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正文卷第四百五十一章烏桓來信袁熙見那年輕伍長攔在自己和楊鳳之間,笑道,“我記得你叫張放來著?”


    那年輕伍長拱手道:“是,使君竟記得在下名字。”


    袁熙說道:“我當然記得,我還知道這幾次的軍功,足夠你們五人都升職,結果你們卻用軍功換了封賞。”


    張放聽了,苦笑道:“使君厲害,幾個弟兄們不願意分開,再說家裏要養的人不少,光靠兵餉不太夠,所以幹脆換了田地。”


    袁熙笑道:“你們腦筋真是軸啊,升了官不一樣錢多?”


    張放嘿嘿笑道:“田地拿在手裏,才讓人安心。”


    “再說咱自忖也沒多少本事,沒得帶的人多了,戰場上管不過來,把人害了,更加不好。”


    袁熙微微點頭,張放腦子倒是清楚,升官糧餉固然能多拿不少,但人要是戰死,也不過是一筆不多不少的撫恤而已。


    而要是換成幾十畝田地,便能多養活兩張嘴,有了這些憑借,家裏也能算個中等農戶,後代參軍,便能以良家子身份,做那種自備馬匹軍器的良兵,可以說也是條很不錯的道路。


    他開口道:“張飛,張純,張舉,有你家族的人嗎?”


    張放搖頭道:“不是,在下家族不興,也沒幾個人了。”


    袁熙點點頭,指著一旁的楊鳳,說道:“你害怕她對我不利?”


    張放苦笑道:“此人的厲害,在下和兄弟一直跟隨使君,都見識過,兩次都沒有擋住,實在是失職當罰,無顏麵對使君。”


    袁熙笑了,拍了拍張放肩膀,指著後麵的呂玲綺說道:“不妨事,有我夫人護著。”


    張放見呂玲綺和袁熙寸步不離,隻得拱手道:“在下領命。”


    他猶豫了一下,“鐮刀”


    楊鳳聽了,冷笑一聲,抖手將手中鐮刀扔了出去,鐮刀打著轉向飛來,插在兩人腳邊地下。


    楊鳳大踏步走到麥田裏,腳下鎖鏈叮當作響,隻見她略一躬身,一手摟住一捆麥子,一手拿指甲一劃,一層層麥子應聲而斷。


    張放一見,臉色難看,他是袁熙親衛,刀頭上舔血過來的,自然知道楊鳳威脅之大,如今看對方指甲如此鋒利,心道若是對方暴起,一個不慎,自己這邊真能護得住使君?


    袁熙見了,微微一笑,也不管楊鳳,帶著呂玲綺下地,割起麥子來。


    呂玲綺初時還覺得好玩,結果一個時辰過去,便覺腰酸背疼,忍不住直起腰休息。


    她休息一會,又躬下身子,腰上的酸痛再度襲來,讓她極為鬱悶,出聲道:“這彎腰割麥子,恁般難受!”


    袁熙見了,也直起腰道:“確實要經過一段時間才習慣,農人做活計一天到晚都是這樣,姿勢若是不對,時間長了,腰就直不起來了。”


    “你不必如此硬撐,量力而行即可。”


    說完他望著遠處沉默地用手指劃著麥子的楊鳳,對左右道:“給她拿把木鐮。”


    軍士依言丟了把木鐮在楊鳳腳下,楊鳳拿起後,嘲諷地向袁熙看了一看,仿佛在嘲笑他膽子太小。


    呂玲綺看得有些火大,對袁熙道:“對於這數次襲殺夫君的禍害,還留著做什麽?”


    “我不信夫君是看上了她的容貌。”


    袁熙出聲道:“當然不是。”


    “不殺她,自然有我的考量,走一步看一步吧。”


    自從知道楊鳳身份後,袁熙就一直思忖怎麽利用,而且要是一般黃巾將領也就罷了,偏偏是張角女兒,要是在自己手裏死了,將來太平道那邊,便有無窮的麻煩事。


    而且楊鳳如此死硬,也不太可能對自己看法有所好轉,但也不可能將其放走,所以把其關在幽州,也隻能說是無奈之舉。


    快到正午,日頭毒了起來,人們紛紛找些樹木陰涼之處,就地打灶,生火做起飯來。


    曹憲和孫禮內人抱著一大堆洗幹淨的野菜過來,袁熙見了,招唿眾人收工歇息,野菜和米扔進鍋裏的,倒入清冽的溪水,土灶下麵的枯枝慢慢點燃,不多時,鍋裏香氣混合著彌散開來。


    袁熙對著護衛的張放打了個招唿,其便帶著手下和楊鳳過來,眾人一起團坐在鍋邊。


    楊鳳見袁熙和親衛談笑甚歡,她想起跟隨自己的親衛全軍盡墨,全折在袁熙手裏,眼中兇光大盛,身上彌散出絲絲殺氣。


    呂玲綺下意識便要去抓手邊鐮刀,張放則是隨後迅速弓身站起,時刻準備撲向楊鳳。


    袁熙卻是不以為意,說道:“都坐下,吃了飯再說。”


    這句話把場上劍拔弩張的氣氛消弭了大半,楊鳳冷笑道:“你真以為我殺不了你?”


    袁熙拿著樹枝捅著灶裏的柴火,悠然道:“即使殺了我,又怎麽樣呢?”


    “隻知道打打殺殺,在亂世之處確實沒錯,有些人也確實該殺。”


    “但殺完之後呢?”


    楊鳳咬牙道:“殺了士族貪官,天下自然太平!”


    袁熙冷笑道:“糧食難道都是天上掉下來的?”


