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正文卷第五百零八章靜待時機聽了袁熙的話,沮授有些不明所以,但一旁的陸遜卻是若有所悟。


    他這段時間,掌握搜集了各方探子送來的情報,所知事情細節遠比沮授要多,他盯著豫州那些位置,發現袁熙圈住的地方,都是豫州最為富庶的產糧區。


    他眼前一亮,開口道:“使君的意思是,袁公路的糧食,可能會出問題?”


    袁熙笑道:“伯言說得好。”


    “我預測,今年豫州有大蝗。”


    沮授和陸遜聽了,齊齊一驚。


    蝗災兇險,所到之處千裏赤地,尤其是大蝗災,可以說是所到之處,當年的糧食收成便打了水漂。


    這可不是餓肚子這麽簡單,漢末種田農戶,除了廣有積蓄的豪強之外,完全沒有應對災害的能力和儲備,顆粒無收的結果,就是完全無法活下去。


    所以為了活下去,民眾要麽背井離鄉逃走成為流民,要了就是賣兒賣女,易子相食,或者舉家賣身給豪強為奴。


    這裏麵引起的連鎖反應是破壞性的,因為這些土地不僅是農民生活的依靠,也是士工商人群的糧食來源,更是兵士軍糧的供應。


    如今這個鏈條要是斷開,兵士缺糧,仗都不用打了,兵士自然潰散。


    沮授和陸遜對視一眼,臉現喜色,異口同聲道:“公子如果預測沒錯的話,豫州如果真的發生蝗災,那現在氣勢洶洶的十幾萬大軍……”


    袁熙點了點頭,“沒錯,斷了軍糧供應,隻怕如日中天的袁術軍,也會不戰自潰。起碼會逼迫撤軍。”


    沮授陸遜都是神情一震,雖然他們不知道袁熙是如何得知未來的,但從以往經曆上來看,袁熙對於這種事情的預測,確實沒有失過手。


    後世袁術軍自立後,聲勢一時無兩,雖然打了幾次敗仗,但都沒有讓其傷筋動骨,畢竟袁術所占的豫州揚州,都是盛產糧食的富庶之地,隻要保證糧食供應,便有源源不斷的兵源。


    所以蝗災發生之前,袁術雖然荒淫無度,盤剝百姓,但治下百姓兵士好歹還有一口飯吃,不至於餓死,也就還能強撐下去。


    但蝗災一來,一切便都不一樣了。


    後世記載,建安二年五月爆發蝗災,天下大饑,江淮間民相食。


    受此影響,袁術治下大亂。


    《武帝紀》記載,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裏蕭條。


    《袁術傳》記載,袁術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縠,餘粱肉而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


    袁術盡管遭受蝗災,生活仍是奢侈無度,但此時他卻沒有及時醒悟,這是因為遭受蝗災有滯後性,影響會拖延到幾個月後才會顯現,這期間糧食越發儲備豐足,越是容易麻痹大意。


    偏偏袁術就是如此,他自忖兵精糧足,毫不在意,直到糧庫空了,兵士開始潰散,警覺過來時,已經悔之晚矣。


    而同一時期,和豫州相鄰的兗州,卻也好不了多少。


    《荀彧傳》記載,建安二年夏,太祖軍乘氏,大饑人相食。


    兗州豫州本來就是蝗災多發的難兄難弟,這一來兩邊都支撐不住,戰事規模小了許多,但最後袁術事敗時,曹操還是憑借著地盤和袁術接近,撈到了不少好處。


    袁熙如今倚仗的,便是人力尚無法控製的天災,仍然如後世一樣發生。


    他心道現在天下的形勢因為自己的介入,已經變得麵目全非,自己預知未來走向的優勢也越來越小,僅剩不多的憑借,也就是天災了。


    不過有總比沒有的強,而且隨著實力的增強,越到後麵,袁熙便越會成為眾矢之的,爭霸之路便越難走,畢竟一個人再厲害,是永遠無法和一群人對抗的。


    陸遜出聲道;“既如此,麵對勢頭正盛的袁術軍,我們按兵不動,固守城池等待反擊,等到對方後院失火,再一擊致命?”


    袁熙點頭,“沒錯,但我們也要做好準備。”


    “雖然廣陵靠海,但還是有大片內陸平原地區,如果豫州蝗災蔓延過來,徐州也損失不小。”


    “伯言要做的,便是讓百姓隨時準備收割糧食,必要時即使糧食不成熟也要提前動手,同時還不能讓袁術軍和曹操軍察覺此事,以免有所提防。”


    “至於采取什麽手段,就要靠伯言費心思量了。”


    陸遜連忙應了,心道要讓對方對提前收割之事麻痹大意,可不是個輕鬆活計,必須得想個法子才行。


    不過打仗比拚的是各方麵的因素,若是袁術軍和曹操軍遭災,袁熙軍卻是糧食充足,此消彼長,兩邊戰力士氣會逐漸拉開距離。


    到時候隻要等對方斷糧崩潰,袁熙軍再大舉出擊,便能將其一舉擊潰,順利的話不僅能重新奪迴下邳,還能攻入袁術的老家!try{ggauto;} catch(ex){}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榮小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榮小兔並收藏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