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宮,壽成殿內,劉協躊躇滿誌地看著荀爽、蔡邕、黃琬、楊彪,還有荀彧、楊修等人興致勃勃的一邊背誦、一邊書寫著漢語拚音,心中悠然升起一種成就感。隻要這篇“天賜之文”傳遍天下,自己這教化萬民的功績,在這個時期那就是無人能比的,自身氣運將會更加磅礴、昌隆。
“臣等謝陛下授予這‘天賜之文’。”荀爽等人口唿陛下,卻執弟子之禮。
劉協坦然的受了這一禮,然後滿懷期待地看著幾位大儒,問道:“既然諸卿家都已學會,那就說說該如何將這‘天賜之文’傳於天下,教化萬民?”
“……”
隻見荀爽看看楊彪又瞅瞅蔡邕、黃琬等人,飛快地用眼神交流著,卻沒有給與迴應。劉協不由得眉頭微蹙,疑惑不解的問道:“諸卿家為何沉默不語?”
“陛下,聖人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事,還望陛下謹而慎之。”光祿勳荀爽十分鄭重地說道。
“還望陛下謹而慎之。”楊彪、黃琬等人也隨之附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為了不動聲色的打破“愚民政策”的桎梏,所以才借著青龍現世打出了“天賜之文”的名號,沒想到啊,還是出現了阻力。劉協頓感不悅地看著荀爽幾人,難道你們身為大儒就不明白“愚民”的弊端?學習“天賜之文”之前,你們怎麽不說?越想越來火,剛要駁斥幾人,就見蔡邕衝著他輕輕地搖了搖頭。
嗯,劉協強壓下心中的怒火,衝著幾人擺了擺手,說道:“朕知道了,你們退下吧,蔡師你留下。”
啪!看著荀爽幾人消失在殿外,劉協再也忍不住,將手裏的茶盞摔了個粉碎,怒衝衝地說道:“真是豈有此理,身為大儒難道就不明白‘愚民’的弊端?更何況‘天賜之文’寫的明明白白,當奉天承運,傳文天下,開啟黎民百姓之智,造福社稷,難道他們對上蒼就沒有半點敬畏之心嗎?”
“陛下,還請暫息雷霆之火。此事,非是荀爽、黃琬等人沒有敬畏之心,隻是一時之間還沒有做出決斷而已。”蔡邕勸慰道。
沒有做出決斷?劉協不解地看著蔡邕,等著他的下文。
“‘天賜之文’不愧有啟蒙之稱,簡單易學,文字發音更是精準無誤。如若照此文學習,不出三五年,便可讀聖賢書,學聖人之道,進而辨是非,明事理。不出十年,我大漢便可多出不計其數的人才,一旦這些寒門學子出仕,世家利益勢必會受到衝擊,這是世家所無法接受的。但是,這些人才若不能出仕,恐會聚眾生事,到時,陛下又該如何處置?”蔡邕不無擔憂地看著劉協。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便是朕對待人才的態度。無論是世家還是寒門學子,朕都會給予公平選才的機會,能者上,庸者下!才能不如人者,又有何臉麵聚眾生事?”劉協不容置否地說道。
“公平?陛下的意向果然還是傾向於寒門啊!”蔡邕不由得想起了那句‘願我漢民人人如龍’,臉上的擔憂之色更甚。“陛下可知道這樣一來,世家的利益必然會遭受重創,他們勢必會團結起來打壓寒門。如若寒門學子能夠承受住世家的打壓,對陛下,對我大漢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是,一旦寒門學子承受不住世家的打壓,陛下可曾想到過後果?”
薑果然還是老的辣啊!寥寥數語便將世家與寒門的矛盾點了出來,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蔡邕的確是站到了他這一邊。劉協忿忿不平的問道:“難道這些世家的眼裏就隻有自家利益,而全然致國家於不顧嗎?”
“將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這便是世家的家國天下論啊!”蔡邕苦笑著搖了搖頭。
劉協眉頭深鎖,看來還是過於輕視世家的家國天下論了,這也難怪隋煬帝開創科舉製後,引起了各地世家的強烈抵觸。微微地搖了搖頭,這一步對於以後的布局至關重要,必須要走下去。劉協目光堅定地看著蔡邕,伸出了右手,問道:“蔡師可認得此物?”
“啊!這……這可是……”蔡邕難以置信地看著飛舞在空中的雍州鼎。“九州鼎?”
