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中,爾朱嬪道出了事情原委:原來,爾朱嬪自從被父親送進宮中,其目的就是為父親做宮中耳目,為爾朱氏奪取天下做犧牲的。她和爾朱榮認為,現在的皇上已經失掉作用,再無利用價值。而駐在上黨的爾朱榮早已急著要進洛陽城,情急之下出此下策。她受父親爾朱榮暗中指使,先毒死小皇上,然後駕禍於胡太後和她身邊的人。再以此為借口,乘天下無主之時,爾朱榮便可名正言順地揮軍越過黃河,南下京城洛陽,名義為主報仇,實則篡奪北魏政權。爾朱榮還許諾女兒,一定為她重新安排一個如意郎君和一方樂土。

    爾朱嬪自以為父親的大功即將告成,當務之急豈有不聽父親指揮的?她把爾朱榮暗中送進宮的鴆酒隨時帶在身上,找尋時機乘便下手。偏巧這天皇上一人坐在宮中發呆,爾朱嬪以探望為由來到顯陽殿。元翊因無心緒待她,更沒有像往常那樣和她說話。

    爾朱嬪自進宮後一直沒能受到十分的恩寵,心中早存幾分怨懟。今晚本意就是尋事而來,又見皇上對自己如此輕待,更激起她無限悵恨。她見周圍無人,又狠了狠心,便將毒酒偷偷下到剛剛送來的飯菜中。也是元詡該死,偏偏這晚,他匆匆吃飯沒用人侍候,飯後不久便中毒身亡,年僅一十九歲。

    說也巧合,她下完毒後,偏趕上鄭儼帶兵進宮,真是老天幫她的忙,讓她把罪責推到鄭儼身上。一則免了自己罪過,二則讓天下人從鄭儼怪罪到太後身上。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那個裝鴆酒的瓷瓶竟然讓她敗露了形跡。

    二十六日,朝庭頒詔天下:“皇帝駕崩,新君即位,大赦天下。”

    這個詔令一下,朝庭上下稍稍安心,隻嚇壞了宮中潘嬪。她因皇上已死,再無人為她做主,皇女又被誤作皇上,誤國之事罪責重大。嚇得她心驚肉跳坐臥不安,無奈中隻好跑去瑤光寺找胡皇後。一到瑤光寺,她便長跪不起,哭泣著求皇後救命。直到已經出家的胡皇後上前來扶她,還口中喊著:“皇後救我。”

    胡皇後讓她起來慢慢說話,她才半跪半坐的在地上說:“妾生的並非皇子,而是皇女,是皇上硬要報說皇子,隱瞞太後。不想今日立為皇帝,罪責鬧得太大了。妾的死罪難免,隻怕連累九族禍滅,所以求皇後說情,隻請以妾一身抵罪。”

    胡皇後被她求得可憐,推辭不過,歎息著說:“我本想離開塵世不再過問世上因由,隻是這天地不容我安靜。你這一鬧,不由我不去走一趟,但今天去求太後,不是為了你的罪過,而是為這個皇女。”

    胡後被潘嬪拉著,來不及換衣,穿著僧服進到皇宮中。把新立的皇帝是女孩的事,告訴了皇太後,並求情免除潘嬪死罪。

    胡太後不聽尚可,一聽,又氣了個倒仰。一口痰沒上來,險些背過氣去。急詔太醫急救,才好了些,剛有一口氣,就大罵元詡不止:“我這老太婆可欺,天下人怎麽能夠欺騙?這個昏君也真是該死。”

    光罵沒有用,還得解決實際問題,又召來元略、元雍、徐紇、鄭儼等人。對他們說:“想不到我魏朝大國連出難言醜聞,元詡把這女孩冒充皇子,弄得我們大家在天下人麵前不好交待。”

    徐紇奏說:“此事已經這樣,還是暫時保密,等以後條件好些時候,再更正也不遲。”

    太後立即駁道:“天下人一日也不可欺,這樣大的醜事,隻有舍我一人之臉,來匡正天下了。”

    元略等人也都讚同,於是令徐紇擬旨。徐紇又問:“新君立誰?”

