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事可以複雜,也可以簡單。講究點的人家婚事要過六禮,即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普通人家亦會有納彩、納征和迎親。


    以蘇英華上輩子的家世,她定了四次親,哪怕沒有一次走到最後。都是按路數最多的照做,她就沒見過像陳蘇兩家這麽簡化的流程。


    陳蘇兩家的婚事談了兩天就說成,那還是馮春苗就彩禮的事耽擱了時間。


    那日兩家約定了婚期,馮春苗提出要三轉一響外加八百元的彩禮錢。


    蘇英華不知道三轉一響是什麽,也不清楚八百元是多少。不過看陳誌軍父子和後來找過來的王小妹的反應,她能猜到馮春苗在漫天要價。


    王小直接出聲擠兌,“嬸子,你家衛國結婚時候買的自行車怎麽還在你家放在,他老丈人沒過來要?”


    看著馮春苗說不出話,她又說,“咱村子有幾個人娶媳婦把三轉一響給置齊,誌軍為了湊齊三轉一響搭了多少的人情在裏麵,他這麽做還不是為了陳蘇兩家臉上有光。現在村裏哪個人說起這門親事,不是羨慕你蘇家有福。”


    “你去問問,誰家的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不是留在自家,反倒是給媳婦娘家。你怎麽就不把自行車給衛東他丈人。虧你想得出來說得出口,你怎麽就不去搶。你這不是嫁閨女,是賣閨女,你還真不怕別人說嘴。”


    當時蘇英華看到馮春苗撇了下嘴,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


    王小妹繼續說,“你不為自己考慮,不替英華著想,也得為英華下邊的英秀想想,那姑娘十八、九歲,到了該說婆家的年齡,你這話傳出去,誰還敢上門來提親娶親。莫非你是想把小閨女留在家,你大兒媳婦知道嗎?”


    馮春苗臉色變了又變,倒不再堅持三轉一響,不過彩禮錢卻開口要一千元。


    王小妹也不跟她說,直接問蘇德富,“叔,你家準備給英華多少嫁妝?”


    蘇德富迴不出話,他壓根沒想過嫁妝的事。


    “四百元。”王小妹說。


    馮春苗不同意,“我家養大個姑娘吃的喝的不要錢。”


    蘇德富沒吱聲,由著馮春苗鬧,在他看來四百的確有少了。


    王小妹說:“上個月陳建國結婚,彩禮才三百。”


    馮春苗堅決不同意,當時屋裏僵持一段時間,陳國強招唿王小妹過去,低聲和她說了幾句,王小妹走迴來對著蘇德富說:“叔,四百,不用你們出嫁妝。英華結婚那天的衣服不用你們出。”


    蘇英華後來得知這裏的彩禮錢就是她熟知的聘禮,彩禮錢裏包含了給新娘子買衣服的錢,一般疼女兒的人家會把彩禮錢置辦成嫁妝讓她帶去夫家,富裕點的會在添點。


    所以陳家給出四百的彩禮真不算少。


    “叔,再多就要被人說是賣女兒了。這名聲可不好聽。”王小妹勸道。


    蘇德富最後同意了,馮春苗再是堅持在蘇德富的一個眼神下也不敢鬧,不過要求第二天就得把彩禮送過來,陳家應下了,連飯都沒在蘇家吃,直接迴去了。


    蘇英華跟著蘇德富他們出門,陳誌軍在離開前還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事到這裏應該可以說是談完了,不過在第二天陳誌軍來送彩禮錢的時候,馮春苗又有要求了。


    她提出陳家在日子前把三轉一響先送來蘇家,蘇英華當嫁妝帶過去,並反口說要六百的彩禮錢。


    第一個要求陳家答應了,蘇家無非是為了麵上好看,至於第二個,王小妹怎麽可能答應,說好的事哪能這麽容易就讓她說改就改,若是應下了,馮春苗是不是又要反悔說少了。


    當下就嗆了馮春苗一頓,隻是馮春苗哪是那麽容易就放棄的人,胡攪蠻纏,氣的王小妹忍不住破口大罵,直囔囔著要和蘇德富講話。


    馮春苗得意洋洋地說:“老頭子有事不在家,這事和我說一樣。”


    蘇英華站在樓梯間看得一清二楚,前腳陳誌軍三人進院,後腳蘇德富就貓著身從後門溜了出去。


    陳誌軍等人哪會猜不到蘇德富夫妻是商量好的,明明前一天說過今天來小定,怎麽等人來了就不在家,這不是躲他們還能是什麽。


    心中對蘇德富不齒,也懶得和馮春苗說理,陳誌軍直接把放在桌子上筷子折斷用力拍在桌子上,“六百?”


    馮春苗看那副兇神惡煞的樣子,又瞧著斷成兩截的兩隻筷子,臉一白,嚇得不敢多說,連陳誌軍把錢遞到她麵前,她都哆著手接過。


    按說這一天蘇家要留下這群人在家吃飯,不過當時氣氛僵持,馮春苗不會說留人,陳誌軍等人不願留,兩夥人心照不宣地早早散了,


    好好的一門婚事,兩家本應該在親事說成後走的更近,隻是經這麽一鬧,關係反而疏遠。


    蘇英華心情忐忑,她不知道王小妹找她有什麽事。


    難道是陳家反悔要退婚?


