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軍一萬精銳洗禮完畢之後,秦昭並未與她們繼續多說。


    包括那些領悟了“修羅不滅體”的軍官們,暫時也沒必要過多的詢問。


    而是讓她們先行返迴了羽林軍駐地。


    今天洗禮過後,腦海中這些東西知道了是一迴事,能夠全部化為己用同樣需要時間的。


    更不用說最近這段時間,將會是她們自身提升最快的階段,等過了這個時間窗口之後,恐怕血脈就要漸漸沉寂了。


    白沐那邊,他倒是又安排了一下,畢竟身居高位。


    最近這段時間,顯然他需要花費時間去領悟和消化今日所得。


    在此次洗禮之中,可以說他的收獲最大,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畢竟作為白家少壯派的代表人物,家族實質上的掌舵人,資質實力自然都是頂尖。


    大夏的軍方世家自古便是如此,強者為尊。


    繼承人以才能論高低,並不會像貴族一般完全看出身。


    這種規矩,從當年五國割據時就已經開始了。


    軍方世家不是貴族,不會將就什麽嫡長子繼承製,軍隊是最看中實力的地方,隻要身份合適,都有機會成為繼承人。


    當然,前提不能是庶出,像晏青冥那種情況畢竟是極少數,晏常也是非同一般的家族族長。


    像白家這種,在相對名正言順的情況下,就並非必須嫡長子才能繼承家業。


    實在扶不起來的話,有的是人取而代之。


    不過嫡長子優勢還是很大的,資源上會多有傾斜,隻是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


    白沐能在這種情況下繼承家業,顯然天資稟賦都非同凡響。


    先皇提拔他做大夏四方將軍之首的右將軍,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兵部近期調動頻繁,他卻根本沒有那麽多休息的時間。


    現在大夏王朝各種製度改革頻繁,平日裏白沐就已經忙得腳不沾地。


    更不用說現在軍隊改革、領土擴張、防範外敵等等各種事宜都需要兵部統籌。


    秦昭給了白沐半個月的時間調整,在這之後無論能否全部領會修羅族傳承,都不能再耽誤公事,否則革職處理。


    至於現在這段空窗期,他準備先由兵部侍郎等人,再加上內閣中人共同負責兵部事宜。


    尤其是內閣那邊,正好借此機會也多些事情做,或許可以適當增加權力。


    至於最終結果如何,就看公羊楷等人的手段了。


    除此之外,學宮那邊也可以在選拔一部分讀書人,作為內閣的預備。


    說起來這些其實都並非是最佳人選,白家子弟們顯然對這方麵更加熟悉上手更快。


    但無所謂,秦昭不缺人,唯獨不能讓白家那些小子摻和到兵部之事裏麵去。


    因為這不合規矩。


    白家是軍方世家,可以帶兵,在軍隊有些扶持人脈都還好說,軍隊本來就是這樣子的。


    兵部屬於文臣體係,絕對不能跟家族扯上關係,隱患太大了。


    就算秦昭再怎麽默許派係的存在,也不可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至於白家人想不想這麽做?那根本猜都不用猜。


    雖說現如今隨著各種修行法在大夏高層普及開來,人們都發現了進化的方向,這個超凡世界終於展露出些許風采。


    相比更悠久的壽命,超凡脫俗的實力來說,俗世間的一切似乎不應該那麽誘人了才對。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所有人更加削尖了腦袋想往上爬,想參與到大夏的核心決策層中去。


    這跟秦昭上位以來的種種舉措有很大關係。


    看看那些得到他重用的人如今都是什麽成就吧。


    晏青君修為領先全人族一個大境界有餘,子非文宮早已鑄就,甚至就連羽林軍,都出現了數百先天強者,這還不能說明問題?


    最關鍵的是,目前所有的頂尖功法都來自於秦昭,重要資源也都在皇室手中,修行上想要更進一步的話,是無法脫離體係的。


    更不用說對階級的追求,對家族榮光的重視,是所有大家族子弟永遠都無法擺脫的。


    欲望這種東西,也許如燭龍那種真正的先天神明,永生不死的偉大存在們,才能完全摒棄。


    如今的人族,顯然離這個層次還差得遠。


    ......


