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自從光武帝複立西漢以來,這裏便是大漢皇朝的帝都了。至今為止,已經有數千年了。
而這間大殿,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金鑾殿了。當然了,真正的名字,肯定不是這個。
此時,大漢天子漢靈帝劉宏正在龍椅之上,靜靜地聽著底下的眾人,匯報著黃巾起義之事。
如果有望氣士不怕死,而自己的水平又比較高的話,就會發現,此地之人可謂是遍地青紫之色,幾乎全部都是漢室重臣。
可以說,如果這間大殿之中的人,突然集體完蛋,那麽大漢朝,距離完蛋也就不遠了。
“今有黃巾軍禍國殃民,起兵造反,糜爛數州之地,影響極其惡劣,眾位愛卿,有何建議啊?”漢靈帝高踞龍椅之上,淡淡的問道。
一字一句之間,帶著一種不容抗拒的威嚴,就仿佛他就是世界的主宰一般。
如果台下的隻是一群一般人的話,肯定是會被震懾住的。可惜了,能在大殿之中混上一個位置的,大都是真正的老油條了,根本不為所動。
良久,司空袁逢站了起來,緩緩走向大殿中央。一舉一動之間,都嚴格遵守此時的各種禮儀。
雖然還沒有說話,可是大家卻都抬起頭來,認真地看著他。畢竟此時的袁家,身負四世三公之名,可謂是名揚海內外。
再加上袁逢此時也是三公中的司空,因此,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也是士人之間的風向標。
“啟稟陛下,此乃十常侍之過也。老臣聽聞,有好幾位常侍,都和黃巾賊子相從過密,有著不小的交情。甚至就連那張角的太平要術,都是從宮中獲得的。”袁逢一上來,就向十常侍開炮了。
而後,剩下的大臣們,紛紛有樣學樣,一切都是張讓等十常侍的鍋。就好像,隻要他們死了,那麽就會萬事太平一樣。
和後世明朝的東林黨,要求處死魏忠賢時的所作所為,簡直是一模一樣。
看著滿朝文武的樣子,靈帝很是無奈。一眼望去,絕大多數,都是世家子。
盡管這麽多年來,好幾代皇帝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可是卻從沒有人真正動手。到了如今,已經算是尾大不掉了。
說起來,這也是光武帝劉秀的鍋。在***眼裏,他是最會當皇帝的家夥。可是在靈帝眼裏,這位祖宗,卻是一個隻顧自己的家夥。
和秦始皇,漢武帝都是一樣的,都是那種隻顧一時爽,後代火葬場的那種人。
他自己使用世家,和世家共天下。結果就是自己爽了,迅速的評定亂世。
可是自己這些後人呢?沒有他那樣的功績,沒有他那樣的威望,談何壓服世家?
聞言,張讓雖然對此很是不屑,不過也需要做個樣子啊。而後,便立刻出來辯解。
“陛下,老奴忠心耿耿,從未出宮,哪裏認得什麽張角,什麽黃巾賊啊……”
“好了,現在不是扯皮的時候,司空有何建議啊?”漢靈帝開口道。
“不如解除黨錮,黨錮之禍影響深遠,讓不少士人對陛下很是不滿。如果再不想辦法安撫的話,一旦他們投向了黃巾賊軍,那麽事情就嚴重了。”袁逢笑著道。
曆朝曆代以來,最初時的農民起義,都少有成功地。因為起義最初之時,都是一群泥腿子,沒有真正的文化人參加。
而此時,一旦那些因為黨錮之禍,而受到牽連的士人們,一個想不開,投靠了黃巾的話,那麽事情就真的大條了。
而黨錮之禍,因為種種原因,到了如今,已經變成了皇帝打壓士族、世家的手段了。乃是堪稱核武器一般的手段,威力甚大。
可是此時,袁逢卻堂而皇之的提出了這條建議,考慮到此時的情況,也算是有恃無恐了。
聞言,漢靈帝知道,這算是這群世家們開出來的條件了。隻要自己答應,那麽世家們便會站在自己一方,全力出手,平定黃巾之亂。
考慮到整個天下的局勢,考慮到氣焰越來越囂張的黃巾,考慮到祭祖之時,諸位祖先們的反應,靈帝不得不搖了搖頭。
“那就擇一良辰吉日,昭告天下,赦免黨人,解除黨禁,發還各地的遷徙之徒。”靈帝無奈的道。
這一局,算是世家們勝了。不過,來日方長,以後定要找機會,把局勢搬迴來。
“詔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靈帝說道。
聞言,何進算是高興壞了。自從妹妹入宮之後,自己的官位,就一升再升。如今,更是直接借助黃巾之亂,得到了大將軍之位,怎能不高興?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何進不過是一個殺豬的。算起來,隻是一個地方小土豪而已。如今,卻位列大將軍之位,有開府之權。即使是三公,也比不上他此時的位置。
“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
這也是應有之意,以防萬一。畢竟大家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天下大亂,外麵集體糜爛,隻要守住這些關口,那麽關中的基本盤就仍然在手。
“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但有戰功,必定封賞。”
聞言,袁逢也點了點頭。自古以來,漢室的豪傑們,那時數不勝數。各地的豪傑們,隻要聽到了這個消息,必然會自帶幹糧,自備武器,前去投軍。
而且,這些豪傑們,一身武藝,大都不凡。都是精兵的好料子。隻需稍作訓練,就是一支極其精銳的私兵。
“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麵試。”
聞言,袁逢等世家之人,都高興壞了。
反正不過是一群亂民而已,剛好讓自己的子侄們,帶領家族私兵,前去戰場撈取功勳。這可是戰功啊,有了這些,以後升官之時,也好操作一些不是?
