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是來上香還是治病……”
一個隻有十二三歲小道士,應該是年輕道士的徒弟或者幫手,幫一個婦人固定好斷腿,急步迎上來,抬頭看到秦桑的長相,突然像見了鬼一樣。
雙眼圓瞪,滿臉驚詫。
秦桑心中一動,“小道士,你認識我?”
“師……師父……”
小道士突然扭頭,向著年輕道士急切地大喊了一聲。
這一聲喊,把青羊殿的目光都給吸引過來。
眾人無不懷疑的看著秦桑。
秦桑滿臉無辜地攤開雙手,表示他是清白的,沒有欺負小孩子。
“一驚一乍做什麽?《清靜經》白念了?”年輕道士正在給一個老人診脈,不滿的看過來,訓斥了一句。
“師父……他……他是……”
小道士一手指著秦桑,急得麵紅耳赤,說不出囫圇話來。
年輕道士微微皺眉,順著小道士的手指看向秦桑,接著突然麵色一變,臉上浮現出驚疑不定的表情。
“老先生,請稍等……”
年輕道士猶豫了一下,起身急步走在秦桑麵前,拱了拱手,試探著問道:“貧道李玉斧,敢問公子貴姓。”
“我姓秦……”
看到他們的表現,秦桑也能猜到一些,便不再遮掩的問道,“你和明月是什麽關係?”
被秦桑這般詢問,李玉斧臉上露出震驚之色,語氣中帶著濃濃的難以置信,“明月道長正是先師,您難道就是……秦師伯?”
“先師?”
秦桑心下一沉,聲音有些幹澀,“明月他已經……”
李玉斧神色沉重的點點頭。
“唿……”
秦桑長長吐出一口氣,發現大殿的病人都眼巴巴地看著這邊兒,可能是在好奇,青羊觀觀主為何有一個這麽年輕的師伯。
秦桑搖搖頭,對李玉斧道:“你先去做事,我們容後再敘。”
“弟子遵命!”
李玉斧對秦桑言聽計從,迴去繼續診病,但明顯有點兒心不在焉,突然想起來什麽,對秦桑問道:“秦師伯,後麵求醫之人會越來越多,可能還要幾個時辰才能結束,不如讓景天先帶您去後殿歇息?”
“也好!”
秦桑點點頭,跟著小道士走進青羊觀後殿,見小道士麵對他有些拘束,開口問道,“你叫景天?”
小道士點點頭,緊張的說道:“迴稟師伯祖,師父撿到弟子時,正是盛夏入夜,漫天螢火蟲飛舞,便給弟子取道號景天。”
秦桑‘哦’了一聲,又問,“寂心道長和明月的靈位,供奉在哪裏?”
“在祖師殿……”
所謂的祖師殿,其實非常簡陋,擺著三個靈位。
雲遊子、寂心和明月。
青羊觀一脈,自雲遊子始,而雲遊子是個半路出家的野道士,自學成才,前麵沒有師父,所以隻有寥寥幾人,顯得非常單薄。
秦桑把景天打發到前麵去幫忙,將雲遊子的靈位拿下來,取出旁邊的線香,給寂心和明月一人點了一根,拜了拜。
“你們都走了啊……”
秦桑用微不可查的聲音,輕聲說道。
他盤坐在蒲團上出神,往日種種記憶湧上心頭,來到這個世界後,在青羊觀度過的是最清貧,也是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青羊觀的三個‘道士’,如今隻剩他自己了。
寂心道長肉眼凡胎,如果活到現在早已經超過百歲了,秦桑有心理準備,卻沒想到明月走得這麽急。
在三個靈位旁,有一個木盒,秦桑在裏麵找到了自己的畫像,落款是明月。
展開畫像,秦桑會心一笑。
在畫像上,他身上的道袍皺巴巴的,沾著一身灰,手裏捏著石子,一臉專注地盯著空中的鳥群,手上蓄勢待發,似乎隨時能夠打下一隻鳥兒來打牙祭。
畫像惟妙惟肖,難怪李玉斧師徒一眼就認出他來。
……
日頭一點兒點兒移到正中。
景天要做午飯,進來問秦桑喜歡吃什麽。
“做碗雜粥吧,”秦桑道。
……
直至傍晚,李玉斧才看完病人,匆匆走過來,“晚輩怠慢了,請秦師伯恕罪。”
秦桑似笑非笑的看著他,“是誰讓你叫我師伯的?”
