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多艘商船,近三萬人跟著出海,一年多的海上航行難免有生病的去世的,隨行也跟著大夫,帶足了草藥,也依舊有人熬不下去,一命汪洋,似這樣的連屍首都帶不迴來,就海葬了去。
這是說的好聽,說的明白些,也就往海裏一拋,同行的人有的還祭一祭,有的轉頭便忘了,石桂知道出海是有風險的,石頭爹若不是為著多得一注錢,也不會跟著官船出海去。
到的地方多了,難保不染上當地的病症,她先粗略看了一迴到了什麽地方,地名一多半兒是她不知道的,知道了也沒用,叫的名字不一樣,可看下來也知道大概是往哪一塊去了,那兒疾病更多,就是在後世也有許多治不好的,更別提是在現在了。
石桂深吸一口氣,這本名錄厚實得很,交通司辦事也算得細致,防著上頭人要查點人數,又還得報傷亡名單上去,上頭還得發放撫恤,是以名錄做得很細致,軍籍是一塊,民籍又是一塊。
石桂咬了唇,在死亡名單裏從上看到下,倒還不多,五十來人,出海幾迴了,這是第三迴,常備的藥物都齊備著,淡水充足,還專有兩艘船在航行的途中發豆芽,吃了這個倒不容易生病,比專
吃幹糧要好的多。
這迴人數就比上一迴還少得多,石桂指尖點著往下掃,那小吏卻咋咋舌頭,穗州女人識字不算什麽新聞,可她一付大家丫頭打扮,一看就是京城來的,竟也識得字,手上拿了紀大人的名帖來的,哪個也不敢攏了她,由著她一頁一頁的翻看。
石桂提著心,見著個石字心口就一陣陣的跳,真個細看卻又不是,不等她鬆一口氣,就看見上麵寫著石頭兩個字,一刹時嘴唇都失了血色,可等她再往下看,籍貫年紀又都對不上。
石頭這個名字太常見了,貧民家裏起個名兒都是隨意,叫的順嘴了,就連本名都不記得了,裏頭就有好幾個王大吳二,上麵若不是寫著體貌模樣,認錯了也是有的。
石桂從頭把帶石字的全都看了一遍,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些,死亡名單裏麵沒有石頭爹,她又往生病的名單裏去查,這一份寫得還更細些,下迴出海的時候就能帶對症的藥了。
朝廷還打算再出商船,帶迴來的東西跟銷出去的東西,出去一迴,流通的銀子寶石香料象牙帶動整個市舶船運,又能引得外國來朝稱臣,還帶迴許多不曾見過的新玩意兒,聖人是個開通的皇帝,這上頭尤其如此,很願意走訪外邦,還專門有七八個書記官,把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
這份名單更長更細,石桂從早晨過來一直看到正午,一個個的比對,她坐著不覺著,反是這些官員時不時過來看一迴,可她拿了名帖過來的,又不能趕了她走,還讓小吏給她端了茶來。
名單翻到最末幾頁,石桂在上頭看見了石頭爹的名字,後頭跟著年紀模樣,又寫著蘭溪村人,她揉著眼睛看了幾迴,說石頭爹在迴程的時候泄肚得了痢疾。
寫到這兒就沒了下文,後來如何半個字也沒有,石桂找來了筆吏:“這上頭生病的人,迴來之後往哪兒去了?”
