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王氏如何想著給女兒提身份,給兒子娶一房能說會道的兒媳婦,唐朝不知道。畢竟此時唐朝的小叔子才十三,兒子才七歲。對這些事情並不上心。
她現在最為上心的便是馬上就是中秋了,也不知道這次進府有沒有什麽賞錢。
唐朝帶著一籃子不如賈府精致的點心和一些鹹鴨蛋進府也不是頭一迴了,反正這些年,唐朝什麽東西沒送過。所以這禮物還真的沒有什麽人會嫌寒酸。
要知道唐朝扣門的時候,春天裏竟是送過野菜的。那東西可還沒有這籃子裏一顆鴨蛋值錢呢。
不過誰讓本草綱目裏有提到這些個不值錢的東西呢。
進了屋,請了安。又問候了五歲的鳳姐一聲好後,唐朝才笑著跟史氏說起了話。
“你還不知道吧,自今兒起,府裏的稱唿都要提上一提了。以後太太是老太太。大奶奶是大太太,二.奶奶是二太太了。大爺和二爺分別稱唿為‘大老爺’,‘二老爺’。”鴛鴦和唐朝也算是老熟人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初曾經侍候過唐朝的小月她妹子。
當初小月她妹妹進史氏的上房時,可是唐朝幫著弄進來的。哪想到沒出十年,這丫頭竟是爬上了‘鴛鴦’這個位置呢。
要知道在這榮國府,鴛鴦這個名字,它可不單單是名字,它還是一種職稱的代言。
就好比現代的總經理秘書。
雖然秘書的職位不高,但地位卻是不低的。那些公司高層的各部門經理們,對總經理秘書那也是能交好,便交好。不能交好,也不會交惡的。
同理可證,這‘鴛鴦’在賈府的地位了。
話說,也許是小月的這個妹妹是個感恩的,一直念著當初的那份香火情。也或是鴛鴦也知道唐朝在這賈家女主人心中的地位,所以這幾年一直很交好唐朝吧。
也因此剛才唐朝進來請過安後,鴛鴦便出聲提醒了。唐朝一聽,便先告了罪,然後又笑眯眯地問道,“難不成是咱們瑚,大爺的的婚事定下來了?”
史氏和張氏一聽唐朝這麽問,都笑著點頭。“可不是嘛,定下來了。就連婚期也定了下來。”
唐朝有些驚訝,雙眼瞪圓,“這麽快?是哪家的姑娘?配的上我們瑚大爺嗎?咱們瑚大爺那可是這四九城裏有名的青年才俊呢。一般姑娘,可就白瞎了咱們大爺的人品。”
史氏一聽又是一笑,張氏也覺得唐朝這話又誇了一把自己的兒子,心裏更是甜滋滋地。
“給瑚兒相看的姑娘,老太太也見過,噢,你也見過。是前兩年來府裏坐客的宗人令水家的姑娘。她母親是我幼時的好友,今年老太太過壽,還進來給老太太請安的那位。”
經張氏這麽一說,唐朝還真的有些印象,不過那個時候,她也隻是趕巧進來,這才碰上的。不然知道主人家有客,哪還能上門來討嫌。可那印象,也隻是知道賈家來了客人罷了。
賈瑚的親事就這麽定了下來,這位水氏是宗室女。雖然家裏沒有什麽實權,卻是家聲極清明的。姑娘又是嫡長女,自幼教養不凡。張氏多方相看,很是滿意。在張氏心裏,長子媳是一定要有氣度和風度的。雖然榮國府不是長房,她們也不是宗婦。但一個好的主母卻是可以讓一個家受益三代的。
對於張氏選的這個兒媳,史氏再聽到不是張家女的時候,便沒了反對的意見。當聽到是個有著水姓的宗室女時,史氏便更沒什麽說的了。
雖然是個沒落的宗室,父親也隻是個在本朝沒什麽實權的宗人令。但那也是皇室血脈。這一點史氏非常的明白。有什麽比讓自家的子孫後代的血液裏流淌著皇家的血液更讓人高興的呢。
不是國戚,那也是皇親。
“哎呀,竟然是那位姑娘。老太太真是好眼光。那位姑娘,便是再挑剔的人,也說不說半個不是來。恭喜老太太,恭喜太太了。明年成親,後年就能報上重孫子。哎呦,老太太這是忙完了孫子,又要忙曾孫子。忒辛苦了些。還是咱們家的太太有福氣。”
說這句話時,唐朝是一點都不心虛的。而且滿臉的肯定和喜悅,是壓根沒有人懷疑過唐朝都不知道姑娘的長啥樣的。
史氏聽了大樂,“你也說是你們太太在偷懶了。我看她還有什麽要狡辯的。”對於家中的孩子,除了賈珠以外,都是養在自己膝下這一件事情,史氏還是非常的驕傲的。
這年頭,好多人家的孩子,都容易早夭,可看看他們賈家的孩子,竟是生下來的都站住了,可見其中她的功勞了。
“媳婦知道辛苦老太太了,那這樣吧,趕明兒個,先將琮兒挪出來。兩年內,老太太的院子就先這樣?”張氏起身拿著鴛鴦手中的茶碗子便遞給了史氏,一邊遞,一邊如此說著。
史氏沒接茶,隻是笑著拿手指點她,“琮兒大了,本來就要挪出去。你早就該挪出去了。現在倒拿他說事,還是人家太太呢。”說完還真的就著張氏的手喝了口茶,然後又問道,“為什麽是兩年呀?”
