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梁並非一開始的時候便是在吏部做事,而是在翰林院當編修。後來當今聖上因為求賢若渴這才將龐梁安置到了禮部,又因為龐梁在任期間很是辦了幾件漂亮的事情,所以聖上便直接將龐梁調遣到了吏部。做了吏部的侍郎,又成了德慶七年的科舉主考官。
當時的考生裏麵便有曹智賢,不過曹智賢卻並非像是其他人一樣一鳴驚人,反而隻是取得了一個進士之位。最後更是被直接安排到了臨滄縣做知縣。
但龐梁對於曹智賢卻很有好感,隻因在龐梁在監考之前便遇見了曹智賢。那時候文人墨客無一不知當今聖上求賢若渴的心態。於是都想要借著科舉一鳴驚人然後在聖上麵前留下印象,從此便能扶搖直上。
可科舉又怎麽會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呢?因此便有些人動了不該動的心思,妄圖收買龐梁身邊的人獲取考題。隻可惜龐梁這人做事很是謹慎小心,即便是對自己身邊的人也不是百分百的信任。因此那位為了銀子而將考題賣給學生的考官,最後給出去的考題卻與龐梁手裏真正的考題相差甚遠。
導致最後那些暗地裏買了考題的學生紛紛落榜,人人都是捶胸頓足。可那又能如何呢?到時候在這時候龐梁才發現自己幾日前一直遇見的那位在街邊上賣字畫的青年人的答題倒是頗有幾分見解。
龐梁本身就是一個重視人才的人,決計不會因為曹智賢出身寒門就看不起曹智賢。反而在離開考場之前暗示曹智賢可以等到出榜以後再去府上尋他。
隻可惜初時的曹智賢可沒有現在的腦子這麽靈活,一個主考官讓自己到他府上去尋他,這要是被有心人看見了再稍加利用隻怕結果不堪設想。因此,龐梁並不曾等到曹智賢上門,反而是得到了一個曹智賢到臨滄縣任知縣的結果。
若是到此,恐怕曹智賢與龐梁之間也就不會再有任何的聯係了,畢竟一個在京城如日中天,一個卻要到不知道什麽地方的偏僻小縣城做知縣。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猶如是雲泥之別。誰都不會相信這二人之間會有任何的聯係,可事實卻是曹智賢竟然意外的寫了一封書信到龐府言明自己的一切。
要是換了別的人,曹智賢這樣的態度隻怕早已經是被整治了。可龐梁欣賞一個人就決計不會與他為難。反而還認為曹智賢是個可造之材,而且他久居京城對外麵的情況了解的實在是有限。原本當初的打算是將曹智賢留在京城,也能培養成自己的助力,可後來龐梁卻並沒有將曹智賢留在京城。隻因為曹智賢若是留在京城,對他自己的確是一件好事。可龐梁要是想知道外麵的事情也就沒有那麽容易了,所以龐梁在曹智賢離京之前見了曹智賢一麵,言明希望曹智賢可以將地方上的事情如實的告知自己。
龐梁也的確是一位為國為民的大臣,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讓整個國家變得更好。很多時候曹智賢報上來的消息雖然不算是什麽重大消息。但龐梁總是能夠從中舉一反三,然後未雨綢繆的做到常人之前。
但龐梁與曹智賢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沒有什麽人知道,如今在聖上麵前龐梁卻是毫無隱瞞的將所有的實情都據實已告。
“原來是這麽迴事。”德慶帝並非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王,相反的他對於江山社稷都很是關心。可他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即便是朝中還有文武百官。可文武百官之間卻也不是都能相處融洽,為了江山社稷拋頭顱灑熱血的。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各自為營。
這對於帝王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他在為的這些年除了要操心國家大事之外,更要小心權衡個個權臣之間的平衡。不會讓誰壓過誰,一直都是處在一個平穩的狀態。
“微臣自知這麽做的確是有虧聖上,但若是對外麵絲毫都不了解,又何談能為聖上解憂?百姓若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隻怕我們這些做官兒的,也不見得就能坐穩自己的位置。”龐梁的這話已經算是大逆不道了,可德慶帝聽過之後也隻是微微一笑,道:“龐愛卿說的是,這天下既是朕的天下,也是百姓的天下。若是百姓的日子不好過了,那朕這個皇帝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好過了。”德慶帝早先並不是太子之身,隻是後來太子的德行有虧,先帝才會廢了前太子改立德慶帝。
自德慶帝做了皇帝以後,一直以來最想做的大概就是能夠讓百姓過上安康的日子,可這哪裏又是那麽容易的?