“這正是九州鼎之中的雍州鼎,而且還出現了……”劉協輕輕地點了點頭,然後隻隱瞞了皇子辯的事情,其餘的事情則完完整整的說了一遍。“如今,在明裏有坐擁西涼、把持洛陽的董卓,暗中有不死老妖趙高,以及一些未知的存在,實在是時不我待啊!”。
“陛下……”蔡邕的腦海裏一片混亂,不知所措。
“這些世家當中,也必定存在著知道這些秘辛的,一旦九州鼎或是趙高等人曝光,以家族利益為上的他們必定會生出異心。日後,一旦形成群雄割據,朕再想發展恐怕就會難上加難。唯有在此時趁著皇威尚存,施恩於天下,先一步爭得無上氣運,就算不能化危難於無形,也能為日後打下一個牢固的基礎,方有可能迎戰八方,護我大漢屹立不倒。”
“陛下所言甚是,臣請求重開太學,傳‘天賜之文’於天下,令陛下於民之恩德廣傳天下。”蔡邕聽聞劉協的話語後,立即收攏心神,將思緒梳理順當後,立即請命重開太學。
劉協看著鬥誌昂揚的蔡邕,欣慰地點著頭說道:“朕,正準備請蔡師傾力於教化萬民,此事,也唯有托付給蔡師才能夠令朕心安。但是,僅僅依靠太學還不夠,朕還會下旨令各地興建蒙館、經館以及書館,更多、更快的普及到百姓身上。這各地蒙館和經館所需的先生,就要由蔡師費心了。”
“臣遵旨。”蔡邕躬身領旨。
見蔡邕勇於承擔下這‘天賜之文’的事情,劉協方才長出了口氣,整理下思路,和蔡邕商討著太學和三館的各項事宜。
“陛下,這三館同出,所需人力、財力暫且不提,就單單是這書簡的數量也難以滿足啊!”蔡邕甚是為難地皺著眉頭。
這個問題說難還真難,此時的竹簡全部依靠抄寫而來,短時間內哪裏弄得出那麽多書簡?但要是想解決也不是不能,傾一國之力生產紙張和刻版,但此時,時機尚未成熟,若全力開展三館之事,會不會引發各世家的極力抵製,令局勢更加惡化?劉協在大殿內走來走去,忽然間眉頭舒展開來,轉身看向蔡邕,笑著說道:“蔡師,我們可以先在一定的範圍內,開展三館之事,這樣一來,人力、財力以及書簡就都不再是問題,而且還不會引起各世家過激的反應。再者我們也可以發現並改正其中存在的問題,吸取經驗,好為日後全麵鋪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劉協揮舞著手臂,略帶興奮的繼續說道:“這個範圍就先定在司隸,重點放在長安,也就是以長安為主,洛陽為輔,先在司隸境內開展三館之事。”
“以長安為主?這樣也好,先避開這些大世家的視線,一旦出現變故,陛下也好有個轉圜的餘地。”蔡邕點頭表示讚同。
又敲定了一些細節後,此事就這樣定了下來,蔡邕滿懷心思的迴到府上。
“蔡中郎,儒聽聞上蒼賜下了‘天賜之文’,可否能借儒一觀?”
“臣等謝陛下授予這‘天賜之文’。”荀爽等人口唿陛下,卻執弟子之禮。
劉協坦然的受了這一禮,然後滿懷期待地看著幾位大儒,問道:“既然諸卿家都已學會,那就說說該如何將這‘天賜之文’傳於天下,教化萬民?”
“……”
隻見荀爽看看楊彪又瞅瞅蔡邕、黃琬等人,飛快地用眼神交流著,卻沒有給與迴應。劉協不由得眉頭微蹙,疑惑不解的問道:“諸卿家為何沉默不語?”
“陛下,聖人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事,還望陛下謹而慎之。”光祿勳荀爽十分鄭重地說道。
“還望陛下謹而慎之。”楊彪、黃琬等人也隨之附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為了不動聲色的打破“愚民政策”的桎梏,所以才借著青龍現世打出了“天賜之文”的名號,沒想到啊,還是出現了阻力。劉協頓感不悅地看著荀爽幾人,難道你們身為大儒就不明白“愚民”的弊端?學習“天賜之文”之前,你們怎麽不說?越想越來火,剛要駁斥幾人,就見蔡邕衝著他輕輕地搖了搖頭。
嗯,劉協強壓下心中的怒火,衝著幾人擺了擺手,說道:“朕知道了,你們退下吧,蔡師你留下。”
啪!看著荀爽幾人消失在殿外,劉協再也忍不住,將手裏的茶盞摔了個粉碎,怒衝衝地說道:“真是豈有此理,身為大儒難道就不明白‘愚民’的弊端?更何況‘天賜之文’寫的明明白白,當奉天承運,傳文天下,開啟黎民百姓之智,造福社稷,難道他們對上蒼就沒有半點敬畏之心嗎?”
