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經說了,何進之所以能得到世家豪門的大力支持,在於戰功的分配。
問題來了!原烏桓疆域這邊還有什麽戰功可以分配的?
那些世家豪門不是傻子,在何進提出相關需求以後,便意識到鮮卑這是要拉外援了!
有鑒於此,何進才能從那些世家豪門手中,搞到足夠的兵員和資金,完成他壁野清壘的戰略布局。
在得到相應的支持以後,接下來就是戰功的分配問題了。
這裏所謂的戰功分配,其實就是駐地位置和職務方麵的分配,駐地越靠近前線,然後職務越高者,越容易斬獲戰功,但也越危險。
這些世家豪門在經過一番博弈以後,選擇讓曹操和袁紹駐守在第一道防線的位置,分別統籌對餘夫和肅慎的防禦工作。
沒辦法!誰讓他們兩人背後的勢力都這麽強,手上又有一支王牌禁衛級的單位呢?
隻是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一提曹操和袁紹手上的王牌禁衛級單位。
曹操在拿到伏栃營、技擊騎士、魏武卒和幽州鐵騎等傳承以後,並沒有急著完善其兵種晉階體係,而是結合其訓練方式,先整出一支王牌禁衛級單位。
他以伏栃營的傳承為基礎,將善於步戰、善於騎戰,以及弓馬嫻熟能步戰能騎戰的士卒給分化開來。
善於騎戰者,在完成伏栃營的基礎訓練以後,則改用技擊騎士的訓練方式,強化其騎戰能力,訓練完成以後被曹操稱之為豹騎,由曹操的從兄弟夏侯惇統領。
善於步戰者,在完成伏栃營的基礎訓練以後,便改用魏武卒訓練方式,強化其步戰能力,訓練完成以後被曹操謂之虎衛,由夏侯惇的族弟夏侯淵統領。
步戰騎戰均擅長者,在完成魏武卒和技擊騎士的訓練以後,再用幽州鐵騎的訓練方式加訓,訓練完成以後被曹操視為親衛,沒有另外命名,由曹操的族弟曹純統領。
至於步戰騎戰都不怎麽樣的士卒,則照著伏栃營的訓練方式一路訓練下去,並在訓練完成以後直接沿用伏栃營的名號,由曹操的堂弟曹仁和曹洪分別統領。
換言之,曹操手上的這支王牌禁衛級單位,其實就是一個大雜燴、縫合怪,雖步戰騎戰兼備,又有各自的專精,但卻沒有形成獨有的兵種傳承,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王牌禁衛級單位,不具備發展兵種職業體係的能力。
有鑒於此,雖其戰力並不輸於王牌禁衛級單位,卻隻能稱之為準王牌禁衛,亦或者偽王牌禁衛級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偽王牌禁衛級單位中的親衛,日後在曹純等人的努力下,倒是成功地拿掉了前麵掛著的偽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王牌禁衛級單位,也就是曹操麾下鼎鼎大名的虎豹騎。
不過那是之後的事,在此暫且帶過。
與曹操相反,袁紹在拿到五兵甲士、平羌銳士和飛騎甲士等傳承以後,並沒有為了獲取即戰力而使用其傳承。
在袁氏的幫助下,這些傳承先在減配和相互組合的作用下,衍生出一係列的下級兵種職業,然後再透過整合的方式,將同級別的兵種職業組合在一起,形成兵種職業體係的雛形。
最後,透過推演的方式,將各級兵種的晉階方式給找出來,再順著既有的脈絡,推演出全新的王牌禁衛級單位。
不得不說,袁氏不愧是大漢帝國數一數二的世家豪門,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其豐厚的底蘊。
隻不過,袁氏雖幫袁紹整出了這麽一支王牌禁衛級單位的傳承,袁紹卻用不到。
不是袁紹能力不足,也不是這一份傳承有問題,而是這一支王牌禁衛級單位的訓練周期實在是太長了!
