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以民為本


    東漢立朝伊始,便偏向大地主,漸漸誕生了士族,隨之而來的是土地兼並,平民開始失去土地。


    此時天災連年,人禍不斷,使得本就貧窮的平民百姓紛紛破產,生計無著,他們或淪為佃農,或淪為奴婢,或棄農經商,甚至還不少被迫流亡,成為流民。


    為了求得生存,流民多次舉行起義,黃巾之亂,便是其中的巔峰。


    這被稱為流民一怒天下反,然而起義導致社會連年戰亂,反過來又產生了更多的流民,成為天下所有人都無法逃脫的循環。


    流民之所以產生,主要原因有天災和人禍兩方麵,天災造就矛盾,人禍激化矛盾,兩者相生,天下大亂。


    天災即是自然災害,是導致流民產生的直接原因。


    東漢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氣候由暖轉寒的時期,氣候漸趨寒冷,自然災害多發。


    東漢一共195年,其中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災年,竟有119年之多,這一階段的自然災害以多種災害並發為其典型特征,其中水災、風雹、早災、蝗災較為常見,而且往往同年中兩災、三災並起。


    尤其是漢安帝在位其間十九年,隻有一年未見災荒記載,幾乎每年都有數種災害發生,其中最多的一年為延光元年,這年共發生水、旱、震、風、雹、蝗六種災害,整個天下困苦不堪。


    這也是為什麽袁熙讀到這段曆史時,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可能興修農田水利設施的原因。


    所謂風調雨順,完全是看天吃飯,隻有人對大自然的改造,才是拯救自身,澤被後世,利在千秋的根本解決辦法。


    自然是美的,百姓也是也是美的,兩者結合而出的升華之美,便是勞動人民改造自然,從大自然中獲取迴報的過程。


    對於自然災害,漢廷可以救災,但是當朝廷不作為,或者無能為力時,就變成了壓垮百姓的最後一根稻草,此謂人禍。


    曆朝曆代,都極為重視人口數量,《中論·民數》篇:“民數周為國之本也”。


    東漢初期百廢待興,漢庭極為重視增加人口,故大力鼓勵生育,《後漢書·章帝紀》載:“人有產子者複,勿算三歲。”


    加上鼓勵早婚等因素,人口因此飛速增長,到了中後期,出現了地少人多的情況。


    但另一方麵,漢廷並未采取辦法阻止大地主大士族兼並土地,加上東漢賦稅非常沉重,其特點是田稅輕,人頭稅重,這明顯是偏向大地主,將農民逼上絕路。


    如果遭遇重大變故,使農民不堪重負,破產流亡,出現“百姓流離,無故者半”、“天下戶口減半”的局麵,便使得大量自耕農破產,成為無地的貧民。


    沒有飯吃,自然要起義,且不管黃巾起義中,是否有大地主大士族渾水摸魚的影子,其始作俑者,還是漢廷的政策出現了偏差,導致被反噬的惡果。


    而豪強地主們“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澤,擅官市”,成為了大大小小,稱霸一方的勢力,同時覬覦著權利頂峰。


    袁熙心知這個問題,從封建社會邁入資本主義社會後,都沒有解決,隻是既得利益者從大地主變成了資本家而已,食利階級從始至終都在把持著政策的製定。


    在這種社會中,交稅的主力都是社會中層,而收入最高的上層人士,卻想方設法避稅,甚至出現了負收入,真是極為諷刺。


    這便是袁熙為什麽如此痛恨士族地主的原因,朝代覆滅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許不是他們,但之前的幾捆稻草,肯定是他們壓上去的。


    袁熙是個很有別扭的人,他更痛恨資本主義,在他看來,資本主義社會除了比封建社會生產力高得多之外,許多地方的社會道德還不如後者。


    比如更加隱蔽,壓榨下層民眾的手段。


    比如表麵平等,實際更加放蕩的人倫。


    比如更加堅固,無法讓人反抗的鎖鏈。


    資本主義萌芽,激發出的不僅是社會前進的動力,還赤裸裸的壓榨出了更多的血汗和生命。


    要是兩種社會形態具備同樣的生產力和技術力,到底哪個高明,袁熙其實並不知道。


    所以袁熙不打算搞什麽資本主義萌芽,這很可能是是條彎路,又如同宿命之環般,兜兜轉轉畫了一個圈子迴到原點。


    如果曆史的輪迴真是如此的話,那他寧願嚐試一下,如果不走這個環的話,能不能打破這個怪圈?


    袁熙從不否認事情有兩麵性,淩駕於百姓民眾之上的,天子之下的統治階級,從上古最早的奴隸主,再到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再到漢末魏晉唐朝的士族,再到宋明時期的士紳,以及資本社會的資本家,裏麵固然有剝削壓迫百姓的存在,但卻不可否認,也有自我革新,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因素。


    相較於後世一股腦將罪責推給所謂的資本,袁熙就想不明白,資本,不就隻是資本嗎?