“陛下,還請暫息雷霆之火。此事,非是荀爽、黃琬等人沒有敬畏之心,隻是一時之間還沒有做出決斷而已。”蔡邕勸慰道。
沒有做出決斷?劉協不解地看著蔡邕,等著他的下文。
“‘天賜之文’不愧有啟蒙之稱,簡單易學,文字發音更是精準無誤。如若照此文學習,不出三五年,便可讀聖賢書,學聖人之道,進而辨是非,明事理。不出十年,我大漢便可多出不計其數的人才,一旦這些寒門學子出仕,世家利益勢必會受到衝擊,這是世家所無法接受的。但是,這些人才若不能出仕,恐會聚眾生事,到時,陛下又該如何處置?”蔡邕不無擔憂地看著劉協。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便是朕對待人才的態度。無論是世家還是寒門學子,朕都會給予公平選才的機會,能者上,庸者下!才能不如人者,又有何臉麵聚眾生事?”劉協不容置否地說道。
“公平?陛下的意向果然還是傾向於寒門啊!”蔡邕不由得想起了那句‘願我漢民人人如龍’,臉上的擔憂之色更甚。“陛下可知道這樣一來,世家的利益必然會遭受重創,他們勢必會團結起來打壓寒門。如若寒門學子能夠承受住世家的打壓,對陛下,對我大漢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是,一旦寒門學子承受不住世家的打壓,陛下可曾想到過後果?”
薑果然還是老的辣啊!寥寥數語便將世家與寒門的矛盾點了出來,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蔡邕的確是站到了他這一邊。劉協忿忿不平的問道:“難道這些世家的眼裏就隻有自家利益,而全然致國家於不顧嗎?”
“將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這便是世家的家國天下論啊!”蔡邕苦笑著搖了搖頭。
劉協眉頭深鎖,看來還是過於輕視世家的家國天下論了,這也難怪隋煬帝開創科舉製後,引起了各地世家的強烈抵觸。微微地搖了搖頭,這一步對於以後的布局至關重要,必須要走下去。劉協目光堅定地看著蔡邕,伸出了右手,問道:“蔡師可認得此物?”
“啊!這……這可是……”蔡邕難以置信地看著飛舞在空中的雍州鼎。“九州鼎?”
“這正是九州鼎之中的雍州鼎,而且還出現了……”劉協輕輕地點了點頭,然後隻隱瞞了皇子辯的事情,其餘的事情則完完整整的說了一遍。“如今,在明裏有坐擁西涼、把持洛陽的董卓,暗中有不死老妖趙高,以及一些未知的存在,實在是時不我待啊!”。
“陛下……”蔡邕的腦海裏一片混亂,不知所措。
“這些世家當中,也必定存在著知道這些秘辛的,一旦九州鼎或是趙高等人曝光,以家族利益為上的他們必定會生出異心。日後,一旦形成群雄割據,朕再想發展恐怕就會難上加難。唯有在此時趁著皇威尚存,施恩於天下,先一步爭得無上氣運,就算不能化危難於無形,也能為日後打下一個牢固的基礎,方有可能迎戰八方,護我大漢屹立不倒。”
“陛下所言甚是,臣請求重開太學,傳‘天賜之文’於天下,令陛下於民之恩德廣傳天下。”蔡邕聽聞劉協的話語後,立即收攏心神,將思緒梳理順當後,立即請命重開太學。
劉協看著鬥誌昂揚的蔡邕,欣慰地點著頭說道:“朕,正準備請蔡師傾力於教化萬民,此事,也唯有托付給蔡師才能夠令朕心安。但是,僅僅依靠太學還不夠,朕還會下旨令各地興建蒙館、經館以及書館,更多、更快的普及到百姓身上。這各地蒙館和經館所需的先生,就要由蔡師費心了。”
“臣遵旨。”蔡邕躬身領旨。
見蔡邕勇於承擔下這‘天賜之文’的事情,劉協方才長出了口氣,整理下思路,和蔡邕商討著太學和三館的各項事宜。
“陛下,這三館同出,所需人力、財力暫且不提,就單單是這書簡的數量也難以滿足啊!”蔡邕甚是為難地皺著眉頭。
這個問題說難還真難,此時的竹簡全部依靠抄寫而來,短時間內哪裏弄得出那麽多書簡?但要是想解決也不是不能,傾一國之力生產紙張和刻版,但此時,時機尚未成熟,若全力開展三館之事,會不會引發各世家的極力抵製,令局勢更加惡化?劉協在大殿內走來走去,忽然間眉頭舒展開來,轉身看向蔡邕,笑著說道:“蔡師,我們可以先在一定的範圍內,開展三館之事,這樣一來,人力、財力以及書簡就都不再是問題,而且還不會引起各世家過激的反應。再者我們也可以發現並改正其中存在的問題,吸取經驗,好為日後全麵鋪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劉協揮舞著手臂,略帶興奮的繼續說道:“這個範圍就先定在司隸,重點放在長安,也就是以長安為主,洛陽為輔,先在司隸境內開展三館之事。”
“以長安為主?這樣也好,先避開這些大世家的視線,一旦出現變故,陛下也好有個轉圜的餘地。”蔡邕點頭表示讚同。
又敲定了一些細節後,此事就這樣定了下來,蔡邕滿懷心思的迴到府上。
“蔡中郎,儒聽聞上蒼賜下了‘天賜之文’,可否能借儒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