    迴到夏陽宮後,秦昭直接前往了章台殿。


    他接下來還有些重要的安排要做。


    “小……”秦昭剛習慣性的要叫自己侍衛長進來,結果忽然想起自己剛安排她前去自行修煉。


    畢竟景夏領悟的乃是修羅不滅體,用法更加晦澀難懂,絕非朝夕之間能徹底吃透的。


    一時不禁搖頭苦笑,這都快成了習慣了,看樣子最近這段時間得先適應適應。


    事實上這次血池洗禮不止景夏,所有內宮禁衛全部都參與其中了。


    沒辦法,這些人本就是羽林軍中的精銳,修為也都在先天或先天之上,自然都符合條件。


    秦昭不可能隻是為了圖一時方便,就壓著她們錯過這次機會。


    好在花梨那邊想到此事,及時調了幾人過來,暫時充當內宮護衛。


    其實確切地說是內侍罷了,她們也都明白秦昭如今的實力,根本不需要侍衛保護。


    畢竟他自己的實力就比所有侍衛加起來還要強。


    景夏不在,秦昭就隨便找了一人,安排道:“去京情府宣委會,通知信銘和張顏去章台殿議事。”


    侍衛連忙領命前去,她對內宮情況還是非常清楚的。


    畢竟花梨派來暫時充當皇帝護衛,肯定是非常機靈的人。


    這種人就算沒有被選上參與此次血池洗禮,也並非等閑之輩。


    況且今天的洗禮也隻是第一批罷了,後麵表現好的自然還有機會,絕非自此之後羽林軍之人便就此分成兩個檔次了。


    沒過多久,秦昭便與信銘和張顏兩人在章台殿見了麵。


    自從宣委會成立以後,這兩個人可以說過的是春風得意。


    名家存在時間極為悠久,並不比法家、鬼穀、機關城等實力存在的時間短。


    但可惜的是,無論戰國時期,還是先皇統一人族後,他們一直都不怎麽受統治者們待見。


    在統治者眼中,這幫人就是一群耍嘴皮子的,雖然能說會道,但其實對國力的提升沒什麽實際用處。


    既不像兵家能夠領兵列陣,戰無不勝;也不像法家可以革新體製,富國強軍。


    反而是這些人經常到處碰瓷,跟人辯論,找別人的言語漏洞,惹人厭煩。


    雖然這幫人因為嘴皮子利索,在民間聲望很高,老百姓們都很認可,卻一直沒什麽實際權力。


    直到被秦昭招攬之後,他們才躋身貴族階級,跟真正的大人物們談笑風生。


    別看如今的宣委會隻是個京情府的下屬組織,甚至裏麵的官員們都不入品,但卻無人敢小瞧他們。


    大夏核心層,天然便有些等級劃分。


    是按照品級來劃分的?大錯特錯。


    除了統領六部的尚書們,掌管統兵權的大都督,以及禦史台之外,內官便是獨一檔的存在。


    具體來說,便是在內閣和京師情報府中任職的那些人。


    原因也很簡單,這兩個地方的官員品級普遍不高,卻是真正的皇帝近臣。


    在如今這種家天下的統治氛圍裏,最核心的重臣,永遠是那些離皇帝最近的人,除此之外才是位高權重之輩。


    說句不好聽的,滿朝文武的權力都是皇帝給的,誰知道這些內官們會不會搖身一變,忽然有天空降到六部之中了?


    這並非不可能。


    別的不說,內閣的存在就很有意思。


    替皇帝批閱奏折,分析時政,裏麵有太多能夠做文章的地方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還得是皇帝自身威望足夠才行,若是手中不握重權,又哪來的威懾力。


    比如末代王朝,被架空的皇帝也不是沒有。


    秦昭顯然不是那種人。


    自他登基以來,內外兼修,對他死心塌地的文官武將何止一二,就連那些大家族,也都心服口服。


    至於那些有異心的,東海郡梁氏、泗水郡姬氏的教訓可還曆曆在目呢。


    更不用說拱衛皇城的羽林軍,以及對秦昭堪稱狂熱的武州玄甲軍了。


    再加上晏青君、子非等人的存在,秦昭絕對是穩如泰山。


    除此之外,種種神秘手段,也讓人心生忌憚。


    升龍台、天下學宮、九州凝脈術、鎮國神柱、天闕棋局等等由他一手掌控神奇建築,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所有人誰才是大夏至尊。