李玉斧沒想到秦桑會這麽問,‘啊’了一聲,“是師父吩咐的。”
秦桑笑著搖搖頭,當年他沒有正式拜師,寂心道長可能也看出來他心不在此,從未提過收徒之事。
所謂的師兄之言,不過是忽悠明月,占個便宜。
沒想到他一直記得。
“既是師伯,怎麽沒把我的靈位擺上去?”秦桑又問。
李玉斧連忙答道:“師父說師伯您去求仙了,肯定能夠成仙得道,長生不老,讓弟子在心中記住您就好……”
秦桑‘嗯’了一聲。
看來,他在那晚詐死,並未瞞過寂心道長的眼睛。
想到這裏,他便主動把自己當年的行蹤說了一遍,問道:“……後來我來到翠明山,得知道長和明月已經遠走。也曾派屬下散去各國尋找,都沒能找到他們,不知他們一直在什麽地方?什麽時候迴來的?”
李玉斧道。
“師祖和師父離開翠明山後,乘船順江南下,遊曆各國,一路上治病救人,最後一直到巫陵江盡頭的辰國,才安頓下來。
“當時正逢辰國瘟疫橫行,他們不顧自身安危,施藥診病,甚至不惜自己染上瘟疫,找到對症之藥,活人無數。
“當地人感念師祖和師父恩德,為他們立下萬家生祠,至今仍在承受香火供奉。
“弟子也是辰國人,正在繈褓之時,失去雙親,被師父收留。
“等師父年事已高,思及故鄉,便帶著弟子返迴翠明山,重振青羊觀……”
李玉斧娓娓道來,秦桑聽得入神。
難怪一直沒有找到寂心師徒,他們竟然走了這麽遠,辰國遠在巫陵江盡頭。
李玉斧說起萬家生祠時,語氣充滿驕傲。
秦桑也由衷的敬佩寂心師徒的善舉和堅持,他們始終未曾忘卻自己的心念,萬家生祠是他們應得的。
他不禁在想,隻要祭祀不絕、香火不斷,寂心道長和明月將漸漸成為當地百姓心中的神明,永遠銘記。
這,是否也是一種長生?
一個隻有十二三歲小道士,應該是年輕道士的徒弟或者幫手,幫一個婦人固定好斷腿,急步迎上來,抬頭看到秦桑的長相,突然像見了鬼一樣。
雙眼圓瞪,滿臉驚詫。
秦桑心中一動,“小道士,你認識我?”
“師……師父……”
小道士突然扭頭,向著年輕道士急切地大喊了一聲。
這一聲喊,把青羊殿的目光都給吸引過來。
眾人無不懷疑的看著秦桑。
秦桑滿臉無辜地攤開雙手,表示他是清白的,沒有欺負小孩子。
“一驚一乍做什麽?《清靜經》白念了?”年輕道士正在給一個老人診脈,不滿的看過來,訓斥了一句。
“師父……他……他是……”
小道士一手指著秦桑,急得麵紅耳赤,說不出囫圇話來。
年輕道士微微皺眉,順著小道士的手指看向秦桑,接著突然麵色一變,臉上浮現出驚疑不定的表情。
“老先生,請稍等……”
年輕道士猶豫了一下,起身急步走在秦桑麵前,拱了拱手,試探著問道:“貧道李玉斧,敢問公子貴姓。”
“我姓秦……”
看到他們的表現,秦桑也能猜到一些,便不再遮掩的問道,“你和明月是什麽關係?”
被秦桑這般詢問,李玉斧臉上露出震驚之色,語氣中帶著濃濃的難以置信,“明月道長正是先師,您難道就是……秦師伯?”
“先師?”
秦桑心下一沉,聲音有些幹澀,“明月他已經……”
李玉斧神色沉重的點點頭。
“唿……”
秦桑長長吐出一口氣,發現大殿的病人都眼巴巴地看著這邊兒,可能是在好奇,青羊觀觀主為何有一個這麽年輕的師伯。
秦桑搖搖頭,對李玉斧道:“你先去做事,我們容後再敘。”
“弟子遵命!”
李玉斧對秦桑言聽計從,迴去繼續診病,但明顯有點兒心不在焉,突然想起來什麽,對秦桑問道:“秦師伯,後麵求醫之人會越來越多,可能還要幾個時辰才能結束,不如讓景天先帶您去後殿歇息?”