    胡太後想了想說:“元詡無子,又無兄弟,曾有五個叔伯,其中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元兆去世,年僅七歲;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元愉被高肇害死;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元懷去世;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元懌被元叉害死;隻剩元悅在世,又太不爭氣,聲名狼藉。而繼位人應是元詡侄輩,也就隻有元愉有孫子了,是臨洮王寶暉的兒子名叫元釗,但隻有三歲。”

    胡太後算計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在場的眾大臣建議,擁立元釗。於是又以太後的名義頒詔天下,向天下人謝罪,申明潘嬪所生是女兒,不能嗣位,現在由孝文皇帝的嫡係後代元釗即位。

    詔書中寫道:“皇家握立授圖,年將二百,祖宗累聖,社稷載安。高祖以文思天下,世宗以下武繼世,大行在禦,重以寬仁奉養,率由溫明恭順。實望穹靈降佑,麟趾眾繁,自潘嬪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唯虺遂彰。於時直以國步未康,假稱統胤,欲以底定物情,係仰宸極。何圖一旦弓劍莫追!皇曾孫故臨洮王寶暉世子釗,體自高祖,天表卓異。大行平日養愛特深,義齊若子,事符當壁,允應大寶。即日踐祚。可班宣遠邇,鹹使知之。”

    意思是說:皇家二百來年的社稷安康,魏高祖文明創世,魏世宗武力開疆,先皇恩德極大,指望上天保佑,後代昌盛。潘嬪有孕,希望生下儲君,但是沒能如願,卻病態顯露。正值大事當前,借以繼承傳代的兆頭,是想用以安定天下。不是希圖一時之快。先皇曾孫元釗,出自高祖,天生不凡,先皇在時十分喜愛,對待如自己的孩子。事到此時,正好應運繼承皇位,即日就登基坐殿。可以向天下百姓宣告,希望眾所周知。隨後,朝庭舉行儀式,尊元翊廟號為肅宗皇帝,葬於定陵。

    ***

    爾朱榮在黃河北岸虎視著洛陽,先是得報女兒事成,元詡己死,正想乘機興兵發難。突然傳來擁立新君,還由太後輔政的消息,特別是聽說女兒已經被押解刑部,心中頓時涼了半截。

    暗自思量:現在進軍逼宮,已經沒有借口。如果把軍隊繼續停在上黨,隻能引來非意,對自己不利。如果現在退兵,就等於承認失敗,再說也不甘心就此暗退迴去。況且這兩條路都是沒有後果,隻能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又擔心女兒性命,不知所終。唯有孤注一擲,冒險進兵,拚個魚死網破也不枉為人一生。但是這條路太危險了!。

    正籌措不定之間,又傳來太後詔敕,更改新君。他便一下子來了精神,高唿:“天助我也。”立即找來謀士商量,網羅理由,還是要進軍京城。

    謀士們也說:“今日之勢已經騎虎難下,莫不如殺進京城,奪取江山。”

    最後他們決定,先寫個抗表送進京城,觀察動靜再說。抗表中寫道:

    “大行皇帝離開人世,接著又用皇女來欺騙天下,不久又選了個小孩子當皇帝,其實是奸臣在朝中專權。我看朝中很需要能人,願意聽到讓我進宮的消息,去參議大政,來平息天下人的怨氣,然後重新選皇帝。”

    這個抗表明顯是挑戰書,但胡太後還是決定,派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去黃河邊撫慰爾朱榮。結果這兩兄弟見麵後,卻合謀了個裏應外合的奪權計劃。過後,爾朱世隆假裝完成任務迴到宮中,準備作內應。

    爾朱榮按照魏朝傳統習慣,用鑄銅的方式祈禱占卜,看誰有命能當皇帝。就是鑄造他選中的皇族子弟的銅像,如果誰的銅像能夠鑄成功,誰就有當皇帝的命。結果很多人的銅像都沒有鑄成,隻有原先彭城王元勰的兒子元子攸的像一鑄就成。

    爾朱榮的部下有人說,彭成王德高望重,因高肇陷害而死,元子攸也很有威望,應該立為皇帝。於是爾朱榮決定用元子攸的名義進京。

    爾朱世隆得到消息後,帶著自己的人馬偷偷潛出京城,奔上黨,與爾朱榮會合共同向洛陽進軍。同時,他們偷偷派人與元子攸密商,推翻朝庭,擁立元子攸為皇帝的事。得到了元子攸和他的兄弟們的支持,約定好共同起事。