張氏兩手一攤,一臉無奈地迴道,“瑚哥明年才成親呢,最快也是後年才會有孩子,媳婦想著,不是怕老太太您著急嘛。”
“呸,繞舌的破落戶。媳婦還沒進門呢,你就早早想著讓我給你帶孫子了。老婆子才不管了呢,”
“哎呦,老太太可不能不管,自從瑚兒三歲住到了您的院子,這麽多年,連個頭疼腦熱的都沒有。可見您老的福氣大著呢。孫子都看了,曾孫也不能落下不是,都是咱們家的孩子,您老可不能吝嗇這滿身的福氣。”
史氏一聽這話,心裏更是高興,就連麵上,也是止都止不住的笑容。“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你怎麽不看著,我看就你最閑。”史氏說完這話,突然看了一眼一直麵帶微笑坐在一旁的王氏。
要論福氣,這王氏還真的不如自己。瞧她親手帶大的珠兒,再看看大房這邊的三個孫子,以及唯一的孫女。哪個不比珠兒看著健康。
“媳婦還想著,等瑚兒媳婦進了門,便將管家的事情交給她。然後天天陪在老太太身邊,蹭上一層福氣呢。所以說,媳婦哪能閑著呢。”
張氏的話,到是提醒了史氏。一但瑚哥媳婦進門,管家的從嫂子便成了侄子媳婦,老二一家的地位便不一樣了。
早幾年她便想著件事情,再怎麽說也不能再推遲了。
“大姐姐,這個好。鳳兒喜歡。你與了我吧。”史氏還在愣神,王熙鳳的聲音便傳了過來。
“鳳哥兒喜歡什麽,讓老婆子也看看。”心中既已想到,便也放了下來。迴轉當前,拾起一臉笑容,問著和元春歪纏的王家小姑娘。
“老太太快看,大姐姐繡的花真好看。鳳兒喜歡。您讓大姐姐與我吧。等來年,鳳兒也繡得這麽好了,再給大姐姐還禮,好不好,好不好嘛。”王熙鳳抓著一塊粉色帕子便猴到了史氏的身上,拉著袖子歪纏。
史氏拿過來一看,繡的確實不錯,配色也鮮亮。點頭認可。“上年你還說給我打絡子呢,時至今日,還沒影,這會又許願,我們可信不過你了。大丫頭,咱們偏不給她。”
“老太太,”王熙鳳不依的揉搓著史氏的衣角,那樣子可愛極了。
史氏又逗了一會兒鳳姐,這才轉過頭看著一直坐在下幾上的唐朝,“家裏都好?今兒怎麽沒把凝姐也抱過來?”因為家裏沒有人看孩子,所以唐朝很多的時候,都會把李凝抱進府裏來。等到給史氏等人請過安了,便有院子裏的小丫頭幫忙看孩子。
但這一迴,唐朝想著家裏正好有人看著,倒不用特特的抱進府裏去。所以便沒有帶她出來。
“家裏入夏時又養了幾隻雞鴨,那小丫頭天天圍著轉呢。哪還願意出門。這不,我提著籃子出門時,那丫頭看見了,還特意挑了一個早上她喝粥剩了一半的鴨蛋,讓我給老太太稍來呢。話還說不明白,隻知道‘給太,給太’的。說完還眼巴巴地看著,奴婢也實在是沒辦法,隻能趁著她轉身的時候,將那半個蛋藏在了碗櫥下麵。
她覺得今天早上的鴨蛋好吃,就想著給老太太送來,但也不能送人半個呀。幸好年紀在那裏呢,不然可有的人愁了。唉,不提那不省心的丫頭了。今天特意給老太太,太太們帶了一藍子鴨蛋,都是我自家醃好的,配粥吃是極好,極下飯的。
這鴨蛋,是我們家在西山那邊的莊子送來的。那裏有條河,我特意讓人引了一支活水到一旁的池子裏。將鴨子散養在水裏。那鴨子天天吃著活魚,下的蛋比咱們莊子裏養的鴨子,更好吃一些呢。等年下,再將鴨子送進來,無論是蒸燉,還是煲湯,想來也是極好的。”
“多謝你費心想著,有了這麽點子吃食,都惦記著府裏。今年莊子上的收成,可還過得去?”