    也正因為這種種原因,作為京情府下屬的宣委會,當然也相當不簡單。


    信銘和張顏,便是名家出身的代表人物,被秦昭安排做了宣委會的負責人,專門在天下間搜集信息,並宣傳一些政策,引導民間輿論走向。


    簡單來說就是水軍。


    所以這些日子以來,就算是那些駐留都城,三品四品的大官們,遇到這兩人也得彼此攀談一二,平輩論交。


    當他們得知皇帝召見時,絲毫不敢怠慢,迅速便趕了過來。


    其實這兩個人早就有所準備了。


    近些是日以來,天下間關於三榜的討論聲愈發激烈,顯然應該適當引導民意。


    這件事利用得好,能大幅提升夏皇威望,若是出現偏差,同樣也會出現反噬。


    “陛下還真是雷厲風行……”兩人都在心中默默生出這個想法。


    每次出手,必然有驚人的大動作。


    不過這麽多天運作水軍,他們也已經有了經驗,並不擔心操作失誤。


    也因為體會到了這種操作輿論的威力,他們對秦昭的敬畏也在日益深重。


    不過,信銘和張顏還是低估了秦昭的想法。


    他真正的大招是——


    “科舉?!”兩人麵帶驚詫,異口同聲地反問道。


    隨即反應過來自己此時態度大有問題,實在是有些過於吃驚了。


    連忙垂首告罪,麵色惶然。


    他們與秦昭相處的次數不多,對他其實並不算了解,隻能從上位以來的各種舉措去分析,頗有一種神威如獄的感覺。


    如今的失禮動作自然讓他們惶恐難安。


    秦昭卻沒有太在意,他先前已經大略將科舉的規則和意義說了一遍,此事牽扯極多,這兩個人驚訝也是正常。


    也正是因為完全了解了其中含義,這兩人本身又是心思靈敏之輩,自然也就瞬間推演出了其中的阻力以及各種連鎖反應。


    這件事算得上是開了此界先河了,不誇張的說,簡直有點要打破階級壟斷的意思。


    這簡直是觸碰雷區,裏麵的反噬之大,光是想想讓人戰栗。


    若非開口的人是當今皇帝,換誰說這話都難逃一死!


    單論科舉,距離打破壟斷當然還差得遠,但壞就壞在這是開了個頭,而且波及範圍太大了。


    即便是軍功授爵,那也得士兵拿命去換,這種成功的才有幾人?跟“科舉”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這並不是那種簡單的選拔賢才,而是要成為一種普惠製度了。


    最關鍵的是,以前根本沒有類似的事情。


    這與秦昭前世還不同。


    前世當科舉出現時,已經改朝換代過許多次,秦、漢、三國、兩晉等等。


    就算在百姓心中皇權大過天,但終究還有著一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心態。


    連皇帝都能換,怎麽當官的就得是那些人了?


    但現在是怎麽樣的?


    從古至今,人族便被分成三六九等。


    貴族統治平民,天經地義。


    包括一統人族的太祖皇帝秦重,那也是夏國正統的繼承人,出身貴胄,人皇之位當之無愧。


    換做一個尋常人家起兵平天下,就算給他再多的兵力,也絕無可能成功。


    這是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尊卑思想,是一種“勢”。


    秦昭也是明白這一點的,所以他一直在步步試探著。


    包括先前普及教育等等,都是如此。


    但那終究隻是小規模的影響,可是科舉要一旦推行,那可就是民意如潮絕難再中斷了。


    與此同時,舊勢力的反撲,同樣也會非常兇猛。


    這中間的碰撞,簡直如海嘯洶湧。


    信銘和張顏兩人,哪怕隻是想一想都覺得有些不寒而栗。


    “陛下需要我們怎麽做?”微微沉默之後,信銘率先開口,神情凝重地詢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仙朝有點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炎昭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炎昭葉並收藏這個仙朝有點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