沉著的人,她善於發現事件的問題,而一發現問題,馬上很輕易地處理好,如果是件不能處理的事,她馬上把它忘掉,因此她的心境一直平靜而穩定。―――這就是“自由人”的典型。
山田靈林的譬喻很值得我們深入地思索,拖鞋可以說是煩惱的一種象徵,這一家的女傭可以說是從來不知煩惱為何物地生活著,就如同這世界上許多神經粗糙的人,不是他們非常快樂,而他們既見不到煩惱,同時也不能知道精神的愉悅是什麽,他們沒有思考、沒有反省、沒有覺悟、沒有方向與追求,隻是像動物一樣的過日子。
少奶奶雖然知識豐富,卻反而為知識而受苦,被種種知識扯來扯去,忽左忽右,像漩渦一樣旋轉,於是陷入一種緊張而焦躁的狀態,生活充滿無謂的苦惱。這說明了要追求心靈的和平與究竟的寧靜,知識是無能為力的,無論用任何知識,都不能憑著知識得到安身立命,因此以安身立命為目標的人,知識實在沒有價值,有時反而帶來煩惱。
但是我們不應反對知識,而是要把知識收集整理,利用生活經驗來駕馭,到能無礙的時候,心地自然平直像前麵的老太太一樣。不過如果要靠外在經驗的累積,達到心性的自由,等他成為自由人時,已經消耗了大部分的生命。
佛教禪宗所追求的也是“自由人”的世界,所循的是內麵的方法,就是靠宗教的精進來達到心性的自由,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心,與究竟的立命。
但是,禪的“自由人”與老太太的“自由人”還是有差別,老太太的自由是一種動作,是因外(如拖鞋)的對待而來,禪師的自由卻是絕對的,自我的,沒有對象的。
在佛教裏,把凡夫的世界稱為“相對界”,意即這個世界是用對立思考來想事情的處所。愛與恨、清與濁、男與女、美與醜、善與惡、春與冬、山與川、相聚與離別、生長與凋零,無一不是對立。因而,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不用對立就無法思考和判斷事物了。由於這些對立,我們的世界才不斷地變化與作用,不斷嚐受葛藤鬥爭之苦,我們就在對立的影子,以及影子所形成的影子中生活。
</br>
在這匆忙混亂的時代,要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月已經不易,要開啟心中的星月就更難了。
天上星月在黑夜中照耀我們,心上星月則讓我們在人世的幽暗裏有恆久的光明。
《林清玄經典散文"菩提十書"之星月菩提》是林清玄菩提係列的第三部,處處流露自性芬芳,在微細的愛裏觀照動人的智慧;
時時體現星月光明,在微塵與毫端,探觸無量的有情世界。
《林清玄經典散文"菩提十書"之星月菩提》是林清玄寫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風格形成的代表作,寫作時間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長達十幾年時間。
目 錄
自由人 在微細的愛裏 雲在天,水在瓶
雲散 行走水上的人 天馬的故鄉
十斛芝麻樹上攤 射鹿 人生叢林
平常心不足道 南國 看著世間的眼睛
洪爐一點雪 飛翔的木棉子 戴勳章逛街的人
百年與十分鍾 心 的 影 子 小
求 好 轉 動 幸福終結者
流浪水 不封凍的井 素 質
飛越冰山 世 緣 生命的化妝
月到天心 貓頭鷹人 養水母的秋天
自由人
日本近代的禪學大師山田靈林,把世界上的人都歸為三種類型;第一型是純樸未開,不受任何知識上的苦惱,像豬一樣能和平生活的人,叫做“自然人”。
第二型是頭腦明晰,知能發達,卻反而受盡“知”的煩惱,導致神精過敏,始終無法與他人相處,過著並不愉快的生活的人,叫做“知識人”。
第三型是超越了“知”的苦惱和“情意”的苦惱,能任運無礙過活的人,叫做“自由人”。
