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漢二年相比之前,整個一年下來都顯得異常平靜,隻通過兩場不大不小的仗,取得了涼州二郡和許都一城,並順勢將魏國趕出了豫州。
至此除了關中以外,晉國占據了整個中原,而且三線進逼,壓得曹魏隻能防守。
但同時晉國出兵很是克製,保留了相當一部分兵力在幽州防禦,所以直到年末將至,備受其他兩部匈奴騷擾的柯比能也沒能整合內部,對幽州發動之前那樣的突襲,隻派出了數千人打個草穀,幾乎什麽都沒撈到,就返迴了北麵。
之所以他們沒有被逼到絕境,是因為晉國向東鮮卑素利傳授的挖掘地穴之法,被柯比能派人偷偷打探到後,在中鮮卑推廣開來,興起了一場大挖地穴的行動。
有賴於這種地穴,鮮卑部落人口牲畜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所以很多部落對於南下劫掠也顯得不是那麽迫切了。
這前後的因果,袁熙自然是知道的,因為當前的形勢,本就是他有意引導促成的。
鮮卑南下,是因為活不下去,所以隻能拚死一搏,如同水中快要溺死的人一樣,所以袁熙適時給他們拋去了一根樹枝,讓其暫時能夠浮起來喘息片刻。
地穴便是這樣,袁熙也不擔心鮮卑因此強大起來,挖掘地下工事,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同時還有一個關鍵處,便是需要大量的工具。
而鮮卑之所以受限,便是因為後者,鐵器以及相關的冶煉技術,才是這個時代中原得以獨步天下的憑借,鮮卑想要挖掘地麵,極為缺少金屬工具,甚至可以代替的木製工具都因為地處草原而顯得很是稀少。
這種情況下,挖掘地穴消耗的工具本身就是個不小的數目,牧民需要將家中除了做飯的鍋之外的工具熔煉以用來挖土,這無形中就擠壓了兵器的產量。
所以種種因素之下,中鮮卑並不能同時組織起一支有威脅的大軍,柯比能雖然聰明,也不可能在發現這個隱患後,在短時間內找到解決的辦法。
而袁熙真正著眼的釜底抽薪的關鍵地點,並不是其重點防禦的中鮮卑,而是東鮮卑。
隻有他才知道,東鮮卑所在的後世遼寧地區,有著儲量豐富,質量極好的數座大型鐵礦。
這也是明朝中後期女真崛起的關鍵所在,彼時明朝在中原的鐵礦日漸枯竭,反而要對外尋找鐵礦,而女真利用出產的礦石,利用走私路線和關內勢力換取了大量的軍備物資,這才一步步崛起,成為邊疆大患。
袁熙如今要做的,就是從幽州東部一步步將勢力侵蝕到大鮮卑山一帶,隻要得到了這塊地方,後世關外異族便斷了崛起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這便是關外異族的龍脈所在,隻要掌握在袁熙手中,就等於鏟斷了對方的未來。
這也是為什麽袁熙不惜給了不少優厚條件給高句麗,也要將其納入版圖的緣故,隻有高句麗這個後方保持穩定,他才能通過朝鮮半島方向往北圖謀東鮮卑。
對於這個戰略,知道的人極少,即使是執行的田豫,也有些懵懂,但他能聰明地抓住重點,今冬他返迴薊城,便是為了下一步的行動,同時帶了公孫家族的使節過來。
袁熙親往城門口迎接,他握著田豫的手道:“國讓,上次一別,已經快四年了吧。”
“兄在苦寒之地呆了那麽久,為我華夏開疆拓土數千裏,已經是青史留名,我卻至今沒有統一中原,真是慚愧啊。”
田豫心中感動,“豫受陛下知遇之恩,方有今天微薄之功,陛下坐鎮中原,麵對大敵,威震天下,還請陛下保重身體為要啊。”
隨即他指著身後不遠處的馬車道:“那便是公孫家族的使節,公孫康的長子公孫晃。”
同時他悄聲道:“公孫康身體不好,前日得了場大病,檢事府推測其壽元有損,這時候讓其子過來,必然是有些說法。”
“我要不要讓他下車拜見陛下”
袁熙搖頭道:“先安排他去驛館,按禮製我明日接見他,現在不要耽誤了我們兄弟敘舊,”
兩人進了馬車,袁熙才歎道:“讓兄在那邊呆了那麽久,可惜後麵還有不少事情,偏偏我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少不得還要委屈國讓幾年。”
田豫迴道:“陛下,我等武人,皆以衛霍為榜樣,如今這種機會,求還求不來,下一步豫將想方設法,為陛下拿下東鮮卑!”