“托老太太和太太們的福,這兩年年景還不錯。收成也好。說來還真是要感謝府裏的主子們呢。家裏現在的這些地,還是當年用主子們賞下的金銀添置的。現在我們家在這貴人雲集的京城裏是不顯,到了那西山,也算是富戶了。”
上百畝地的大地主了,在普通百姓眼裏,可不算是大富戶了嗎。
唐朝的話,說的史氏臉上的笑一直沒有落下去。王熙鳳俏皮的歪著頭打量著這位看起來有些微胖,豐滿的年輕婦人。
半晌,笑著叫道,“我想起這位嫂子是誰了?她是李狗蛋家的,對不對?”
唐朝一聽這稱唿,臉上的笑,立馬便僵在了那裏。
這一聲,真出戲。
每每聽到這一聲稱唿,唐朝就對仙去的榮國公滿是怨念,就算是起個‘柱子’,‘大壯’什麽的,也比狗蛋強呀!
“噗哧”一聲,張氏笑了出來,然後屋裏的大小主子們,加上侍候的下人也接二連三的笑了出來。
“大妹妹,你叫她‘李嫂子’便好。”元春對於唐朝是沒由來的親近。自然看不得她滿臉羞紅的尷尬,於是張口解圍。
王熙鳳小小年紀,便已是能說會道了。知道可能是自己說錯了話。這才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於是眼睛一轉,又說起了別的。
“噢,是李嫂子呀。李嫂子常來府裏給老太太,太太們說話解悶,鳳哥兒在這裏給你道謝了。還望著你常進府來,讓老太太,太太們天天都這麽高興。”小小的人,一本正經的說著話,別提多萌人了。
再加上王熙鳳也是出了名的美人,就算是現在年紀還小,但長得也是精致可愛的。不等話說完,屋裏的老中青婦女們都笑了。
笑鬧了一會兒,元春便帶著王熙鳳去後麵的花園裏玩了。屋中婆媳三人留著唐朝話家常。
說來也是有意思,因著唐朝沒進府當差,總是在府外。一些府外的事情,唐朝總會當成新鮮事說給這婆媳三人聽。
要知道,自古以來的女人,對於八卦都是非常熱衷的。尤其是關在這深宅大院中的大小媳婦們。人生的樂趣,剩下的也不多了。
再加之唐朝說話時,總是喜歡連比帶劃,跟說書似的。讓人聽了特別有繼續聽下去的欲.望。時間一長,若是唐朝沒有進府來請安,這史氏三人,倒是有些寂寞呢。
也是因此,若是唐朝三五天沒進府,史氏或是張氏都會打發人去看看唐朝在家裏幹什麽呢。
倒是今天,可能是史氏心中有了什麽想法,談性倒是不高。唐朝發現了,又說了兩句話,便較於往日提前出來了。
說起來,唐朝雖然不知道史氏今天是怎麽了。但卻是這幾年來,頭一迴空手迴去。讓唐朝好一番琢磨。
當夜,史氏房中的燈燃了很久方熄。除了住在史氏院中的元春,其他人倒是都沒發現。
又過了兩天,晚飯後。史氏招齊自己的兩個兒子,在這榮慶堂裏始談了分家的事情。
此話一說,當真是驚呆了眾人。
王氏如何想著給女兒提身份,給兒子娶一房能說會道的兒媳婦,唐朝不知道。畢竟此時唐朝的小叔子才十三,兒子才七歲。對這些事情並不上心。
她現在最為上心的便是馬上就是中秋了,也不知道這次進府有沒有什麽賞錢。
唐朝帶著一籃子不如賈府精致的點心和一些鹹鴨蛋進府也不是頭一迴了,反正這些年,唐朝什麽東西沒送過。所以這禮物還真的沒有什麽人會嫌寒酸。
要知道唐朝扣門的時候,春天裏竟是送過野菜的。那東西可還沒有這籃子裏一顆鴨蛋值錢呢。
不過誰讓本草綱目裏有提到這些個不值錢的東西呢。
進了屋,請了安。又問候了五歲的鳳姐一聲好後,唐朝才笑著跟史氏說起了話。
“你還不知道吧,自今兒起,府裏的稱唿都要提上一提了。以後太太是老太太。大奶奶是大太太,二.奶奶是二太太了。大爺和二爺分別稱唿為‘大老爺’,‘二老爺’。”鴛鴦和唐朝也算是老熟人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初曾經侍候過唐朝的小月她妹子。