沒有個三、五年的時間的時間,根本沒辦法轉職成功,就更不用說是建構其兵種職業體係了。
不得已,袁紹隻好退而求其次,透過減配的方式,整出一支能打能扛,能步戰也能騎戰,還能夠切後排的準王牌禁衛級單位先頂著用。
因其兵種職業特性的關係,這支準王牌禁衛級單位,被袁紹命名為長戟銳士,而這支長戟銳士,也就是袁紹日後麾下赫赫有名的鐵血親衛,大戟士的前身。
(冷知識:戟是一種結合戈與矛的長柄武器,最早出現在華國的商代,有鉤、剢、劃、刳、刺(紮入)、剌(割劃開)等六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在柄前端有直刃和橫刃,用途廣泛可供戰車、步兵、騎兵使用。
其中,雙手使用的為長戟,單手使用的叫手戟,然後依照其長度,又能劃分出大戟和短戟等分類。
隻是,因為戟的使用難度較高的關係,隨著時代的演進而退出實戰兵器的舞台,漸漸地淪為儀仗禮兵的器物。
但有趣的是,隨著戈部的形狀改變,衍生出月牙戟和方天畫戟等武器以後,便重新迴到實戰兵器的舞台。
但可惜的是,隨著火器的誕生和發展,冷兵器淪為輔戰武器,戟類武器便徹底地落寞消失,幾乎不複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月牙戟和方天畫戟等後續衍生的戟類武器,是在宋代才出現的。
也就是說,呂布所使用的武器,並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方天畫戟,而是一把專門為呂布量身打造,形狀與當時常規的長戟略有差異的戟類武器。
不過,本文還是依照三國演義,以及三國誌和三國群英傳等遊戲的內容,將呂布的武器命名為方天畫戟就是了。
另外,本文中的長戟、大戟、短戟和手戟,是以長度來進行劃分的。
長戟指的是四米以上,可以作為衝鋒用的騎槍,也能作為步戰的拒馬槍使用的長柄武器。
大戟,則是長度在三米左右,步騎兩用的長柄武器,戟刃的位置,也就是戈的部分,要比一般的戟來得長,來得寬。
短戟,指的是長度在一米五至一米八的區間,可單手使用,也能雙手使用的戟類武器,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典韋所使用的雙鐵戟。
至於手戟的部分,則是指長度在四十五至六十毫米,可以單手使用並充當投擲武器的戟類兵器。)
與曹操相仿,袁紹也從其家族中,提拔了一些人作為校尉,來幫助他統領他麾下的長戟銳士。
但不同的是,曹操提拔的是他的族親,袁紹提拔的是他們袁氏的家臣。
是的,沒看錯!就是家臣。
前文曾提過,由於上升渠道基本上都掌握在那些世家豪門手上之故,大漢帝國存在著所謂的二重君主製,寒門子弟要想出頭,最快的辦法就是投靠那些世家豪門。
在投靠那些世家豪門以後,他們投靠的對象就成了他們的主子,他們得將其利益放在第一順位,除非他們得到其允許,結束他們之間的主從關係,否則連皇帝下達的旨命,都得排在他們的主子後麵。
也正因如此,大漢帝國才會有【主公】這一稱謂,以及【良禽擇木而棲】的說法。
隻不過,投靠與投靠之間是有區別的,投靠世家豪門者謂之【家臣】,投靠於個人者謂之【部眾】,受他人征辟而出仕者謂之【下屬】,就關係緊密程度來說,家臣的關係最緊密,待遇方麵也是最高的,然後部眾次之,下屬的部分再次。
重點是,其關係緊密程度,也決定了他們在做出背叛的動作以後,所需付出的代價。
下屬背叛征辟他的上屬,代價算是最小的,隻是名聲臭了一點,再難得到他人的信任而已。
部眾背叛他們投靠的主公就不一樣了!除非事出有因,如其主公先做出不利於他的事情,亦或他們因其主公之故而被敵人俘虜,否則的話,不僅自己的名聲掃地,難再得到他人的重用,就連其家族成員也將因其而蒙羞。
家臣背叛他們投靠的世家豪門那就更慘了!除非他們投靠的世家豪門已經倒台,亦或他們的親屬遭人挾製,不得不辭官下野轉投他人,別說名聲掃地,族人因其而蒙羞的事情,他們與他們的親屬能不能在這些世家豪門的集體針對下存活,都是一個問題。
袁紹與其背後的袁氏,為什麽敢讓他們的家臣掌兵,幫助袁紹統率其麾下的長戟銳士,而不怕他們反客為主,奪了袁紹的兵權,原因就出在這裏。
值得一提的是,袁紹提拔的家臣不是別人,就是他日後麾下赫赫有名的【四庭柱,一正梁】,顏良、文醜、張合、高覽與韓瓊(韓瓊,字季子,是民間三國評話本中的人物,袁紹麾下大將,人稱河北老槍王。)五人。
何進之所以會讓曹操與袁紹駐守在第一道防線,除其背後的助力,以及他們麾下的(準)王牌禁衛級單位以外,他們麾下這幾名將領的存在,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不得不說,何進是真的很怕死,雖然已經做了相當多的準備,可還是希望他能將餘夫和肅慎接下來可能發動的入侵,阻擋在第一道防線之外。
為了確保其兵員補充不會出問題,何進在將曹操和袁紹等世家豪門所支持的將領給安排好以後,便使勁兒地讓底下的人征兵、練兵,然後將練好了的兵員給送到前線去,硬是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麵,將前線的大小城鎮和充當兵營的堡級防禦型附屬領地給填滿。
這樣的做事效率,也是沒誰的了。
問題來了!原烏桓疆域這邊還有什麽戰功可以分配的?
