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氏才剛剛坐下來向邢夫人問了安說了幾句閑話,賈琰就帶著惜春迴來了。邢夫人連忙帶著卜氏迎接。賈琰惜春向邢夫人問安,又跟卜氏問好,這才道:“雲妹妹愛笑又愛鬧,老太太跟前有她一個勝過十個我跟四妹妹。而且也近午時了,我跟四妹妹都想先睡個午覺,因此先迴來了。”
卜氏連忙道:“是我的不是,原不該在這個時候過來打擾了太太和姑娘休息。”
賈琰笑著看了看邢夫人,這才道:“嫂子說得哪裏話。”說著,頓了頓,先讓奶嬤嬤把困得打盹的惜春抱下去休息,又請邢夫人入座,這才轉身輕聲對卜氏道:“是我的不是,還請五嫂子見諒。”
說著,就起身給卜氏賠禮。
卜氏哪裏敢受她的禮?連忙攔住了。
“姑娘言重了。原是我……”
賈琰道:“實不相瞞,這事兒還涉及了史大妹妹和林妹妹兩個,往小了說,是小女孩兒的口角,往大了說便是林家、史家跟我們家的家教。迴頭我說與嫂子聽,還請嫂子不要外傳為好。”
卜氏連忙發誓,說絕對不會傳播。
賈琰便把方才在賈母跟前發生的事情簡略地跟卜氏說明了,又道:“……因此,我方才跟史大妹妹鬧了口角,在老太太那邊坐著也不自在,因此早早地告退下來了。雖然說這事兒我占了至少一半的理,可史大妹妹到底是客人,又是妹妹,比我小了四歲,鬧將出來也是我沒臉。還請嫂子不要介意我方才的冒犯。”
卜氏連連道:“哪裏哪裏。妹妹是敬著我這個嫂子,才會跟我說實話。”
賈琰這才笑了。
她對原著裏的賈芸的印象極好,因此愛屋及烏,對卜氏的感覺也不壞。因此她也不會重複“信卜氏”這種話。
她笑盈盈地道:“我記得芸兒如今已經十五了吧?戶籍可到手了?家學的樣子,父親知道,太太也知道。我想著,嫂子一向是個好強、輕易不求人的,今兒個會來,可是為了芸兒?”
卜氏一聽,有門。
她正想著要如何開口呢,如今賈琰都這樣說了,她也顧不得其他了。
天大地大,兒子最大。
別說是舍了臉皮,就是賠上她這條命,隻要對兒子好,她也舍得!
卜氏道:“到底是妹妹,一眼就看穿了我的來意。的確是為了芸兒。我也是沒法兒了。再怎麽說芸兒也十六歲了,如今也絕了這讀書上進的
心。因此想來討個主意。”
賈琰立刻抬頭看了邢夫人一眼,見邢夫人沒有反對,這才道:“嫂子既然都這麽說了,那我就跟嫂子說實話。芸兒就是才成丁,他也是我們賈家的正經爺們。父親最忌諱的就是把家裏的爺們當管事使喚。別說是我,就是太太,若是犯了這個忌諱,老爺也不會留絲毫的情麵的。因此,這事兒還得先迴了父親才好。不如,嫂子明兒個再來一趟,可好?”
卜氏剛聽了一半的時候還以為完全沒有機會,直到全部聽完,再一琢磨,大喜。
賈政王夫人把賈家的爺們當奴才使喚,這是卜氏最不滿的地方。可是為了生計,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不狠下心腸都不行。賈琰這麽說,想必是賈赦早就有安排。隻是賈赦是這府裏的正經爵爺,若是賈赦看不中賈芸,那她也隻能另外想辦法,可如果賈芸進了賈赦的眼,說不得就是一飛衝天啊!
雖然不知道兒子將來會有什麽樣的前程,但是,絕對比他們母子能夠謀求到的好。
對於他們母子來說,還有什麽不滿呢?
卜氏連連道謝。
因著邢夫人和賈琰還要午睡,她早早地起身告辭了。
卜氏走了,邢夫人卻不平靜了。她坐直了身子對賈琰道:“二丫頭,你這是心裏早有了成算?”
賈琰笑道:“母親,其實女兒依舊跟兩位奉儀琢磨了好幾個月了,前兒個才定了章程,還沒來得及稟告父親母親。”
“什麽章程?”