    四月初九夜間,長樂王元子攸和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公元子正三人跟著爾朱榮派來接他們的人偷偷出京,投奔了爾朱榮的隊伍。元子攸一到爾朱榮的軍營中,立即被擁到上座。爾朱榮帶著眾人山唿“萬歲”,元子攸算是登基當了皇帝。

    十一日夜,爾朱榮帶領大批軍隊渡過黃河,直逼洛陽。在城門外遭遇到李神軌的軍隊,兩支官軍隊伍立即展開了撕殺。爾朱世隆留在京城內的家人鄭先護偷偷地打開洛陽城門,把爾朱榮的隊伍接進城中。

    頓時,京城上下成了戰場,到處殺得血肉抹糊,慘叫連天。李神軌在亂軍中戰死,徐紇等人不得不退入宮中。鄭儼帶領禁宮衛士死守宮門,試圖決一死戰。

    爾朱榮的兵馬已經潮水般地圍住皇宮,胡太後和一些大臣集聚在這個“小島”中央,研究著退敵的辦法。

    胡太後對眾人說:“爾朱榮進京是對朕而來,現在靠我們這些人來抵抗已毫無意義,隻能枉送性命,還要連累無數生靈,不能再造這個孽了。上天已決定我亡,我不亡是違背天意。但你們要留下來,延續皇室宗脈,振興大魏的國威。”

    鄭儼說:“臣與太後同生死。”

    徐紇等人也表示拚到最後,眾人發誓與太後同生死,胡太後都不應允。最後,胡太後說:“我不死,你們也不準死,將來元氏天下還靠你們。”

    說著一把剪下滿頭青絲,令人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出家僧衣穿上。

    她對大家說:“我現在真正解脫了。我不死,你們就必須活下去,否則就是違背我的意願。我從今天起去瑤光寺,難道你們也能跟去嗎?所以,我命令你們立即衝出宮去。”

    說完這話,胡太後不再理會眾人,徑直向瑤光寺走去。

    ***

    徐紇和鄭儼等人相對無語,最後還是按徐紇的主意,乘著黑夜,突然打開宮門,先放出二十多匹駿馬瘋狂奔馳,攪亂了外圍軍兵,然後眾人乘亂衝出宮中去。

    宮中嬪禦紛紛逃生,眾女卷都隨太後向瑤光寺去了,也都要求跟隨太後一起出家。

    胡太後對她們說:“皇後是我侄女,又先自出家,自然留下。潘嬪生女冒男,有罪於天下,還是出家為好。其於各位都是清白身世,還是各尋生路去吧。”

    眾人聽了這話,隻好各尋出路。

    唯有潘嬪不甘心地說:“我等今日之禍全由爾朱氏引起,往後的日子生死未卜,單單便易了有罪的爾朱嬪。現今她在刑部,尚未論罪,其父一到,自然得以解救,她反倒是後福齊天了。”

    胡太後說:“上蒼有眼,隨各人的造化去吧。”

    潘嬪不服,臨了還是令人去刑部把爾朱嬪提了出來,令人強行給她剃度,穿上了僧衣,讓她和自己一起當了僧尼。

    其實,爾朱嬪豈有當尼姑的心?她從被弄進瑤光寺那一天起就謀劃著出去的日子。後來,爾朱榮把她接出了寺院,強行安排給新皇帝元子攸,當上了新的皇後。

    沒過兩年,因元子攸刺死爾朱榮,引起政變。元子攸被殺,又有新皇帝繼位,她的皇後日子也到了頭,最後也在亂軍中被殺,這是後話。

    迴過頭來再說爾朱榮,他的軍隊圍了皇宮幾天後,便像洪水猛獸般的殺進皇宮裏,對皇宮內的一切進行了空前的大清洗。爾朱榮自己則住進了皇上經常住的嘉福殿,讓原來的宮女侍候他。