筆吏笑一迴,官話說得七七八八:“自然是從哪兒來就往哪兒去了。”船上有人醫治,是要控製著死亡人數,人數太多了,報上去很不好看,這些人活著迴來了,哪裏還管他死不死活不活,下了船可就不幹他們的事。
石桂咬了牙:“那這些人下了船總有個去處罷。”就是死了,也有人裝裹,筆吏看她臉色很不好看,便道:“有的往濟民所去了,那兒有人施醫施藥,有的往西人堂去了,那兒是西人大夫,動刀動針的,不是走投無路,無人敢去。”
石桂謝過他,把名錄交還到他手裏,又借了筆紙,把石頭爹的這一條抄了下來,既有了音訊,就能去問,總比甚都不知道要強。
石桂捏了紙條出得門去,那小廝看她臉色不好,知道怕是沒查著好結果,也不說話,石桂反問他城裏何處有濟民所惠民所,又有幾處西人堂。
小廝來了三年多,尋常也跑腿,何況紀夫人是右參議夫人,哪兒施粥舍米都少不了她的,便道:“城裏有五處濟民所,西人堂倒不知有幾間,西人街那一塊,凡是豎著十的,都是西人堂。”
石桂衝他點頭稱謝,心裏卻惴惴不安,若是好了,也早就來找她們了,濟民所裏大半的藥是無用的,喝下去既治不好,又死不了,拖得一日是一日,宋老太太跟葉氏就常舍藥去,太太夫人們都隻管送,不管治,真個醫好的能有幾個,若是能去西人堂,說不準還能治得快些。
迴去的路上專門繞了兩處濟民所,哪裏還有人記得一年前的事兒,這裏來來往往都是貧苦人,生病也都差不離,治得好的就是命大,治不好的也是應當,還得費些裝裹錢送到城外去,一個個的墳包,連個木牌子都沒有。
那小廝怕石桂受不住,哪知道她竟很繃得住,臉色雖白,問話倒是明白的,問了兩處沒有,她便笑一笑:“先迴去罷,別叫姑娘等我。”
石桂一路上都蹙了眉頭,迴到紀家,紀夫人正跟葉文心一道用飯,石桂也被小丫頭子拉到耳房裏,擺了兩三樣菜:“就等著姐姐呢。”
一覷見她臉不對,便知道事兒怕是不好,也不問她話,隻把小菜往她跟前推一推,石桂不忍拂了她一片好意,拿起筷子來,挾上兩口,嚼在嘴裏半日沒嚐出味來,這事兒要怎麽跟秋娘說呢?
餘下三間濟民所,石桂從城東跑到城西,出了一身汗,卻連個知道的人都沒有,濟民所裏也沒有長住的,來去的人太多,一月半月之前的人許還能問得著,快一年前的人,哪裏還有人記著。
石桂無功而返,迴去的時候便歎息上兩聲,葉文心勸她道:“不是還有西人堂,明兒咱們找個會說西語的,一間一間問過來,總能找得著的。”
穗州百萬人,出海的迴來的,每日裏進關出關都不知多少人,要找一個人譬如大海裏撈針,可既知道石頭爹還活著,那就是有希望能尋著,隻盼著他能迴家鄉去,去了家鄉就能知道秋娘她們被拐騙了出來。
若是再去宋家找她,就能找迴穗州來,石桂心裏這樣指望著,石頭爹隻要念著她們,總有法子能想,隻要不病不傷,一家子還有團聚之日。
這麽想著,心裏就鬆快些,眉頭一鬆,先把這事兒瞞過,迴去隻告訴秋娘好消息,叫她有個盼頭。
石桂走了兩天路,腳上起了好幾個水泡,雖是當丫頭,園子裏跑腿也沒幾步路,到了穗州走的比在金陵一年走的路還多些,兩個用了飯,還得去看新宅子,葉文心也不坐轎子,兩個手拉了手走在街上,紀夫人派人跟著,先到了她給置辦的宅子裏去。
說是四進的宅子,後頭那一進卻挖了做了個花園子,進了垂花門,開闊一處廳堂,再往兩邊的抄手遊廊往裏,就能見著花木扶疏疊石挖池,一邊還有兩層的小樓。
光是這個園子就能走上半日,前前後後統共隔著三層牆,又分左右二路,怪道這宅子要五千兩銀子,這還算是便宜賣的。
石桂不意紀夫人挑了這麽個好房子,葉文心也沒料到,又有碧竹軒又有金楓書室,前闊後密,種了竹子紫藤金錢鬆,很是陰涼,還有小小一個觀魚台,裏頭還有遊魚水缸,看著就是著人仔細打理過的。
葉文心本就感激紀夫人,不意這處宅子還費了她許多心思,心裏越加感激了,前有碧影冷,後有觀瀾亭,雖不比蘇揚兩地,也是正經的好宅子。
再去看高升給置辦的,隻是一個小院子,也怪不得宋老太爺,在葉家姐弟身上花的每分文,都是多出來的開銷,這屋子也得三五來兩,小小一間四合院,開門進來有個影壁擋一擋,一個大天井,有進台起兩層樓,也盡夠住了。
葉文心看了石桂一眼:“你說,哪一處好?”