“母親,本朝跟前朝不同,前朝為防外戚宮裏的後妃都是從民間揀擇入宮的,因此民間很多商戶人家因為女兒而獲得封爵。而本朝卻是學了唐宋之時的禮聘製。如果說本朝跟前朝的區別,那就是前朝是因為女兒而成就高門大戶,而本朝卻是因為高門大戶才出高位後妃。”
聽到這裏,邢夫人已經在點頭了。
她承認,如果是放在前朝,如果沒有薛蟠的事兒,薛寶釵很有可能入宮成為後妃,反而是賈家的幾個女孩子們完全沒有機會。可是本朝跟前朝的規矩相反啊,本朝的皇後哪個不是出生高門大戶?那些一進宮就是妃子的娘娘們,哪個不是娘家勢力雄厚?
如果不是紅薯這個功勞,賈琰就是禮聘進宮了也要從八十一禦妻開始往上爬呢。能夠在一年內成為婕妤,已經是太上皇照拂並賈家幾輩子的臉麵了。
想到這裏,邢夫人就忍不住道:“可惜了。你父親如今隻是一等將
軍,你哥哥又是才入官場不,家裏能幫你的,著實有限。”
“要女兒說,這才好呢。”賈琰笑盈盈地道,“母親,即便是本朝比較寬鬆,可對外戚的防備依舊是有的,隻是不那麽明顯而已。因此,高位後妃出自高門大戶不假,可是這些人家掌握實權的卻不多。要女兒說,跟我們家這樣的剛剛好,父親是爵爺,哥哥的官位不高,女兒將來若是進宮了也不容易成為靶子。不過,家裏眼下就哥哥一個做官就顯得單薄了些,偏生琮兒還小,看嫂子的作派,我也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幸運在家裏親眼看到親侄子出生呢!”
賈琰很清楚,家裏的男丁們爭氣,才能夠成就豪門,才更容易出後妃。家裏的男人不爭氣,女人們就是蹦上了天也無用。
與其跟薛寶釵那樣臨淵慕魚,還不如退而結網,先把賈氏一族的族人們培養幾個出來。
將來她進宮了,賈家不再是跟原著裏隻有賈政賈璉賈蓉這三個身上有官位的還都是呆在家裏吃自己的,而是站出去一溜兒七、八個有官職的,然後十年八年後一站出去就是五、六個知府,那個時候,誰會小瞧了賈家,又有誰敢小瞧了她?
原著裏賈元春在宮裏日子難熬,還不是因為賈家的男人沒本事,全族的榮華富貴全部都掛在她的裙擺上?
可邢夫人還在擔心:“可若是這些人越過了你哥哥怎麽辦?”
賈琰笑道:“太太請放心。哥哥怎麽可是我的親哥哥,又是父親的親兒子,虧了誰也不可能虧了他。至於族人們,除非他們有這個能耐走進士科考中進士及第甚至是三鼎甲,否則,他們就是中了同進士也越不過哥哥去。”
考中的同進士,還不如走明算科和明經科呢。
賈琰的打算,就是讓賈家的族人們走明算科明經科。
誰讓官場上流行“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嗎?這句話的意思是,五十歲考中進士科也是早的,三十歲考中明經科已經很晚了。
要賈琰說,如果賈家的人能在三十歲的時候考中明算科明經科,他們就比五十歲的進士多了二十年的官場履曆,又有賈家做後盾,那些五十歲的新進士們還在為了候缺走關係的時候,他們賈家人早就在知府知縣這些位置上做得穩穩當當了。
哪怕這官場上默認非進士不入閣拜相,明經科明算科最多也隻能做到各省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再往上就不行了。可每次的進士科取三百人,最後做到封疆大吏的能有幾個?
要賈琰說,跟賈家這樣,既然決定了要送女兒進宮的,那麽,賈氏一族的族人們走明算科和明經科反而更符合賈氏一族的利益,也能夠把身為四王八公之家的賈家的資源用起來,也用到實處。
晚上的時候,賈赦也知道了賈琰的算計。
作為賈家除了賈敬之外,唯一一個經過正經的繼承人教育的人,賈赦一眼就看出了這裏頭的好處。
隻是,對於人選,賈赦依舊有些遲疑。
不是他猶豫,而是他真的對賈家人的品性不放心。
得知了賈赦的擔憂之後,賈琰也笑了。
“父親,換了別人家裏,怕是要擔心一二,可放到我們這樣的家裏,還用擔心這個?”