(未完待續。)
而這間大殿,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金鑾殿了。當然了,真正的名字,肯定不是這個。
此時,大漢天子漢靈帝劉宏正在龍椅之上,靜靜地聽著底下的眾人,匯報著黃巾起義之事。
如果有望氣士不怕死,而自己的水平又比較高的話,就會發現,此地之人可謂是遍地青紫之色,幾乎全部都是漢室重臣。
可以說,如果這間大殿之中的人,突然集體完蛋,那麽大漢朝,距離完蛋也就不遠了。
“今有黃巾軍禍國殃民,起兵造反,糜爛數州之地,影響極其惡劣,眾位愛卿,有何建議啊?”漢靈帝高踞龍椅之上,淡淡的問道。
一字一句之間,帶著一種不容抗拒的威嚴,就仿佛他就是世界的主宰一般。
如果台下的隻是一群一般人的話,肯定是會被震懾住的。可惜了,能在大殿之中混上一個位置的,大都是真正的老油條了,根本不為所動。
良久,司空袁逢站了起來,緩緩走向大殿中央。一舉一動之間,都嚴格遵守此時的各種禮儀。
雖然還沒有說話,可是大家卻都抬起頭來,認真地看著他。畢竟此時的袁家,身負四世三公之名,可謂是名揚海內外。
再加上袁逢此時也是三公中的司空,因此,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也是士人之間的風向標。
“啟稟陛下,此乃十常侍之過也。老臣聽聞,有好幾位常侍,都和黃巾賊子相從過密,有著不小的交情。甚至就連那張角的太平要術,都是從宮中獲得的。”袁逢一上來,就向十常侍開炮了。
而後,剩下的大臣們,紛紛有樣學樣,一切都是張讓等十常侍的鍋。就好像,隻要他們死了,那麽就會萬事太平一樣。
和後世明朝的東林黨,要求處死魏忠賢時的所作所為,簡直是一模一樣。
看著滿朝文武的樣子,靈帝很是無奈。一眼望去,絕大多數,都是世家子。
盡管這麽多年來,好幾代皇帝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可是卻從沒有人真正動手。到了如今,已經算是尾大不掉了。
說起來,這也是光武帝劉秀的鍋。在***眼裏,他是最會當皇帝的家夥。可是在靈帝眼裏,這位祖宗,卻是一個隻顧自己的家夥。
和秦始皇,漢武帝都是一樣的,都是那種隻顧一時爽,後代火葬場的那種人。
他自己使用世家,和世家共天下。結果就是自己爽了,迅速的評定亂世。
可是自己這些後人呢?沒有他那樣的功績,沒有他那樣的威望,談何壓服世家?
聞言,張讓雖然對此很是不屑,不過也需要做個樣子啊。而後,便立刻出來辯解。
“陛下,老奴忠心耿耿,從未出宮,哪裏認得什麽張角,什麽黃巾賊啊……”
“好了,現在不是扯皮的時候,司空有何建議啊?”漢靈帝開口道。
“不如解除黨錮,黨錮之禍影響深遠,讓不少士人對陛下很是不滿。如果再不想辦法安撫的話,一旦他們投向了黃巾賊軍,那麽事情就嚴重了。”袁逢笑著道。
曆朝曆代以來,最初時的農民起義,都少有成功地。因為起義最初之時,都是一群泥腿子,沒有真正的文化人參加。
而此時,一旦那些因為黨錮之禍,而受到牽連的士人們,一個想不開,投靠了黃巾的話,那麽事情就真的大條了。
而黨錮之禍,因為種種原因,到了如今,已經變成了皇帝打壓士族、世家的手段了。乃是堪稱核武器一般的手段,威力甚大。
可是此時,袁逢卻堂而皇之的提出了這條建議,考慮到此時的情況,也算是有恃無恐了。
聞言,漢靈帝知道,這算是這群世家們開出來的條件了。隻要自己答應,那麽世家們便會站在自己一方,全力出手,平定黃巾之亂。
考慮到整個天下的局勢,考慮到氣焰越來越囂張的黃巾,考慮到祭祖之時,諸位祖先們的反應,靈帝不得不搖了搖頭。
“那就擇一良辰吉日,昭告天下,赦免黨人,解除黨禁,發還各地的遷徙之徒。”靈帝無奈的道。
這一局,算是世家們勝了。不過,來日方長,以後定要找機會,把局勢搬迴來。
“詔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靈帝說道。
聞言,何進算是高興壞了。自從妹妹入宮之後,自己的官位,就一升再升。如今,更是直接借助黃巾之亂,得到了大將軍之位,怎能不高興?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何進不過是一個殺豬的。算起來,隻是一個地方小土豪而已。如今,卻位列大將軍之位,有開府之權。即使是三公,也比不上他此時的位置。
“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
這也是應有之意,以防萬一。畢竟大家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天下大亂,外麵集體糜爛,隻要守住這些關口,那麽關中的基本盤就仍然在手。
“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但有戰功,必定封賞。”
聞言,袁逢也點了點頭。自古以來,漢室的豪傑們,那時數不勝數。各地的豪傑們,隻要聽到了這個消息,必然會自帶幹糧,自備武器,前去投軍。
而且,這些豪傑們,一身武藝,大都不凡。都是精兵的好料子。隻需稍作訓練,就是一支極其精銳的私兵。
“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麵試。”
聞言,袁逢等世家之人,都高興壞了。
反正不過是一群亂民而已,剛好讓自己的子侄們,帶領家族私兵,前去戰場撈取功勳。這可是戰功啊,有了這些,以後升官之時,也好操作一些不是?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