為了說明這三種人的不同,他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說明:
某家五人居室的前廊上,一雙拖鞋沒有排好且翻過來了,這家的下女雖好幾次出入主人的房間,辦好了主人的幾件差遣,她對翻過來的拖鞋一點也沒有注意到。她正如在深山裏純樸未開的少女,她隻把每次被吩咐的事在能力範圍內辦好了,其餘的一概不管,所以她每天十分快樂,能吃就吃,能睡就睡,除了衣食住行,對人間的一切事物與知識都不管,沒有任何心事。―――這就是“自然人”的典型。
這家的少奶奶拿信件要進屋時,看見了翻過來的拖鞋,但因男主人吩咐要處理一件緊急事務,來不及翻那雙拖鞋。一會兒她端紅茶要進屋,又看見那雙拖鞋,心想一邊拿飲料一邊翻拖鞋有礙衛生,還是沒有改正它。要離開房間時,突然聽到了孩子的啼哭而跑向嬰兒室,這一次根本沒有想到拖鞋的事。就這樣,她一整天都掛慮那雙拖鞋,導致在房間、在廚房、在嬰兒室時都不能平靜,不能專心,而苦惱萬分。少奶奶出身名門閨秀,讀過大學,因此她想把學來的知識全部應用在現實生活上,卻往往不能照自己的期望,反而帶來日日夜夜的焦急不安,最後變得神經質,甚至連看到貓兒換個位置曬太陽,也會使她不安而煩惱―――這就是“知識人”的典型。
這家的老太太,有事找她的兒子,她看到翻過來的拖鞋,馬上隨手翻正,然後欣然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老太太是很沉著的人,她善於發現事件的問題,而一發現問題,馬上很輕易地處理好,如果是件不能處理的事,她馬上把它忘掉,因此她的心境一直平靜而穩定。―――這就是“自由人”的典型。
山田靈林的譬喻很值得我們深入地思索,拖鞋可以說是煩惱的一種象徵,這一家的女傭可以說是從來不知煩惱為何物地生活著,就如同這世界上許多神經粗糙的人,不是他們非常快樂,而他們既見不到煩惱,同時也不能知道精神的愉悅是什麽,他們沒有思考、沒有反省、沒有覺悟、沒有方向與追求,隻是像動物一樣的過日子。
少奶奶雖然知識豐富,卻反而為知識而受苦,被種種知識扯來扯去,忽左忽右,像漩渦一樣旋轉,於是陷入一種緊張而焦躁的狀態,生活充滿無謂的苦惱。這說明了要追求心靈的和平與究竟的寧靜,知識是無能為力的,無論用任何知識,都不能憑著知識得到安身立命,因此以安身立命為目標的人,知識實在沒有價值,有時反而帶來煩惱。
但是我們不應反對知識,而是要把知識收集整理,利用生活經驗來駕馭,到能無礙的時候,心地自然平直像前麵的老太太一樣。不過如果要靠外在經驗的累積,達到心性的自由,等他成為自由人時,已經消耗了大部分的生命。
佛教禪宗所追求的也是“自由人”的世界,所循的是內麵的方法,就是靠宗教的精進來達到心性的自由,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心,與究竟的立命。
但是,禪的“自由人”與老太太的“自由人”還是有差別,老太太的自由是一種動作,是因外(如拖鞋)的對待而來,禪師的自由卻是絕對的,自我的,沒有對象的。
在佛教裏,把凡夫的世界稱為“相對界”,意即這個世界是用對立思考來想事情的處所。愛與恨、清與濁、男與女、美與醜、善與惡、春與冬、山與川、相聚與離別、生長與凋零,無一不是對立。因而,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不用對立就無法思考和判斷事物了。由於這些對立,我們的世界才不斷地變化與作用,不斷嚐受葛藤鬥爭之苦,我們就在對立的影子,以及影子所形成的影子中生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