    蘇英華胡思亂想,畢竟換做是她,她也不想要蘇家這樣吃相難看的姻親。


    蘇英華這兩天知道王小妹嫁的是陳愛玲的大哥,當時還吃了一驚。陳愛玲家就在蘇家隔壁,出門右拐就到了。


    陳愛玲家也有院子,與蘇家不同的是她家的院子沒有牆,也沒有院門。


    蘇英華發現這裏大多戶人家都跟陳愛玲家一樣,有院子沒有牆。蘇家的圍牆夾在其中很是突兀。


    “英華姐,你來了,我還想你什麽時候到呢?”蘇英華剛踏入院子,陳愛玲就從屋內衝出來,拉著她的手開心地說。


    蘇英華跟著她進屋,問起王小妹,“嫂子在家?”


    “在呢!嫂子在屋裏等你。真是的,有什麽事不能去你家和你說,或者讓我給傳話,非得讓我找你過來。我都聽到嬸子剛剛罵你了。”


    陳愛玲說到最後朝左邊蘇家的方向看了看,她在屋子裏都能聽得到馮春苗在罵蘇英華一天到晚瞎跑跑,就因為這樣,一般都是她去蘇家找蘇英華玩,而蘇英華很少到她家來。


    蘇英華輕聲安慰她,自從陳家小定後,馮春苗看她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有事沒事就罵幾聲,不過也隻是罵,到沒有動過手。


    不是馮春苗不想,而是她不敢。,


    陳誌軍那天威脅了馮春苗,“以前我不管,從今天起要是讓我知道你對英華動手,你是怎麽打的,我加倍奉還。”


    過去好幾天了,蘇英華想起這句紅,臉又紅了。


    “英華姐,你怎麽了?臉這麽紅,哪裏不舒服?”陳愛玲擔憂地問。


    “沒事,大概是熱的。我出來前幹了活,怕嫂子等急了,走的有點快。”蘇英華手作扇在臉邊扇著。


    “可剛剛明明沒紅,怎麽……”


    蘇英華不給陳愛玲說完的機會,拉著她走,“好了,嫂子是在樓上?”


    怕陳愛玲說出個什麽驚人之語,蘇英華忙轉移問題。


    陳愛玲聞言也不再多問,帶著蘇英華上樓,“嫂子在她自己房間裏。”


    這裏的房子都是兩層樓,樓下起居樓上住人。


    王小妹在房裏聽到聲響笑著迎了出來,和蘇英華閑聊幾句,就要打發陳愛玲先離開。


    陳愛玲不願意,挽著蘇英華的胳膊說:“有什麽話是我不能聽的。”


    蘇英華心下一咯噔,這事看來不小,不過麵上卻幫著王小妹勸陳愛玲,哄了她幾句,又許下和王小妹說完話就去找她玩,陳愛玲這才不情不願地離開,腳剛跨出房門又縮迴來,“英華姐,你要記得來找,我有事跟你說。”


    “是真的有事,重要的事。”她鄭重地說。


    蘇英華點點頭表示知道,陳愛玲一步三迴頭地走了出去。


    王小妹關上門,“愛玲被我們寵壞了,都是大姑娘了還像個小孩子,以後到了婆家可怎麽辦?”


    王小妹嫁進陳家的時候陳愛玲才十歲,可以說是看著陳愛玲長大。


    她是真心疼陳愛玲。


    她嘴上說著抱怨的話,眼眉間卻是笑意一片。


    蘇英華看著王小妹這幅“自家的孩子最好”的神情,笑了,“愛玲這性子才好,誰看了不喜歡。”


    至於婆家不是蘇英華現在一個未嫁女能說的。


    王小妹聽了,看向蘇英華的神情越發溫柔,蘇英華是不是真心說這番話,王小妹還是看的出來。


    愛玲這眼光不錯,交得朋友不錯。


    王小妹其實和蘇英華打交道的機會不多,在她印象裏蘇英華話不多,看起來有些陰沉,整日埋頭幹活。


    對於陳愛玲和她相交,她一開始是反對的。像蘇英華這樣脾氣古怪的,不好相處。可陳愛玲整日英華姐長英華姐短,時日久了,兩人交情一日好過一日,也沒發生過爭執,她這才放下心來默許她們往來。


    即使這樣,對於她來說,蘇英華隻是陳愛玲玩得來的玩伴。


    王小妹第一次正眼看蘇英華,那還是她得知陳蘇兩家有婚約,特意跑去看人。


    不過那會她瞧了一眼就不再看,實在是那副怯弱的模樣,讓她深深為陳誌軍不值。隻是兩家關係再是親近,這樣的大事她也不好隨便插嘴。


    之後的幾次見麵,她都是匆匆一瞥,尤其是出了跳海事件,她更是顧不得忌諱,直接勸陳國強父子退親。


    王小妹發現以前都是她小覷了蘇英華,幾句交談下來,蘇英華不但能接上她的話,而且一舉一動賞心悅目,渾身的氣度絲毫不像是村裏的姑娘。


    她到此刻方才明白為何出了那樣的事,陳誌軍還是不願退親,這樣的姑娘,方圓百裏再難遇上。


    歹竹出好筍。


    王小妹感慨一聲,讓蘇英華繼續坐著,起身去開櫃,迴來的時候手上多了個紅紙包。


    蘇英華接過王小妹遞過來的紅紙包,拿在手裏,她好奇地望向王小妹。


    “打開看看。”


    蘇英華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了很多層,她一層一層慢慢的揭開,待看清裏麵的東西時,吃驚地抬頭看王小妹,“嫂子,這是……”


    “這裏一共是兩百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穿今八十年代的家長裏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姐並收藏古穿今八十年代的家長裏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