說著,便在賈赦的耳朵邊上如此如此說了一番。
賈赦聽得連連點頭。
對於賈赦來說,他不缺錢,賈家也有錢。
不過是一千兩銀子而已。放在別人家裏,一千兩銀子是一筆了不得款子,給家裏的孩子捐個龍禁尉也不過這麽多錢,可對於錢多得沒地方花的賈赦來說,用一千兩銀子考校一個人的品性,換取未來幾十年的信賴和相互扶持,這筆買賣,比什麽都劃算。
作者有話要說:本文後宮設定:
皇後,一人。
三貴:貴人、貴妃、貴嬪,對應三宮,也就是三夫人。
六妃:賢妃、德妃、淑妃、宜妃、端妃、敬妃,對應六院。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淑儀、淑容、淑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無定員。默認滿員二十七人,也就是二十七世婦。
寶林、才人、采女:無定員,默認這三檔滿員八十一人,合稱八十一禦妻。其中采女是禮聘入宮的妃子們最低的位分。
選侍:宮女承寵之後,先封選侍,然後層層往上爬。
霞帔女官:宋代舊製(有案可查的是北宋中後期),宮人承寵之後,來不及製作禮服、安排宮室和侍奉的內侍宮女,就先賜下彩色披帛以示跟其他宮女的區別。因為這裏的開國皇帝是唐宋發燒友,所以就有了霞帔女官一職,其實就是宮人的少女發髻換成婦人發髻,胳膊上披一條彩色披帛,以示這個宮人其實是皇帝的女人之意。也是最低級的宮妃,比選侍還低。
不在這些裏頭的,統統是女官。
九嬪和九嬪之上,一個蘿卜一個坑。無需
封號。
九嬪之下,也就是從婕妤開始往下,同一品級無封號的比有封號的金貴。無封號的婕妤意味著一進宮就是婕妤,有封號的則是從下麵爬上來的,因此需要封號來區分。
特此說明。
比起本文裏麵女主的縮略型“賈半朝”計劃,原著裏薛寶釵一直盯著寶二奶奶的位置,這個眼界是不是小了一點呢?
卜氏連忙道:“是我的不是,原不該在這個時候過來打擾了太太和姑娘休息。”
賈琰笑著看了看邢夫人,這才道:“嫂子說得哪裏話。”說著,頓了頓,先讓奶嬤嬤把困得打盹的惜春抱下去休息,又請邢夫人入座,這才轉身輕聲對卜氏道:“是我的不是,還請五嫂子見諒。”
說著,就起身給卜氏賠禮。
卜氏哪裏敢受她的禮?連忙攔住了。
“姑娘言重了。原是我……”
賈琰道:“實不相瞞,這事兒還涉及了史大妹妹和林妹妹兩個,往小了說,是小女孩兒的口角,往大了說便是林家、史家跟我們家的家教。迴頭我說與嫂子聽,還請嫂子不要外傳為好。”
卜氏連忙發誓,說絕對不會傳播。
賈琰便把方才在賈母跟前發生的事情簡略地跟卜氏說明了,又道:“……因此,我方才跟史大妹妹鬧了口角,在老太太那邊坐著也不自在,因此早早地告退下來了。雖然說這事兒我占了至少一半的理,可史大妹妹到底是客人,又是妹妹,比我小了四歲,鬧將出來也是我沒臉。還請嫂子不要介意我方才的冒犯。”
卜氏連連道:“哪裏哪裏。妹妹是敬著我這個嫂子,才會跟我說實話。”
賈琰這才笑了。
她對原著裏的賈芸的印象極好,因此愛屋及烏,對卜氏的感覺也不壞。因此她也不會重複“信卜氏”這種話。
她笑盈盈地道:“我記得芸兒如今已經十五了吧?戶籍可到手了?家學的樣子,父親知道,太太也知道。我想著,嫂子一向是個好強、輕易不求人的,今兒個會來,可是為了芸兒?”
