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嗎?不,並沒有。


    如果是帝國時代階段的一場城防戰,有可能因為遭受的打擊太狠,守軍死相太難看,極可能造成守軍從將領到士兵的心理防線瓦解,導致出現成建製的投降。


    現在是春秋時期,陰氏與魏氏在進行的是一場家族保衛戰,投降一方很可能會得到一無所有的下場,身為家主的魏絳怎麽可能一下子就投降了呢?


    魏絳能夠做到的隻有堅持,底下的士兵見家主不投降再感到害怕也是無濟於事。


    現在這麽個年頭,士兵並沒有獨自投降的資格,起碼需要一名“士”的帶領才能投降成功。


    “士”有屬於自己的榮譽感,他們對家族的忠誠遠超於國家,並且很清楚投降之後將得到什麽待遇,總是希望能夠掙紮一下的。


    如果魏絳投降,他本身反正是活不下去的。


    魏氏的其餘人?得到最好的待遇也是淪為奴隸,一些人則是會被殺死。


    有話語權的那一部分人,他們但凡還有得選,允許將自己的命運交給敵人嗎?超大概率是不願意的。


    魏絳渾身灰點的迴到城內,對於身後滾滾升起的濃煙,沒有迴頭看上一眼。


    “退往街道!”他下令。


    這是一座城,一開始有許多的普通人居住在城中,肯定會有占地很廣的民居。


    有鑒於現在幾乎沒什麽城市規劃,民居不規則座落會顯得很是雜亂,也就形成了許許多多七彎八繞的道路或小巷了。


    魏氏一開始就打算固守城池等待局勢發生改變,無論是魏氏和三戎的聯軍抵達,還是天下諸侯組建聯軍討伐陰氏,反正一直堅持下去就對了。


    在這種基礎上,魏絳借鑒鄭人的做法,加班加點在“魏”城內又起了多道防線。


    那是一些泥土混草的牆壁,最矮的三米,最高的六米以上,厚度則是從三米到四米左右。


    這些城內的“城牆”太過於趕工,建造期間使用的是火烤法。


    簡單的說就是,搭建起了籬笆結構,再一層又一層糊上泥巴,隨後堆上茅草、幹柴等物燒,用以快速凝固。


    人類在氏族時代就已經掌握了這種方法,一般是用在建設部落外圍防禦工事上麵。


    至於說建造房屋?都有街坊鄰居,誰敢在建築物密集的地方放火,不怕引燃周邊的民宅,再被圍毆致死啊???


    使用那種方法來築牆,實際上跟一層層夯土在牢固上沒得比。這個就是城牆為什麽都是使用夯土方法的原因。


    磚石造城牆?需要到有明一朝了。


    魏氏那不是沒辦法嗎?為了快速在城內建造防禦鏈,自然是什麽方法能夠快速成型就用什麽方式。


    “主,若是陰氏焚城……”魏剛也是一副灰頭土臉的模樣,臉上有著很大的驚恐。


    魏絳左右掃視都有茅草屋頂的建築物,更多的建築物牆壁其實也是易於燃燒的結構。


    那是什麽牆壁呢?其實就是編製籬笆板,再弄上很多的草,用來阻擋視線,擋風的效果也是比較可以的。


    有些人會再在牆壁上糊一層泥巴,問題是有閑工夫或那麽講究的人著實太少。


    這樣的建築物一點點火苗就能快速蔓延開來,燒起來那個叫快速和旺盛。


    “速速搗毀搬離。”魏絳的選擇是這個。


    既然有可能成為燃燒物,投降根本不可能投降,先行搗毀再搬移走就成了最佳的選擇。


    街道上本來就有許多的士兵,有了命令又讓各座建築物湧出更多的士兵,他們開始野蠻地拆毀房屋,再將亂七八糟的東西趕緊搬走。


    魏絳迴到住宅,選了個露天的地方,鋪上草席,弄來圃團以及案幾,擺上食物和水酒,時不時看一眼不遠處滾滾升空的濃煙,一邊吃肉、喝酒。


    現在還有這種閑情雅致?也不能這麽說。


    事情已經到了這一地步,心裏再怎麽慌,又或者說感到絕望,極力鎮定下來總比表現得歇斯底裏,要好很多的吧?