    三百年前,漢朝末年,董卓進京時的慘狀再一次重現,並且更加悲慘……。

    十二日,天上下起了大雨,雨水衝擊著大地。爾朱榮命令京城官員全部出來,在雨中迎接新皇帝。並派人搜取宮中玉璽、綬帶,用鑾駕從爾朱榮在河橋的軍營中迎迴了元子攸。

    接著派兵去瑤光寺抓住了已是尼姑的胡太後,又在臨洮王府抓住了被下詔認定的三歲小皇帝,把她們祖孫兩人帶到河陰(黃河南岸)。

    胡太後和小皇帝被雨淋得像兩隻落湯雞,在軍兵們的監押下,在混濁的泥水和血水中跌跌撞撞地向前走著,他們不知道下一個時刻自己會怎樣。

    胡太後在河陰見到爾朱榮時,對他說:“當今大勢已定,你為贏家,前人功罪憑你敘說。你即已立元子攸為帝,終究是元氏後代,也是你一番心意,但願你輔佐天子,鞠躬盡瘁,不以親黨淩駕於朝庭,隻盼你為國分憂,為民獻力,天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老身死而無憾了。”

    曾當過幾天皇帝的三歲幼童連驚帶嚇,隻會哭泣。爾朱榮早已不耐煩,即命婁兵用布袋裝入胡太後和小皇帝,把他們沉入黃河之中——

    滾滾黃河混濁水,淹沒千古人物。

    ——這就是開頭引言中所寫的情景。

    爾朱榮溺死胡太後和小皇帝之後,立即下令屠殺朝庭文武百官。他們把朝庭官員抓了起來,集中在皇宮。叛軍們先用弓箭射殺,然後用亂刀亂槍隨意屠殺。殺得皇宮內外,血流成河,屍體成山。僅一天之內,就殺死朝庭和皇宮命官三千多人。

    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儀同三司義陽王元略等均死於非命。就連著名文人王遵業兄弟幾人多年一直家居,並未出任官職也被殺死在家中。

    清理完朝庭大臣,爾朱榮的軍隊又把京城中的地方官員、文仕、皂隸,和宮中的宮人、宮女、兵士等集合起來,監押著數萬人到淹死胡太後和小皇帝的黃河邊。把他們強行推入水中,集體淹殺二萬多人。把一個活生生的、繁榮昌盛的京城變成了陰森的地獄和痛苦的深淵。

    殺完人後,又抓來京城中僅剩下的一百多名文人,下令逼他們說:“誰能寫出一篇元氏禪讓皇位給爾朱氏的文告,就可免死。”

    寂寞好長時間,眾人無一迴應。又過了一會,有一個叫趙忠的“小人”站了起來,他表示自己響應爾朱榮,為他撰寫文告,擁戴他當皇帝。

    爾朱榮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讚揚了這個勢利小人,讓他為自己撰寫文告,並張示在皇城大門上。

    隨後下令把其餘眾人全部屠殺,並集屍體於市場之中,暴屍三日,作為對違抗爾朱氏命令者的警告。

    ***

    接著又派人帶兵來到行宮新皇帝的住處,拘押住元子攸。當著他的麵,把他的兄弟元劭和元子正兩人殺死。再由眾殺手監押著他,來到河橋的爾朱榮帳下。

    爾朱榮自己坐在軍帳前,讓元子攸站在一邊與眾人一起看他鑄銅祈禱。爾朱榮命令匠人鑄自己的銅像,測試自己有沒有當皇帝的命。沒想到,一連鑄了四次,他的銅像都沒有鑄成。

    爾朱榮氣得一下子站起來,怒吼道:“這個皇帝,我不當了!”