卜氏一聽,有門。
她正想著要如何開口呢,如今賈琰都這樣說了,她也顧不得其他了。
天大地大,兒子最大。
別說是舍了臉皮,就是賠上她這條命,隻要對兒子好,她也舍得!
卜氏道:“到底是妹妹,一眼就看穿了我的來意。的確是為了芸兒。我也是沒法兒了。再怎麽說芸兒也十六歲了,如今也絕了這讀書上進的
心。因此想來討個主意。”
賈琰立刻抬頭看了邢夫人一眼,見邢夫人沒有反對,這才道:“嫂子既然都這麽說了,那我就跟嫂子說實話。芸兒就是才成丁,他也是我們賈家的正經爺們。父親最忌諱的就是把家裏的爺們當管事使喚。別說是我,就是太太,若是犯了這個忌諱,老爺也不會留絲毫的情麵的。因此,這事兒還得先迴了父親才好。不如,嫂子明兒個再來一趟,可好?”
卜氏剛聽了一半的時候還以為完全沒有機會,直到全部聽完,再一琢磨,大喜。
賈政王夫人把賈家的爺們當奴才使喚,這是卜氏最不滿的地方。可是為了生計,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不狠下心腸都不行。賈琰這麽說,想必是賈赦早就有安排。隻是賈赦是這府裏的正經爵爺,若是賈赦看不中賈芸,那她也隻能另外想辦法,可如果賈芸進了賈赦的眼,說不得就是一飛衝天啊!
雖然不知道兒子將來會有什麽樣的前程,但是,絕對比他們母子能夠謀求到的好。
對於他們母子來說,還有什麽不滿呢?
卜氏連連道謝。
因著邢夫人和賈琰還要午睡,她早早地起身告辭了。
卜氏走了,邢夫人卻不平靜了。她坐直了身子對賈琰道:“二丫頭,你這是心裏早有了成算?”
賈琰笑道:“母親,其實女兒依舊跟兩位奉儀琢磨了好幾個月了,前兒個才定了章程,還沒來得及稟告父親母親。”
“什麽章程?”
“母親,本朝跟前朝不同,前朝為防外戚宮裏的後妃都是從民間揀擇入宮的,因此民間很多商戶人家因為女兒而獲得封爵。而本朝卻是學了唐宋之時的禮聘製。如果說本朝跟前朝的區別,那就是前朝是因為女兒而成就高門大戶,而本朝卻是因為高門大戶才出高位後妃。”
聽到這裏,邢夫人已經在點頭了。
她承認,如果是放在前朝,如果沒有薛蟠的事兒,薛寶釵很有可能入宮成為後妃,反而是賈家的幾個女孩子們完全沒有機會。可是本朝跟前朝的規矩相反啊,本朝的皇後哪個不是出生高門大戶?那些一進宮就是妃子的娘娘們,哪個不是娘家勢力雄厚?
如果不是紅薯這個功勞,賈琰就是禮聘進宮了也要從八十一禦妻開始往上爬呢。能夠在一年內成為婕妤,已經是太上皇照拂並賈家幾輩子的臉麵了。
想到這裏,邢夫人就忍不住道:“可惜了。你父親如今隻是一等將
軍,你哥哥又是才入官場不,家裏能幫你的,著實有限。”
“要女兒說,這才好呢。”賈琰笑盈盈地道,“母親,即便是本朝比較寬鬆,可對外戚的防備依舊是有的,隻是不那麽明顯而已。因此,高位後妃出自高門大戶不假,可是這些人家掌握實權的卻不多。要女兒說,跟我們家這樣的剛剛好,父親是爵爺,哥哥的官位不高,女兒將來若是進宮了也不容易成為靶子。不過,家裏眼下就哥哥一個做官就顯得單薄了些,偏生琮兒還小,看嫂子的作派,我也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幸運在家裏親眼看到親侄子出生呢!”
賈琰很清楚,家裏的男丁們爭氣,才能夠成就豪門,才更容易出後妃。家裏的男人不爭氣,女人們就是蹦上了天也無用。
與其跟薛寶釵那樣臨淵慕魚,還不如退而結網,先把賈氏一族的族人們培養幾個出來。
將來她進宮了,賈家不再是跟原著裏隻有賈政賈璉賈蓉這三個身上有官位的還都是呆在家裏吃自己的,而是站出去一溜兒七、八個有官職的,然後十年八年後一站出去就是五、六個知府,那個時候,誰會小瞧了賈家,又有誰敢小瞧了她?
