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魏國開始和漢南國大規模交戰,戰報從荊州送到了薊城。袁熙的謀士們收到消息後,馬上便報送上去,他們知道袁熙必然會傳召眾人問話,於是便自覺聚集起來商議對策。
因為並州商族在商行商路鬧事,張昭魯肅被袁熙派去並州了,剩下的便是楊修禰衡,辛評羊衜這些人,眾人也混的熟了,所以說話也不遮掩,直達主題。
辛評皺眉道:“魏國真是頑固,怕是寧死也不投降了,這是準備拖漢南國陪葬”
他自然也有顧慮,根據先前的情報,辛評兄弟辛毗如今在魏軍之中,作為夏侯惇軍師出征,對此辛評並不看好,深為憂慮辛毗的安全。
因為這一支麵對的敵人,可是漢南國戰力最強的關羽,若是魏軍兵敗,辛毗死於亂軍之中的概率還是不小的。
楊修抬眼就知道辛評的心思,他是個沒有顧忌的,當即嘲笑道:“辛佐治是個聰明人。”
辛評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出聲道:“聰明”
楊修笑道:“當然聰明了,知道要是他帶兵打了晉軍,將來陛下饒不過他,還會牽連到辛別駕,所以估計是力求去打漢南,促成了如今局麵。”
“如今魏國漢南對耗,對晉國有利無弊,其中辛佐治可是有功之臣,將來天下平定,陛下說不定還有封賞呢。”
辛評聽到話中的嘲諷之意,忍不住臉皮一紅,強自道:“各為其主,吾弟從一而終,陛下也沒有說什麽……”
一旁的禰衡先忍不住大笑出聲,辛評看著一臉壞笑的楊修,才醒悟中了對麵的口舌陷阱,辛毗最早就是效忠袁紹的,如今卻在魏國,談何從一而終
他惱怒道:“汝父也曾在曹營為官,自然知道其中身不由己之處,來日若其和晉國為敵,我自會上前線和其對敵,不負陛下,天地可鑒!”
楊修笑嘻嘻道:“別駕不要動怒,我什麽都沒說,再說我楊家世代漢臣,如今我卻是投了新朝,按道理也是亂臣賊子,可沒有資格非議他人。”
羊衜知道楊修再說下去,隻怕能把辛評氣死,趕緊打圓場道:“這次魏國出兵,平時孤注一擲了,要是打不通漢南國,豈不是就憋死在益州了”
禰衡出聲道:“他們這樣下去,遲早也是個死,現在正麵又打不過晉軍,自然要另尋他法。”
“不過這樣一來,漢南國倒是危險了,他們實力不如魏國,要是擋不住兩路並進,隻怕晉國就是想要援助,也來不及從江夏南陽趕到長沙。”
羊衜遲疑道:“陛下會發兵相救嗎”
眾人都遲疑起來,這就是猜測袁熙心思了,楊修冷冷道:“一會見了陛下,我會堅決反對救漢南國。”
“如今陛下不好直接向漢南國動手,讓魏國做這個惡人挺好。”
羊衜出聲道:“這樣不好吧,我們倒是可以建言,但楊氏世代漢臣,若是如此說,隻怕被人被人非議啊。”
楊修滿不在乎道:“世代漢臣,和漢南國有什麽關係,前漢天子都禪讓了,漢南國有什麽法統繼承”
“再說了,這事情起因於漢南國太過貪心,他們非要占據上庸房陵一線,我們無法兩路威脅漢中,魏國也不會反過來兩路攻伐。”
“沒有晉國分擔壓力,我倒想看看漢南國能堅持多久。”
禰衡點頭道:“確實如此,當初諸葛丞相去打長安,將上庸一線讓給漢南國去拿,我本想著漢南國那邊多少會有些迴報,沒想到他們就這樣毫不客氣收下了。”
“他們真以為單憑自己一方,就想能同時守住漢中成都這兩條益州通道”
楊修冷笑道:“考慮到對方丞相是那個徐庶,我用屁股都能猜到他怎麽想的。”
辛評目光一閃,“徐庶此人極有大略,才能不在我之下,要說揣測他的想法,我是做不到的,德祖知道他在想什麽”
楊修出聲道:“別駕把事情想的太複雜了,我楊修不是神仙,又不像大王丞相那樣能觀星,自然也不能盡知。”
“我所憑借者,是找準對方所執著之處,找出對方心中最有可能所想,也不過是個賭大小的遊戲罷了。”
“就像徐庶,他曾和諸葛丞相並稱四友,心氣才能肯定不低,如今同為四友,兩人同是做到了丞相,但晉國和漢南的體量,卻是不能同日而語。”
“如此徐庶心中,不可能沒有攀比之心,他前半生經曆來看,就是個極為自負之人,所以如今他最可能做的,就是在漢南做出一副讓天下人刮目相看的事業來。”
羊衜忍不住道:“何為刮目相看”
楊修微笑道:“自然是能和晉國分庭抗禮了。”
辛評搖頭道:“這怎麽可能,他漢南有什麽實力,能和晉國相比”