袁熙出聲道:“國讓有這份心,我很高興,不過對於東鮮卑,卻未必一定需要動武。”
“我會和你好好說說我的想法。”
他說了幾句自己的打算,田豫這才明白過來,歎道:“陛下如此大的手筆!”
“若是大鮮卑山真如陛下所說有大型鐵礦,那真的是龍脈了,這不僅是關外胡人的氣運,更是我華夏的氣運啊。”
袁熙點頭道:“沒錯,之前沒和你說那麽清楚,是怕你患得患失,在應對高句麗的時候操之過急,如今高句麗既然臣服,那我們便駐軍穩定後方,同時和素利商議和談之事。”
田豫說道:“素利此人,誌向遠不如柯比能和步度根誌向大,陛下的想法,確實有很大的可能性。”
“但東鮮卑畢竟是鮮卑祖地,胃口不小,一般的條件,似乎很難打動他們。”
袁熙微笑道:“無妨,除了關鍵的技術之外,一些虛利虛名,我還是給的出的。”
“隻要把他們拉攏過來,按部就班過上幾代,他們自然會被華夏文化同化,畢竟生活越好,越不願意在那白山黑水靠漁獵過活,誰不喜歡華夏的繁華生活”
“富庶安逸的生活,是一柄雙刃劍,其固然可以腐蝕消磨人的意誌,更可以引外邦來投,讓他們過得好點,代價是付出其地盤上的礦脈的話,對中原百姓來說,還是很劃算的,畢竟工之一道,是真會讓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
田豫沉聲道:“臣明白了,臣這次迴去,一定會謹慎行事,將素利爭取過來。”
隨即他笑道:“賴於陛下中原威名,三韓新羅等地的原來的國主很是老實,這次都進貢了不少東西。”
袁熙道:“你迴去和他們說,以後不要搞這些有的沒的,這是藩國的行為,如今他們都並入晉國,同屬於漢東郡了,隻要按稅製繳納賦稅即可。”
田豫應道:“我也說過,但陛下此舉前所未有,那些舊國主也怕之後被清算,這才惴惴不安上貢吧,恐怕公孫家族也是為此而來的。”
“若是這次陛下不收,隻會讓他們更加害怕。”
袁熙聽了,點頭道:“這我倒是有些疏忽了,之後我會派特使巡邊,安撫他們便是。”
“這次的東西,先收入府庫,之後我會分給百官。”
田豫道:“還有百餘名新羅婢,陛下也要分”
袁熙大汗,“不是當初新羅投降時候,我讓你告訴他們不要買賣人口了嗎”
田豫無奈道:“都說了,這都是遭逢變故,亡了父母,或者活不下去,自願來中原的。”
他壓低聲音,“大王應該不知道,現在這種到中原的差使,可是新羅當地人家翹首以盼的機會,畢竟中原富庶之地,誰不願意去”
“所以新羅雖有政令說不許買賣強迫,但還是有不少家世不錯的女子冒充孤兒,就為了到陛下這邊尋找機會的,這種查也不好查啊。”
袁熙聽了,頗感無奈,他想了想,說道:“堵不如疏,既然都是晉國子民了,那以後就交強交流,鼓勵兩邊通婚好了。”
“幽州這邊是晉國兵員地,男性確實不少,那就開通漂渝邑和新羅的航路,讓他們過去本著雙方自願的原則選擇吧。”
田豫皆是一一記下,袁熙這才記起來,“前兩年我便派人將你夫人送過去,如今怎麽樣了”