原著裏賈元春在宮裏日子難熬,還不是因為賈家的男人沒本事,全族的榮華富貴全部都掛在她的裙擺上?
可邢夫人還在擔心:“可若是這些人越過了你哥哥怎麽辦?”
賈琰笑道:“太太請放心。哥哥怎麽可是我的親哥哥,又是父親的親兒子,虧了誰也不可能虧了他。至於族人們,除非他們有這個能耐走進士科考中進士及第甚至是三鼎甲,否則,他們就是中了同進士也越不過哥哥去。”
考中的同進士,還不如走明算科和明經科呢。
賈琰的打算,就是讓賈家的族人們走明算科明經科。
誰讓官場上流行“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嗎?這句話的意思是,五十歲考中進士科也是早的,三十歲考中明經科已經很晚了。
要賈琰說,如果賈家的人能在三十歲的時候考中明算科明經科,他們就比五十歲的進士多了二十年的官場履曆,又有賈家做後盾,那些五十歲的新進士們還在為了候缺走關係的時候,他們賈家人早就在知府知縣這些位置上做得穩穩當當了。
哪怕這官場上默認非進士不入閣拜相,明經科明算科最多也隻能做到各省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再往上就不行了。可每次的進士科取三百人,最後做到封疆大吏的能有幾個?
要賈琰說,跟賈家這樣,既然決定了要送女兒進宮的,那麽,賈氏一族的族人們走明算科和明經科反而更符合賈氏一族的利益,也能夠把身為四王八公之家的賈家的資源用起來,也用到實處。
晚上的時候,賈赦也知道了賈琰的算計。
作為賈家除了賈敬之外,唯一一個經過正經的繼承人教育的人,賈赦一眼就看出了這裏頭的好處。
隻是,對於人選,賈赦依舊有些遲疑。
不是他猶豫,而是他真的對賈家人的品性不放心。
得知了賈赦的擔憂之後,賈琰也笑了。
“父親,換了別人家裏,怕是要擔心一二,可放到我們這樣的家裏,還用擔心這個?”
說著,便在賈赦的耳朵邊上如此如此說了一番。
賈赦聽得連連點頭。
對於賈赦來說,他不缺錢,賈家也有錢。
不過是一千兩銀子而已。放在別人家裏,一千兩銀子是一筆了不得款子,給家裏的孩子捐個龍禁尉也不過這麽多錢,可對於錢多得沒地方花的賈赦來說,用一千兩銀子考校一個人的品性,換取未來幾十年的信賴和相互扶持,這筆買賣,比什麽都劃算。
作者有話要說:本文後宮設定:
皇後,一人。
三貴:貴人、貴妃、貴嬪,對應三宮,也就是三夫人。
六妃:賢妃、德妃、淑妃、宜妃、端妃、敬妃,對應六院。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淑儀、淑容、淑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無定員。默認滿員二十七人,也就是二十七世婦。
寶林、才人、采女:無定員,默認這三檔滿員八十一人,合稱八十一禦妻。其中采女是禮聘入宮的妃子們最低的位分。
選侍:宮女承寵之後,先封選侍,然後層層往上爬。
霞帔女官:宋代舊製(有案可查的是北宋中後期),宮人承寵之後,來不及製作禮服、安排宮室和侍奉的內侍宮女,就先賜下彩色披帛以示跟其他宮女的區別。因為這裏的開國皇帝是唐宋發燒友,所以就有了霞帔女官一職,其實就是宮人的少女發髻換成婦人發髻,胳膊上披一條彩色披帛,以示這個宮人其實是皇帝的女人之意。也是最低級的宮妃,比選侍還低。
不在這些裏頭的,統統是女官。
九嬪和九嬪之上,一個蘿卜一個坑。無需
封號。
九嬪之下,也就是從婕妤開始往下,同一品級無封號的比有封號的金貴。無封號的婕妤意味著一進宮就是婕妤,有封號的則是從下麵爬上來的,因此需要封號來區分。
特此說明。
比起本文裏麵女主的縮略型“賈半朝”計劃,原著裏薛寶釵一直盯著寶二奶奶的位置,這個眼界是不是小了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