    由於根本沒有相關的經驗,魏絳也不知道城牆那邊還要燃燒多久,趁著有空檔冷靜一下,再補充一下人體需要的營養,算是一種非常理智的做法了。


    在旁邊服侍的女仆,一個個控製不住在顫抖身軀,倒酒的時候甚至還灑出去了些許。


    換作是在平常的時候,女仆出現那種失誤會立刻請罪,會得到一個什麽下場就看主人的心情了。


    被酒水灑在手上的魏絳隻是看了一眼滿臉蒼白的女仆,看著對方一臉的擔驚受怕,說道:“勿需害怕。陰氏若破城,我不得活,將士抵抗必死,你等女子安全無憂。”


    是陰氏不殺老弱婦孺嗎?某種程度上,是的!


    諸夏當前的戰爭,貴族享受了平時的各種優異生活,家族被滅後族人得到一個悲慘的下場屬於應該,麾下的家臣和各個階級不一定會死。


    魏絳鎮定下來後再調侃陰氏,原因是陰氏對女性有著很大的追求,攻擊異族期間男人有點反抗就會被殺死,女性一般是被擄走等待分配。


    簡單的說就是,陰氏對女人一般會有優待,能不殺絕對不會殺死,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作為奴隸的時間,不用多久則是會得到一個男人組建家庭。


    同樣作為戰敗者而成為奴隸的男性,他們需要勞動非常久,積累“工分”來重獲自由之身,一般這個過程會相對漫長,甚至因為無法積累足夠的“工分”當奴隸到死的那一天。


    沒辦法的事情,性別不同,人體器官也不一樣,待遇肯定就不同的咯。


    事實上,陰氏隻是延續了古老的傳統,遠古時代部落之間的戰爭,戰敗一方男人一個都別想活,女性則是成為獲勝部落的一員,繼續為人類的繁衍而作貢獻。


    因為性別不同得到的待遇不一致,到底是對哪種性別更友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讓男人來選,應該會選擇戰死。


    能活下去的女人未必會覺得幸運。


    不想得到那樣的命運,隻有自強圖強一條路能走,去掌握他人的命運,不是自己的命運被他人掌控。


    “陰氏求女多也。”魏絳以前才不會跟女仆多嗶嗶,感覺情況不太美妙,說話是一種紓解心理壓力的方式,很感概地說道:“呂武早年征討狄人,遇白狄而千方百計追捕,擄白皮女而調教。由此可見,呂武其人淫也。”


    還有這種說法?


    另外,魏絳稱唿“呂武”完全是一種侮辱,意思就是呂武本來是魏氏治下的一條狗,他們給了呂武發展的機會,換來的是呂武要滅亡魏氏。


    這就有點那什麽了。


    如果那樣說的話,畢氏曾經也是晉國國君的一條狗,晉君給了畢氏那麽多,畢萬的子孫後代發達後卻各種針對公族,合適嗎?


    也就是輪不到魏氏來瓜分晉國,不然算起來比針對公族過分多了。


    末代周天子借錢組建“雇傭兵”掙紮了那麽一下下,沒有能夠改變趙氏嬴姓滅周的結局,他臨死前也就罵上幾句“牧馬之輩,弑主賤奴”啥的,追根到底還不是他們自己沒用,不然哪能是那種下場。


    “主!”魏剛進來發現魏絳在跟女仆碎碎念,講實話是有點被嚇住了。他穩了穩心神,繼續說道:“城牆之火已滅,敵軍擂鼓進逼!”