那些世家豪門不是傻子,在何進提出相關需求以後,便意識到鮮卑這是要拉外援了!
有鑒於此,何進才能從那些世家豪門手中,搞到足夠的兵員和資金,完成他壁野清壘的戰略布局。
在得到相應的支持以後,接下來就是戰功的分配問題了。
這裏所謂的戰功分配,其實就是駐地位置和職務方麵的分配,駐地越靠近前線,然後職務越高者,越容易斬獲戰功,但也越危險。
這些世家豪門在經過一番博弈以後,選擇讓曹操和袁紹駐守在第一道防線的位置,分別統籌對餘夫和肅慎的防禦工作。
沒辦法!誰讓他們兩人背後的勢力都這麽強,手上又有一支王牌禁衛級的單位呢?
隻是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一提曹操和袁紹手上的王牌禁衛級單位。
曹操在拿到伏栃營、技擊騎士、魏武卒和幽州鐵騎等傳承以後,並沒有急著完善其兵種晉階體係,而是結合其訓練方式,先整出一支王牌禁衛級單位。
他以伏栃營的傳承為基礎,將善於步戰、善於騎戰,以及弓馬嫻熟能步戰能騎戰的士卒給分化開來。
善於騎戰者,在完成伏栃營的基礎訓練以後,則改用技擊騎士的訓練方式,強化其騎戰能力,訓練完成以後被曹操稱之為豹騎,由曹操的從兄弟夏侯惇統領。
善於步戰者,在完成伏栃營的基礎訓練以後,便改用魏武卒訓練方式,強化其步戰能力,訓練完成以後被曹操謂之虎衛,由夏侯惇的族弟夏侯淵統領。
步戰騎戰均擅長者,在完成魏武卒和技擊騎士的訓練以後,再用幽州鐵騎的訓練方式加訓,訓練完成以後被曹操視為親衛,沒有另外命名,由曹操的族弟曹純統領。
至於步戰騎戰都不怎麽樣的士卒,則照著伏栃營的訓練方式一路訓練下去,並在訓練完成以後直接沿用伏栃營的名號,由曹操的堂弟曹仁和曹洪分別統領。
換言之,曹操手上的這支王牌禁衛級單位,其實就是一個大雜燴、縫合怪,雖步戰騎戰兼備,又有各自的專精,但卻沒有形成獨有的兵種傳承,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王牌禁衛級單位,不具備發展兵種職業體係的能力。
有鑒於此,雖其戰力並不輸於王牌禁衛級單位,卻隻能稱之為準王牌禁衛,亦或者偽王牌禁衛級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偽王牌禁衛級單位中的親衛,日後在曹純等人的努力下,倒是成功地拿掉了前麵掛著的偽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王牌禁衛級單位,也就是曹操麾下鼎鼎大名的虎豹騎。
不過那是之後的事,在此暫且帶過。
與曹操相反,袁紹在拿到五兵甲士、平羌銳士和飛騎甲士等傳承以後,並沒有為了獲取即戰力而使用其傳承。
在袁氏的幫助下,這些傳承先在減配和相互組合的作用下,衍生出一係列的下級兵種職業,然後再透過整合的方式,將同級別的兵種職業組合在一起,形成兵種職業體係的雛形。
最後,透過推演的方式,將各級兵種的晉階方式給找出來,再順著既有的脈絡,推演出全新的王牌禁衛級單位。
不得不說,袁氏不愧是大漢帝國數一數二的世家豪門,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其豐厚的底蘊。
隻不過,袁氏雖幫袁紹整出了這麽一支王牌禁衛級單位的傳承,袁紹卻用不到。
不是袁紹能力不足,也不是這一份傳承有問題,而是這一支王牌禁衛級單位的訓練周期實在是太長了!