“當初朕也是一時之間想不到所以才會封了那林舒做清平縣主,後來便將這件事情拋置於腦後了。卻沒有想到如今這位縣主倒是又給了朕一個驚喜。”德慶帝道。
“隻怕這是誰也料想不到的,可這也是聖上的福。若非當初聖上英明,又怎麽會有如今的這件喜事呢?”或許水泥修路目前想要在全國推行不見得順利。但既然有這樣牢固的效果,那也就是說明可以將水泥用在修建橋梁,加固堤壩上麵。
若是真有這樣的奇效,那洪水決堤的情況就能大大的減少了,這不更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嗎?所以德慶帝歡喜也是有道理的。
“隻是這件事暫時還不易宣揚出去,等確認了之後再行告知百官。”德慶帝道。
德慶帝知道一旦這麽做必然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這些人的利益盤根交錯一旦被牽涉到了那可不是動一兩個朝臣就能行的。很有可能便會動搖根基,所以德慶帝才會這麽說。
龐梁自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因此對於德慶帝的想法自然也是很支持的。
“微臣知道,微臣這就去辦。”
曹智賢將水泥路的事情告訴了龐梁,但也沒有想著短時間內就能得到消息。畢竟這事是需要證實的,等到龐梁將事情都證實下來以後至少也是四五個月以後了。
不過雖然還沒有得到龐梁的消息,但曹智賢已經開始在臨滄縣開始實施用水泥修築堤壩了,還有一些地麵這些都是用水泥重新加固。
當時的考生裏麵便有曹智賢,不過曹智賢卻並非像是其他人一樣一鳴驚人,反而隻是取得了一個進士之位。最後更是被直接安排到了臨滄縣做知縣。
但龐梁對於曹智賢卻很有好感,隻因在龐梁在監考之前便遇見了曹智賢。那時候文人墨客無一不知當今聖上求賢若渴的心態。於是都想要借著科舉一鳴驚人然後在聖上麵前留下印象,從此便能扶搖直上。
可科舉又怎麽會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呢?因此便有些人動了不該動的心思,妄圖收買龐梁身邊的人獲取考題。隻可惜龐梁這人做事很是謹慎小心,即便是對自己身邊的人也不是百分百的信任。因此那位為了銀子而將考題賣給學生的考官,最後給出去的考題卻與龐梁手裏真正的考題相差甚遠。
導致最後那些暗地裏買了考題的學生紛紛落榜,人人都是捶胸頓足。可那又能如何呢?到時候在這時候龐梁才發現自己幾日前一直遇見的那位在街邊上賣字畫的青年人的答題倒是頗有幾分見解。
龐梁本身就是一個重視人才的人,決計不會因為曹智賢出身寒門就看不起曹智賢。反而在離開考場之前暗示曹智賢可以等到出榜以後再去府上尋他。
隻可惜初時的曹智賢可沒有現在的腦子這麽靈活,一個主考官讓自己到他府上去尋他,這要是被有心人看見了再稍加利用隻怕結果不堪設想。因此,龐梁並不曾等到曹智賢上門,反而是得到了一個曹智賢到臨滄縣任知縣的結果。
若是到此,恐怕曹智賢與龐梁之間也就不會再有任何的聯係了,畢竟一個在京城如日中天,一個卻要到不知道什麽地方的偏僻小縣城做知縣。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猶如是雲泥之別。誰都不會相信這二人之間會有任何的聯係,可事實卻是曹智賢竟然意外的寫了一封書信到龐府言明自己的一切。
要是換了別的人,曹智賢這樣的態度隻怕早已經是被整治了。可龐梁欣賞一個人就決計不會與他為難。反而還認為曹智賢是個可造之材,而且他久居京城對外麵的情況了解的實在是有限。原本當初的打算是將曹智賢留在京城,也能培養成自己的助力,可後來龐梁卻並沒有將曹智賢留在京城。隻因為曹智賢若是留在京城,對他自己的確是一件好事。可龐梁要是想知道外麵的事情也就沒有那麽容易了,所以龐梁在曹智賢離京之前見了曹智賢一麵,言明希望曹智賢可以將地方上的事情如實的告知自己。