“也好!”
秦桑點點頭,跟著小道士走進青羊觀後殿,見小道士麵對他有些拘束,開口問道,“你叫景天?”
小道士點點頭,緊張的說道:“迴稟師伯祖,師父撿到弟子時,正是盛夏入夜,漫天螢火蟲飛舞,便給弟子取道號景天。”
秦桑‘哦’了一聲,又問,“寂心道長和明月的靈位,供奉在哪裏?”
“在祖師殿……”
所謂的祖師殿,其實非常簡陋,擺著三個靈位。
雲遊子、寂心和明月。
青羊觀一脈,自雲遊子始,而雲遊子是個半路出家的野道士,自學成才,前麵沒有師父,所以隻有寥寥幾人,顯得非常單薄。
秦桑把景天打發到前麵去幫忙,將雲遊子的靈位拿下來,取出旁邊的線香,給寂心和明月一人點了一根,拜了拜。
“你們都走了啊……”
秦桑用微不可查的聲音,輕聲說道。
他盤坐在蒲團上出神,往日種種記憶湧上心頭,來到這個世界後,在青羊觀度過的是最清貧,也是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青羊觀的三個‘道士’,如今隻剩他自己了。
寂心道長肉眼凡胎,如果活到現在早已經超過百歲了,秦桑有心理準備,卻沒想到明月走得這麽急。
在三個靈位旁,有一個木盒,秦桑在裏麵找到了自己的畫像,落款是明月。
展開畫像,秦桑會心一笑。
在畫像上,他身上的道袍皺巴巴的,沾著一身灰,手裏捏著石子,一臉專注地盯著空中的鳥群,手上蓄勢待發,似乎隨時能夠打下一隻鳥兒來打牙祭。
畫像惟妙惟肖,難怪李玉斧師徒一眼就認出他來。
……
日頭一點兒點兒移到正中。
景天要做午飯,進來問秦桑喜歡吃什麽。
“做碗雜粥吧,”秦桑道。
……
直至傍晚,李玉斧才看完病人,匆匆走過來,“晚輩怠慢了,請秦師伯恕罪。”
秦桑似笑非笑的看著他,“是誰讓你叫我師伯的?”
李玉斧沒想到秦桑會這麽問,‘啊’了一聲,“是師父吩咐的。”
秦桑笑著搖搖頭,當年他沒有正式拜師,寂心道長可能也看出來他心不在此,從未提過收徒之事。
所謂的師兄之言,不過是忽悠明月,占個便宜。
沒想到他一直記得。
“既是師伯,怎麽沒把我的靈位擺上去?”秦桑又問。
李玉斧連忙答道:“師父說師伯您去求仙了,肯定能夠成仙得道,長生不老,讓弟子在心中記住您就好……”
秦桑‘嗯’了一聲。
看來,他在那晚詐死,並未瞞過寂心道長的眼睛。
想到這裏,他便主動把自己當年的行蹤說了一遍,問道:“……後來我來到翠明山,得知道長和明月已經遠走。也曾派屬下散去各國尋找,都沒能找到他們,不知他們一直在什麽地方?什麽時候迴來的?”
李玉斧道。
“師祖和師父離開翠明山後,乘船順江南下,遊曆各國,一路上治病救人,最後一直到巫陵江盡頭的辰國,才安頓下來。
“當時正逢辰國瘟疫橫行,他們不顧自身安危,施藥診病,甚至不惜自己染上瘟疫,找到對症之藥,活人無數。
“當地人感念師祖和師父恩德,為他們立下萬家生祠,至今仍在承受香火供奉。
“弟子也是辰國人,正在繈褓之時,失去雙親,被師父收留。
“等師父年事已高,思及故鄉,便帶著弟子返迴翠明山,重振青羊觀……”
李玉斧娓娓道來,秦桑聽得入神。
難怪一直沒有找到寂心師徒,他們竟然走了這麽遠,辰國遠在巫陵江盡頭。
李玉斧說起萬家生祠時,語氣充滿驕傲。
秦桑也由衷的敬佩寂心師徒的善舉和堅持,他們始終未曾忘卻自己的心念,萬家生祠是他們應得的。
他不禁在想,隻要祭祀不絕、香火不斷,寂心道長和明月將漸漸成為當地百姓心中的神明,永遠銘記。
這,是否也是一種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