田豫嘿嘿一笑,“托陛下的福,已經生了兩個了。”
“臣等私下都說,袁氏天命所歸,子孫興旺,陛下府裏幾乎每年都有新增人丁,這是新朝興盛之道,臣等都想跟著陛下沾些福分呢。”
袁熙有些狼狽,心道隻不過是因為自己荒淫無度罷了,這幾年雖然他不再新納娶女子,但先前的妾身都到了開花結果的年紀,連曹憲等人也都懷上了。
不過算來自己初遇曹憲三姐妹的時候,竟然一晃都過了十年了,換成劉邦劉秀已經一統天下了,自己的腳步還是有些慢了啊。
次日袁熙在宮中接見公孫晃,公孫晃上前,說道:“家父病重,不能親自前來,故派晃前來麵聖,祝陛下萬壽無疆,同時望陛下恕臣等怠慢之罪。”
袁熙道:“公孫家族上下忠心耿耿,對平定邊地,開疆拓土功勞莫大,何罪之有”
“遼西王可曾立下世子”
公孫晃低頭道:“臣便是為此事而來,家父覺得百年之後,吾等皆不是守成之人,故派臣向陛下交還王號。”
袁熙一怔,隨即明白過來,失笑道:“遼西王想多了,朕不是過河拆橋的。”
“而且遼西王功勞最大,他要是這麽做,其他諸王會如何想”
“你迴去後,且讓他安心,如今我便先下一道詔令,立你為其世子。”
公孫晃見這邊心思都被袁熙看的一清二楚,當下拜道:“多謝陛下,公孫家族將忠心不二,世代為晉國忠臣。”
袁熙突然起來,公孫晃還有個弟弟公孫淵,那才是個天生反骨啊。
想到這裏,他出聲道:“你迴去後,告訴遼西王,讓他把你弟弟公孫淵送到薊城來。”
公孫晃一怔,他雖然不解,但這對他來說並不是壞事,便當即領命。
至此除了關中以外,晉國占據了整個中原,而且三線進逼,壓得曹魏隻能防守。
但同時晉國出兵很是克製,保留了相當一部分兵力在幽州防禦,所以直到年末將至,備受其他兩部匈奴騷擾的柯比能也沒能整合內部,對幽州發動之前那樣的突襲,隻派出了數千人打個草穀,幾乎什麽都沒撈到,就返迴了北麵。
之所以他們沒有被逼到絕境,是因為晉國向東鮮卑素利傳授的挖掘地穴之法,被柯比能派人偷偷打探到後,在中鮮卑推廣開來,興起了一場大挖地穴的行動。
有賴於這種地穴,鮮卑部落人口牲畜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所以很多部落對於南下劫掠也顯得不是那麽迫切了。
這前後的因果,袁熙自然是知道的,因為當前的形勢,本就是他有意引導促成的。
鮮卑南下,是因為活不下去,所以隻能拚死一搏,如同水中快要溺死的人一樣,所以袁熙適時給他們拋去了一根樹枝,讓其暫時能夠浮起來喘息片刻。
地穴便是這樣,袁熙也不擔心鮮卑因此強大起來,挖掘地下工事,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同時還有一個關鍵處,便是需要大量的工具。