當初小月她妹妹進史氏的上房時,可是唐朝幫著弄進來的。哪想到沒出十年,這丫頭竟是爬上了‘鴛鴦’這個位置呢。
要知道在這榮國府,鴛鴦這個名字,它可不單單是名字,它還是一種職稱的代言。
就好比現代的總經理秘書。
雖然秘書的職位不高,但地位卻是不低的。那些公司高層的各部門經理們,對總經理秘書那也是能交好,便交好。不能交好,也不會交惡的。
同理可證,這‘鴛鴦’在賈府的地位了。
話說,也許是小月的這個妹妹是個感恩的,一直念著當初的那份香火情。也或是鴛鴦也知道唐朝在這賈家女主人心中的地位,所以這幾年一直很交好唐朝吧。
也因此剛才唐朝進來請過安後,鴛鴦便出聲提醒了。唐朝一聽,便先告了罪,然後又笑眯眯地問道,“難不成是咱們瑚,大爺的的婚事定下來了?”
史氏和張氏一聽唐朝這麽問,都笑著點頭。“可不是嘛,定下來了。就連婚期也定了下來。”
唐朝有些驚訝,雙眼瞪圓,“這麽快?是哪家的姑娘?配的上我們瑚大爺嗎?咱們瑚大爺那可是這四九城裏有名的青年才俊呢。一般姑娘,可就白瞎了咱們大爺的人品。”
史氏一聽又是一笑,張氏也覺得唐朝這話又誇了一把自己的兒子,心裏更是甜滋滋地。
“給瑚兒相看的姑娘,老太太也見過,噢,你也見過。是前兩年來府裏坐客的宗人令水家的姑娘。她母親是我幼時的好友,今年老太太過壽,還進來給老太太請安的那位。”
經張氏這麽一說,唐朝還真的有些印象,不過那個時候,她也隻是趕巧進來,這才碰上的。不然知道主人家有客,哪還能上門來討嫌。可那印象,也隻是知道賈家來了客人罷了。
賈瑚的親事就這麽定了下來,這位水氏是宗室女。雖然家裏沒有什麽實權,卻是家聲極清明的。姑娘又是嫡長女,自幼教養不凡。張氏多方相看,很是滿意。在張氏心裏,長子媳是一定要有氣度和風度的。雖然榮國府不是長房,她們也不是宗婦。但一個好的主母卻是可以讓一個家受益三代的。
對於張氏選的這個兒媳,史氏再聽到不是張家女的時候,便沒了反對的意見。當聽到是個有著水姓的宗室女時,史氏便更沒什麽說的了。
雖然是個沒落的宗室,父親也隻是個在本朝沒什麽實權的宗人令。但那也是皇室血脈。這一點史氏非常的明白。有什麽比讓自家的子孫後代的血液裏流淌著皇家的血液更讓人高興的呢。
不是國戚,那也是皇親。
“哎呀,竟然是那位姑娘。老太太真是好眼光。那位姑娘,便是再挑剔的人,也說不說半個不是來。恭喜老太太,恭喜太太了。明年成親,後年就能報上重孫子。哎呦,老太太這是忙完了孫子,又要忙曾孫子。忒辛苦了些。還是咱們家的太太有福氣。”
說這句話時,唐朝是一點都不心虛的。而且滿臉的肯定和喜悅,是壓根沒有人懷疑過唐朝都不知道姑娘的長啥樣的。
史氏聽了大樂,“你也說是你們太太在偷懶了。我看她還有什麽要狡辯的。”對於家中的孩子,除了賈珠以外,都是養在自己膝下這一件事情,史氏還是非常的驕傲的。
這年頭,好多人家的孩子,都容易早夭,可看看他們賈家的孩子,竟是生下來的都站住了,可見其中她的功勞了。
“媳婦知道辛苦老太太了,那這樣吧,趕明兒個,先將琮兒挪出來。兩年內,老太太的院子就先這樣?”張氏起身拿著鴛鴦手中的茶碗子便遞給了史氏,一邊遞,一邊如此說著。
史氏沒接茶,隻是笑著拿手指點她,“琮兒大了,本來就要挪出去。你早就該挪出去了。現在倒拿他說事,還是人家太太呢。”說完還真的就著張氏的手喝了口茶,然後又問道,“為什麽是兩年呀?”