    說完恨恨而去。過了好長時間,爾朱榮才轉迴來進入軍帳中,他對部下說自己已經打消了當皇帝的念頭。並且立即換了一幅恭維的麵孔走出軍帳,向一直站在外麵的元子攸深深施了一禮,表示要繼續尊元子攸為新魏主。

    到了這時,元子攸才把一顆提著的心放迴了肚子裏,卻從此栽下了他們這對冤家君臣的仇恨種子,真是後事難料。

    一些偷生逃跑的皇親貴戚,元悅、元 、元顥等眾多王爺,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紛紛逃往南方梁朝,或流亡在外。

    一年以後,那個青少年時便被胡太後提撥起來當官的溫子升,幫著元子攸殺死了爾朱榮。爾朱氏餘黨心有不甘,做亡命掙紮,乘亂之中又殺死了元子攸。這些亂君、亂臣們誰也沒有得好,隻落得身死命亡、妻離子散,國破山河碎。

    又維持兩年,好端端的一個大魏朝分崩離析,分裂成了東西兩個魏國。再下去二十多年,兩個魏國又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元氏王朝二百年基業徹底覆滅了,元氏祖宗的牌位從廟堂之高被踢入曆史的垃圾堆中。

    *

    胡太後被處死以後不久,鄭儼在滎陽,徐紇在泰山,分別聚集武裝力量揭杆起義。他們都試圖盡自己的一切力量,恢複北魏天朝大國昔日的榮華。可是他們的力量太弱了,徐紇首先被打敗,他先是跑到滎陽找鄭儼,兩人難免對坐長歎。

    鄭儼說:“想當年,胡太後把國家治理得何等風光,真是國富民強,四方光輝。”

    徐紇說:“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太後活著的時候,術士趙胡曾說過太後:‘居於高、亂留叉、失正氣、終榮幸’,真的正應了此話。太後進宮初時,有於氏和高氏兩家強權,其中‘居’字發音,隱喻‘拘’意;後因劉(留)騰和元叉而受亂,因爾朱榮有幸而終生。隻不知‘失正氣’這三個字應在哪裏。”

    鄭儼說:“皇家人物都是應天而生,自有天命。咱們這些人則是為他們而生,為他們而亡。是忠、是奸,是榮、是辱,都是為天子而興衰。什麽於、高、劉、叉、榮,還有你和我,以及天下億眾百姓們,全都不過是皇上行天務時的附屬產物而已。”

    徐紇說:“當今,大魏朝的宗室、豪紳各居一方,表麵是為朝庭,實際企圖獨霸天下。他們不以天下黎民為念,隻知魚肉世人,維持自己私利。這種以一己之利,超越國家之上、百姓之上的冠冕堂皇實在令人惡心。”

    鄭儼長歎一口氣,站起身來,麵向南天說道:“我曾寫了一段《黃河別》,請你點評。” 說完也不征求徐紇意見便吟道:

    “黃水長,黃水急,

    匆匆行看人間異。

    齊應銀漢東逝水,

    不忍上下兩路歧。

    天上滴水清,

    河下濁水混;

    試問君所見?

    水中攪拌千年泥。

    去也非,

    非去矣;

    長相望,

    心不已;

    黃紅青白黑,

    天地各分離。”

    徐紇說“好,人間蒼涼,天地之別。不過,天地自有天數,豈是你我輩能夠挽救得了的?而今魏朝天下之大,也是難容你我,倒不如舍去眼前之念,去南方自尋身家出路,過幾天安穩日子為是。”

    鄭儼沒有聽從徐紇的話,後來戰死在疆場。

    徐紇隻身逃往南方梁朝,在南國異鄉苟延後半生。

    *

    形勢稍有平息,胡太後的妹妹、馮翊君領人打撈起胡太後的屍體,安葬在硭山腳下的雙靈寺內。

    元子攸為爾朱榮當了兩年傀儡皇帝,世道更是亂上加亂。隨後元曄在亂世中當了一年皇上,元恭和元朗又每人當了幾個月的皇上。元脩接著又當了兩年孝武皇帝之後,雄居中國北方的大魏天朝徹底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

    北魏元脩孝武帝時,重新按皇太後的禮儀安葬了胡太後,諡號為“靈太後”。

    *

    是因為古人常把那些無道昏君、濫用權威、淫逸好殺的君主諡為“靈”字的。並且在以後的曆史記載中,胡太後一直被稱為淫婦、禍水。

    魏主元翊被諡為孝明帝,廟號肅宗。

    是因為古人常把光照四方、開明仁義、功績顯著的君主諡為“明”字的,特別那個“孝”字,是說人尊重父母、敬待長輩的好人才這樣稱唿的。

    ……,……,……

    現在,沒說的了……

    (全文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靈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孟並收藏靈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