而鮮卑之所以受限,便是因為後者,鐵器以及相關的冶煉技術,才是這個時代中原得以獨步天下的憑借,鮮卑想要挖掘地麵,極為缺少金屬工具,甚至可以代替的木製工具都因為地處草原而顯得很是稀少。
這種情況下,挖掘地穴消耗的工具本身就是個不小的數目,牧民需要將家中除了做飯的鍋之外的工具熔煉以用來挖土,這無形中就擠壓了兵器的產量。
所以種種因素之下,中鮮卑並不能同時組織起一支有威脅的大軍,柯比能雖然聰明,也不可能在發現這個隱患後,在短時間內找到解決的辦法。
而袁熙真正著眼的釜底抽薪的關鍵地點,並不是其重點防禦的中鮮卑,而是東鮮卑。
隻有他才知道,東鮮卑所在的後世遼寧地區,有著儲量豐富,質量極好的數座大型鐵礦。
這也是明朝中後期女真崛起的關鍵所在,彼時明朝在中原的鐵礦日漸枯竭,反而要對外尋找鐵礦,而女真利用出產的礦石,利用走私路線和關內勢力換取了大量的軍備物資,這才一步步崛起,成為邊疆大患。
袁熙如今要做的,就是從幽州東部一步步將勢力侵蝕到大鮮卑山一帶,隻要得到了這塊地方,後世關外異族便斷了崛起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這便是關外異族的龍脈所在,隻要掌握在袁熙手中,就等於鏟斷了對方的未來。
這也是為什麽袁熙不惜給了不少優厚條件給高句麗,也要將其納入版圖的緣故,隻有高句麗這個後方保持穩定,他才能通過朝鮮半島方向往北圖謀東鮮卑。
對於這個戰略,知道的人極少,即使是執行的田豫,也有些懵懂,但他能聰明地抓住重點,今冬他返迴薊城,便是為了下一步的行動,同時帶了公孫家族的使節過來。
袁熙親往城門口迎接,他握著田豫的手道:“國讓,上次一別,已經快四年了吧。”
“兄在苦寒之地呆了那麽久,為我華夏開疆拓土數千裏,已經是青史留名,我卻至今沒有統一中原,真是慚愧啊。”
田豫心中感動,“豫受陛下知遇之恩,方有今天微薄之功,陛下坐鎮中原,麵對大敵,威震天下,還請陛下保重身體為要啊。”
隨即他指著身後不遠處的馬車道:“那便是公孫家族的使節,公孫康的長子公孫晃。”
同時他悄聲道:“公孫康身體不好,前日得了場大病,檢事府推測其壽元有損,這時候讓其子過來,必然是有些說法。”
“我要不要讓他下車拜見陛下”
袁熙搖頭道:“先安排他去驛館,按禮製我明日接見他,現在不要耽誤了我們兄弟敘舊,”
兩人進了馬車,袁熙才歎道:“讓兄在那邊呆了那麽久,可惜後麵還有不少事情,偏偏我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少不得還要委屈國讓幾年。”
田豫迴道:“陛下,我等武人,皆以衛霍為榜樣,如今這種機會,求還求不來,下一步豫將想方設法,為陛下拿下東鮮卑!”
袁熙出聲道:“國讓有這份心,我很高興,不過對於東鮮卑,卻未必一定需要動武。”
“我會和你好好說說我的想法。”
他說了幾句自己的打算,田豫這才明白過來,歎道:“陛下如此大的手筆!”