張氏兩手一攤,一臉無奈地迴道,“瑚哥明年才成親呢,最快也是後年才會有孩子,媳婦想著,不是怕老太太您著急嘛。”
“呸,繞舌的破落戶。媳婦還沒進門呢,你就早早想著讓我給你帶孫子了。老婆子才不管了呢,”
“哎呦,老太太可不能不管,自從瑚兒三歲住到了您的院子,這麽多年,連個頭疼腦熱的都沒有。可見您老的福氣大著呢。孫子都看了,曾孫也不能落下不是,都是咱們家的孩子,您老可不能吝嗇這滿身的福氣。”
史氏一聽這話,心裏更是高興,就連麵上,也是止都止不住的笑容。“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你怎麽不看著,我看就你最閑。”史氏說完這話,突然看了一眼一直麵帶微笑坐在一旁的王氏。
要論福氣,這王氏還真的不如自己。瞧她親手帶大的珠兒,再看看大房這邊的三個孫子,以及唯一的孫女。哪個不比珠兒看著健康。
“媳婦還想著,等瑚兒媳婦進了門,便將管家的事情交給她。然後天天陪在老太太身邊,蹭上一層福氣呢。所以說,媳婦哪能閑著呢。”
張氏的話,到是提醒了史氏。一但瑚哥媳婦進門,管家的從嫂子便成了侄子媳婦,老二一家的地位便不一樣了。
早幾年她便想著件事情,再怎麽說也不能再推遲了。
“大姐姐,這個好。鳳兒喜歡。你與了我吧。”史氏還在愣神,王熙鳳的聲音便傳了過來。
“鳳哥兒喜歡什麽,讓老婆子也看看。”心中既已想到,便也放了下來。迴轉當前,拾起一臉笑容,問著和元春歪纏的王家小姑娘。
“老太太快看,大姐姐繡的花真好看。鳳兒喜歡。您讓大姐姐與我吧。等來年,鳳兒也繡得這麽好了,再給大姐姐還禮,好不好,好不好嘛。”王熙鳳抓著一塊粉色帕子便猴到了史氏的身上,拉著袖子歪纏。
史氏拿過來一看,繡的確實不錯,配色也鮮亮。點頭認可。“上年你還說給我打絡子呢,時至今日,還沒影,這會又許願,我們可信不過你了。大丫頭,咱們偏不給她。”
“老太太,”王熙鳳不依的揉搓著史氏的衣角,那樣子可愛極了。
史氏又逗了一會兒鳳姐,這才轉過頭看著一直坐在下幾上的唐朝,“家裏都好?今兒怎麽沒把凝姐也抱過來?”因為家裏沒有人看孩子,所以唐朝很多的時候,都會把李凝抱進府裏來。等到給史氏等人請過安了,便有院子裏的小丫頭幫忙看孩子。
但這一迴,唐朝想著家裏正好有人看著,倒不用特特的抱進府裏去。所以便沒有帶她出來。
“家裏入夏時又養了幾隻雞鴨,那小丫頭天天圍著轉呢。哪還願意出門。這不,我提著籃子出門時,那丫頭看見了,還特意挑了一個早上她喝粥剩了一半的鴨蛋,讓我給老太太稍來呢。話還說不明白,隻知道‘給太,給太’的。說完還眼巴巴地看著,奴婢也實在是沒辦法,隻能趁著她轉身的時候,將那半個蛋藏在了碗櫥下麵。
她覺得今天早上的鴨蛋好吃,就想著給老太太送來,但也不能送人半個呀。幸好年紀在那裏呢,不然可有的人愁了。唉,不提那不省心的丫頭了。今天特意給老太太,太太們帶了一藍子鴨蛋,都是我自家醃好的,配粥吃是極好,極下飯的。
這鴨蛋,是我們家在西山那邊的莊子送來的。那裏有條河,我特意讓人引了一支活水到一旁的池子裏。將鴨子散養在水裏。那鴨子天天吃著活魚,下的蛋比咱們莊子裏養的鴨子,更好吃一些呢。等年下,再將鴨子送進來,無論是蒸燉,還是煲湯,想來也是極好的。”
“多謝你費心想著,有了這麽點子吃食,都惦記著府裏。今年莊子上的收成,可還過得去?”