“除非……”
他身體猛然一震,“走吳國的路”
禰衡也反應過來,“我聽說過,周瑜曾向孫策孫堅提出過,孫氏可先取江東,再取荊州,最後圖謀益州,和北方政權劃江而治,此為二分天下之策。”
“江夏就是正好擋在了這戰略中荊州關鍵之處,所以才被孫氏打了十幾年,黃使君也因此身死。”
對此眾人也感慨認同,不過正是因為黃祖反抗的厲害,先後坑進去了孫氏兩代人,加上吳國背信棄義,才會被晉國選為首先消滅的目標,可以說是報應不爽了。
辛評出聲道:“若真如德祖猜測的那樣,徐庶此人圖謀不小,怪不得我聽說他對晉國似乎相當抵觸,是漢南國中為數不多的死硬派。”
“要不是這些人,說不定漢南國早就向晉國低頭了。”
禰衡冷笑道:“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未免也太高估了,還想劃江而治,也不看看有沒有那個資本。”
“我見了大王,也不會讚同晉國去救漢南,若是他們這麽有野心,那就自己獨立去打敗魏國好了。”
羊衜出聲道:“你們說,漢中道那邊諸葛丞相放緩攻勢,讓魏國抽調剩餘兵力攻打漢南,現在這種情況,是不是大王有意促成的”
楊修笑道:“你若是想知道,等陛下召見的時候,可以當麵問啊。”
羊衜臉色一白,說道:“我是多大膽子,才在朝堂上這麽問,這豈不是等於指責陛下不仁義”
楊修悠悠道:“在這裏問,豈不是也一樣。”
羊衜反應過來,當即醒悟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他想用這個問題拉近眾人關係,但怎麽敢保證沒有人向陛下轉述自己的話
自己這幾年來,怕是因為夫人的關係,覺得和陛下能走得更近,其實是喪失了君臣邊界感,這可不是個好兆頭!
想到這裏,他澀聲道:“多謝德祖提醒。”
眾人都是心裏敞亮,這種形勢發展到現在,陛下不可能一無所知,他不是坐在朝堂裏麵拿到的天下,而是經曆了無數血火和勾心鬥角,才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
果然下午時分,袁熙將幾人召集到皇宮書房,足足問了大半天,直到夜色降臨,他才揮手讓饑腸轆轆的眾人迴去休息。
這次因為袁熙問得多,幾個謀士說得也多,從三國的形勢,到晉國將來的應對手段,眾人輪流發言,曹節一人記錄不過來,袁熙便將住的最近的杜夫人也叫過來幫忙。
兩女足足寫了十幾個竹簡,手中的筆不停,等一眾謀士離開,她們才長出一口氣,揉著酸痛的手腕,袁熙見狀,說道:“你們辛苦了。”
“我還要想一下,你們先迴去休息吧。”
“當然,你們兩個一起留下來陪我,也是可以的。”
曹節臉上飛起一朵紅雲,說道:“今晚妾還要幫姐姐照顧孩子,就先告退了。”說完飛也似跑出門去,蹤影不見。
杜夫人見了,忍不住掩口笑道:“曹夫人臉皮薄,分不清陛下是在調笑她呢。”
袁熙笑道:“假如不是調笑呢”
杜夫人橫了袁熙一眼,“那陛下就過分了,曹夫人才剛嫁不久啊。”
“何況陛下現在擔子很重,可不像年輕時候了。”
袁熙失笑道:“夫人說得對,現在的我,已經是有心無力了。”
兩人調笑幾句,總算稍稍緩解了疲憊,杜夫人整理著竹簡,說道:“這些年來,天下變化如此之快,如同奔跑一樣,全是陛下推動起來的。”
“不過漢南國真如陛下大臣猜測的那樣,野心如此之大”
袁熙淡淡道:“野心大點沒什麽不好,天下歸一,塵埃落定的時候,壓軸大戲要精彩一些,方才有意思。”
“這些年天下變得快,人心變得也快,漢南畢竟不是大晉的附庸,有自己想法也屬正常,隻不過他們就要付出相應的行動和覺悟了。”
“反正如今最不急的就是我,拉漁網的線在我手裏,隻要按部就班走下去,收網的便肯定是我。”
杜夫人歎道:“網中這兩條大魚,就是天下一統的祭品了吧”
“我看謀士中有人話語之間,覺得是陛下有意促成這種形勢的”
“陛下怎麽可能是這種人……”
“不,”袁熙沉聲道:“他們說的沒錯,如今的形勢,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我有意促成的。”
“關於這點,我其實也從來沒有隱瞞過。”
“還記得我當初和你說過的話嗎”