龐梁也的確是一位為國為民的大臣,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讓整個國家變得更好。很多時候曹智賢報上來的消息雖然不算是什麽重大消息。但龐梁總是能夠從中舉一反三,然後未雨綢繆的做到常人之前。
但龐梁與曹智賢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沒有什麽人知道,如今在聖上麵前龐梁卻是毫無隱瞞的將所有的實情都據實已告。
“原來是這麽迴事。”德慶帝並非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王,相反的他對於江山社稷都很是關心。可他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即便是朝中還有文武百官。可文武百官之間卻也不是都能相處融洽,為了江山社稷拋頭顱灑熱血的。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各自為營。
這對於帝王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他在為的這些年除了要操心國家大事之外,更要小心權衡個個權臣之間的平衡。不會讓誰壓過誰,一直都是處在一個平穩的狀態。
“微臣自知這麽做的確是有虧聖上,但若是對外麵絲毫都不了解,又何談能為聖上解憂?百姓若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隻怕我們這些做官兒的,也不見得就能坐穩自己的位置。”龐梁的這話已經算是大逆不道了,可德慶帝聽過之後也隻是微微一笑,道:“龐愛卿說的是,這天下既是朕的天下,也是百姓的天下。若是百姓的日子不好過了,那朕這個皇帝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好過了。”德慶帝早先並不是太子之身,隻是後來太子的德行有虧,先帝才會廢了前太子改立德慶帝。
自德慶帝做了皇帝以後,一直以來最想做的大概就是能夠讓百姓過上安康的日子,可這哪裏又是那麽容易的?
“當初朕也是一時之間想不到所以才會封了那林舒做清平縣主,後來便將這件事情拋置於腦後了。卻沒有想到如今這位縣主倒是又給了朕一個驚喜。”德慶帝道。
“隻怕這是誰也料想不到的,可這也是聖上的福。若非當初聖上英明,又怎麽會有如今的這件喜事呢?”或許水泥修路目前想要在全國推行不見得順利。但既然有這樣牢固的效果,那也就是說明可以將水泥用在修建橋梁,加固堤壩上麵。
若是真有這樣的奇效,那洪水決堤的情況就能大大的減少了,這不更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嗎?所以德慶帝歡喜也是有道理的。
“隻是這件事暫時還不易宣揚出去,等確認了之後再行告知百官。”德慶帝道。
德慶帝知道一旦這麽做必然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這些人的利益盤根交錯一旦被牽涉到了那可不是動一兩個朝臣就能行的。很有可能便會動搖根基,所以德慶帝才會這麽說。
龐梁自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因此對於德慶帝的想法自然也是很支持的。
“微臣知道,微臣這就去辦。”
曹智賢將水泥路的事情告訴了龐梁,但也沒有想著短時間內就能得到消息。畢竟這事是需要證實的,等到龐梁將事情都證實下來以後至少也是四五個月以後了。
不過雖然還沒有得到龐梁的消息,但曹智賢已經開始在臨滄縣開始實施用水泥修築堤壩了,還有一些地麵這些都是用水泥重新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