    “你們黑山軍管殺不管埋,這些年讓黑山百姓吃過飽飯嗎?”


    楊鳳一時語塞,怒道:“你也不過假惺惺收買人心罷了!”


    袁熙悠然道:“我便是收買人心,但我要能裝一輩子,對幽州百姓來說,我便是好人。”


    “你們覺得自己拯救了天下,但是讓人吃不飽飯甚至餓死,別人眼裏你們就是惡人。”


    楊鳳還想說話,袁熙擺擺手道:“不要拿太平道那套東西做說辭,論那些玩意,我比你們更在行,大家半斤八兩而已。”


    “我也不想費口舌之爭,畢竟想要讓你這種冥頑不靈的人迴心轉意太難。”


    楊鳳冷笑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麽主意,你不就是怕殺了我,天下黃巾都會與你為敵?”


    袁熙笑道:“確實如此,但這對我來說雖然有所顧慮,但還不至於到了為此改變做法的地步。”


    “畢竟我真想達到目的,管他前麵是黃巾還是太平道,我不介意一個個殺過去。”


    “誰擋在我麵前,誰就該做好丟掉性命的準備。”


    “所以你應該擔心的是那些與我為敵的太平道殘餘,而不是我。”


    楊鳳還要說話,袁熙再不理她,掀開鍋蓋對眾人道:“開飯!”


    楊鳳憋屈,她以前身為太平道聖女的時候,誰敢和自己這麽說話!


    而且對方發表了一通謬論,偏偏還不許自己把話說完!


    她想好的一堆反駁的話,都憋在嗓子眼裏,好難受啊!


    但楊鳳不得不承認,單論結果來看,幽州這邊比黑山做的好多了。


    至少人人都能吃上飯,雖然不能說每天都能吃得好,但勉強能維持個溫飽還是沒有問題的。


    想到黑山凍餓倒斃的人們,楊鳳陷入了迷惘,當初阿父起兵時,不就是因為沒飯吃快要餓死了,才奮起反抗的嗎?


    如今這些在自己看來搜刮民脂民膏的士族,卻做得比自詡要救百姓於危難的黃巾軍更好,這該怎麽說呢?


    楊鳳陷入了迷惘之中。


    秋收來了,便是秋種,北新城一切都似乎走上了正規,連被俘的那些黑山降兵,在這兩月間都變了不少,事情似乎在向著好的一麵進行。


    然而此時薊城的趙雲卻發來了一封急信,說右北平及遼西似乎出現了不穩的局勢。


    其主要原因,便是烏桓單於塌頓。


    本來公孫瓚在時,也隻控製了一般半幽州,從漁陽往東,右北平上古及漁陽遼西部分地區,是由烏桓單於占領的。


    當然,裏麵的大城大部分都是公孫瓚勢力,官員也都是漢廷任命,所以烏桓部族也隻能在靠近北塞的草原放牧定居。


    然而隨著公孫瓚敗亡,袁熙以極快的速度從水路攻占漁陽和右北平數郡大城,速度之快遠超各方勢力預料。


    當時烏桓單於塌頓還想著和冀州袁氏聯姻,也不敢太過得罪袁熙,所以在袁熙攻占公孫瓚殘餘勢力時,雖未幫忙,但也是作壁上觀,至少沒有在其中壞事。


    但隨著袁熙勢力的不斷拓張,在各城周圍發展農牧,不可避免和烏桓遊牧民發生衝突,一開始兩方還各自想辦法平定爭端,倒也沒出什麽大事。


    但如今這種情況,卻是開始惡化了。


    這裏麵有單於塌頓迎娶袁氏族女,又暗地投靠袁尚,所以有些飄了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在於氣候變冷了。


    隨著氣候下降,塞北的牧草產量急劇下降,塞外邊民被迫向南遷徙。


    於是在邊塞南北放牧的烏桓,便遇到了南下的鮮卑部落,兩邊發生了不少衝突。


    相對實力較弱的烏桓隻得避居塞內,這無疑擠壓了塞內的遊牧空間,於是塞內的烏桓人再度南下,於是邊和袁熙的地盤產生了交集,胡漢邊民的衝突便頻繁起來。


    趙雲雖然盡力處理這些爭端,但且不論關外異族,如今關內烏桓單於那邊,卻也提出了要求。


    其言說袁熙雖占據幽州,但以較少的人口占據了較多的地盤,而烏桓數十萬之眾卻無處可去,還望袁熙身為幽州之主,想出妥善的解決之道,不然遲早幽州生亂。


    當袁熙把這隱含威脅的信放到眾人麵前時,郭嘉冷笑道:“我看這些人是不見黃河不死心,不到刑場不喚母。”


    “我看幽州軍練得不錯,實力增強不少,不如突入烏桓老巢,將他們盡數殺滅算了。”


    眾人相對苦笑,都知道郭嘉態度強硬,但這個時候大動刀兵,似乎時機不太合適啊?


    郭嘉看出了眾人疑慮,出聲道:“若是此時縱容忍讓,必然養虎為患,不如快刀斬亂麻,一了百了。”


    沮授出聲道:“那塞外的鮮卑誰來對付?”


    郭嘉沉聲道:“焉知烏桓和鮮卑不會聯手對付我們?”


    “要是天氣再冷幾年,他們怎麽也要南下的!”


    眾人一聽,紛紛沉思起來,因為郭嘉這話確實沒錯。


    天氣越發寒冷,關外牧草要是絕收,塞外異族肯定會入關,到時候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地盤,兩邊必然要拚個你死我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榮小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榮小兔並收藏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