“我從始至終,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啊。”
因為並州商族在商行商路鬧事,張昭魯肅被袁熙派去並州了,剩下的便是楊修禰衡,辛評羊衜這些人,眾人也混的熟了,所以說話也不遮掩,直達主題。
辛評皺眉道:“魏國真是頑固,怕是寧死也不投降了,這是準備拖漢南國陪葬”
他自然也有顧慮,根據先前的情報,辛評兄弟辛毗如今在魏軍之中,作為夏侯惇軍師出征,對此辛評並不看好,深為憂慮辛毗的安全。
因為這一支麵對的敵人,可是漢南國戰力最強的關羽,若是魏軍兵敗,辛毗死於亂軍之中的概率還是不小的。
楊修抬眼就知道辛評的心思,他是個沒有顧忌的,當即嘲笑道:“辛佐治是個聰明人。”
辛評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出聲道:“聰明”
楊修笑道:“當然聰明了,知道要是他帶兵打了晉軍,將來陛下饒不過他,還會牽連到辛別駕,所以估計是力求去打漢南,促成了如今局麵。”
“如今魏國漢南對耗,對晉國有利無弊,其中辛佐治可是有功之臣,將來天下平定,陛下說不定還有封賞呢。”
辛評聽到話中的嘲諷之意,忍不住臉皮一紅,強自道:“各為其主,吾弟從一而終,陛下也沒有說什麽……”
一旁的禰衡先忍不住大笑出聲,辛評看著一臉壞笑的楊修,才醒悟中了對麵的口舌陷阱,辛毗最早就是效忠袁紹的,如今卻在魏國,談何從一而終
他惱怒道:“汝父也曾在曹營為官,自然知道其中身不由己之處,來日若其和晉國為敵,我自會上前線和其對敵,不負陛下,天地可鑒!”
楊修笑嘻嘻道:“別駕不要動怒,我什麽都沒說,再說我楊家世代漢臣,如今我卻是投了新朝,按道理也是亂臣賊子,可沒有資格非議他人。”
羊衜知道楊修再說下去,隻怕能把辛評氣死,趕緊打圓場道:“這次魏國出兵,平時孤注一擲了,要是打不通漢南國,豈不是就憋死在益州了”
禰衡出聲道:“他們這樣下去,遲早也是個死,現在正麵又打不過晉軍,自然要另尋他法。”
“不過這樣一來,漢南國倒是危險了,他們實力不如魏國,要是擋不住兩路並進,隻怕晉國就是想要援助,也來不及從江夏南陽趕到長沙。”
羊衜遲疑道:“陛下會發兵相救嗎”
眾人都遲疑起來,這就是猜測袁熙心思了,楊修冷冷道:“一會見了陛下,我會堅決反對救漢南國。”
“如今陛下不好直接向漢南國動手,讓魏國做這個惡人挺好。”
羊衜出聲道:“這樣不好吧,我們倒是可以建言,但楊氏世代漢臣,若是如此說,隻怕被人被人非議啊。”
楊修滿不在乎道:“世代漢臣,和漢南國有什麽關係,前漢天子都禪讓了,漢南國有什麽法統繼承”
“再說了,這事情起因於漢南國太過貪心,他們非要占據上庸房陵一線,我們無法兩路威脅漢中,魏國也不會反過來兩路攻伐。”
“沒有晉國分擔壓力,我倒想看看漢南國能堅持多久。”
禰衡點頭道:“確實如此,當初諸葛丞相去打長安,將上庸一線讓給漢南國去拿,我本想著漢南國那邊多少會有些迴報,沒想到他們就這樣毫不客氣收下了。”
“他們真以為單憑自己一方,就想能同時守住漢中成都這兩條益州通道”
楊修冷笑道:“考慮到對方丞相是那個徐庶,我用屁股都能猜到他怎麽想的。”
辛評目光一閃,“徐庶此人極有大略,才能不在我之下,要說揣測他的想法,我是做不到的,德祖知道他在想什麽”
楊修出聲道:“別駕把事情想的太複雜了,我楊修不是神仙,又不像大王丞相那樣能觀星,自然也不能盡知。”
“我所憑借者,是找準對方所執著之處,找出對方心中最有可能所想,也不過是個賭大小的遊戲罷了。”
“就像徐庶,他曾和諸葛丞相並稱四友,心氣才能肯定不低,如今同為四友,兩人同是做到了丞相,但晉國和漢南的體量,卻是不能同日而語。”
“如此徐庶心中,不可能沒有攀比之心,他前半生經曆來看,就是個極為自負之人,所以如今他最可能做的,就是在漢南做出一副讓天下人刮目相看的事業來。”
羊衜忍不住道:“何為刮目相看”
楊修微笑道:“自然是能和晉國分庭抗禮了。”
辛評搖頭道:“這怎麽可能,他漢南有什麽實力,能和晉國相比”
“除非……”
他身體猛然一震,“走吳國的路”