自然是紀夫人給置辦的宅子更好些,那兒更清幽,鄰居也少,都是大戶人家,住得更安全些,離紀家也更近,既然打算好了要跟紀夫人一道經營學館,自然是越近越好。
石桂想著便笑起來:“我沒主意,隻怕租錢付不起。”開了兩句玩笑又拉了葉文心的手:“姑娘要辦學,清淨些的地方更好些。”
葉文心拿不定主意,還得迴去跟弟弟商量一迴,兩個人都坐了旱轎,進城一趟不容易,要想著搬家就得趕緊動起來。
石桂下了轎子拍拍臉兒,拍出個歡快的笑意來,喜鵲似的跑進秋娘屋裏,笑盈盈拉了秋娘:“娘,爹好好的,隻怕往家鄉尋你們去了。”
秋娘手上拿著條綠綾裙兒繡著花,她覺著女兒穿得太素了,上頭一圈白綠花看著太淡,作主給石桂再繡上些紅花瓣,一聽這話差點兒紮了手:“你怎麽知道?”
石桂裝模作樣,既然都打了主意讓她安心,便把話說了大半:“是紀夫人提起來,說有個傷亡的名錄,沒有壞消息自然就是好消息了,我查過一迴,爹不在上頭,必是迴鄉去了。”
秋娘眼圈一紅,眼裏含了淚,又是哭又是笑,拉了女兒的手:“這可好了。”說著又要去點香,給供著的觀音小像再點一柱香,口裏念念有詞,石桂看她這樣,鬆一口氣,秋娘雖不說,石桂卻知道,她心裏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石頭爹的安危。
平日裏強忍著,綠萼卻說她夜裏常常睡不實,半夜裏驚醒過來,好半天才能再睡過去,有了好消息,她總能先放下心了。
這是說的好聽,說的明白些,也就往海裏一拋,同行的人有的還祭一祭,有的轉頭便忘了,石桂知道出海是有風險的,石頭爹若不是為著多得一注錢,也不會跟著官船出海去。
到的地方多了,難保不染上當地的病症,她先粗略看了一迴到了什麽地方,地名一多半兒是她不知道的,知道了也沒用,叫的名字不一樣,可看下來也知道大概是往哪一塊去了,那兒疾病更多,就是在後世也有許多治不好的,更別提是在現在了。
石桂深吸一口氣,這本名錄厚實得很,交通司辦事也算得細致,防著上頭人要查點人數,又還得報傷亡名單上去,上頭還得發放撫恤,是以名錄做得很細致,軍籍是一塊,民籍又是一塊。
石桂咬了唇,在死亡名單裏從上看到下,倒還不多,五十來人,出海幾迴了,這是第三迴,常備的藥物都齊備著,淡水充足,還專有兩艘船在航行的途中發豆芽,吃了這個倒不容易生病,比專
吃幹糧要好的多。
這迴人數就比上一迴還少得多,石桂指尖點著往下掃,那小吏卻咋咋舌頭,穗州女人識字不算什麽新聞,可她一付大家丫頭打扮,一看就是京城來的,竟也識得字,手上拿了紀大人的名帖來的,哪個也不敢攏了她,由著她一頁一頁的翻看。
石桂提著心,見著個石字心口就一陣陣的跳,真個細看卻又不是,不等她鬆一口氣,就看見上麵寫著石頭兩個字,一刹時嘴唇都失了血色,可等她再往下看,籍貫年紀又都對不上。
石頭這個名字太常見了,貧民家裏起個名兒都是隨意,叫的順嘴了,就連本名都不記得了,裏頭就有好幾個王大吳二,上麵若不是寫著體貌模樣,認錯了也是有的。
石桂從頭把帶石字的全都看了一遍,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些,死亡名單裏麵沒有石頭爹,她又往生病的名單裏去查,這一份寫得還更細些,下迴出海的時候就能帶對症的藥了。
朝廷還打算再出商船,帶迴來的東西跟銷出去的東西,出去一迴,流通的銀子寶石香料象牙帶動整個市舶船運,又能引得外國來朝稱臣,還帶迴許多不曾見過的新玩意兒,聖人是個開通的皇帝,這上頭尤其如此,很願意走訪外邦,還專門有七八個書記官,把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
這份名單更長更細,石桂從早晨過來一直看到正午,一個個的比對,她坐著不覺著,反是這些官員時不時過來看一迴,可她拿了名帖過來的,又不能趕了她走,還讓小吏給她端了茶來。
名單翻到最末幾頁,石桂在上頭看見了石頭爹的名字,後頭跟著年紀模樣,又寫著蘭溪村人,她揉著眼睛看了幾迴,說石頭爹在迴程的時候泄肚得了痢疾。
寫到這兒就沒了下文,後來如何半個字也沒有,石桂找來了筆吏:“這上頭生病的人,迴來之後往哪兒去了?”