“托老太太和太太們的福,這兩年年景還不錯。收成也好。說來還真是要感謝府裏的主子們呢。家裏現在的這些地,還是當年用主子們賞下的金銀添置的。現在我們家在這貴人雲集的京城裏是不顯,到了那西山,也算是富戶了。”
上百畝地的大地主了,在普通百姓眼裏,可不算是大富戶了嗎。
唐朝的話,說的史氏臉上的笑一直沒有落下去。王熙鳳俏皮的歪著頭打量著這位看起來有些微胖,豐滿的年輕婦人。
半晌,笑著叫道,“我想起這位嫂子是誰了?她是李狗蛋家的,對不對?”
唐朝一聽這稱唿,臉上的笑,立馬便僵在了那裏。
這一聲,真出戲。
每每聽到這一聲稱唿,唐朝就對仙去的榮國公滿是怨念,就算是起個‘柱子’,‘大壯’什麽的,也比狗蛋強呀!
“噗哧”一聲,張氏笑了出來,然後屋裏的大小主子們,加上侍候的下人也接二連三的笑了出來。
“大妹妹,你叫她‘李嫂子’便好。”元春對於唐朝是沒由來的親近。自然看不得她滿臉羞紅的尷尬,於是張口解圍。
王熙鳳小小年紀,便已是能說會道了。知道可能是自己說錯了話。這才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於是眼睛一轉,又說起了別的。
“噢,是李嫂子呀。李嫂子常來府裏給老太太,太太們說話解悶,鳳哥兒在這裏給你道謝了。還望著你常進府來,讓老太太,太太們天天都這麽高興。”小小的人,一本正經的說著話,別提多萌人了。
再加上王熙鳳也是出了名的美人,就算是現在年紀還小,但長得也是精致可愛的。不等話說完,屋裏的老中青婦女們都笑了。
笑鬧了一會兒,元春便帶著王熙鳳去後麵的花園裏玩了。屋中婆媳三人留著唐朝話家常。
說來也是有意思,因著唐朝沒進府當差,總是在府外。一些府外的事情,唐朝總會當成新鮮事說給這婆媳三人聽。
要知道,自古以來的女人,對於八卦都是非常熱衷的。尤其是關在這深宅大院中的大小媳婦們。人生的樂趣,剩下的也不多了。
再加之唐朝說話時,總是喜歡連比帶劃,跟說書似的。讓人聽了特別有繼續聽下去的欲.望。時間一長,若是唐朝沒有進府來請安,這史氏三人,倒是有些寂寞呢。
也是因此,若是唐朝三五天沒進府,史氏或是張氏都會打發人去看看唐朝在家裏幹什麽呢。
倒是今天,可能是史氏心中有了什麽想法,談性倒是不高。唐朝發現了,又說了兩句話,便較於往日提前出來了。
說起來,唐朝雖然不知道史氏今天是怎麽了。但卻是這幾年來,頭一迴空手迴去。讓唐朝好一番琢磨。
當夜,史氏房中的燈燃了很久方熄。除了住在史氏院中的元春,其他人倒是都沒發現。
又過了兩天,晚飯後。史氏招齊自己的兩個兒子,在這榮慶堂裏始談了分家的事情。
此話一說,當真是驚呆了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