    不就是鼓聲嘛。


    這邊也能聽到的呀。


    事實上,陰氏那邊有進行勸降,沒有得到任何的迴應才繼續展開攻城。


    經過焚燒的城牆變得漆黑,城牆下方以及上麵倒斃著很多姿勢奇怪的屍體。


    這些屍體並沒有焦炭化,燃燒的時間以及溫度沒到那種程度。他們看上去死狀淒慘,每一具屍體都是張大了嘴巴,身上的衣物緊緊跟身軀粘著,發出了一陣陣烤肉的味道。


    陰氏的大型器械在馬或牛的拉動之下抵近城牆,一陣木材的響動後,踏板被放下砸在女牆之上,隨後大批的陰氏士兵衝了出去。


    這些陰氏的士兵一上城牆就有點受不了,主要是空氣裏的味道很奇怪,再來是被眼前的一幕幕震驚到了。


    他們之中的很多人礙於心理素質的關係,胃部一陣湧動,控製不住從口腔噴出一大股穢物,再被麵甲擋住灑得一身。


    一聲聲尖銳的破空聲響起,乃是城下早就嚴陣以待的魏氏弓箭手得到射箭的命令。


    辛虧第一批上去的是陰氏這邊的甲士,他們在狼狽的狀態下遭到箭雨洗禮,箭矢落下沒有響起幾聲慘叫聲,倒是金屬的碰撞以及箭鏃射中泥土的悶響比較多。


    金屬的碰撞當然是箭鏃與甲片,魏氏的扁狀箭鏃穿透力一般,隻是這種形狀的箭鏃一旦射入人體,拔出來絕對是鉤起一塊肉。


    倒是陰氏使用的三棱箭鏃穿透力極強沒有錯,處理傷口卻比扁狀或帶倒勾的箭鏃更簡單。


    要是沒有穿防具被陰氏的三棱箭鏃射中,其實箭鏃一般會穿透身軀從另一邊露出來,砍斷箭杆會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傻了才將穿透的箭鏃重新從身軀拉迴去再取出來。


    所以了,陰氏這邊的箭分兩種,破甲箭鏃以及常規箭鏃。


    有陰氏的軍官向後方的友軍通報。


    很快,陰氏這邊的遠程部隊開始有所行動,弓弩手按照軍官的命令選擇仰角,一陣急促的梆子聲中進行射箭。


    用遮天蔽日來形容陰氏射出的箭有點誇張,一瞬間平地起了一朵朵“烏雲”則是絕對名副其實。


    打攻城戰嘛,遠程兵和近戰兵的分配比例七三挺正常,七成是遠程部隊,三成是攀城作戰的近戰兵。


    為什麽會是那樣的比例?冷兵器攻城一般會是一個無比漫長的對射過程,雙方消耗的箭矢數量比打野戰會多得多是一種常態。


    陰氏哪來那麽多的遠程部隊?現在這麽個年頭,是個男人基本就學過射箭,射藝到底好不好的區別而已。再來就是陰氏發明了弩,一個人學怎麽使用弓箭可能要花上幾天或更久的時間,弩就是拿著扣動扳機就能射的武器。


    當然了,會用也有很多區別,尤其是能不能聽懂各種射擊的命令,陰氏這邊肯定會在平時培訓的咯。


    如蝗的箭矢從陰氏甲士的頭頂飛過,一定幅度的飛行之後再落下,絕大部分射空了,一部分落在魏氏弓箭手的群中,引發了陣陣的慘叫和悶哼聲。


    上了城牆的陰氏甲士,不管他們的心理建設有沒有完成,已經有魏氏的士兵從走道上了城牆,雙方爆發了近距離的廝殺。


    因為高度的關係,呂武事先已經得到“魏”城加建防線的消息,未能親眼看一看搞成了什麽模樣。


    “多達十二道城牆?”呂武有點迷了。


    鄭人很喜歡搞烏龜流,都城“新鄭”搞了九道城牆,其實對平時日常生活是一種很大的困擾。


    跟晉國離得近的一些鄭國城池一樣在內城設了許多城牆,範氏在“管”城就一度撞得頭破血流。


    “肅清第一道城牆。”呂武怕了嗎?沒有的事。


    “焚城!”他說道。


    魏氏想玩是吧?


    陰氏才不樂意承受沉重傷亡一層一層的剝進去,燒一次魏氏能頂住,那就燒到魏氏心理防線徹底崩潰為止!


    諸夏曆史上第一次有計劃的大規模焚城,在呂武的一連串命令中有序進行。


    有道是水火無情,很多時候一旦幹了玩弄水和火的事情,真不是人力所能夠控製。


    盡管魏絳已經緊急讓士兵拆除建築物,可是短短時間哪能說拆光就能拆得幹幹淨淨?


    大火在魏氏建立的第二道防線燃燒,一些不可控的火星到處飄,很快就引燃了第三道防線,再向更裏麵蔓延開來。


    火勢著實是太猛,已經入城的陰氏部隊被迫撤出城外,有些跑得慢的陰氏士兵甚至葬身火海。


    呂武在注視燃燒中的“魏”城,臉上的表情看去非常平靜。


    他的內心有表情看上去那麽平靜嗎?老實說,真的沒有起到太大的波動。


    冷血?笑話!


    難道派出家族的士兵跟對方拚殺就不是冷血?


    真正的冷血是什麽?是明明不用付出多少傷亡就能取得勝利,偏偏不拿己方的人命當命!


    那句話怎麽說?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人最大的殘忍!


    火勢一起,真的鬧到了舉城燃燒的程度。


    一場火燒了半個月,期間不斷有魏氏的人出城,再一一被俘或被殺,沒有任何的例外。


    “你主安在?”呂武在問的是被俘的魏剛。


    這個魏氏的家臣看上去很慘,麵對呂武的問話直接別過頭,露出了一臉的不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