筆吏笑一迴,官話說得七七八八:“自然是從哪兒來就往哪兒去了。”船上有人醫治,是要控製著死亡人數,人數太多了,報上去很不好看,這些人活著迴來了,哪裏還管他死不死活不活,下了船可就不幹他們的事。
石桂咬了牙:“那這些人下了船總有個去處罷。”就是死了,也有人裝裹,筆吏看她臉色很不好看,便道:“有的往濟民所去了,那兒有人施醫施藥,有的往西人堂去了,那兒是西人大夫,動刀動針的,不是走投無路,無人敢去。”
石桂謝過他,把名錄交還到他手裏,又借了筆紙,把石頭爹的這一條抄了下來,既有了音訊,就能去問,總比甚都不知道要強。
石桂捏了紙條出得門去,那小廝看她臉色不好,知道怕是沒查著好結果,也不說話,石桂反問他城裏何處有濟民所惠民所,又有幾處西人堂。
小廝來了三年多,尋常也跑腿,何況紀夫人是右參議夫人,哪兒施粥舍米都少不了她的,便道:“城裏有五處濟民所,西人堂倒不知有幾間,西人街那一塊,凡是豎著十的,都是西人堂。”
石桂衝他點頭稱謝,心裏卻惴惴不安,若是好了,也早就來找她們了,濟民所裏大半的藥是無用的,喝下去既治不好,又死不了,拖得一日是一日,宋老太太跟葉氏就常舍藥去,太太夫人們都隻管送,不管治,真個醫好的能有幾個,若是能去西人堂,說不準還能治得快些。
迴去的路上專門繞了兩處濟民所,哪裏還有人記得一年前的事兒,這裏來來往往都是貧苦人,生病也都差不離,治得好的就是命大,治不好的也是應當,還得費些裝裹錢送到城外去,一個個的墳包,連個木牌子都沒有。
那小廝怕石桂受不住,哪知道她竟很繃得住,臉色雖白,問話倒是明白的,問了兩處沒有,她便笑一笑:“先迴去罷,別叫姑娘等我。”
石桂一路上都蹙了眉頭,迴到紀家,紀夫人正跟葉文心一道用飯,石桂也被小丫頭子拉到耳房裏,擺了兩三樣菜:“就等著姐姐呢。”
一覷見她臉不對,便知道事兒怕是不好,也不問她話,隻把小菜往她跟前推一推,石桂不忍拂了她一片好意,拿起筷子來,挾上兩口,嚼在嘴裏半日沒嚐出味來,這事兒要怎麽跟秋娘說呢?
