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餘銳走後,秦昭又安排人叫來了工部尚書葛尚誠。


    自從新皇登基之後,葛尚誠的日子過得可以說是春風得意。


    雖說在工部裏麵,他更像一個工具人。


    長公主秦萱自不必說,私底下跟秦昭說話都沒大沒小的,更不會把他當一迴事。


    工部右侍郎墨瑜,那是上頭重視的人才,天下學宮的“大衍陣”都隨便他用,葛尚誠自然對其尊敬有加。


    就算是如今新上位的左侍郎田裕傑,那也是背靠農家的人,他同樣得照顧一二。


    基本上隻要這幾個人有什麽需求,找他打個招唿,他就得屁顛屁顛跑去做人員調整。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樂此不疲。


    原因也很簡單,內部歸內部。但在外麵,他終究代表著公布一把手,誰見了不得尊稱一聲“葛大人”?


    凡事就怕比較。


    以前他不過是九卿之中少府陳銘手下的官員,雖然底下管著不少工匠,但無品無權,說是臨時工也不為過。


    跟現在比起來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而且,過去沒有六部,分工也沒這麽明確,但類似職能基本還是有的。


    硬要劃分個高低,排在首位的應該是禮部。


    以前人族講究的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對祭祀之禮極為看重。


    相應的,負責這方麵事務的奉常也就成為了九卿之首。


    差不多的是軍方一係,不過武將另有體係,也不能完全算入其中。


    當然,即便到了現在,軍隊依然極為重要。不過隨著調兵權歸兵部,統兵權歸大都督,影響力終究比從前低上一籌。


    大夏以法家治國,刑部和戶部的地位也無需多說。


    而以前各地郡縣都有一定的自治權,選官也是世襲舉薦,不存在吏部這一說。


    至於工匠序列,那是毫無疑問的弟中弟。


    隨著秦昭上位改製,工部的地位可以說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不斷拔高。


    尤其是連最受皇帝寵愛信任的長公主秦萱都在工部掛職,現在又多了農學院、印刷部,以及墨瑜等人。


    終於能跟其他部門平起平坐了。


    事實上還不僅如此。


    經過九州龍脈凝聚,地脈軌道車出現,加上最近發放書籍等一係列動作下來,連帶著工匠們的社會地位都有所拔升。


    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加入工籍,選擇勞役。


    對於這件事,葛尚誠自然樂見其成。


    就在前幾天,他還跟印刷部那邊打好了招唿,前幾期報刊中,準備著重宣傳一下工匠如今的待遇以及重要性。


    爭取多吸納一些人才,順便讓世人更加清楚如今工部的重要性。


    反正之前長公主說過了,人手不夠,要多培養新人。


    等於給了他一把尚方寶劍。


    而對於秦昭來說,其實比較願意去用葛尚誠這個人。


    要說能力,此人還真沒太大的能力。


    但是工部不同於六部中的其他幾處。


    不需要負責吏治,隻要做好手中的事務便可,一切都有他調控大方向。


    此人足夠穩重,也明白自己的定位,從來不亂指手畫腳,光是這一點就很好。


    沒等太久,葛尚誠便在內侍帶領下來到了章台殿。


    見到秦昭正在裏麵等待,連忙慌慌張張上前行禮,“陛下恕罪,老臣來得晚了。”


    “無事,我本來就在此處。”


    秦昭笑了笑,隨口問道:“老葛,聽說你最近又跟法家那些人吵架了?”


    “啊?”葛尚誠聞言,心中一慌。


    雖然秦昭平日並不怎麽發火,但手段不俗,大多數官員都對他敬畏有加。


    這位工部一把手,先是偷眼看了下皇帝臉色,見他沒有明顯的不悅,才微微鬆了口氣。


    解釋道:“陛下明鑒,實在是法家那些人欺人太甚,前天在妙音閣——”


    “行了行了。”現在一聽這地方秦昭就頭疼,幾乎成了京城官員們放鬆休閑的聚集地了。直接出言打斷了話頭,“就知道去那些地方,錢多了沒處花是不是?”


    “臣以後一定注意。”葛尚誠連忙答道。


    不去是不可能不去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不去。


    好在秦昭壓根也沒想著禁止官員們休閑娛樂。


    要不是他自己事務繁忙,說不定也會沒事過去聽聽小曲,自然也不能要求官員們一心全撲在工作上。


    轉而說起了另一件事,“少閑的沒事幹跟法家那些人吵架。好好做你該做的事,何必非要爭一時高低?”


    其實工部官員與法家那些人的矛盾由來已久。


    人族天生靈性十足,無數年繁衍發展下來,自然而然衍生出四類工種,士、農、工、商。


    在大夏統一之前,這四種人其實並無明顯的高低貴賤之分,隻分統治者、貴族、寒門、庶民這幾類。


    直至曾經夏國薑太後開始重用法家,以提升國力。


    四民才出現區別。


    等到太祖皇帝秦重一統人族,徹底以法家學說治國以後。


    這四者的地位就完全變了。


    “士”自然不必說,維護統治階級一向是法家的傳統藝能。農為國本,列居第二。工和商就排到後麵去了。


    所以,現在人族之內工匠地位低下,法家那些人要背頭等鍋。


    甚至直到現在,他們也對工部看不上眼。


    而被列為下等馬的“工”與“商”,當然心裏不服。


    皇商也不喜歡法家,但他們一向左右逢源,並不會因此動怒。


    工部就不同了。這些人雖然比較佛係,但卻是如今朝堂之上少有的不慣著法家那一係官員的人,動不動就跟他們硬剛。


    秦昭不希望這種矛盾進一步激化,就隨便提點了兩句。


    語氣倒也不算嚴苛,畢竟這種事實在難以避免。


    就算領頭的表麵上和和氣氣,下層官員長久以來積累的矛盾也不是三言兩語便能解決掉的。


    “總之,你要是耽誤了正事,可別怪我出手懲治你了。”


    “微臣不敢。”葛尚誠連忙保證道,也沒有再繼續解釋前因後果。


    畢竟這種事情,誰對誰錯還真沒法界定,估計皇帝也懶得聽這些東西。他心中還是很有逼數的。


    “嗯,你自己有數就好。”秦昭點了點頭,“作為工部尚書,你就算在機關術等方麵沒什麽太大建樹,也不能一竅不通。”


    說著轉頭叫來侍衛,說道:“小夏,也給他一塊出入學宮的令符。”


    葛尚誠接過令符後,有些激動地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明白這是皇帝想培養他,連忙行禮謝恩。


    “最近你繼續招工,暫時不設上限,能吸引多少人看你自己的本事了。但是,審核標準不能放鬆,必須是有基礎或者有天賦的。工部不養閑人。”秦昭肅然道。


    “微臣遵旨。”葛尚誠麵容也嚴肅起來,他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工部的擴張,其實一直在進行,但這次,秦昭準備加大力度了。


    之前新政中,百姓可以選擇以勞役或者交賦代替兵役,另一個目的便是這個——增加基礎方麵的投入,增加工部人手。


    他並不擔心人多。


    先不說有工匠技術基礎,或者有這種天賦的人一共才有多少。


    就算真的比估測中再多數倍,他也來者不拒。


    以後隨著工業化的改革,生產力勢必大幅提升,相關產業都需要人手去照顧。


    另一方麵,生產力提升,就意味著閑人數量增加。也需要從另一方麵增多工作崗位,否則很容易引發新的社會矛盾。


    這一係列後續影響以及處置措施,都是要提前考慮到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仙朝有點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炎昭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炎昭葉並收藏這個仙朝有點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