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製度,也按照晉朝的宗王官於京師的製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沒有爵土。清朝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宗室爵位分為十二等,每等若幹級。十二等大致可分為超品、品級:超品: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時保留原來的蒙古尊號,有時在親王之上依舊設立汗號世襲罔替。異姓功臣爵位當然是封給異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異姓功臣爵位分為九等。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種。


    宗室爵


    和碩親王、世子(親王嫡子)、多羅郡王、長子(郡王嫡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一至三等鎮國將軍、一至三等輔國將軍、一至三等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十四級,輔國公之前八等稱入八分公,與之後的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托,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雍正時怡賢親王、同治時恭親王、光緒時醇親王、慶親王共十二個王可以世襲罔替外,其餘宗親世爵隻能世襲。


    編輯本段


    宗室爵俸祿


    親王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世子歲俸銀6千兩,祿米6千斛;


    郡王歲俸銀5千兩,祿米5千斛;


    長子歲俸銀3千兩,祿米3千斛;


    貝勒歲俸銀2500兩,祿米2500斛;


    貝子歲俸銀1300兩,祿米1300斛;


    鎮國公歲俸銀700兩,祿米700斛;


    輔國公歲俸銀500兩,祿米500斛;


    一等鎮國將軍歲俸銀410兩,祿米410斛;


    二等鎮國將軍歲俸銀385兩,祿米385斛;


    三等鎮國將軍歲俸銀360兩,祿米360斛;


    一等輔國將軍兼一雲騎尉歲俸銀335兩,祿米335斛;


    一等輔國將軍歲俸銀310兩,祿米310斛;


    二等輔國將軍歲俸銀285兩,祿米285斛;


    三等輔國將軍歲俸銀260兩,祿米260斛;


    一等奉國將軍兼一雲騎尉歲俸銀235兩,祿米235斛;


    一等奉國將軍歲俸銀210兩,祿米210斛;


    二等奉國將軍歲俸銀185兩,祿米185斛;


    三等奉國將軍歲俸銀160兩,祿米160斛;


    奉恩將軍兼一雲騎尉歲俸銀135兩,祿米135斛;


    奉恩將軍歲俸銀110兩,祿米110斛。


    編輯本段


    功臣世爵


    乾隆十六年定製,功臣世爵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輕車都尉,分—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輕車都尉,正三品;


    騎都尉,分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及騎都尉二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正七品。


    編輯本段


    功臣世爵俸祿


    一等公歲支俸銀700兩


    二等公685兩


    三等公660兩


    一等侯又一雲騎尉635兩


    一等侯610兩


    二等侯585兩


    三等侯560兩


    一等伯又一雲騎尉535兩


    一等伯510兩


    二等伯485兩


    三等伯460兩


    一等子又一雲騎尉435兩


    一等子410兩


    二等子385兩


    三等子360兩


    一等男又一雲騎尉335兩


    一等男310兩


    二等男285兩


    三等男260兩


    一等輕車都尉又一雲騎尉235兩


    一等輕車都尉210兩


    二等輕車都尉185兩


    三等輕車都尉160兩


    騎都尉又一雲騎尉135兩


    騎都尉110兩


    雲騎尉85兩


    恩騎尉45兩


    不列等的閑散公255兩


    閑散侯230兩


    伯品級世職205兩


    子品級世職180兩


    男品級世職155兩


    輕車都尉品級世職130兩


    騎都尉品級世職105兩


    雲騎尉品級世職80兩


    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銀1兩,兼支給米1斛。


    編輯本段


    清朝封爵詳細情況


    清朝的封爵,與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隻加美號,不加國號、邑號,如睿親王、勇毅侯之類。


    其中我們比較耳熟的清代異姓功臣中,如和珅原襲三等輕車都尉,後晉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國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鴻章授封一等肅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賜號驃勇巴圖魯,授封一等男爵。而且在中華民國初年的軍閥、內閣重臣、封疆大吏、社會名流等人中,我們還經常見到這些人的姓名前加有爵號,這是因為他們或世襲、或實封有各種爵號,雖然已改朝換代,但曆史的印記或遺老遺少的秉性不能改變的緣故。


    清代的公、侯、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沒有名字,雍正之後,開始賜予封號,公爵封號最多四個字,整個清朝隻有4人,而且全部都是在乾隆年間,他們是:


    1、一等誠嘉毅勇公,姓富察氏,名明瑞,字筠亭,滿洲鑲黃旗人,屬於乾隆皇後富察氏外戚集團。


    2、一等誠謀英勇公,姓章佳氏,名阿桂,字廣庭,滿洲正藍旗人,後改隸正白旗,其父是大學士阿克敦,阿桂本人是乾隆末年的領班軍機大臣,與和珅關係不睦,但都是乾隆寵幸之臣。


    3、一等嘉勇忠銳公,姓富察氏,名富康安,字瑤林,滿洲鑲黃旗人,其父是大學士傅恆,傅恆本人是乾隆第一位皇後富察氏(孝賢皇後)的弟弟,被封為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學士(此職為三殿三閣大學士的最高等級,傅恆死後,就再無人取得過此大學士級別,原為第二的文華殿大學士就相當於最高的大學士)。傅恆有四子:富靈安(僅獲雲騎尉世職,當過總兵、副都統)、富隆安(是乾隆女兒和嘉公主的丈夫,父死後,承襲一等忠勇公)、富長安(乾隆死後,與和珅一起獲罪,嘉慶帝讓其監督和珅自盡,卻未殺他,後來任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富康安(屢立戰功,金川平,論功封三等嘉勇男,後晉封嘉勇侯;平台灣林爽文亂,進一等嘉勇公;平廓爾喀,加賜一等輕車都尉;前往安南國平亂途中加封嘉勇忠銳公;平苗人起義,進封貝子;後病死軍中,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王,世襲罔替)。


    4、一等武毅謀勇公,姓吳雅氏,名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孝恭仁皇後(雍正帝母親吳雅氏)族孫。


    按製是長子襲親王,但遍觀清史,真正長子承襲的很少,而且可以看出多是由比較喜歡的兒子或比較受寵的妻妾所生的兒子承襲。


    親王的兒子中除了一個襲郡王外,其他兒子按出身的不同被授予不同的爵位,不過這個爵位要考封,而不是一定會封。如果考試不合格的話,就不會被授予爵位,等同閑散宗室。


    按規定,親王嫡福晉所生的兒子考封為不入八分公,側福晉所生的兒子考封二等鎮國將軍,妾媵(另室所居)所生的兒子考封三等輔國將軍。無論是嫡、側福晉還是妾媵,都是要在宗人府登記的,如果與沒有登記的女子生下的孩子,那是不會被承認宗室身份,更不要說爵位。


    編輯本段


    特殊情況


    不過,有幾種情況例外。一是鐵帽子王,那是世襲的王爵不降封;二是該親王比較受寵,他們的兒子經常仍然襲封為親王,再往後才降封郡王、貝勒等,比如裕親王福全、定親王永璜(他們的兒子、孫子都襲封親王),恆親王允祺、和親王弘晝(他們的兒子都襲封親王);三是不受待見甚至是得罪過皇帝的親王,兒子往往連郡王都襲不到,比如恭親王常寧(兒子襲封貝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那裏有一個二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那裏有一個二代並收藏大清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