餘下三間濟民所,石桂從城東跑到城西,出了一身汗,卻連個知道的人都沒有,濟民所裏也沒有長住的,來去的人太多,一月半月之前的人許還能問得著,快一年前的人,哪裏還有人記著。
石桂無功而返,迴去的時候便歎息上兩聲,葉文心勸她道:“不是還有西人堂,明兒咱們找個會說西語的,一間一間問過來,總能找得著的。”
穗州百萬人,出海的迴來的,每日裏進關出關都不知多少人,要找一個人譬如大海裏撈針,可既知道石頭爹還活著,那就是有希望能尋著,隻盼著他能迴家鄉去,去了家鄉就能知道秋娘她們被拐騙了出來。
若是再去宋家找她,就能找迴穗州來,石桂心裏這樣指望著,石頭爹隻要念著她們,總有法子能想,隻要不病不傷,一家子還有團聚之日。
這麽想著,心裏就鬆快些,眉頭一鬆,先把這事兒瞞過,迴去隻告訴秋娘好消息,叫她有個盼頭。
石桂走了兩天路,腳上起了好幾個水泡,雖是當丫頭,園子裏跑腿也沒幾步路,到了穗州走的比在金陵一年走的路還多些,兩個用了飯,還得去看新宅子,葉文心也不坐轎子,兩個手拉了手走在街上,紀夫人派人跟著,先到了她給置辦的宅子裏去。
說是四進的宅子,後頭那一進卻挖了做了個花園子,進了垂花門,開闊一處廳堂,再往兩邊的抄手遊廊往裏,就能見著花木扶疏疊石挖池,一邊還有兩層的小樓。
光是這個園子就能走上半日,前前後後統共隔著三層牆,又分左右二路,怪道這宅子要五千兩銀子,這還算是便宜賣的。
石桂不意紀夫人挑了這麽個好房子,葉文心也沒料到,又有碧竹軒又有金楓書室,前闊後密,種了竹子紫藤金錢鬆,很是陰涼,還有小小一個觀魚台,裏頭還有遊魚水缸,看著就是著人仔細打理過的。
葉文心本就感激紀夫人,不意這處宅子還費了她許多心思,心裏越加感激了,前有碧影冷,後有觀瀾亭,雖不比蘇揚兩地,也是正經的好宅子。
再去看高升給置辦的,隻是一個小院子,也怪不得宋老太爺,在葉家姐弟身上花的每分文,都是多出來的開銷,這屋子也得三五來兩,小小一間四合院,開門進來有個影壁擋一擋,一個大天井,有進台起兩層樓,也盡夠住了。
葉文心看了石桂一眼:“你說,哪一處好?”
自然是紀夫人給置辦的宅子更好些,那兒更清幽,鄰居也少,都是大戶人家,住得更安全些,離紀家也更近,既然打算好了要跟紀夫人一道經營學館,自然是越近越好。
石桂想著便笑起來:“我沒主意,隻怕租錢付不起。”開了兩句玩笑又拉了葉文心的手:“姑娘要辦學,清淨些的地方更好些。”
葉文心拿不定主意,還得迴去跟弟弟商量一迴,兩個人都坐了旱轎,進城一趟不容易,要想著搬家就得趕緊動起來。
石桂下了轎子拍拍臉兒,拍出個歡快的笑意來,喜鵲似的跑進秋娘屋裏,笑盈盈拉了秋娘:“娘,爹好好的,隻怕往家鄉尋你們去了。”
秋娘手上拿著條綠綾裙兒繡著花,她覺著女兒穿得太素了,上頭一圈白綠花看著太淡,作主給石桂再繡上些紅花瓣,一聽這話差點兒紮了手:“你怎麽知道?”
石桂裝模作樣,既然都打了主意讓她安心,便把話說了大半:“是紀夫人提起來,說有個傷亡的名錄,沒有壞消息自然就是好消息了,我查過一迴,爹不在上頭,必是迴鄉去了。”
秋娘眼圈一紅,眼裏含了淚,又是哭又是笑,拉了女兒的手:“這可好了。”說著又要去點香,給供著的觀音小像再點一柱香,口裏念念有詞,石桂看她這樣,鬆一口氣,秋娘雖不說,石桂卻知道,她心裏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石頭爹的安危。
平日裏強忍著,綠萼卻說她夜裏常常睡不實,半夜裏驚醒過來,好半天才能再睡過去,有了好消息,她總能先放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