“若是大鮮卑山真如陛下所說有大型鐵礦,那真的是龍脈了,這不僅是關外胡人的氣運,更是我華夏的氣運啊。”
袁熙點頭道:“沒錯,之前沒和你說那麽清楚,是怕你患得患失,在應對高句麗的時候操之過急,如今高句麗既然臣服,那我們便駐軍穩定後方,同時和素利商議和談之事。”
田豫說道:“素利此人,誌向遠不如柯比能和步度根誌向大,陛下的想法,確實有很大的可能性。”
“但東鮮卑畢竟是鮮卑祖地,胃口不小,一般的條件,似乎很難打動他們。”
袁熙微笑道:“無妨,除了關鍵的技術之外,一些虛利虛名,我還是給的出的。”
“隻要把他們拉攏過來,按部就班過上幾代,他們自然會被華夏文化同化,畢竟生活越好,越不願意在那白山黑水靠漁獵過活,誰不喜歡華夏的繁華生活”
“富庶安逸的生活,是一柄雙刃劍,其固然可以腐蝕消磨人的意誌,更可以引外邦來投,讓他們過得好點,代價是付出其地盤上的礦脈的話,對中原百姓來說,還是很劃算的,畢竟工之一道,是真會讓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
田豫沉聲道:“臣明白了,臣這次迴去,一定會謹慎行事,將素利爭取過來。”
隨即他笑道:“賴於陛下中原威名,三韓新羅等地的原來的國主很是老實,這次都進貢了不少東西。”
袁熙道:“你迴去和他們說,以後不要搞這些有的沒的,這是藩國的行為,如今他們都並入晉國,同屬於漢東郡了,隻要按稅製繳納賦稅即可。”
田豫應道:“我也說過,但陛下此舉前所未有,那些舊國主也怕之後被清算,這才惴惴不安上貢吧,恐怕公孫家族也是為此而來的。”
“若是這次陛下不收,隻會讓他們更加害怕。”
袁熙聽了,點頭道:“這我倒是有些疏忽了,之後我會派特使巡邊,安撫他們便是。”
“這次的東西,先收入府庫,之後我會分給百官。”
田豫道:“還有百餘名新羅婢,陛下也要分”
袁熙大汗,“不是當初新羅投降時候,我讓你告訴他們不要買賣人口了嗎”
田豫無奈道:“都說了,這都是遭逢變故,亡了父母,或者活不下去,自願來中原的。”
他壓低聲音,“大王應該不知道,現在這種到中原的差使,可是新羅當地人家翹首以盼的機會,畢竟中原富庶之地,誰不願意去”
“所以新羅雖有政令說不許買賣強迫,但還是有不少家世不錯的女子冒充孤兒,就為了到陛下這邊尋找機會的,這種查也不好查啊。”
袁熙聽了,頗感無奈,他想了想,說道:“堵不如疏,既然都是晉國子民了,那以後就交強交流,鼓勵兩邊通婚好了。”
“幽州這邊是晉國兵員地,男性確實不少,那就開通漂渝邑和新羅的航路,讓他們過去本著雙方自願的原則選擇吧。”
田豫皆是一一記下,袁熙這才記起來,“前兩年我便派人將你夫人送過去,如今怎麽樣了”
田豫嘿嘿一笑,“托陛下的福,已經生了兩個了。”
“臣等私下都說,袁氏天命所歸,子孫興旺,陛下府裏幾乎每年都有新增人丁,這是新朝興盛之道,臣等都想跟著陛下沾些福分呢。”
袁熙有些狼狽,心道隻不過是因為自己荒淫無度罷了,這幾年雖然他不再新納娶女子,但先前的妾身都到了開花結果的年紀,連曹憲等人也都懷上了。
不過算來自己初遇曹憲三姐妹的時候,竟然一晃都過了十年了,換成劉邦劉秀已經一統天下了,自己的腳步還是有些慢了啊。
次日袁熙在宮中接見公孫晃,公孫晃上前,說道:“家父病重,不能親自前來,故派晃前來麵聖,祝陛下萬壽無疆,同時望陛下恕臣等怠慢之罪。”
袁熙道:“公孫家族上下忠心耿耿,對平定邊地,開疆拓土功勞莫大,何罪之有”
“遼西王可曾立下世子”
公孫晃低頭道:“臣便是為此事而來,家父覺得百年之後,吾等皆不是守成之人,故派臣向陛下交還王號。”
袁熙一怔,隨即明白過來,失笑道:“遼西王想多了,朕不是過河拆橋的。”
“而且遼西王功勞最大,他要是這麽做,其他諸王會如何想”
“你迴去後,且讓他安心,如今我便先下一道詔令,立你為其世子。”
公孫晃見這邊心思都被袁熙看的一清二楚,當下拜道:“多謝陛下,公孫家族將忠心不二,世代為晉國忠臣。”
袁熙突然起來,公孫晃還有個弟弟公孫淵,那才是個天生反骨啊。
想到這裏,他出聲道:“你迴去後,告訴遼西王,讓他把你弟弟公孫淵送到薊城來。”
公孫晃一怔,他雖然不解,但這對他來說並不是壞事,便當即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