禰衡也反應過來,“我聽說過,周瑜曾向孫策孫堅提出過,孫氏可先取江東,再取荊州,最後圖謀益州,和北方政權劃江而治,此為二分天下之策。”
“江夏就是正好擋在了這戰略中荊州關鍵之處,所以才被孫氏打了十幾年,黃使君也因此身死。”
對此眾人也感慨認同,不過正是因為黃祖反抗的厲害,先後坑進去了孫氏兩代人,加上吳國背信棄義,才會被晉國選為首先消滅的目標,可以說是報應不爽了。
辛評出聲道:“若真如德祖猜測的那樣,徐庶此人圖謀不小,怪不得我聽說他對晉國似乎相當抵觸,是漢南國中為數不多的死硬派。”
“要不是這些人,說不定漢南國早就向晉國低頭了。”
禰衡冷笑道:“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未免也太高估了,還想劃江而治,也不看看有沒有那個資本。”
“我見了大王,也不會讚同晉國去救漢南,若是他們這麽有野心,那就自己獨立去打敗魏國好了。”
羊衜出聲道:“你們說,漢中道那邊諸葛丞相放緩攻勢,讓魏國抽調剩餘兵力攻打漢南,現在這種情況,是不是大王有意促成的”
楊修笑道:“你若是想知道,等陛下召見的時候,可以當麵問啊。”
羊衜臉色一白,說道:“我是多大膽子,才在朝堂上這麽問,這豈不是等於指責陛下不仁義”
楊修悠悠道:“在這裏問,豈不是也一樣。”
羊衜反應過來,當即醒悟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他想用這個問題拉近眾人關係,但怎麽敢保證沒有人向陛下轉述自己的話
自己這幾年來,怕是因為夫人的關係,覺得和陛下能走得更近,其實是喪失了君臣邊界感,這可不是個好兆頭!
想到這裏,他澀聲道:“多謝德祖提醒。”
眾人都是心裏敞亮,這種形勢發展到現在,陛下不可能一無所知,他不是坐在朝堂裏麵拿到的天下,而是經曆了無數血火和勾心鬥角,才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
果然下午時分,袁熙將幾人召集到皇宮書房,足足問了大半天,直到夜色降臨,他才揮手讓饑腸轆轆的眾人迴去休息。
這次因為袁熙問得多,幾個謀士說得也多,從三國的形勢,到晉國將來的應對手段,眾人輪流發言,曹節一人記錄不過來,袁熙便將住的最近的杜夫人也叫過來幫忙。
兩女足足寫了十幾個竹簡,手中的筆不停,等一眾謀士離開,她們才長出一口氣,揉著酸痛的手腕,袁熙見狀,說道:“你們辛苦了。”
“我還要想一下,你們先迴去休息吧。”
“當然,你們兩個一起留下來陪我,也是可以的。”
曹節臉上飛起一朵紅雲,說道:“今晚妾還要幫姐姐照顧孩子,就先告退了。”說完飛也似跑出門去,蹤影不見。
杜夫人見了,忍不住掩口笑道:“曹夫人臉皮薄,分不清陛下是在調笑她呢。”
袁熙笑道:“假如不是調笑呢”
杜夫人橫了袁熙一眼,“那陛下就過分了,曹夫人才剛嫁不久啊。”
“何況陛下現在擔子很重,可不像年輕時候了。”
袁熙失笑道:“夫人說得對,現在的我,已經是有心無力了。”
兩人調笑幾句,總算稍稍緩解了疲憊,杜夫人整理著竹簡,說道:“這些年來,天下變化如此之快,如同奔跑一樣,全是陛下推動起來的。”
“不過漢南國真如陛下大臣猜測的那樣,野心如此之大”
袁熙淡淡道:“野心大點沒什麽不好,天下歸一,塵埃落定的時候,壓軸大戲要精彩一些,方才有意思。”
“這些年天下變得快,人心變得也快,漢南畢竟不是大晉的附庸,有自己想法也屬正常,隻不過他們就要付出相應的行動和覺悟了。”
“反正如今最不急的就是我,拉漁網的線在我手裏,隻要按部就班走下去,收網的便肯定是我。”
杜夫人歎道:“網中這兩條大魚,就是天下一統的祭品了吧”
“我看謀士中有人話語之間,覺得是陛下有意促成這種形勢的”
“陛下怎麽可能是這種人……”
“不,”袁熙沉聲道:“他們說的沒錯,如今的形勢,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我有意促成的。”
“關於這點,我其實也從來沒有隱瞞過。”
“還記得我當初和你說過的話嗎”
“我從始至終,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