沒有個三、五年的時間的時間,根本沒辦法轉職成功,就更不用說是建構其兵種職業體係了。
不得已,袁紹隻好退而求其次,透過減配的方式,整出一支能打能扛,能步戰也能騎戰,還能夠切後排的準王牌禁衛級單位先頂著用。
因其兵種職業特性的關係,這支準王牌禁衛級單位,被袁紹命名為長戟銳士,而這支長戟銳士,也就是袁紹日後麾下赫赫有名的鐵血親衛,大戟士的前身。
(冷知識:戟是一種結合戈與矛的長柄武器,最早出現在華國的商代,有鉤、剢、劃、刳、刺(紮入)、剌(割劃開)等六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在柄前端有直刃和橫刃,用途廣泛可供戰車、步兵、騎兵使用。
其中,雙手使用的為長戟,單手使用的叫手戟,然後依照其長度,又能劃分出大戟和短戟等分類。
隻是,因為戟的使用難度較高的關係,隨著時代的演進而退出實戰兵器的舞台,漸漸地淪為儀仗禮兵的器物。
但有趣的是,隨著戈部的形狀改變,衍生出月牙戟和方天畫戟等武器以後,便重新迴到實戰兵器的舞台。
但可惜的是,隨著火器的誕生和發展,冷兵器淪為輔戰武器,戟類武器便徹底地落寞消失,幾乎不複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月牙戟和方天畫戟等後續衍生的戟類武器,是在宋代才出現的。
也就是說,呂布所使用的武器,並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方天畫戟,而是一把專門為呂布量身打造,形狀與當時常規的長戟略有差異的戟類武器。
不過,本文還是依照三國演義,以及三國誌和三國群英傳等遊戲的內容,將呂布的武器命名為方天畫戟就是了。
另外,本文中的長戟、大戟、短戟和手戟,是以長度來進行劃分的。
長戟指的是四米以上,可以作為衝鋒用的騎槍,也能作為步戰的拒馬槍使用的長柄武器。
大戟,則是長度在三米左右,步騎兩用的長柄武器,戟刃的位置,也就是戈的部分,要比一般的戟來得長,來得寬。
短戟,指的是長度在一米五至一米八的區間,可單手使用,也能雙手使用的戟類武器,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典韋所使用的雙鐵戟。
至於手戟的部分,則是指長度在四十五至六十毫米,可以單手使用並充當投擲武器的戟類兵器。)
與曹操相仿,袁紹也從其家族中,提拔了一些人作為校尉,來幫助他統領他麾下的長戟銳士。
但不同的是,曹操提拔的是他的族親,袁紹提拔的是他們袁氏的家臣。
是的,沒看錯!就是家臣。
前文曾提過,由於上升渠道基本上都掌握在那些世家豪門手上之故,大漢帝國存在著所謂的二重君主製,寒門子弟要想出頭,最快的辦法就是投靠那些世家豪門。
在投靠那些世家豪門以後,他們投靠的對象就成了他們的主子,他們得將其利益放在第一順位,除非他們得到其允許,結束他們之間的主從關係,否則連皇帝下達的旨命,都得排在他們的主子後麵。
也正因如此,大漢帝國才會有【主公】這一稱謂,以及【良禽擇木而棲】的說法。
隻不過,投靠與投靠之間是有區別的,投靠世家豪門者謂之【家臣】,投靠於個人者謂之【部眾】,受他人征辟而出仕者謂之【下屬】,就關係緊密程度來說,家臣的關係最緊密,待遇方麵也是最高的,然後部眾次之,下屬的部分再次。
重點是,其關係緊密程度,也決定了他們在做出背叛的動作以後,所需付出的代價。
下屬背叛征辟他的上屬,代價算是最小的,隻是名聲臭了一點,再難得到他人的信任而已。
部眾背叛他們投靠的主公就不一樣了!除非事出有因,如其主公先做出不利於他的事情,亦或他們因其主公之故而被敵人俘虜,否則的話,不僅自己的名聲掃地,難再得到他人的重用,就連其家族成員也將因其而蒙羞。
家臣背叛他們投靠的世家豪門那就更慘了!除非他們投靠的世家豪門已經倒台,亦或他們的親屬遭人挾製,不得不辭官下野轉投他人,別說名聲掃地,族人因其而蒙羞的事情,他們與他們的親屬能不能在這些世家豪門的集體針對下存活,都是一個問題。
袁紹與其背後的袁氏,為什麽敢讓他們的家臣掌兵,幫助袁紹統率其麾下的長戟銳士,而不怕他們反客為主,奪了袁紹的兵權,原因就出在這裏。
值得一提的是,袁紹提拔的家臣不是別人,就是他日後麾下赫赫有名的【四庭柱,一正梁】,顏良、文醜、張合、高覽與韓瓊(韓瓊,字季子,是民間三國評話本中的人物,袁紹麾下大將,人稱河北老槍王。)五人。
何進之所以會讓曹操與袁紹駐守在第一道防線,除其背後的助力,以及他們麾下的(準)王牌禁衛級單位以外,他們麾下這幾名將領的存在,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不得不說,何進是真的很怕死,雖然已經做了相當多的準備,可還是希望他能將餘夫和肅慎接下來可能發動的入侵,阻擋在第一道防線之外。
為了確保其兵員補充不會出問題,何進在將曹操和袁紹等世家豪門所支持的將領給安排好以後,便使勁兒地讓底下的人征兵、練兵,然後將練好了的兵員給送到前線去,硬是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麵,將前線的大小城鎮和充當兵營的堡級防禦型附屬領地給填滿。
這樣的做事效率,也是沒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