    資本是死的,掌握它的人才是關鍵,好人叫做企業家,壞人叫做…..反動派。


    當然,反動派可能是富人,也可能是甘當富人馬前卒的精神奴才。


    倒推迴來,當今也是這樣,袁熙不可能滅盡天下士族,視其反動程度,便隻能拉攏一批,打擊一批,感化一批,消滅一批。


    流民導致了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向富庶地區大量湧入,而戰亂地區出現了千裏無人煙的景象。


    袁熙若想奪取天下,他以後也會麵臨類似的問題。


    就像他提前看到了魏晉將人口內遷,外族趁機占據邊疆為亂的前車之鑒,便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人口多了,地不夠種,那就往外走好了。


    天下之大,為什麽非要固守一隅呢?


    這開拓邊疆,放眼海外的風氣,便由他在幽州吹起,傳遍整個天下好了。


    流民們見到袁熙的兵士列隊經過,紛紛慌亂地躲到路旁,盡量遠離隊伍。


    畢竟此時亂世,諸侯為了提振兵士士氣,默認可以隨意擄掠百姓,所以亂世中對於百姓來說,過得甚至不如一條狗。


    畢竟做狗的話,狗主人還是要給肉吃的。


    不過他們躲躲藏藏走了大半天,卻驚訝地探聽到,這支隊伍和他們的目的地相同,竟然也是要去薊城的!


    這些流民心裏嘀咕起來,先前有消息傳出,薊城招納軍屯民屯,以及匠人農人,去登記戶籍的,便有地分,所以他們才拖家帶口,往薊城而去。


    但這麽不巧,和兵士們碰上了!


    要知道如今天下,少有哪支諸侯的軍隊不騷擾百姓的!


    雖然也許能保住性命,但財貨被搶,妻女被擄,都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大家誰也不願意靠近兵士,免得惹禍上身。


    很多人開始猶豫,是不是就此散去,但也有的人經受不住到了薊城,便能分到土地的誘惑,邊遠遠在道路旁的樹林雜草中艱難行走。


    他們之所以還在堅持,是因為如今的幽州,經曆了數次戰亂,和劉虞在的時候大不相同。


    十年前劉虞在世的時候,對飽受黃巾之亂的幽州,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數年間恢複了生產,民眾安居樂業,其他州來幽州定局的流民百姓,有上百萬人之多。


    但劉虞被公孫瓚殺死後,公孫瓚治下不嚴,導致兵禍害民,百姓苦不堪言。


    尤其和袁紹翻臉後,幽州便全麵卷入戰火,包括漢民,烏桓,鮮卑在內,都波及在內,無一幸免。


    戰爭對於生產的破壞是毀滅性的,百姓紛紛成為流民,或者逃入山中謀生,或者成為士族地主的奴隸,或者幹脆落草為寇。


    袁熙去廣陵前,便告訴趙雲打下薊城後,要廣納流民,恢複生產,如今袁熙從車窗中看過去的,便是這麽一副民眾如蟻,踟躕求生的景象。


    他心道趙雲倒是做的不錯,流民能有此舉,肯定先前到的人安定下來,再口口相傳,人們才會爭相投奔。


    袁熙放下簾子,卻見身邊甄宓正抱著阿香,逗著她玩鬧,對麵卻是吳夫人一臉局促不安的模樣。


    吳夫人覺得袁熙甄宓的目光,總是有意無意看向自己的腹部,讓她感覺手腳都無處安放。


    她本來想盡量不和袁熙見麵,結果袁熙家眷一共就兩輛馬車,一車四個位置。


    一輛環氏母女和蔡昭姬坐了,留下吳夫人,便隻能和袁熙甄宓共乘一輛。


    她上車時看到甄宓那不懷好意的笑容,心道這肯定是故意的!


    甄宓一邊逗弄著懷裏的阿香,一邊對吳夫人報以微笑。


    她現在心裏得意得很。


    吳夫人的來曆,在甄宓的再三逼問下,袁熙還是無奈地告訴了甄宓真相,並叮囑她千萬不要泄露給別人。


    甄宓心道自己這夫君,可真是不一般啊,這是專盯著寡婦下手啊。


    身份還都不一般!


    蔡昭姬就不用說了,好像自己沒嫁給袁熙之前,他就將公孫瓚的遺孀帶迴府中了吧?


    更讓甄宓驚訝的是,這吳夫人竟然是孫堅的遺孀,夫君這是和天下諸侯過不去了吧?


    而且這次過得更加過分,連孩子都有了!


    甄宓明白當時袁熙是喝醉了酒,無心插柳柳成蔭,但還是心中微微有些做酸。


    怎麽吳夫人懷孕這麽容易,自己肚子至今沒動靜呢?


    讓華佗配幾服藥吃?


    吳夫人用眼角餘光瞥到甄宓對著自己笑,心道年輕真好啊,自己二十年前,也曾這麽無憂無慮過。


    但是甄夫人真的明白,若是出現了庶長子,對她自己有什麽影響嗎?


    袁熙心虛的盯著兩女,感覺車內氣氛越加尷尬,剛想說話,就聽車外亂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榮小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榮小兔並收藏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